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技 术 交 底 记 录 表C2-1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交底提要 资料编号 交底日期 分项工程名称 给水排水 雨水管安装 交底内容: 检验方法:对照图纸检查,观察或尺量检查。 b) 一般项目 1、 雨水管道不得与生活污水管道和冷凝水管道相连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 雨水斗管的连接应固定在屋面承重结构上。雨水斗边缘与屋面相连处严密不漏。连接管管径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得小于100mm。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3、 悬吊式雨水管道的检查口或带法兰堵头的三通的间距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 雨水管道的检查口间距 悬吊管直径(mm) ≤150 ≥200 检查口间距(m) ≯15 ≯20 检验方法:拉线和尺量检查。 4、 管道支(吊,托)架及管座(墩)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构造正确,埋设平正牢固,排列整齐,支架与管道接触紧密。 检验方法:观察和用手扳检查。 5、 管道支架涂漆应符合以下规定:油漆种类和涂刷遍数符合设计要求,附着良好,无脱皮,起泡和漏涂,漆膜厚度均匀,色泽一致,无流淌及污染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五) 操作工艺 a) 安装准备 1、 熟悉图纸,明确室内雨水系统构成。 根据设计图纸及技术交底,校对预留孔洞尺寸位置,将管道坐标、标高位置划线定位。找出管道穿楼板墙体的中心位置,用錾子开扩或修整孔洞,遇到钢筋应与土建协商解决。立管洞口修整时,应在管中心位置从上至下吊线后,逐层顺序修整,发现上、下层墙体厚度变化,应及时调整管道离墙距离,一般排水立管中距装饰后的墙面为120~160mm。 审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
技 术 交 底 记 录 表C2-1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交底提要 交底内容: b) 配件安装 资料编号 交底日期 分项工程名称 给水排水 雨水管安装 1、 按设计坐标、管径要求校核预留孔洞,洞口尺寸可比管道外径大50~100mm,不可损伤受力钢筋。安装前根据需要支搭操作平台。 2、 立管安装时,宜先下后上,逐段逐层安装,先将立管上端伸入上一层洞口内,下端口垂直用力插入至标记为止。合适后用U型抱卡紧固,找正找直。 3、 排水立管管中距净墙面距离为100~120 mm,立管距灶边净距不得小于400 mm,与供暖管道的净距不得小于200 mm。 4、 管道穿越楼板处为非固定支承点时,应加装金属或塑料套管,套管内径可比穿越管外径大两号管径,套管高出地面不得小于50mm。 连接管:连接管是连接雨水斗和悬吊管的竖向短管,下端用斜三通与悬吊管连接。悬吊管:悬吊管连接雨水斗和雨水立管,是雨水内排水系统中架空布置的横向管道,其管径不宜小于连接管管径,但不应大于300mm,悬吊管沿屋架悬吊,坡度不小于0.005;在悬吊管的端头和长度大于15m的悬吊管上设检查口或带发兰盘的三通,位置宜靠近墙柱,以利检修;1根立管连接的悬吊管根数不多于2根,立管管径不得小于悬吊管管径。 支架:非固定支撑件的内壁应光滑,与管壁之间应留有微隙;管道支撑件的间距,立管不得大于2m。固定支撑在与管道外壁连接处应用柔性材料隔离。 当雨水管道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或架空布置时,立管底部宜设支墩或采取固定措施。 c) 灌水试验 雨水管道安装后,按规定要求必须进行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必须到每根立管上部的雨水斗。灌水试验持续1h 不渗不漏为合格. d)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 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标高安装雨水斗,防止安装过高或过低。 2、为防止雨水管道坡度过小或倒坡,安装时应分清流向。 3、安装时为了保证准确度,应采用红外线仪进行定位。 审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
技 术 交 底 记 录 表C2-1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交底提要 资料编号 交底日期 分项工程名称 给水排水 雨水管安装 交底内容: (六) 成品保护措施 1、 管道安装时,应将管口临时封闭严密,防止杂物进入,造成管道堵塞。 2、 安装完的管道应加强保护,以免污染管道。。 3、 严禁利用塑料管道做为脚手架的支点或安全带的拉点、吊顶的吊点。 (七)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 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标高安装雨水斗,防止安装过高或过低。 2、 为防止雨水管道坡度过小或倒坡,安装时应分清流向。 (八) 质量记录 1、 管材、管件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和进场检验记录。 2、 管道安装预检记录。 3、 隐蔽管道的隐检记录。 4、 施工试验记录(灌(满)水试验记录、通环试验记录等)。 5、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6、 施工检查记录。 7、 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九) 安全、环保措施 1、 高处施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2、 高处作业应注意防滑措施; 3、施工现场要做到活完场清,施工垃圾杂物及时清运。灌水试验后的泄水要排入附近的排水设施内,不得随意排放。 审核人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