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山西宏盛安泰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
1
山西宏盛安泰煤业有限公司 班组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为积极应对山西宏盛安泰煤业有限公司井下范围内可能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充分发挥煤矿班组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对现场突发安全事故处置得力,特制定《山西宏盛安泰煤业有限公司班组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煤矿班组安全建设规定》明确规定,班组长有权检查现场安全生产环境和职工安全作业情况,制止和处理职工违章作业,抵制违章指挥,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自身无力解决时有权拒绝开工、停止作业。班组长遇到险情时有在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挥权,并组织班组人员安全有序撤离;班组长有现场应急处置指挥权和职工紧急避险逃生权。班组成员应当牢固掌握防灾、避灾路线、增强自救互救和现场处置能力,加强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和模拟演练,严格按《山西宏盛安泰煤业公司班组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和其它有关规定处置现场突发安全生产事件,真正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实到实处。
第一节、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一、事故特征
1、危险性分析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是煤矿最严重的事故灾难之一,易造成群死群伤、矿毁人亡。爆炸会产生高温火焰、爆炸冲击波,并伴随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爆炸生成的高温高压冲击波,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支架损毁,顶板冒落;通风构筑物破坏,引起矿井通风系统紊乱。爆炸生成的有毒有害气体,伴随风流蔓延,导致人员伤亡。爆炸在一定条件下会诱发火灾,引发二次及多次爆炸;瓦斯爆炸冲击波卷扫巷道积尘,
2
可能伴随引发煤尘爆炸,造成更大的损失。
煤尘的危害一是尘肺病,二是煤尘爆炸。煤尘爆炸也是煤矿最严重的事故灾难之一,易造成群死群伤、矿毁人亡。煤尘爆炸产生高温火焰、冲击波、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设施、巷道的损坏,引起矿井火灾,也可能诱发瓦斯爆炸事故。
瓦斯事故主要有瓦斯窒息、瓦斯爆炸。
2、事故多发生采空区、采掘工作面、上隅角、高冒区中。 3、瓦斯爆炸事故没有季节性,一旦发生爆炸,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4、瓦斯煤尘爆炸发生前的的征兆为: 感觉到附近空气有颤动的现象发生,有时还发出咝咝的空气流动声,这可能是爆炸前爆源要吸入大量氧气所致,这就是与其爆炸前的预兆。
二、班组应急组织与职责
a)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应急自救组织组长由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体班组人员组成。
b)班组应急组织 (1)应急小组
组 长:班长
副组长:组长、瓦检员、安全员 成 员:当班上岗人员 (2)职责:
全面负责本班现场应急工作,应急措施宜贯和培训。承担自救、互救和避灾职责,承担第一时间报告预警信息和事故灾害信息的职责,执行本班组现场预警处置和灾害事故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伤亡人员善后和安抚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应急工作。 c)班组人员应急工作职责 (1)组长
3
全面负责本班应急管理工作。根据相关预警处置方案,承担第一时间报告事故预兆的职责,落实预警处置措施。在作业现场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承担事故报告的职责,并按照相关预案的现场处置程序,承担组织本班组现场人员的自救、互救和避灾的责任。 (2)副组长
协助组长完成相关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班组长
发现和报告事故预兆,落实预警处置措施。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按照相关预案的现场处置程序,承担组织本班组现场人员的自救、互救和避灾的责任。 (4)关键岗位业务骨干
发现与本岗位相对的事故预兆,承担第一时间预警信号报告的职责。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协助现场应急指挥者进行自救和避灾,不断发现避灾过程中出现的危险和危害。
三、班组作业现场应急处置
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现场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撤退并向矿调度室汇报。指挥部一旦接到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报警后,应根据事故级别,立即按如下程序启动应急救援系统,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调动各方人力和物力,对所发生的事故进行控制和紧急救援。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的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爆炸事故,人会感到空气剧烈震动,有急速流动声或巨响,此时:
(1)出现事故预兆和出现事故后,第一时间汇报,同时撤离人员的原则。
4
(2)保持冷静,尽快判明发生爆炸的地点、影响范围、爆炸性质、危害程度等情况,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汇报时要沉着冷静,内容要准确完整、详细客观:地点、类型、影响区域、破坏程度、现场风流变化、作业人员数目、伤亡人员情况。
(3)现场班组长、重要岗位人员要承担本班组人员撤离,自救互救和避灾的现场组织指挥责任。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人员应积极救助灾区受伤人员。
(4)安全撤离时要正确佩戴好自救器,迅速撤离灾区,尽量低行。在爆炸地点附近人员应在老工人、班组长或瓦检员的带领下,有组织地撤退。事故地点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在事故地点回风侧的人员,应立即戴好自救器,设法通过其它通道,尽快进入进风侧或新鲜风流中,通过火烟区时不要飞跑和急促呼吸,应稳步走出危险区。
(5)设法向可能受灾变影响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 (6)如因灾难破坏了巷道中的避灾路线指示牌、迷失了行进的方向时,撤退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巷道方向撤退。
(7)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援人员的注意。
(8)在撤退途中听到或感觉到爆炸声或有空气震动冲击波时,应立即背向声音和气浪传来的方向,脸向下,双手置于身体下面,闭上眼睛,迅速卧倒,头部要尽量低,有水沟的地方最好躲在水沟边上或坚固的掩体后面,用衣服将自己身上的裸露部分尽量遮盖,以防火焰和高温气体灼伤皮肤。
(9)在唯一的出口被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进行灾区避灾,以等待救援人员的营救。
(10)若因巷道冒顶无法通行,或在自救器有效时间(30min)内不能到达安全地带时,可利用永久避难硐室或移动救生舱等进行避灾。
5
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以便于救援人员实施救援。
