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三复习教材回归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高三复习教材回归
高考复习化学教材回归

教材阅读指引

必修1

1. P4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2. P7 蒸馏

3. P8-9 萃取、分液原理及实验1-4 4. P15 常用容量瓶规格

5. P16 配制溶液(注意区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和一定质量分数) 6. P26 分类法(交叉、树状……)

7. P27 丁达尔效应 P28 胶体介稳性 电泳现象 8. P31 水合氢离子H3O+

9. P38 氧化还原反应的存在和应用

10. P42 了解碱式碳酸铜、抗坏血酸、黑火药 11. P46 图3-1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12. P48-49 金属的氧化膜 13. P50 铁与水蒸气反应实验

14. P51 铝制餐具使用注意 Na[Al(OH)4] 15. P53 未来金属——钛 16. P57 水合碳酸钠晶体

17. P58 氧化铝、氢氧化铝用途 18. P59 明矾

19. P59 铁的氧化物用途等 20. P62 铜盐

21. P64 金属材料、合金(P68习题1-3)

22. P74 硅存在形式 硅石 SiO2的空间结构 石英、玛瑙、光纤

23. P76 硅胶 P77 硅酸钠俗名、用途 硅酸盐组成的表示 P77(最后一行)土壤胶粒

必修2

1. P4 门捷列夫

2. P7 碱金属熔点规律 液态钠——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 3. P10 核素、同位素应用(如2H核3H用于制造氢弹等) 4. P18 元素周期表的对学习科研等的指导作用

5. P19 (第9题)了解锗、锡、铅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如PbCl2微溶等) 6. P24 氢键 图1-11 图1-12 7. P37 (第8题)“生物质”能

8. P39 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P40 了解燃煤发电能量转换过程 9. P42 图2-11干电池构造 10. P50 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

11. P66 乙烯和苯的重要价用途(至少能列出两种) 12. P67 石蜡油分解实验 13. P71 图3-12凯库勒 14. P76 酯的用途

15. P78 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 16. P89 表4-1常见金属的冶炼原理

17. P91 实验4-2海带提碘 资料卡片——海水提溴 P93 (第4题)海水制镁

1

选修4

1. P4 中和热测定实验

2. P7 燃烧热定义 P8 (最后一段)了解常见新能源 3. P18 实验2-1针筒的使用(如何检查气密性)

4. P20 实验2-2 P21 实验2-3 P23 科学探究 反应方程式及实验变量控制、现象观测 5. P23 催化剂的选择性——理想催化剂可以大幅度提高目标产物在最终产物中的比例 6. P24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7. P26 重铬酸钾溶液中的平衡,Cr2O72-、CrO42-颜色 8. P35 熵增原理 P36 自由能变化 9. P42 电离常数

10. P49 常见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 11. P57-58 水解的应用

12. P63 沉淀的溶解 实验3-3

13. P64-65 沉淀转化 实验3-4 3-5 试剂用量的控制 14. P74 电池优劣判断——比能量、比功率 15. P76 铅蓄电池充放电原理及优缺点 16. P87 铁氰化亚铁

选修5

1. P9 甲烷分子结构

2. P10 键线式 手性碳判断

3. P17 蒸馏 图1-8 蒸馏装置 提纯工业乙醇 P18 重结晶 实验1-2 4. P18 萃取(液-液,固-液萃取,常见萃取剂) 5. P31 乙烯分子结构

6. P32 实验2-1 乙炔的制取和除杂 P33 氧炔焰 sp杂化与乙炔分子结构 7. P34 图2-12原油分离 P35 脂肪烃的来源及应用 液化石油气成分 8. P37 苯分子结构

9. P38 对比苯和甲苯与高锰酸钾、液溴、混酸的反应 体会基团间相互影响(其他例子如醇与酚) 10. P39 稠环芳香烃 11. P42 臭氧层的保护

12. P48 乙二醇、丙三醇物理性质及用途(图3-1) 13. P49 醇分子氢键的影响

14. P51 乙醇消去反应实验(注释①、图3-4等) 15. P54 苯酚的用途

16. P57 银镜反应实验3-5 实验3-6 17. P58 丙酮

18. P61 酯化反应原理(同位素示踪)

19. P74 常见高级脂肪酸 简单甘油酯 混合甘油酯 20. P75 皂化反应 硬肥皂和软肥皂

21. P76 肥皂去污原理 P77人造脂肪 生物柴油(区分植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类别) 22. P83 淀粉用途(食品工业、酿醋、酿酒等) 23. P86 常见氨基酸

24. P88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P89 蛋白质变性及应用(P90) 25. P90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6. P107 苯酚与甲醛反应原理

27. P109 了解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化学纤维(第一段)

2

28. P115 复合材料 导电高分子

教材知识考查示例

必修1

1.(2013·四川卷)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SO2、SiO2、 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2.(2013·四川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漂白 B.葡萄糖可用于补钙药物的合成

C.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 D.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 3.(2015·安徽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4.(2013·全国I卷)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5(2015·北京卷)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 (如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6.(2015·全国I卷)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实验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将铜粉加1.0mol·L1Fe2(SO4)3溶液中 -现象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结论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金属铁比铜活泼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 -D 必修2

1.(2015·新课程卷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3

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2.(2011·上海)氯元素在自然界有35Cl和37Cl两种同位素,在计算式: 34.969×75.77%+36.966×24.23% =35.453中

