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年第1期】教育随笔 走进传统文化 孙笛 (吉林省汪清县教育学会,吉林汪清133200)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 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传统文化博大 精深,弘扬传统文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作为教育人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中华传统文 化,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国家强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国学脉络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 代表作“四书五经”5.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6.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著有《公孙龙子》;7.杂家, 代表人物吕不韦《吕氏春秋》;8.农家,代表人物 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 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这是习 *总书记多次在一些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过的。 贾思协,著有《齐民要术》;9.小说家,代表人物 虞初著有《虞初周说》;10.纵横家,代表人物鬼谷 2004年11月,首尔成立了世界第一所孔子学 院,随后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成立了上千家,这足 以说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中 国的传统文化是沉寂了几百年之后,重新得到国内 外有识之土的认同。教育部于2o14年推出《完善中 子、苏秦、张仪等,代表作《战国策》;11.兵家, 代表人物孙膑、孙武等,代表作《孙膑兵法》、 《孙子兵法》;12.医家,代表人物扁鹊、淳于意、 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张景岳等,代表 作《本草纲目》 《千金方》等。 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初国务院 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 展工程的意见》,对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明确的指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几经周折在宋 朝时期全面上位。其后影响远超其它诸家,其实这 里所说的儒家思想并非纯粹的儒家,而是还包含了 导。自2011年起,汪清县教育学会集大家的智慧, 开始组织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课堂的实验研究,几年 道家的很多观点。儒学的“四书五经”被列为科考 学子的必读之书。“四书五经”是指《大学》 《中 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许多教师对国学的知识 庸》 《论语》 《孟子》 《诗经》 《书经》又称《尚 还很欠缺,故撰写此文,为大家梳理一下国学的大 致脉络。 一书》 《礼记》 《易经》 《春秋》。古时候大学即十五 岁以上的学生学习“四书五经”,这些是名副其实的 国学经典。十五岁以下的学生学习蒙学教材,即 《弟子规》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等。 , 、国学的范畴与定义 真正的国学有哪些呢?狭义国学:专指中国传 统的人文科学,包括文学、历史、哲学三大领域, 其中“哲学”是核心。以“哲学”为核心又划分了 三大学派:儒家、道家、佛家。据《四库全书总 二、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儒家经典《论语》中讲:为学者要“志于道, 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什么是“道”?道家经 目》等书记载,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 典《道德经》中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 别有上千家,称为“诸子百家”。但流传较广、影 响较大、最为著名的归纳而言只有十二家,形成了 那一时期“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十二家是: 1.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著有《韩非子》;2.道家,代 表人物老子著有《道德经》;3.墨家,代表人物墨 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 是所有现象界万物、万有、一切的总源头。 “道” 是宇宙的本体。从宇宙的本体演化成世间万物,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 《易经》中说的无极。 《道德经》也可以说是《易 经》的说明书。 子著有《墨子》;4.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 作者简介:孙笛,吉林省汪清县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副高。研究方向:科研管理。 道在宇宙当中永恒存在,在天地体现为“道”, 在人身体现为“德”。人是万物的一部分,合乎 的。大德的表现完全随着道而转移。那么“据于 写意画、敦煌壁画等。 传统文学:诗词曲赋——先秦诗歌、汉赋、唐 汉字汉语:汉字是世界四大自源文字之一(另 道——上德,不合乎道——失德。人性是道给我们 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德”就是不违背自然规律去发展自己。本心初、本 外三种是埃及圣书字、苏美尔楔形文字、玛雅文 性善、本无我便成德。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 字),唯一一种使用至今,并仍然充满活力、历久 示一切。只有“据于德”才能够证道。道德是连在 弥新。汉字作为表意(语素)文字的杰出代表,独 一起的,道是德的本体,德是道的发扬。到了中古 《易经》加上了《十翼》,都是把 霸世界文字之林半边天(另一半是各种字母、表音 文字)。很少有文字的书写能成为一门艺术,更无 一时期,周文王给《易经》加上了卦辞、爻辞。近古 时期,孔子给能达到汉字书法艺术之高度。碑帖、篆刻、牌 “德”“伦理”融汇在了八卦图中,给这“本无字 天”书做了注解。 《易经》的成书是“人更三圣, 世历三古”。三圣的“三”是代号,代表一群人, 《易经》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老子在《道 德经》中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 匾、楹联等样样精妙绝伦。中国哲学亦在汉字的构 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传统节日、中国戏剧、中国建筑、传统中 医、宗教哲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 民风民俗、衣冠服饰、古玩器物、饮食厨艺等等。 从哲学层面讲,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看作是一 棵大树的话,那么儒家文化就是大树的根,道家文 化就是躯干,佛家文化就是花果。儒家文化是扎根 的教育,是德行的教育。我们进行多年的传统文化 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践研究,其目的就是要以课 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因而说中国传统文化也 是天人合一的文化。这就是“道法自然”。一切的 一切都是自然孕育的,包括人类社会的秩序,也是 自然形成的。 儒家经典《大学》中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弘扬彰显内心善 题研究为抓手,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光明的本心、本性、德行,达到最善的境地。德 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学起,从《弟子规》做起,让 也就是良心,明德就是最善良光明的本心、本性。 这在佛家讲来就是“明心见性”,即开悟,达到纯 学生从小树立民族自信心、文化自豪感。另一个目 的是通过做课题研究,激发起广大教师学习国学经 典的热情,通过学经典、悟经典、用经典慢慢提高 思想境界,夯实知识底蕴。并把相关传统文化知识 契机契理地糅合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达到润物无 需要所有教育人的共同努力。孙中山曾在三民主义 讲演中说道: “欧洲的科学发达,物质文明的进步 净纯善。 所以儒家经典提出“白天子以至于庶民壹皆以 修身为本”,本立而道生。从启蒙篇《弟子规》中 力,则学文。德行的教育要从小做起,所有儒家经 就讲要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 声的教育效果。弘扬传统文化,提振民族自信心, 典讲的都是修身的教育,只有身修才能家齐,国 冶,天下平。儒家思想教育是成佛的基础,如果把 从幼儿园到高中段的学生,道家教学对象就是大学 不过是近二百多年的事,讲到政治哲学的真谛,欧 的是德国,但是现在德国研究学问的人,还要研究 儒道释按学段划分的话,那么儒家教学的对象就是 洲人还要求之于中国。诸君都知道世界上学问最好 生、硕士生,佛家就是博士生。正是因为有儒学、 道学文化的基础,才使得佛教能够在中国历经千年 中国的哲学,甚至于研究印度的佛理,去补救他们 科学之偏”。古圣先贤的文化教育超越时空,亘古 而不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教给子孙后代 弥新,它能够为这个世界带来永恒的安定与和平。趋吉避凶的法宝。以上这些是从哲学层面对“三教 在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总书 合一”的简单解释。 三、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记再次提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 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弘扬传 统文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作为教育人我们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 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如琴棋 书画:乐器,十大名曲;中国象棋、中国围棋;中 国书法、篆刻印章、竖排线装书;国画、山水画、 勇于担当,不辱使命! 【责任编辑闫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