(11)在硐室内,开启压风自救系统,可有规律地间断地敲击金属物、顶帮岩石等方法,发出呼救联络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指示避难人员所在的位置。
(12)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对于窒息或心跳呼吸骤停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复苏方法为:立即将伤员移至新鲜风流中,使之尽快与有毒有害气体隔离;将口中妨碍呼吸的东西去除,并将衣领、腰带、上衣解开,脱掉胶靴,使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不致受阻;对窒息者进行人工呼吸;对出血伤员,要先止血、后搬运;对骨折伤员,要先固定、后搬运。
(13)在临时避难硐室避难人员,应保持平静,静卧等待营救,以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注意节省水、电和氧气消耗,硐内只留一盏灯,其余全部熄灭,并经常性、有规律敲击管路、铁具或石块,发出呼救信号。
3、报警电话、联系方式及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
调度室:8035 0358--4037686 (2)事故报告的要求及基本内容:
事故发生的单位(队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情况等。 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计。 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事故发生的组织抢救,取得安全措施及事故灾区的控制情况
事故报告单位(队组) 四、注意事项
1、佩戴自救器呼吸时会感到稍有烫嘴,这是正常现象,不得取下口具和鼻甲,以防中毒。
2、救援队员救援时必须佩戴呼吸器,必须侦查灾区有无火源,
6
避免再次引发爆炸的危险。
3、救援队员进入灾区探险或救人时要时时刻刻检查氧气消耗量,保证有足够的氧气返回。
4、抢险救援期间不得停止井下压风,以供灾区人员呼吸。 5、掘进工作面发生爆炸或火灾时,正在运转的局部通风机不可随意停止,对已停止的局部通风机不得随意启动。
6、做好灾区现场保护工作,除救人和处理险情等紧急情况需要外,不得破坏现场。如确实需要移动,要做好记录。
二、井下火灾事故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一、事故特征
1、矿井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内因火灾主要是煤层自燃,外因火灾主要是易燃物、电气设备着火。
2、内因火灾多发生在采空区或通风不良的巷道中。外因火灾多发生在机电硐室、采掘工作面或地面煤场中。此类隐患有一个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迅速造成发火事故,而且有预兆,易于早期发现,通过采取措施能够消除发火隐患。造成人员伤害的情况不大。
3、火灾事故没有季节性,一旦发生火灾还可能会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或引发瓦斯、煤尘爆炸,使矿井局部或全部停产,直接影响矿井生产; 封闭火区、冻结大量可采煤量;烧毁设备和煤炭资源;
4、火灾的发生有一定的征兆,一般表现为:
1)空气温度、湿度持续性升高,有时出现雾气或巷道壁出汗。 2)巷道出现煤炭和坑木干馏的行列火灾气味。 3)自巷道流出的水和空气温度增高。
4)人体有不舒适感,如头痛、闷热、四肢无力等。 5)电器、电缆发热,有胶皮味。
发生自燃发火事故时,将影响本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人员,严重时将导致工作面封闭,毁坏支架、巷道、及电气设备。内因火灾发生时将威胁本工作面及其回风路线上所有工作人员,处理不及时造成
7
温度升高,有可能造成风流逆转,影响整个采区直至水平、矿井。
事故发生的条件 (1)外因火灾
外因火灾是指由外来热源,如放炮、瓦斯煤尘爆炸、机电设备不良、机械摩擦、电流短路、焊接火花等原因造成的火灾,同时也包括内因火灾处理不当而诱发的外因火灾。矿井外因火灾具有突发性和严重的灾难性。外因火灾的主要可燃物有木材、棉纱、胶带、电缆、油脂等。
矿井外因火灾主要有电器火灾、机械火灾和人为原因造成的火灾。外因火灾有时具有偶然性,但也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提高设备防火性等来预防。 (2)自燃火灾
自燃火灾是指煤炭自身的吸氧、氧化、发热、热量逐渐积聚,从而达到着火温度而形成火灾。煤炭自燃一般需要经过潜伏期、自热期和自燃期3个阶段。当自燃达到自热阶段,煤温升高,流经火源后的空气氧含量减少,空气湿度增大,形成雾气,在支架及巷道壁上凝有水珠,空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显著增加。自燃阶段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空气和煤岩温度显著升高,火源出现火焰,巷道中出现烟雾及特殊的火灾气味。
内因火灾具有一定规律,一般可以预测和预报。但由于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给精确预测带来一定困难。 5、矿井火灾危险源区 井下外因火灾主要有: (1)电器引起的电缆火灾。 (2)机械摩擦引起的皮带火灾。 (3)井下木垛、风筒布等被引燃的火灾。 (4)变电所、采煤机械等引起火灾。 (5)放炮引起煤层自燃等。
6、井下内因火灾,主要发生在破碎煤体集中且供氧充分的环境,
8
内因火灾易发部位主要有: (1)巷道顶煤冒落带。 (2)巷道煤柱破碎带。 (3)断层煤层相遇带。
(4)综采工作面采空区,尤其容易发生在两道附近。 (5)综采面开切眼以及终采线附近。
(6)近距离复合煤层在下分层开采时的上部煤层煤柱。 (7)无煤柱或小煤柱开采时的相邻采空区。 (8)存在漏风的煤仓或溜煤眼处。
二、班组应急组织与职责
1、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应急自救组织组长由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体班组人员组成。
2、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1)班组应急组织机构 组 长:班长
副组长:组长、安全员、瓦检员 成 员:当班上岗人员 (1)应急自救组织组长职责 ①组长
全面负责本班应急管理工作。根据相关预警处置方案,承担第一时间报告事故预兆的职责,落实预警处置措施。在作业现场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按照相关预案的现场处置程序,承担组织本班组现场人员的自救、互救和避灾的责任。 (2)副组长
协助组长完成相关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负责察看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并快速报告给调度室。
②带领全班组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9
(2)应急自救组织成员职责
①发现与本岗位相对的事故预兆,承担第一时间预警信号报告的职责。
②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协助现场应急指挥者进行自救和避灾,不断发现避灾过程中出现的危险和危害,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事故扩大,减小人员伤亡。
三、应急处置
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现场发生火灾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撤退并向矿调度室汇报。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最先发现火灾人员的处置措施
(1)最先发现火灾人员应该立即根据现场情况判断火势情况,若现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立即扑灭或控制火势,不使火灾扩大时,应先救灾后报告。若现场火灾无法立即扑灭或火势无法控制时,要在保证自身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查明火灾性质、地点、范围、着火原因,危害程度,威胁区域等情况,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现场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必须立即撤离,撤离期间要切断工作地点电源,并尽可能通知沿途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一同撤离到安全地点。 (2)撤离期间处置措施:
