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师大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平罗县姚伏小学
2019年5月10日至18日,我有幸参加了平罗县教体局组织的中小学音体美教师赴杭州师范大学为期十天的培训。虽然天公不作美,雨淅淅沥沥,但也没有阻挡我们学习的热情。看到培训安排,我就感觉这次的培训非常具有时效性,也感觉到领导对此次培训的重视,不但课堂安排上合理有序,更重要的是与杭州师范大学的合作形式,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地。总之,能有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内心感到无比的幸福。
一、精彩的课堂
在此次专业讲师中,每一节课都很精彩,在关注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同时,我们更关注其授课方法。对美术教师来说,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在专业教师的课堂中,我领悟到: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学生没有创造力,而是我们禁锢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也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但在创作环节,我们总是拘泥于传统的绘画形式,让学生用铅笔起形,再用勾线笔勾画,再涂色…孰不知,这样的绘画形式抑制了孩子的创造力。所以在听了几位老师的课后,我受益了很多,我们应该抛开固有的思想,让学生自由创造。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去引导,与孩子一起共创奇迹…
1、仓前中学,吴高娃老师的《影子的联想》。本节课,通过学习,知道艺术设计中的影子与生活中的影子的不同,以身边的事物为题材,创意“影”,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物体和影子的关系,展开丰富的联想,并把其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造型能力,让学生能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物体的基本轮廓,并能通过联想画出不同形状的影子。在实际创作方面,教师不断引导学生通过实
物+影子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创作手法,并能通过变形,添加,夸张等手法去进行创作。在作品展示环节,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勇敢说出心中的想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中国美院附属小学,曾缘芳的《椅子的构成》,在导入环节,教师出示实物椅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点、线、面概念,让学生对美术元素先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欣赏探究环节,教师让学生了解椅子构成的含义,感受椅子构成的艺术美感。在探究构成环节,让学生搭建出有趣的椅子构成画面,亚克力进行拼摆造型,最后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么搭,让学生有所思之后,把立体构成转化成平面构成,然后通过组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排序构成的方法。方向,次序,位置的调整,让画面更加富有节奏感。最后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充满节奏和韵律的画面。这会再布置作业,作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三次推动,让学生有了更多尝试的机会,最后在作品展示环节,师生互评,丰富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教师也不断的鼓励学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节课让我感受颇深,突然觉得以前自己的课堂太墨守成规,不敢尝试新的事物,课堂教学总是循规蹈矩,与其说墨守成规,倒不如说是见识太少,根本没有想过让学生绘画在塑料板上,然后在亚克力上进行摆拼,给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以后我也会去尝试新的事物,让课堂更丰富,有趣,有创意…
3、西溪实验小学,赖燕芝的《眼睛的创想》。赖老师这节课让学生欣赏了很多图片。欣赏的图片都很有针对性,并且教师对每张画的解读都很到位,比如把天鹅的身体画成眼睛,这张画特别形象生动,接着欣赏和眼睛形状相似的物体,再画出眼睛的构造图,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了解了眼睛,并通过图片赏析,结合讲解,使学生了解了图形联想,材质替代,情意表达等多种创作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了学生的创意联想。在教师出示范画后,让学生说出可取不可取之处,过程性评价充分的体现了民主性。作品展示环节不拘于传统,直接用油画棒表现,创作时间充分,完美展示出作品。
赖老师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学这一方法,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创设游戏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方面,我做的还不够,在学生构思过程中,学生作品容易出现雷同。我一直有这样几个疑惑:①美术课堂教学到底要不要进行示范?②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是否会出现无序性的矛盾?③作品评价中应该遵循怎样的标准?听了赖老师的课,我恍然大悟,好像所有的问题都在这迎刃而解了。美术课堂需要示范,示范是促进学生热爱美术课的最必要的手段。教师示范,学生充满了惊喜和羡慕,但是也要灵活运用示范,以免学生养成依赖的惯性意识。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我们可以采用开放性教学,教师慢慢引导,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生活相结合的能力。特别是赖老师的作品展示环节,孩子们的作品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评价应该有多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是我听完几位老师课的一些体会,在以后我也要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孩子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努力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课余时间,我们依次参观了杭师大附属仓前实验中学、中国美院附属小学、西溪实验小学三所特色示范学校,这几所学校艺术氛围浓厚,每个角落都是一道风景,学校结合自身发展特色,把先进的办学理念融入到艺术教学中,让每个孩子浸润在艺术的天堂里,特别是中国美院附属小学,他们精心细心打造的优秀的育人环境,每个角落从空间环境延展到精神环境,美学的课堂体现的淋漓尽致。学生看的、摸的、用的、听的,都是最美好的。处在这样的摇篮里,孩子们的天赋又怎能被埋没,艺术之花又怎能不开放呢?
二、不同寻常的讲座
1、丁教授的讲座,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个性创造三个方面,完美地诠释了艺术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体验过程中也要通过感知、理解,去对艺术形式认知,理解与喜爱。在个性创造方面,我们应该也要引导孩子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技法,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异于他人的作品并进行表达和表现…
2、胡校长的讲座“向美而行”,生活是多彩的,希望我们与美相伴,学习是一辈子的,希望我们向美而行。我一直很欣赏这样一句话: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有一双善于捕捉和发现美的慧眼。胡校长说,审美能力是送给孩子和自己最好的礼物,未来将是一个雅者为王的时代,如果缺乏了审美能力,就会像如今学识不高,却想成功一样难。长期以来,艺术在中国只是饭后茶余可有可无的东西,但是孩子感性素质的发展机会被剥夺了,所以孩子体验的幸福感也就被剥夺了。因为人有两大心智能力,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感性的代表是艺术,忽视感性意识发展的结果,就相当于无意中亲手扼杀了孩子一生的幸福…还对副校长讲座的一句话印象尤为深刻:“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但能和孩子一起创造奇迹”。我们要看到孩子身上蕴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千里马,也希望我们每位老师都能是一个伯乐,与孩子一起共创奇迹…
3、周晓明老师的讲座,何谓“明师”,明白之师,开明之师,明智之师,明睿之师。所谓“名师”,应该具有感觉灵敏,勇往直前,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精良的教师。只有处在这样一个水平,我们的学生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才能多样化,趣味化,专项化。对于作为名师应该怎样做,周老师是这样说的,①讲解要正确,清晰,易懂。②示范要准确,轻松,优美。③过程要科学,简约,高效。周老师虽说是体育教研员,但对我们美术来讲,这些都还是特别实用的,在美术课堂中讲解示范过程都是至关重要的,也不是讲的越多就越好,我们一定要做到精讲易懂,示范教学也不是一画到底,更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注
意简练易学,突出重点,把握时间。美术课内容和要求的不同,上课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例如欣赏课的特点是学生不进行作业的练习,教学主要以讲授,谈话,参观,讨论的方法来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另外还有室外的写生教学,以练习技法为主的绘画教学等都具有其不同的特点,经过这一系列系统的规划安排,从而达到美育的终极目标。
五天的培训转瞬即逝,虽然在专业上的提升十分有限。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通过培训,认识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悟到的,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去感染每一位学生。最后,再次感谢局里给的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感谢黄老师和王教授的辛勤付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