A.75.77%表示35Cl的质量分数 B.24.23%表示35Cl的丰度 C.35. 453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36.966表示37Cl的质量数 3.(2014·新课程卷Ⅱ)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4.(2013·新课标卷Ⅱ)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 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 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笨 5.(2015·福建卷)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B.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 C.丁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6.(2013·新课标卷I)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15种 B.28种 C.32种 D.40种 7.(2015·新课标卷II·38)HOOC(CH2)3COOH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有机物共有几种(不含立体异构)①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 ②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皂化反应。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8.(2014·广东卷)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B.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9.(2013·新课标卷Ⅱ)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 B.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 C.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D.“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10.(2014·山东卷)苹果酸的结构简式如右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B.1 mol苹果酸可与3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C.1 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 mol H2

D. 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11.(2013·新课标卷I)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

4

右图,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12.(2014·山东卷)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正确的是( )

A.配制溶液 B.中和滴定 C.制备乙酸乙酯 D.制备收集干燥的氨气 13.(2012·山东卷)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

B.图b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Cu-Zn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

C.图c中,接通开关时Zn腐蚀速率增大,Zn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 D.图d中,Zn-MnO2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MnO2的氧化作用引起的 14.(2015·新课程卷II)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工业生产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

选修4

1.(2008·四川卷)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

热 ΔH=2×(-57.3)kJ·mol1

--

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ΔH=2×283.0 kJ·mol1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

5

2.(2012·江苏卷)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3.(2014·海南卷)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热效应等于ΔH C.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

D.有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

4.(2013·福建卷)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成H2、CO。其过程如下:

太阳能

mCeO2——————→(m-x)CeO2·xCe+xO2 ①900℃(m-x)CeO2·xCe+xH2O+ xCO2——————→ mCeO2+ xH2+ xCO 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

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C.右图中△H1=△H2+△H3

D.以CO和O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CO+4OH——2e—=CO32—+2H2O 5.(2015·天津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与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B.饱和Na2SO4溶液或浓硝酸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

C.FeCl3和MnO2均可加快H2O2分解,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2分解速率的改变相同 D.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Mg2+(aq)+2OH—(aq),该固体可溶于NH4Cl溶液

6.(2014·新课标Ⅰ卷)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

----

H2O2+I―→H2O+IO 慢 H2O2+IO―→H2O+O2+I 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 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活化能等于98 kJ·mol1 D.v(H2O2)=v(H2O)=v(O2)

放电

7.(2014·天津卷)已知: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xC+Li1-xCoO2充电C+LiCoO2 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

放电

充电

Li2S;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负极迁移 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

D.右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

6

展望未来(必修2)

1.下列关于铷(Rb)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Rb(OH)2属于强碱

B.Rb与O2反应只生成Rb2O

C.在Na、K、Rb 3种单质中,Rb的熔点最低 D.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

2.下列对12C、14C、14N、16O、18O说法中正确的是 A.14C、14N互为同位素

B.16O2与18O3互为同素异形体

C.12C、14N都是生命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

D.14C、18O为放射性同位素,能用于育种、治疗肿瘤等 3.镍-镉可充电电池,电极材料是Cd和NiO(OH),电解质是KOH,电极反应是:Cd + 2OH- -2e-= Cd(OH)2,2NiO(OH) + 2H2O + 2e- = 2Ni(OH)2 + 2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放电时,电池负极周围溶液的pH不断增大 B.电池充电时,电池正极和电源的正极连接 C.该电池可以无限制反复充、放电

D.该电池若丢弃在酸性土壤中比在碱性土壤中污染小 4.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表中规律解释的事实是 A.砹(At)的氢化物不稳定 B.硒(Se)的氢化物有毒 C.氢氧化锶[Sr(OH)2]属于强碱 D.钾单质的密度小于钠单质

5.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区分乙酸、乙醇、苯的是

A.金属钠 B.溴水 C.碳酸钠 D.紫色石蕊溶液 6.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有效的处理方法是 A.蒸馏 B.水洗后分液

C.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D.用过量饱和NaCl溶液洗涤后分液

7.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将打磨后的Mg片放入沸水中,并滴Mg片表面出现气泡,Mg与水反应生成了A 加2滴酚酞 且溶液显淡红色 强碱 向淀粉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硫酸,加热B 一段时间后,向水解液中加入银氨溶无银镜形成 淀粉未水解 液,再加热 取一小块鸡皮,置于蒸发皿中,滴加C 鸡皮变黄 鸡皮中含有油脂 几滴浓硝酸,微热 未加热时,悬浊液变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碱葡萄糖中含有多个羟D 为绛蓝色溶液,加热性悬浊液,然后加热 基和至少一个醛基 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7

8.用如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下列①中所用试剂、②中现象、③中结论均正确的是

A B C D

①中实验 石蜡+碎瓷片 大理石+醋酸 苯+液溴+FeBr3 乙醇+乙酸 ②中现象 溴的CCl4溶液褪色、溶液分层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结论 有乙烯生成 酸性:醋酸>碳酸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AgNO3溶液变浑浊 了HBr 饱和碳酸钠上层出现少量油状液生成了乙酸乙酯,体,趁热振荡后有少量气泡产生,且其中含有乙酸 且分层现象消失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