①事故地点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在事故地点回风侧的人员,应立即戴好自救器,设法通过其它通道,尽快进入进风侧或新鲜风流中。通过火烟区时,必须佩带自救器,通过时不要飞跑和急促呼吸,应稳步走出危险区。
②尽量保持事故前的通风方式和风流方向。 ③全矿井反风时,撤人路线按照如上相反方向执行。 ④撤离前必须切断事故范围内电气设备电源。 (3)灭火时必须注意的事项:
①不使瓦斯积聚,煤尘飞扬,以免造成爆炸事故。 ②不致造成风流逆转。
10
③不致危及人员安全。
④有助于阻止火势扩大,抑制灾情,创造接近火源的条件。 ⑤油类着火时,严禁用水灭火,只能用沙子、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等灭火。
⑥扑灭电气设备火灾时,不可将人体或手持的用具触及导线及设备,以防触电。
3、报警电话、联系方式及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
调度室:8035 0358--4037686 宏盛集团公司:0358--4065602
报警电话——110 火警——119 急救——120 (2)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报告事故时必须说明事故的地点、性质、严重程度、受威胁的人员数、可能影响的范围是否扩大等。
①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
发生煤层自燃发火事故后,事故地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危害程度并迅速利用最近处的电话其他方式向调度指挥中心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危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现象,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不能凭主观想象判断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
②发生煤层自燃发火事故报告的基本内容:
事故发生的单位(队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情况等。 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计。 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事故发生的组织抢救,取得安全措施及事故灾区的控制情况 事故报告单位(队组)
四、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1
(1)首先检查防护器是否完好,发现不合格及时调换。 (2)根据专家组的讲解,正确使用防护器具。 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首先检查抢险救援器材是否完好,发现不合格及时调换。 (2)根据专家组的讲解,正确使用抢险救援器材。 (3)使用中抢险救援器材损坏及时更换。 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事故处理应严格按本应急预案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严禁随意改动,如确需改动,必须经专业领导同意后方可。
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保护好现场伤员,防止伤员二次受伤,现场有条件的立即现场进行抢救,条件不具备的立即组织送往医院救护上。了解现场情况,防止事故扩大。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1)认真组织。要求所有人员要统一行动,听从指挥,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各行其是、盲目蛮干。
(2)沉着冷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临危不乱,鼓动大家树立坚定的信心,并在各环节上做好充分准备。谨慎妥善地行动。 (3)遵循原则。要求遇险人员遵循救灾和避灾基本原则。即:及时报告灾情、积极抢救、安全撤离和妥善避灾。
(4)随机应变。在组织抢救、撤离灾区和避灾待救时,要密切注意灾情变化,当可能出现危及人员安全时,要果断采取应变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切忌图省事或存侥幸心理冒险行动。
(5)及时联络。找整个抢险和避灾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及时与矿调度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告知灾情、遇险人员位置、人数、遇到的困难情况等,争取早日获救。
(6)医疗后勤保障组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具有临床急救经验并取得国家专业资格证书医护人员参加救助,所有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防毒设备的穿戴和灭火器材及其他设备的使用方法;消防设备配备齐全;
12
所有工作人员应爱护和保护消防设施和器材,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维修。
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在确定各项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时,由总指挥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撤除所有伤员、救护人员,清点人员后,留有专人组织巡视事故现场遗留隐患问题。
7、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各级人员严格服从指挥人员的调配,积极做好救援工作。
三、 井上、下大面积停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事故特征
1、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
我矿配电场所主要有地面35kv变电所、10kv开闭所和井下中央(采区)变电所,一旦出现全矿停电、单一线路停电或各种保护失灵事故,会影响全矿安全生产,出现人身触电、停风、瓦斯积聚等多起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 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事故多发生在地面变电所、井下中央变电所。 3、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主要发生事故季节为夏天雷雨季节和冬季干燥季节,可能影响整个矿井或某一区域供电、供风等,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等。 4、事故前可能的征兆
设备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发生明显变化;机电设备异响、发热、异常振动等;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1、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应急自救组织组长由跟班干部及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体班组人员组成。
2、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13
(1)应急自救组织组长职责
①负责察看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并快速报告给调度室。
②带领全班组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应急自救组织成员职责
①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②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事故扩大,减小人员伤亡。
