项目代码:
城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
申报项目类别: 民间手工艺 申报项目名称: 娘容辖制药藏香 申报项目主管部门: 拉萨市城关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印刷
二〇 年 月 日
一、项目简介
娘容辖藏香是娘容辖藏香藏医院流派的藏药香祖传秘方,娘容辖具有藏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产品,也将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显示出更大的市场需求,西藏自然潜藏着许许多多世人瞩目的文化遗产和特色产品,藏药香充分展示西藏各民族生产方式,风土人情,藏药香作为人类的文化活动的产物之一,都是历史的结果,作为通俗的层面上体现了藏民族的文化特征。 娘容辖藏医私塾创办人仁增·伦珠班觉,1893年出生于拉萨尼木县门巴仓的藏医世家,大儿子强巴旦达,从小跟随父亲和西藏拉萨门孜康创始人钦绕罗布。祖辈的长期行医、治病救人,精心研究采集配置藏药材,并吸取传统藏医世家配药精华,以珍贵的可再生植物为原料,严格的手工工序,独特的配方和宗教开光程序以及不添加任何动物香料而倍受尊崇,他的生产工艺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一份极宝贵的历史产物。藏香具有驱病除灾,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养身益智,清洁空气,杀菌消毒,杀菌驱虫,预防流行性疾病的功效。但掌握其该香配方人稀少,原材料稀缺、经费等缺少的原因,使娘容辖制药藏香厂房规模小,生产人员少等。在本人的多年努力下,现已恢复娘容辖制药藏香制造技术和配方,有限量成品面世。 二、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保护单位 通讯地址 电 话 电子邮箱 所 在 区 域 及 其 地 理 娘容辖制药藏香 拉萨市城关区小嘎玛贡桑十组十号 属 地 法人代表 邮 编 传 真 拉萨市城关区 强巴次仁 850000 小嘎玛贡桑十组十号 拉萨市城关区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首府城区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研、金融、信息、旅游、交通中心,是西藏展示“三个文明”建设的窗口,是沟通内地与世界的重要走廊,也是西藏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素有“城市之城、阳光之城、市中之市”的美誉,城关区现总面积55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4平方公里,辖4个乡,8个街道办事处,32个社区居委会,12个村委会,辖区内有中直单位、驻藏部队以及自治区拉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有藏、汉、回、蒙等38个民族,流动人口年均10余万,常住人口23万。 城关区地处北纬29度、东经91度,海拔3658米,全年多为晴朗天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高原季风干旱气候,夏季最高气温30度,最低气温零下16度,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降雨主要集中在月份,年日照时间大约3000多个小时,有着“日光城”的美誉,而且拉萨市城关区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称之一,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罗布林卡、哲封寺、色拉寺、八廓街等以及众多 古建筑、魔岩石刻等名胜古迹均坐落于城关区辖环 境 区内。 三、项目说明
分 藏香分布于藏族同胞地区,藏史文献称上阿里三部,中布 区 域 历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拉萨着名娘容辖藏医流派的藏香祖传秘方,拉萨着名藏医学家和藏药香配药家娘容辖仁增·伦珠班觉,他是精通藏医药理论,能够独立采制药材的一名娘容辖着名藏医私人医生。 娘容辖藏香是以娘容辖藏药香创始人仁增·伦珠班觉藏医流派的藏药香秘方为基础,吸取传统藏医名家配药精华,历代世家支持制造藏香的传统,在整个藏医学界备受重视,影响深远,对娘容辖藏药香的配置有了进一步改进,增加了区卫藏四翼,下水四水六冈,藏学界习惯以藏语言的差异划分为三个区域,即卫藏、康巴、安多等地,而且还分布于各大小寺庙。 史 本地区特有的一些植物香料,使其更加芬芳。经过几代人的渊 源 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藏药香品种。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掌握其制香配方人很少,原材料比较短缺,使娘容辖藏药香制作技艺濒临失传危险。在经过多年努力下,现已恢复娘容辖藏药香制造技术和配方,在简易的手工作坊中有限量成品面世,并向群众开放购买。 娘容辖藏药香生产历史悠久,制作过程繁琐,制作藏药香的原材料和制作工序要求十分严格。 工艺流程: 1.先将采回的藏药材原料经过香师(水法)和(火法)处理。 2.再将各种柏枝用水磨或石磨磨细,然后将各种天然藏 药材和天然香料碾碎,制成粉末状。 3.将所有制作粉末状的原材料按一定的比例用水调和基 成糊状,并放置一段时间酝酿。 本 内 容 4.手工采用专用制香器具,在阴干架上将其制作成条状。 5.将制作好的藏药香在室内阴干,成为成品。 6.制香材料: 藏木香、苹果、藏红花、草红花、丁香、毛诃子、余甘子、丁香花、桂皮、肉豆蔻、共村皮、紫檀香、白豆蔻、佛手参、诃子、甘松香、白檀香等七十多种纯天然药材。 1.水磨:粉碎藏药材; 及 相 2.古代藏秤:配置药材比例; 其 关 3.石磨:研磨藏药材; 作 制 4.面槽:研磨和粉碎用; 品 品 5.石瓢:取香用; 6.牛皮袋:用于装糊状的藏药香; 7.石盆:酿香用 8.牛角:尖端根据制作藏药香的粗细打一小孔,从牛皮袋中挤香制造藏药香。 传 祖辈(1892年)→仁增·伦珠班觉(1893年)→强巴旦达承 谱 系 (1965年)→强巴旦达 代表强巴次仁 性传承人 普布桑珠、索朗才旦、旦增达杰 四、项目论证
