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作原理
路由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内部网关协议IGP中最先得到广泛使用的协议。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因特网的标准协议,最大优点就是简单。
RIP协议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他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 RIP协议的内容即跳数,跳数越少就说明距离越短,RIP协议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因此距离等于16就相当于不到达。因此可见,RIP协议只适合小型的互联网。 需要注意的是,到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也可以定义为0,但是两种不同的定义对实现RIP协议并无影响。因为所有距离都加1或者都减1,对最佳的路由选择是一样的。
RIP协议不能再两个网络之间同时使用多条路由。RIP会选择一条有最少路由器的路由,就是最短路由。而不会选择路由器较多的路由,哪怕他的速度更高。 RIP协议的特点是:
只是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
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
(这里需要说的是路由器的工作过程是从了解与他直接相连的网络的距离,经过若干次的交换信息,更新信息之后,所有的路由器最终会知道到达本自治心痛的任何一个网络的最短距离和下一跳路由的地址。路由器的交换更细信息是非常快的。) 路由表中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到达某个网络的最短距离,以及应该经过的下一跳地址。路由表的更新原则就是找到每一个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这种算法就是距离向量算法 2.距离算法
3.RIP协议的报文格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