三、应急处置
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接警
当发生较大停电事故时,值班人员(或变电所值班员)应立即向矿调度指挥中心汇报,并向机电副矿长汇报,简要说明事故时间、地点、事故性质、影响范围。
机电队值班人员、矿调度指挥中心值班人员和责任单位的第一值班领导为事故情况下的消息通报人,值班人员负责详细记录事故时间、地点、影响范围等详细情况,并立即汇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2、相应级别的确定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供电事故发生后,队值班领导要对事故原因做出初步判断,组织制定现场的抢救方案和符合现场抢救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所有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指挥,全力以赴做好事故抢修工作。
重大停电事故短时间内无法恢复送电,可能造成矿井井下瓦斯积聚、涌水增加、人员被困井下以及其它的重大危险情况的,要立即汇报矿领导,启动应急预案。 3、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变电所(配电点)出现电器事故时,抢修人员应迅速赶到事故现场,查明事故原因,事故性质影响范围,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供电。
14
如现场不能处理,要立刻汇报科值班人员,说明需用材料、配件数量,在现场创造好条件后等候车间派人抢修。
(2)出现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时,第一时间向调度室汇报,同时班组长组织人员立即停止施工,赶紧撤人。
(3)汇报时要沉着冷静,内容要准确完整、详细客观:地点、类型、影响区域、破坏程度、现场风流变化、作业人员数目、伤亡人员情况。
(4)现场班组长、重要岗位人员要承担本班组人员撤离,自救互救和避灾的现场组织指挥责任。
(5)安全撤离时要正确佩戴好自救器,迅速撤离灾区,尽量低行。 (6)撤退人员应朝着进风大巷通过的巷道方向撤退。
(7)现场不能恢复正常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采取应急措施,先恢复供电,然后申请停电时间处理。
(8)值班人员在接到事故通知时,要详细了解事故地点、事故性质、影响范围、损坏情况,以便准备材料配件和抢修人员。 3、报警电话、联系方式及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
调度室:8035 0358--4037686 宏盛集团公司:0358--4065602
报警电话——110 火警——119 急救——120 (2)事故报告的要求及基本内容:
事故发生的单位(队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情况等。 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计。 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事故发生的组织抢救,取得安全措施及事故灾区的控制情况
事故报告单位(队组)
四、注意事项
1、参加救援时,要佩戴好个人自救器、矿灯、口罩等防护用具。
15
2、变电所要配备齐全抢修用材料、配件、仪表、工具,明确专人管理,以满足抢修需要。
3、电气事故抢修处理时必须严格执行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有关规定,严禁违章作业和冒险蛮干。
4、发现人员缺氧窒息时,要立即将其运送到新鲜风流或有压风自救处,进行现场抢救。
5、停风后,井下通风设施要保持不变,保证井下通风系统稳定。 6、制定的应急救援对策或措施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最好执行事前演练过的救援对策或措施。
7、现场自救互救应遵循保护人员安全优先的原则,防止事故蔓延,降低事故损失。
8、发现重伤、人员被困或死亡事故时,必须向调度室汇报,请求支援。
9、恢复矿井正常通风后,检查瓦斯情况,逐级恢复变电所、机电硐室和采掘工作面的正常通风和供电。
四、矿井顶板事故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一、事故特征
1、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4号煤层:
煤层顶板大多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粉砂岩,厚度1.00-5.00m,平均2.74m。这类岩石水浸后易膨胀破碎而发生冒落掉渣事故,开采中必须加强支护管理。底板大多为泥岩或细砂岩。 8号煤层:
煤层顶板为灰岩,厚度2.20~10.00m,平均5.10m。据力学试验资料,石灰岩顶板抗压强度为160.0~180.0MPa,平均为172.0MPa。属难冒落的坚硬顶板。
底板大多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泥质砂岩、炭质泥岩或细砂岩,厚度1.40~8.40m,平均4.20m。抗压强度为15.2~19.6MPa,
16
平均为18.0Mpa。 9号煤层:
煤层顶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炭质泥岩或粉砂岩,厚度1.00-8.4m,平均3.94m。抗压强度为104.0~118.0MPa,平均为110.9MPa,属难冒落的坚硬顶板。
底板大多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泥质砂岩、炭质泥岩或细砂岩,厚度1.40-8.40m,平均4.20m。抗压强度为10.0~11.2MPa,平均为10.4MPa,据该矿开采情况,顶底板较易管理,底板未出现底鼓现象。
冒顶类型:采煤工作面、掘进迎头、修复巷道冒顶。顶板发生冒顶事故会造成埋人、堵人等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遇地质构造、安全技术措施有缺陷、顶板支护工程质量差、空项作业、违章指挥作业等造成。
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的名称
顶板事故主要是在从事矿井井下掘进、采煤等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建设),冒顶事故在夏季雨季多发。为此必须强化生产(建设)过程顶板管理和雨季顶板管理。
3、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事故发生没有季节性
(1)无论是局部冒顶还是大型冒顶,事故发生后,一般都会推倒支架,埋压设备,造成停电,停风给安全管理带来困难,对安全生产不利。
(2)如果是地质构造带附近的冒顶事故,不仅给生产造成麻烦,而且有时会引起透水事故的发生。
(3)在有瓦斯涌出区附近发生冒顶事故将伴有瓦斯的突出,易造成瓦斯事故。
(4)如果是采掘工作面发生顶板事故,一旦人员被堵或被埋,将造成人员伤亡。
17
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发出响声:岩层下沉断裂。煤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时,出现折梁断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束萎缩,也发出很大的响声,有时也可能听到采空区内煤层顶板发生断裂的响声。
(2)掉碴:煤层顶板严重破裂时,折梁断柱就要增加,随着就出现煤层顶板掉碴现象。
掉碴越多,说明煤层顶板压力越大,掉下的碎石、煤碴更多,工人叫“煤雨”,这就是发生冒顶的危险信号。
(3)片帮:冒落前煤壁所受压力增加,片帮煤增多,煤质变软,这就说明有冒顶危险。
(4)裂缝:煤层顶板的裂缝,一种是地质构造产生的自然裂隙,一种是由采空区煤层顶板下沉引起的采动裂隙。
(5)脱层:煤层顶板快要冒落的时侯,往往会出现脱层的现象。检查煤层顶板时要用“问顶”的方法,如果声音清脆表明煤层顶板完好;若煤层板发出“空空”响声,说明上下岩层之间 已经离层。 (6)漏顶: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在大面积冒顶以前,有时因为背顶不严和支架不牢出现漏顶现象。漏顶如不及时处理,会使棚顶托空、支架松动,煤层顶板岩石继续冒落,就会造成没有声响的大冒顶。 (7)瓦斯增大:在含瓦斯的煤层中,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 (8)淋头水增加:煤层顶板的淋头水量有明显的增加。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1、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跟班科(队)长全面领导采掘巷内顶板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组 长:班长