主 要 特 征 1.原材料特征:娘容辖藏药香的原材料均用纯天然,可再生的植物香料为原料,从不用动物香料。 2.用途特征:主要用于各大寺庙,受众范围较广。 3.产品特征:纤细、柔韧、洁净、没有裂口,且经久不坏。 4.产品的功效:该香具有祛病除灾,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养神益智,清洁空气,杀菌消毒,杀菌驱虫,预防流行性疾病的功效。 重 要 其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药用价值:娘容辖藏药香配料精湛,将就天地人和阴阳协调,有时代传承的神秘配方;独特精良的手工制作技术,使之具有祛病除灾,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养神益智的功效。藏香之所以流传至今,除了它的祭祀作用以外,藏香一直就余西藏藏药中的烟熏疗法一脉相承。 2.工艺价值:娘容辖藏药香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要求高,这些生产技艺是西藏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价 是现代化技术难以取代的,它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值 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 3.人类学价值:用香供奉诸佛菩萨,古来有之,佛教传入西藏后,对这一供奉形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更加适合本土了,这对研究佛教世俗化、本土化,具有典型的个案研究价值。 4.经济价值:在目前大力提倡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本地经济,解决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满足市场供需,增加外汇创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濒 1.现代经济冲击: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生产方式的引入,商品经济在人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目前,原先从事藏香制作人员已开始放弃藏香制作而转投其他产业,因而藏香生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2.后继乏人:虽西藏藏香的需求量逐年增大,但因利润少,很多年轻人不愿学习此项技术,又因为越来越紧张的原危 料供应困难,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已出现后继乏人的窘状 境。 况 3.赝品充斥,真品难寻:由于各种赝品藏香和劣质产品充斥市场,以低价销售,给传统藏香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处于举步维艰、难以维系的困境。 4.原材料短缺:由于其他劣质藏香生产过度,原材料柏木的种植没有跟上,导致原材料越来越少,这不仅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且使其市场竞争处于劣势。 五、项目管理
已 采 取 的 保 护 措 施 由娘容辖仁增·伦珠班觉和强巴旦达上辈们经过家祖几代人的长期艰辛努力和长期研究,多方实践,现已集成和恢复娘容辖藏药香制造技术和配方,有限量成品面世。 资 金 投 入 情 况 六、保护计划
2.保持原状,民间事民间办。在藏药香研制过程中尽量不用保 护 内 容 时 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现代化的设备。 3.联系收购藏药材种植原地:确保珍贵的藏药材植物的可再生性,确保藏药香生产原料的供给,想方设法地收购藏药材的联系点。 1.保护传统制作方法和配方:这是娘容辖藏药香经久不衷的秘诀,也是赖以身存的生命线。 五 年 计 划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调查、保护 调查、保护 调查、保护 调查、保护 建立完整的传统藏药 技术队伍 收集、整理、研究藏香的传统技艺。 收集、整理、研究藏香的传统技艺。 收集、整理、研究藏香的传统技艺。 收集、整理、研究藏香的传统技艺。 使广大居民、寺庙僧俗充分认识和欣赏其使用藏药香传统技艺。 保 护 措 施 1.保护几代家世的祖传秘方,开展调研,进一步收集、整理、造册存档。 2.投入资金,保证原料,想方设法地建立必要的藏药种植基地。 3.严格执行国家标注,加强藏药香的管理力度,保证藏药香的质量。 4.利用宣传媒介,大力向社会宣传藏药香的用途。 5.向有关部门积极申请专利保护。 其 经 依 费 据 预说 算 明 及 经费预算 依据说明 地方配套资金 备 注 七、市级专家委员会论证意见
专家委员会论证组组长(签字) 二〇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