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碧芳
来源:《学园》2014年第05期
【摘 要】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但教师却陷入了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试着从亲自下水、面批指导、授之以渔三个方面来解析作文批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作文批改 下水文 面批指导 授之以渔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5-0086-02 常听到有同行感慨:“做老师辛苦,做语文老师更辛苦。”这“辛苦”其中莫过于批改作文了。就我校而言,每个语文老师都担任着两个班的教学工作,一百多位学生。每个学期除了学校规定批改作文六次以外,还有四次月考作文及20个星期的周记要改,工作量之大、任务之繁重,可想而知。而传统的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这种方法造成教师疲于奔命而学生受益甚微。因为教师在精批细改时,只要看见错的就改,认为多余的就删,觉得不足的就补,甚至整段地重写。可是,很少考虑到学生为什么会错?他想表达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叙述不清楚?等。如此导致教师在办公室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默默“挖山”不止,而学生早已把作文内容忘到“爪哇国”去了,对于发回来的作文本也只是瞧了一眼分数就直接丢进抽屉里。于是,作文批改收不到实效,教师的“精批细改”纯属无效劳动。就像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农夫,对庄稼精心伺候,可到收获之时,却发现极少有圆润饱满的果实,大多数都是干瘪瘦小的颗粒,让人心酸。那么,如何在批改作文时,既解放教师,又能收到实效呢? 一 像小马过河一样,亲自下水,感知深浅
有些人在谈及学生作文时,将“写作”和“批改”割裂开来,觉得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层面。其实不然,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先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批改起来才能更省时省力。因此,教师应像小马一样先下水,这样才能知道水的深浅。只有亲自下水了,才能具体感受到哪个环节是写作的难点;只有亲自下水了,才能知道哪个环节该用何种方法解决。另外,你创作的“下水文”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具体可感的“模板”,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写好作文。如上学期的中考测试,有这样一道作文题:请以“留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感触良多,情不自禁地写了一篇《请把你的微笑留下》的“下水文”。在创作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发现要写好这篇文章,必须要注意:选好写作角度、筛选出典型材料、确定好文体……带着这些收获,批改起作文来,那可真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自己都了然于胸,并能做出准确的评价。事实证明,因为自己得当的点评,也因为张贴出去的那篇“下水文”——《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让很多学生发现了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不足,有部分学生甚至在作文讲评后又重新再写了一篇交上来,作文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这件事,我
更加坚信:小马要过河,必须亲自先下水,只有这样才能深浅自知,才能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做到有的放矢。
二 面批指导,沟通情感,促进教学相长
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最繁重、最辛苦的事。叶圣陶先生对此也颇有感慨:“教师改作文是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面对这样的实情,我觉得每个语文老师都应努力去寻找更有效的批改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面批指导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试想,面对面的平等对话,批的是作文,交流的是情感。面批时,教师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特别是平时作文水平差的同学,要对其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因为他们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很差,往往前言不搭后语,写出的文章毛病百出,这就需要老师认真地帮助其修改。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发现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如一个恰当的修辞、一个描写优美的句子、运用了一个刚刚学过的好词语等,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教师可从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当面点评,指出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失误,也有利于其自改。面批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不会审题的,教给基本的审题方法;不知如何积累素材的,指导并督促其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等;不懂行文结构的,教给起承转合的基本方法等,或许面批指导太过耗时,或许面批指导太过费力,但它无疑是最有效的。因为面对教师的点评,学生可能有所领悟,这时面对面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交流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这种交流,可以对学生量体裁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这种交流,可以沟通师生情感,促进教学相长。
三 “授之以渔”,自改互改相两宜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既然这样,何不把学生的手脚放开,让他们自由驰骋呢?但是,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教师应引导和指点,设法交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技能。如规定运用统一的批改符号,还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教师可以把作文评分细则公布出去,传授学生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达、谋篇布
局等技巧,让他们自改或互改。学生自改作文时,可边读边用红笔圈画出作文中用得好的词句。好词用小圆圈标出,好句则用波浪线划出。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的增、删、调、补、换,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效果。最后再根据作文评分细则的要求给自己打分并写出评语。学生互改作文就是让学生在批改中建构和提炼自己的语言,感悟写作的方法、技巧。但限于学生的现实水平,作文的优缺点往往不能一一看出。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共同批改同一篇作文。在批改前,教师可事先打印好一篇优等作文,先请小作者谈写作经验和技巧,再让全班同学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并各派代表将小组意见进行
交流发言。然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纳,再作适当补充和强调。最后,学生根据以上的意见和要求,各自修改手上的作文。这样,学生改起来格外有劲头,也能收到实效。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对写作的基本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从而增强写作意识,巩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学生懂得运用写作技能去修改作文时,既提高了作文水平,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文批改也一样,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作文批改的方式应该是多样的,而不应该局限于教师的精批细改。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只有这样,作文批改才不会失去它在作文教学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学生也会因此在不断的作文练习与修改中获得进步,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李锦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