副组长: 组长、 安全员 成 员:全部作业人员 2、自救的形式
应急自救由当班队长在班前会讲述井下发生水害事故的自救方法和基本知识,并且在井下现场作业环境下发生事故后的自救方法
18
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1)应急自救组织组长职责
①负责察看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并快速报告给调度室。
②带领全班组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应急自救组织成员职责
①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②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事故扩大,减小人员伤亡。 三、应急处置
1、顶板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矿井各采掘工作面一旦发生顶板事故,由脱险人员利用最近的电话报告调度室,调度室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部,启动顶板应急救援预案,同时组织应急分队人员入井抢险,现场人员则根据实际情况切断通往该冒顶区域内的电源。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综采工作面冒顶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当发现工作地点有即将发生冒顶的征兆,而当时难以采取措施,防止工作面顶板冒落时,最好由现场班组长带领工作面所有人员迅速撤退到皮顺或轨顺的安全地点。
遇险时要靠支柱贴身站立避灾。从工作面冒顶的实际情况来看,顶板沿煤壁冒落是很少见的。因此当发生冒顶来不及撤退到安全地点时,遇险者靠工作面支柱贴身站寂静避灾,但要注意煤壁片帮帮伤人。另外,冒顶时可能将支柱压断或推倒,但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压垮或推倒质量后格的支柱。因此遇险者可撤至支柱处避灾。
遇险后立即发出呼救信号,冒顶对人员的伤害主要是砸伤,掩埋或隔堵,冒落基本稳定后,遇险者立即采用呼叫,敲打,如敲打物料,岩块(如可能造成新的冒落时,则不能敲打,只能呼叫),以便救护人员和撤出人员了解实情,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遇险人员要积极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冒落后被煤、物料等埋压
19
的人员,不要惊慌失措,在条件不允许时切采用猛烈挣扎的办法脱险,以免造成事故 扩大。被冒落隔堵的人员,应在遇险地点有组织的维护的自身安全,构筑脱险通道,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为提前脱险创造良好的条件。
(2)掘进工作面冒顶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当发现工作地点有即将发生冒顶的征兆,而当时难以采取措施,防止工作面顶板冒落时,最好由现场班组长带领工作面所有人员迅速撤退到下山安全地点。
遇险时要靠支柱贴身站立避灾。从工作面冒顶的实际情况来看,顶板沿煤壁冒落是很少见的。因此当发生冒顶来不及撤退到安全地点时,遇险者靠工作面支柱贴身站寂静避灾,但要注意煤壁片帮帮伤人。另外,冒顶时可能将支柱压断或推倒,但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压垮或推倒质量后格的支柱。因此遇险者可撤至支柱处避灾。
遇险后立即发出呼救信号,冒顶对人员的伤害主要是砸伤,掩埋或隔堵,冒落基本稳定后,遇险者立即采用呼叫,敲打,如敲打物料,岩块(如可能造成新的冒落时,则不能敲打,只能呼叫),以便救护人员和撤出人员了解实情,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遇险人员要积极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冒落后被煤、物料等埋压的人员,不要惊慌失措,在条件不允许时切采用猛烈挣扎的办法脱险,以免造成事故 扩大。被冒落隔堵的人员,应在遇险地点有组织的维护的自身安全,构筑脱险通道,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为提前脱险创造良好的条件。
(3)独头巷道迎头冒顶被告堵人员应急措施
遇险人员要正视已发生的灾害,切忌惊慌失措,坚信矿领导和同志们一定会积极进行抢救,应迅速组织起来,主动听从组长和有经验的老工人指挥,团结协作,尽量减少体力和隔堵区的氧气消耗, 有计划的使用饮水,食物和矿灯等,做好较长时间避灾的准备。
如人员被困地点有电话,应立即用电话汇报灾情,遇险人数和计划采取的避灾自救措施,否则,应采用敲击钢轨,管道和岩石等方法,
20
发出有规律的呼救信号,并每隔一定时间敲击一次,不间断的发出信号,以便营救人员了解灾情,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维护加固地点和人员躲避处的支柱,并派人检查,以防止冒顶进一步扩大,保障被堵人员避灾时的安全。
如人员被困地点有压风管,应打开压风管给被困人员输送新鲜空气,并稀释被隔堵空间的瓦斯浓度,但要注意保暖。
3、顶板事故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顶板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联系方式 (1)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
调度室:8035 0358--4037686 (2)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①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
发生顶板事故后,事故地关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危害程度并迅速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它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危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它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现象,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不能凭主观想象判断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
②发生顶板事故报告的基本内容:
事故发生的单位(队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情况。 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计。 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事故发生的组织抢救,取的安全措施及事故灾区的控制情况。 事故报告单位(队组)
四、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在遇有独头巷道冒顶有害气体超限的情况下,被困人员应立即使用自救器,沿着避灾路线,迅速撤离现场。
(2)佩戴者在使用时,应首先拉掉氧烛启动针,使气囊鼓起,然
21
后迅速把口具塞拔掉,含口具,夹鼻夹。
(3)在有条件撤退的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地撤离,步行速度根据情况可以稍快或稍慢,在十分紧急情况下,快跑是允许的,但快跑呼吸阻力会增大,耗氧增加,保护作用时间相对缩短。
(4)在整个逃生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口具、鼻夹戴好,不漏气,绝不可以从嘴中拿出口具说话,需要联络可以打手势。
(5)吸气时,气体比吸外界正常大气干热,这是生氧剂化学反应造成的,表明自救器在正常有效的工作,对人无伤害,千万不可摘下自救器。
(6)发现囊体积瘪而不鼓,渐渐缩小,这表明自救器的使用时间到终点。
