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分析
摘要: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地理科目是高中教学项目中的基础内容,也是新高考模式下,学生分科的重点选项之一。除此之外,地理学科具有极强的应用属性,地理与自然息息相关,通过学习地理,能够更全面的了解自然的风貌,地质的发展与变化。简单来说,可以通过地理来认知脚下的土地,了解造物主的神奇。除了理论属性之外,地理教学还强调实践性。但从当前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离理想的教学质量实现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究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在地理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无法充分体现出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就需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与特征,利用项目学习法中的规划、学习、实践等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本文就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路径进行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策略
前言:尽管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不需要太强的逻辑思维,但仍然需要良好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融汇贯通能力,这是地理学科的人文属性所决定的。显而易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靠背诵是不能实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的,一定要会归纳,会总结,会结合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行深度思考。简单来说,就是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深度学习,以此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项目学习法是以具体的知识项目为导向,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的新兴教学理念,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与应用能力。
1.
引入信息技术,方便资料收集
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深入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发展的局面,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进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在从根本改变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与路径,不仅显著的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信息技术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便捷优势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渠道,提升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共识。尤其对于地理这种人文属性强的科目来说,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信息技术,不仅可以通过智慧课堂来开展智慧教学的形式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性,做好资料的搜集工作。尤其是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上,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通过结合教材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在海量的互联网上进行相应资源的搜索,可以是图片资源,可以视频资源,可以文字资源,也可以是影视素材,比如记录片,甚至可以是国家级地址杂志的电子版等等,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对教材形成良好的补充作用。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性发挥,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眼界,发展教学的路径,无论是从方法上,还是路径上,还是理念上,都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够使得教学的资源更丰富,学生学习的途径更多元化,课堂更生动,氛围更浓厚,让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与地理教学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1.
利用多种素材,激发学生兴趣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领会地理知识中丰富的人文内涵,了解不同的山川风貌,自然特点。除了利用信息技术来做好资源的收集,丰富课堂内容之外,还可以不断地拓宽素材获取的形式与路径,使得地理素材更加多样化,比如,网络资源带给学生的首先是视觉上的冲击,是眼睛这种感官所带给学生的体验感。尽管网络资源也十分丰富,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真实所见到的,远远要比视频上、图片上、文字上的感受要深刻得多。所以,地理素材的收集与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利用信息技术上,局限于互联网资源上。还可以从生活中获取地理素材,还可以在实践中获取地理素材。比如在《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充分的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而且这种素材是极易获得的,不会对学生产生太大的困难。地域文化是每一个地区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当地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是生产生活的智慧
结晶,地域文化十分多样化,且极具特色。比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这些地域文化包括了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风俗文化、建筑文化等等。通过这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1.
结合学生情况,做好点拨引导
为了更好的学好地理,同样也可以利用项目学习法的形式,来深入实地,带领学生去实地感受不同的文化特色。包括参观地方景观,体验地方美食,领略节日风俗等等。如前文所述,在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实地探索中。地域文化有一部分是传承下来的,有一部是历史与当下的结合与创新。也正是由于地域的差异性,才形成了多样化的文化特色。以及由于地域的差异性,所造成的地域发展差异,比如城乡发展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就这些差异性进行思考,思考差异形成的原因,提出个人的见解,如何缩短发展距离,减轻发展差异,比如我国提出的重要的发展理念,共同富裕。通过对项目进行实地探索,结合不同的现象来进入深入的思考,利用思考点对学生进行精准点拔,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 结合现代观念,科学构建小组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文化类学科,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牵涉到地理地质,环境,气候,温度,自然条件,发展规律等诸多知识。尽管是人文学科,但是在地理的学习上,仍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但这种思维能力是空间上的思维能力,并不是指物理,数学学科之类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显然,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启发,就需要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如果按照传统的对照教材进行授课的教学模式,显然是无法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的。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无论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是学习方法的传授,这一切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然后通过老师的科学引导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这就可以利用项目学习的方法,来鼓励学生就某些地理知识,以小组的形式构建起科学小组,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思考。比如,在《人口》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中,可以结合教材项目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容量作为项目任务,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就不同的项目展开深入的学习,可以从
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容量的变化特征为项目学习的引入点,每一个项目中又分为许多的细分内容,不仅仅要探索人口变化的原因,促进因素,同时还会有经济、政策、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影响。为了使得项目学习法的质量与效率更高,除了结合教材,结合互联网资源来进行学习与分析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走访,比如当前普遍存在的农民工现象,留守群体现象,这些现象其实也很典型的说明了人口的分布、迁移问题。通过构建合作小组,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调查、探索、总结,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增强体验感与获得感,通过获得感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地理,学好地理的信心与决心。
五、采取多样方法,合理展示成果
项目学习法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一定的集体性特征,即通过构建学习项目组来对某个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集中智慧与力量来持续探索。比如前面所说的对人口分布、迁移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农民工现象进行调查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必然会各有分工,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成果,通过对成果的展示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程度。同时利用成果展示让学生了解到其他同学不同的学习思路与方法,再结合自身的习惯进行改进,有利于学习质量的提升。
六、优化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反思
无论是项目学习法,还是其它的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对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与评价,通过总结与评价一方面了解教学中的不足,以此来做为对项目学习法进行持续的改革与完善的重要参考依据,针对性的完善教学中的不足,使得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结合评价结果的反馈,来促进学生的反思,让学生结合评价结果,对照自身更好的查漏补缺,再针对性的加强学习,提升成绩。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化学教学的理念与方式也要全面符合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在化学教学活动中,通过项目学习法,将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归纳,呈现完整的知识链,同时积极推动深度教学的开展,以科学
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形式、更符合当下学生性格特点的课程设计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在教育工作者的启发与带动下,促进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长苓.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以\"何时蓝天常在\"为例[J]. 考试周刊,2021(66):157-159.
[2] 林鸿志,车云,余明. 万维望远镜在高中地理天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项目学习为例[J].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9(12):68-71.
[3] 惠明. 构建项目化学习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地理项目化学习\"课程的思考与实践[J].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21(1):57-59.
[4] 张丽雅. 运用同理心指导地理教学中的交流与合作——以高一城市地理项目学习为例[J]. 中小学教材教学,2019(8):74-76.
[5] 吕业平. 新媒体技术下基于PBL项目式教学实施路径研究——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8):1111.
[6] 周南. 高中编程教育中模拟实验项目的教学设计方法——用\"打点计时器\"模拟实验进行项目学习[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5):36-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