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心理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来源:爱站旅游


第十三章 学生群体心理

一、名词解释

1.群体:群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2.从众:指的是个人的认知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3.服从:个人按照群体规范的要求或者群体领导的旨意而行动叫服从。

4.去个性化:群体成员失去个体感,而淹没在群体、群众之中就叫去个性化、无个性化。

5.社会助长:个人的活动由于群体成员同时参加或者在场旁观,从而活动效率得到提高,就叫做社会助长,或社会促进。

6.群体惰化:由于他人同时参加而使个人有意“偷懒”,从而降低个人人活动效率的现象。 二、判断 1×

三、选择题 1-5ABDDB 三、问答题

1.简述如何做好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班级非正式群体多种多样,性质各异。有积极型,有消极型。因此,学校教师对班级非正式群体进行教育与管理时,应却别对待,针对不同性质,具有不同群体心理倾向的非正式群体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和管理。

(1)亲集体倾向的班级非正式群体:大胆使用,发挥特长优势,给予肯定与表扬,促其健康发展。 (2)偏离集体倾向的班级非正式群体:具体分析,谨慎对待、正面引导,将其纳入班集体的发展轨道和教育内容之中。

(3)反集体倾向的班级非正式群体:首先要多方配合,对其进行改造或使之瓦解,及时帮助群体成员走上正道。其次,应宽严相济,一方面要严格清查和控制反集体倾向的客观影响源,另一方面也要十分耐心地从心理上帮助他们找回尊严。再次,教师应做好群体中核心人物的转化教育,善于发现和肯定核心人物的优点长处,给予真诚关心爱护,激发他们健康向上的精神,切忌“枪打出头鸟”和“杀鸡给猴看”。 2.简述群体的特征。

第一,群体成员有共同的需要和目标 第二,群体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第三,群体成员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联系 3. 常见的群体心理现象有哪些? (1)社会助长和社会阻抑

个人的活动由于他人同时参加或者在场旁观,从而活动效率得到提高的现象叫做社会助长。他人在场旁观或共同活动,从而降低个人的活动效率的现象叫做社会阻抑。

(2)从众:个人的认知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3)服从:个人按照群体规范的要求或者群体领导的旨意而行动叫服从。

(4)去个性化:群体成员失去个体感,而淹没在群体、群众之中就叫去个性化、无个性化。

(5)群体极化:群体成员一起进行决策时,会使群体决策更具有倾向性,也就是说做出的决策会比个人自己做出的决定更加极端。这种群体的思维方式叫做群体极化。 4.简述服从与从众的关系。

联系:两者都是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之下完成的 区别:(1)服从行为是在别人的直接要求命令下做出的;而从众则没有人直接命令或要求你怎样做,从众是感到一种无形的群体压力而做出的。

(2)人们做出服从行为时,往往会伴随不满意、不情愿等否定性情绪,是被动做出的。而人们的从众行为则是自己愿意的,是自行选择的,是主动做出的。 5.简述班集体的特征。

1

(1)目标特征:定向统一 (2)价值特征:集体主义取向 (3)行动特征:令行禁止 (4)情感特征:彼此相悦相容 6.如何进行良好班集体心理的培养。

(1)构建良好的班级群体意识 (2)建立积极的班级群体规范(3)明确班级群体角色和地位 (4)丰富班级群体的活动内容和形式(5)激发班级群体动力(6)营造良好的班级群体心理氛围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