(7)使用压缩氧自救器时,高压氧气瓶储装有20兆帕的氧气,携带过程中要防止撞击磕碰,或当坐垫使用;携带过程中严禁开启扳把。
2、事故现场采取的救援措施
(1)当冒落的煤、矸埋压住人时,不要惊慌, 要在有经验的干部或老工人指挥下,严密监视冒落的煤层顶板及两帮情况,先由外向里进行临时支护,打通安全退路,防止煤层顶板继续冒落伤人,再组织人力迅速抢救被埋在煤、矸下面的遇险者。
(2)抢救时要仔细分析遇险者的位置和被压情况,尽量不要破坏冒杪矸石的堆积状态,小心谨慎地把遇险者身上的煤、矸搬开,救出伤员。若矸石太大,应多人用撬杠、千斤顶等打、掀滚、拉扯等方法,以免加重遇险者的伤势。
(3)救出伤员后要及时进行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救护措施,发生休克时要及时予以抢救,并迅速送往医院急救。
(4)若冒顶将人员堵在独头巷道内,被堵人员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混乱。要找安全地点坐下,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自救。 (5)若冒顶面积较大,处理时间较长,被堵人员要静卧休息,减少氧气消耗。有压风管路时,可打开阀门,放气供人呼吸。要注意节
22
约使用矿灯、食物和水。若冒落的煤和矸石量不太大,有可能扒通出口时,应由老工人监视煤层顶板,其他人员采取轮流攉扒的方法进行自救,并间断性敲打金属物,发出求救信号。
3、冒顶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注意事项
(1)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当发现工作地点有即将发生冒顶的征兆,而当时又难以采取措施防止工作面顶板冒落时,最好的避灾措施是迅速离开危险区,撤退到安全地点。
(2)遇险时要靠煤帮贴身站立或有支柱处避灾。从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的实际情况来看,顶板沿煤壁冒落是很少见的。因此,当发生冒顶来不及撤退到安全地点时,遇险者应靠煤帮贴身站立避灾,但要注意煤壁片帮伤人。另外,冒顶时可能将支柱压断或推倒,但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压垮或推倒质量合格的支柱。因此,如遇险者所在位置靠近支柱时,可撤至支柱处避灾。
(3)遇险后立即发出呼救信号。冒顶对人员的伤害主要是砸伤、掩埋或隔堵。冒落基本稳定后,遇险者应立即采用呼叫、敲打(如敲打物料、岩块,可能造成新的冒落时,则不能敲打,只能呼叫)等方法,发出有规律、不间断的呼救信号,以便救护人员和撤出人员了解灾情,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4)遇险人员要积极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冒顶后被煤矸、物料等埋压的人员,不要惊慌失措,在条件不允许时切忌采用猛烈挣扎的办法脱险,以造成事故扩大。被冒顶隔堵的人员,应在遇险地点有组织地维护好自身安全,构筑脱险通道,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为提前脱险创造良好条件。
4、事故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
(1)认真组织。要求所有人员要统一行动,听从指挥,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各行其是、盲目蛮干。
(2)沉着冷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临危不乱,鼓动大家树立坚定的信心,并在各环节上做好充分准备。谨慎妥善地行动。 (3)遵循原则。要求遇险人员遵循救灾和避灾基本原则。即:及
23
时报告灾情、积极抢救、安全撤离和妥善避灾。
(4)随机应变。在组织抢救、撤离灾区和避灾待救时,要密切注意灾情变化,当可能出现危及人员安全时,要果断采取应变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切忌图省事或存侥幸心理冒险行动。
(5)及时联络。在整个抢险和避灾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及时与矿调度室取得联系,告知灾情、遇险人员位置、人数、遇到的困难情况等,争取早日获救。
(6)团结互助。现场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并要求所有遇险人员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先人后已的风格,要充分做好思想工作,发挥积极力量,互相照顾、同心协力,共度难关。要尽量使遇险人员保持隐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坚定的获救脱险的信念,互相鼓励,以极大的毅力克服一切困苦,直到最后胜利;特别是在遇险待救时间较长时,千万不可悲观失望和过分忧虑,更不得急躁盲动。
5、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应急救援结束后,必须注意灾区通风工作。
(2)采取措施恢复生产,处理的方法应根据冒顶区岩层冒落的高度,采煤方法采取相应的措施。
(3)有专职人员观察顶板,防止再次冒落。
(4)严格检查瓦斯浓度,一旦超限立即报告有关领导。
五、矿井重大水灾事故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山西宏盛安泰煤业有限公司目前矿井范围内采空区面积较大,矿
井涌水量在逐年增加。为了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起动应急预案,控制事故恶化减少事故影响范围降低灾害造成损失,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及时有效地实行救护,特制定本应急处置预案。 一、事故特征
1、危险性分析。
山西宏盛安泰煤业有限公司批采4-9号煤层。根据调查,井田西部4、9煤层有3处采空区积水,其中4号煤层两处积水约为150m3、
24
700m3,9号煤层有一处积水分别为5000m3。周边煤矿与本矿留有隔离煤柱,未发现越界开采行为。
矿井最高洪水位为894.20m。各井口处近年来洪水位标高均低于井口标高,并筑有防洪墙和排水涵洞,所以一般情况下,矿井不会受到洪水威胁。
井田4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上覆砂岩裂隙含水层,由于补给条件差,富水性较弱,一般不会对煤矿生产造成影响。井田8、9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中等,对8、9号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只要矿井正常抽排水,太原组灰岩水一般不会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危胁。奥灰岩溶地下水位标高795.85m,高于井田西部各可采煤层最低底板标高,为“带压开采”,在4、8、9号煤层奥灰水带压区开采时,煤层底板最大突水系数在0.01242~0.02667MPa/m之间,小于受构造破坏地段突水系数临界0.06MPa/m,发生奥灰水突水的危险性较小。井田4、9号煤层采空区局部存在积水,综合分析,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类型。
2、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季节 1)事故类型
a)水灾事故主要有地表水溃入井下、老空突水、灾害性天气等。 b)事故多发生采煤工作面、掘进迎头中。
c)地表水溃入井下事故有季节性,一般发生在汛期,一旦发生,会造成人员伤亡。
2)井下突水事故的预兆:煤层发潮发暗;巷道壁挂汗、挂红;煤层变凉;工作面温度降低、有雾气;顶板来压,淋水加大;有水声;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打钻时钻孔底松软或有水。
3)小煤矿及采空区水,是矿井水灾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加强对周边小窑采空区的调查,杜绝小窑透水事故的发生。采掘前一般都对可疑区域进行探放水。
4)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25
我矿现开拓3个井筒,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立井口标高较高,但夏季汛期来临时要防止发生洪水淹井事故,一旦主、副斜井、回风立井进入,将影响到运输大巷和中央变电所及主泵房,严重时会影响到整个采区。
