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来源:爱站旅游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第06课时 琵琶行并序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湓浦口(pén) 憔悴(jiāo) 六玄(yāo) ...

B.铮铮然(zhēng) 贾人(jiǎ) 荻花(dí) ...

C.虾蟆陵(há) 嘈杂(cáo) 钿头(diàn) ...

D. 江浸月(jīn) 呕哑(yā) 嘲哳(zhā) ...

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快弹数曲 快:畅快 .

B. 歌以赠之 歌:作歌 .

C. 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走了以后 来:助词,无义 ..

D. 如闻仙乐耳暂明 暂:暂时。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A.老大嫁作商人妇 B.说尽心中无限事 ....

C.铁骑突出刀鸣 D.暮去朝来颜色故 ....

4.与“春花秋月等闲度”中的“等闲”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不可等闲视之。

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 地生活在一个息息相关的世界中,这些联系不管好与坏,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命运。

②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白居易 地流下了眼泪。

2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③爷爷患有动脉硬化症,两只手会 地抖动起来,他已经很多年不写东西了。

A.不由自主 身不由己 情不自禁 B.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身不由己

C.身不由己 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D.身不由己 不由自主 情不自禁

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传承民俗文化, ① 要照搬旧规、模仿古人, ② 要用心体味传统文化的精髓, ③ 他们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和形式,注入新的内涵。 ④ 传统民俗与现代生活相互融合、 深入交织, ⑤ 能光大传统文化的魅力, ⑥ 正是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使命。

8.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下面这首诗的前两句已经被描绘成一幅画,请依据后两句诗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用生动的文字描绘一幅可感的画面。要求:①想象合理,②描绘要有诗意,③不超过50字。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画面一: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苍苍。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地吟唱。

画面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二、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9~11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9.对节选部分第一段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D.第五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悲惨的心情,第六句用月光进一步反衬诗人此时的心情。

10.“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两句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1.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13题。

蓝桥驿见元九诗

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注】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他于元和五年自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士曹参军,经历了五年屈辱生涯。元和十年春奉召还京,他满怀希望回到长安。可是,他正月刚回长安,三月就再一次远谪通州。五个月后,白居易也自长安贬江州,经过这里,读到了元稹写的律诗,白居易感慨万千地写下这首绝句。

12.请赏析诗歌前两句的主要表达技巧。

答:

13.诗歌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答:

5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4~15题。

琴 歌

李 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②后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③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④从此始。

【注】①广陵客:指善弹琴的人。②渌水:琴曲名。③清淮:地近淮水。④云山: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14.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15.“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和《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

答:

6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人教版必修3 第06课时 琵琶行并序

参及解析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C【解析】A项,“憔”应读“qiáo”;B项,“贾”应读为“gǔ”;D项,“浸”应读为“jìn”.

2.D【解析】“暂”,诗中应该解释为“忽然,一下子”。

3.B 【解析】A项,“老大”,古义:年纪大了;今义:长子,长兄。C项,“突出”,古义:向外冲,出来(两个词);今义:超出一般,鼓出来(一个词)。D项,“颜色”,古义:容貌;今义:色彩。

4.B【解析】为随随便便、轻易,其它都为平常。

5.C【解析】A项,“衬托……昂扬”说法不当。B项,“衬托……成功”说法不当。D项,“衬托……凄凉”说法不当。

6.C 【解析】身不由己:由,听从。身体不由自己作主。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7.D【解析】①②所在句子写了对待民族文化的两种做法,根据段意可知提倡后一种做法,据此可选D项。

8.独自一人出门走向村外的田野,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7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重点,辨明情境;其次是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本题的重点就是景色描写,特定的情境是一个人夜晚散步所看到的景象。这是在想象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写作时应尽量运用修辞手法。

二、课内阅读

答案:

9.D【解析】“反衬”一词错误。此处将别时的悲惨凄凉的氛围,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人的心境更是凄凉愁苦。

10.这两句在诗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紧承上文主客离别之事,又引出琵琶声,为下文展开对琵琶曲的描写过渡。

【解析】第一段写江上送客,第二段开头写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1.①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②巧用拟声词和叠音词,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

③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意思对即可)

【解析】寻找描写音乐的诗句,进而判断其手法。“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8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三、课外拓展阅读

答案

12.前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一是“春雪”与“秋风” 对比,交待时令特点,“春”字含着希望,喜悦自明;“秋” 字透出悲凉,悲戚立见。二是“君归”与“我去”对比,一个奉召还京,一个遭受斥逐,诗人遭遇的对比表达了命运无常、官场风云难料的悲慨之情。

【解析】注意题干中“主要”二字。第一句写元稹当日奉召还京,着一\"春\"字、\"归\"字,喜悦自明;写诗人远谪江州,着一\"秋\"字、\"去\"字,悲戚立见。\"春\"字含着希望,\"归\"字藏着温暖,\"秋\"字透出悲凉,\"去\"字暗含斥逐。其所用表达技巧显而易见。

13.后两句通过写诗人“循、绕、觅”的三个动作,准确地描绘出诗人在本来不大的驿亭里转来转去,摩挲拂试,仔细辨认的动人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真挚深切的怀念和牵挂之情。

【解析】分析诗歌的情感要结合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探究。注释交代了背景,诗中“循”“绕”“觅”三个关键词表明诗人渴望知道朋友的音讯,由此断定诗歌的情感。

答案

14.作者由欣赏琴曲,陶醉于琴声的欢乐自适到产生摆脱官场束缚的归隐之念。 作者和朋友一边喝酒一边听琴,推杯换盏,陶醉于琴声中。但听了琴曲后,作者想到自己将奉命出使千里之外的清淮,别宴上缕缕琴音不禁牵动他无限的乡思与愁思,仕途之累使他深感厌倦,因此作者萌生了强烈的归隐之情。

【解析】根据注释和诗歌内容,可知作者在欣赏琴曲,饮酒做乐;“四座无言”说明大家都陶醉在琴曲中;“敢告云山从此始”说明他期望归隐。

9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5.本诗不直接写琴曲动人,而是描写周围人的表现来衬托琴曲的动听。这是侧面描写。“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从侧面写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解析】两者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琴弦拨动,顿时万籁俱寂,四座之人都为之陶醉。星星渐稀,时间飞逝,在美妙的琴声中,人们似乎忘记了时间。作者通过这些情境侧面烘托出了广陵客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表现了琴声的美妙。《琵琶行》中的这两句通过“悄无言”“秋月白”等侧面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10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