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教案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精选优秀教案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P19-P2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探索“小括号”的应用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师: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复习题:

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说出运算顺序) 30+8×4 5×2+3 80-64÷8 29+24÷4

2.把二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5×3=15 81÷9=9 16+12=28 25+15=40 9-9=0 28÷7=4

(课前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谈话:小淘气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他很想和同学们挑战,你们愿意和他比一比吗?

(用谈话法为学生引出一个虚拟的竞争对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竞争意识)

2.课件出示 “过河”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图中告诉我们哪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图。

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现在每只船限乘9人,需要几只船?

(通过创设男、女生过河的情境,使学生将计算生活化,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问题

师: 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

师: 我们先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几条船?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

生1:我估计大概需要7条船。我把男生看成30人,女生看成30人,这样用总人数60人除以9,大约需要7条船。

生2:我估计大概需要6条船。方法和前面的同学差不多,只是人数多算了,所以我从7条里减掉1条船,大约需要6条船。 师:那么到底需要几条船?谁会列式解答? 生:29+25=54(人) 54÷9=6(只)

师:第一步先算什么?

生:先算全班总人数,再除以每条限乘9人。 师:说得好!

师:谁能用我们前面学的知识把分步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 生:29+25÷9

师: 小组讨论:这样列式行不行? 生1:不行,因为这样就不是先算加法了

生2:不行,因为这样就先算女生要几条船,男生没算 ……

(评析问题的出现为后面小括号的出现做好铺垫。)

要先算29+25,就必须给它加上一个符号表示出来。现在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试写 并展示 : 29+25÷9 (29+25)÷9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数据和运算符号一样。

师:观察的非常认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后一道算式加了小括号。 学生计算展示得数后讨论:

为什么两道题的得数不同?多让学生说。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得数不同。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一种新符号——“( )”小括号(板书)。每个数学符号都有它所表示的意义。

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以后,大家看到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现在再来看这道题,应该怎样做才能符合题意呢? (评析结合具体情境,教师将小括号介绍给学生。)

师:同桌之间讨论并汇报结果。(引导学生感知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 生:(29+25)÷9 =54÷9 =6(只)

答:需要租6只船。

师:通过对“过河”问题的解决,我们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 ,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的作用?

生1: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生2: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生3:小括号里的要先算,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师:老师把大家说的编成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吗? 出示 :小括号,本领大,

算式有你就变化。 改变顺序少不了, 先算括号要记牢。 学生齐读。

(儿歌的编制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加深印象。)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比一比,谁的眼睛亮。(说说不同之处及运算顺序) 18-9×2 (18-9)×2

2.比一比,看谁算得对又快。(学生说说算法) 5×(36-29) (83-35)÷8 94-(25+19) 3.我帮妈妈算一算

每桶方便面4元,每袋大米64元,妈妈带了100元钱买了一袋大米,剩下的钱可以买几桶方便面?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精选优秀教案二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 小括号的运算。

2.能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一、 激情导入

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 30+8×4 5×2+3 80-60+8 5×9-5 25-7×3 35÷7-5 64-24÷6 3+4-5 2.把二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7×6=42 60-42=18 6÷2=3 18-3=15 二、 新授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河边准备坐船过河去春游。齐读课题,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看图回答

说一说图意、数学信息及问题,相互补充。

2、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每条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现在请同学们动动脑,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解决问题。会做吗?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学生试着做一做。

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指名部分学生板书 板书不同的算式,可能有:

A.29+25=54(人)54÷9=6(只) B.29+25÷9 C.(29+25)÷9 D.29÷9+25÷9 2、学生活动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不同的算式,对每种方法的正误交换意见,并进行解释。

(2)指名汇报讨论结果,说一说想法与理由。其他小组可以赞成,可以反对,进行辩论。 3、议一议。

29+25÷9这样列式对吗?

5、认识小括号的学生介绍小括号的名称及读法。并读算式(29+25)÷9 6、教师小结。

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 小括号中的。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解决了“过河”问题,现在坐着6条船来到了河岸,这时,导游阿姨又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你们愿意接受吗? 1、比一比,谁的眼力好。(说出运算顺序) 30+8×4 (30+8)×4 5×2+3 5×(2+3) 80-64+8 80-(64+8) 5×9-5 (26-20)×8 2、 比一比,谁判断的最准确。

(1)(10+3)×5与10+3×5都要先算乘法。

(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8减去6的差。再乘以乘6? 列式为(81-6)×6。 3、比一比,谁算的又对有又快。

5×(36-29) (83-35)÷8 94-(25+19) 4、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三的第2题。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精选优秀教案三 教学目标:

1. 通过“过河”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出示情景图,谈话引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看看图,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二、 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 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题意。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指名汇报。 (2)如果要求“至少需要几条船?”怎样列式。 (3)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估计有的学生采用分步计算,有的采用综合算式计算)

2.组织学生想一想。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讨论“29+25÷9,这样列式,对吗?”,进一步理解只有先算“25+29”,才能求出“至少需要几条船?”,只有先在“29+25”前后加上小括号才能先算。

教师小结:因为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让学生独立计算: (29+25)÷9

请三位学生板演,引导说说算法。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讨论“29+25÷9,这样列式,对吗?”,进一步理解只有先算“25+29”,才能求出“至少需要几条船?”,只有先在“29+25”前后加上小括号才能先算。

教师小结:因为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让学生独立计算: (29+25)÷9

请三位学生板演,引导说说算法。 三、 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出示练习题,组织学生完成。 1. 比一比,算一算。 16+24÷8 18-9×2 30-6÷3

(16+24)÷8 (18-9)×2

2. 在〇里填“”或“=”。 7+7+7+8〇7×4+11 7×9-7〇7×7+7 30÷5+1〇30÷(5+1) 9-2×4〇(9-2)×4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今天,我们帮助笑笑他们解决了坐船过河的问题,数学知识?

回想一下,你们学到了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