我矿设计主排水泵D46-50×3的主水泵3台,φ6寸管路两趟,排水能力223m3/h,通讯系统为井下作业地点及其它要害场所均安设电话,并能井上下矿内外通讯畅通。
5)水害事故可能发生造成的危害程度。
(1)恶化生产环境,矿井水可能造成巷道积水顶板淋水和老窑积水使工作面及附近巷道空气潮湿,工作环境恶化,影响工人身体健康。 (2)增加排水费用,在矿井生产建设中,矿井水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排水设施,设备和排水费用,不仅造成吨煤成本增加,而且给生产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3)引起瓦斯等有害气体超限或硫化氢中毒。
如果发生老空区,老煤窑突然透水,聚积在老空区内的瓦斯和硫化氢会随水而出,涌出的瓦斯若达到爆炸浓度,遇高温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而人呼吸到了剧毒的硫化氢,重者就会造成死亡。
(4)一旦失控,造成淹井及人员伤亡。矿井涌水量一旦超过排水能力或突然涌水,轻则淹井停产,重则矿毁人亡。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为保证井下发生水害事故后能够及时有效地抢救 ,控制灾害蔓延,缩小事故范围,减小事故损失,特成立班组应急自救组织。 (一)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 1、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
班组长全面领导采掘巷内水害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组 长:班长
副组长: 组长、瓦斯员、安全员 成 员:全部作业人员 2、自救的形式
26
应急自救由当班队长在班前会讲述井下发生水害事故的自救方法和基本知识,并且在井下现场作业环境下发生事故后的自救方法 (二)职责
班组长:负责查对本区域工作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人员按正确的避灾路线撤离灾区直至地面,将现场所见的事故情况、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报告给矿井调度室,随时接受矿长及矿井救灾指挥部的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的任务。
若无法撤离灾区时,根据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完成对灾区遇险人员的待救工作。如果与救护队联合救援,积极配合其救援行动,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其他人员:协助现场救援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应急处置
1、水害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事故发生时由井下现场人员或最早发生事故情况,立即报调度室,值班人员接到险情通知后,首先问清现场情况,同时通知总指挥、副总指挥,副总挥按各自报救援工作组立即召集各组负责人及成员迅速到位,同时启动本应急预案,在调度室成立指挥中心,各救援工作组按各自的分工职责投入运行,应急分队立即全副武装,准备投入抢险战斗。
2、水害事故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的处理措施
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突水预兆时,必须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最先发现透水的现场工作人员一方面报告矿调度室,另一方面迅速组织抢救;水势猛来不及进行加固时,人员应向高处撤退,安全出井。
井下突然突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避灾路线上的指示牌,人员一旦迷失方向,必须朝着风流通过而又能通达地面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切勿进入独头下山巷道。
27
(2)透水后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
①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程度等情况,根据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②进行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流孔,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流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
③如透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④在撤退没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
⑤人员撤退到竖井,需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争抢。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⑥如惟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在独头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护人员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 (3)透水后被围困时的避灾自救措施
①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退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避难硐室中避灾,或选择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避灾。迫不得已时,可爬上巷道中高冒空间待救。如系老窑透水,则需在避难硐室处理临时挡墙或吊挂风帘防止被涌出的有毒有害气休伤害。进入避难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
②在避灾期间,遇险矿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要做好长时间救灾的准备,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水情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以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
③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不间断地发出呼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
④被困期间断绝食物后,即使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也应努力克制自己,决不嚼食杂物充饥。需要饮用井下水时,应选择造宜的水源,并用纱布或衣服过滤。
28
⑤长时间被困在井下,发觉救护人员到来营救进,避灾人员不可过度兴奋和慌乱,以防发生意外。
3、水害事故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水害事故。 (1)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
调度室:8035 0358--4037686 (2)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①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
发生水害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水害程度并迅速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它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危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它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现象(挂红、挂汗、水叫声等),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不能凭主观想象判断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
②发生水害事故报告的基本内容:
水害事故发生的单位(队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情况。 水害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计。 水害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水害事故发生的组织抢救,采取的安全措施及事故灾区的控制情况。
事故报告单位(队组) 四、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在井下工作,当发现有灾害事故现象时,必须立即佩用自救器,沿着避灾路线,迅速撤离现场。
(2)佩戴者在使用时,应首先拉掉氧烛启动针,使气囊鼓起,然后迅速把口具塞拔掉,含口具、夹好鼻夹。
(3)要沉着冷静地撤离,步行速度根据情况可以稍快或稍慢,在十分紧急情况下,快跑是允许的,但快跑呼吸阻力会增大,耗氧增加,
29
保护作用时间相对缩短。
(4)在整个逃生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口具、鼻夹戴好,不漏气,绝不可以从嘴中拿出口具说话,需要联络可以打手势。
(5)吸气时,气体比吸外界正常大气干热,这是生氧剂化学反应造成的,表明自救器在正常有效的工作,对人过害,千万不可摘下自救器。
(6)发现囊体积瘪而不鼓,渐渐缩小,这表明自救器的使用时间到终点。
(7)使用压缩氧自救器时,高压氧气瓶储装有20兆帕的氧气,携带过程中要防止撞击磕碰,或当坐垫使用;携带过程中严禁开启扳把。
2、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煤矿井下发生透水预兆时,要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若情况紧急,透水即将发生,必须立即发出警报,迅速采取果断措施,防止透水发生,并及时撤出所有受水灾威胁的人员。水灾发生后,要以最快方式通知附近地区的工作人员一起撤退:
(1)撤退要服从命令,不可慌乱,要注意往高处走,并沿预定的避灾路线出井;
(2)位于透水点下方的工作人员,撤离时遇到水势很猛和很高的水头时,要尽力屏住呼吸,用手拽住管路等物,防止呛水和溺水,奋勇用力闯过水头,借助管路、巷道壁及其它物体,迅速撤往安全地点; (3)当外出道路已被水阻隔,无法撤出时,应选择地势最高、离井筒或大巷最近地点,或上山独头巷道暂时躲避。被堵在上山头巷道内的人员,要有长时间被堵的思想准备,要节约用灯和食品,有规律地敲打铁管、铁发出求救信号。同时,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共同克服困难;要忍饥静卧,降低消耗,饮水延命,等待援救脱险,坚信上级会全力营救,是能够安全脱险的。
(4)若透水来自老空、老窑积水,因同时会有大量有毒气体涌出,撤离时要迅速戴好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中毒或窒息;
30
(5)撤离途中经过水闸门时,最后一个人撤出后要立即紧紧关闭闸门。水泵司机在没有接到救灾指挥部撤离命令前,绝对不准离开工作岗位。
3、现场自救和自救注意事项。 (1)退水后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
①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况,根据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②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它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
③如透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④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
⑤人员撤退到安全出口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争抢。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⑥如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在独头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护人员的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 (2)退水后被围困时的避灾自救措施。
①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退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避难硐室中避灾,或选择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避灾。迫不得已时,可爬上巷道中高冒空间待救。如系老窑透水,则须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墙或吊挂风帘,防止被涌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伤害。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
②在避灾期间,遇险矿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要做好长时间避灾的准备,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水情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以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
③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间断地发出呼救信号,向营
31
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
④被困期间断绝食物后,即使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也应努力克制自己,绝不嚼食杂物充饥。需要饮用井下水时,应选择适宜的水源,并用纱布或衣服过滤。
⑤长时间被困在井下,发觉救护人员到来营救时,避灾人员不可过度兴奋和慌乱,以防发生意外。
4、现场应急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1)认真组织。要求所有人员要统一行动,听从指挥,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各行其是、盲目蛮干。
(2)沉着冷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临危不乱,鼓动大家树立坚定的信心,并在各环节上做好充分准备。谨慎妥善地行动。 (3)遵循原则。要求遇险人员遵循救灾和避灾基本原则。即:及时报告灾情、积极抢救、安全撤离和妥善避灾。
(4)随机应变。在组织抢救、撤离灾区和避灾待救时,要密切注意灾情变化,当可能出现危及人员安全时,要果断采取应变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切忌图省事或存侥幸心理冒险行动。
(5)及时联络。在整个抢险和避灾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及时与矿调度室取得联系,告知灾情、遇险人员位置、人数、遇到的困难情况等,争取早日获救。
(6)团结互助。现场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并要求所有遇险人员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先人后已的风格,要充分做好思想工作,发挥积极力量,互相照顾、同心协力,共度难关。要尽量使遇险人员保持隐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坚定的获救脱险的信念,互相鼓励,以极大的毅力克服一切困苦,直到最后胜利;特别是在遇险待救时间较长时,万不可悲观失望和过分忧虑,更不得急躁盲动。
32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