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与实施策略探讨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高中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与实施策略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与实施策略探讨

作者:许卫俊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4年第08期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数学教育也不断革新,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的作业设计的研究,依然没有被广大数学教师所重视。作业设计中许多低效短视的做法仍然存在,如何优化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十分必要。文章立足数学的学科特点,从个性化作业的实施原则、实施形式、实施策略来探讨高中数学作业。以期找到适合的作业设计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传统作业的弊端日益显现。作业个性化设计与实施无疑响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与传统理念不同,它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消化知识、巩固知识和延伸知识。它还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甚至与整个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主动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性,在学习中突出个体差异即个性化。在作业个性化设计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 一、个性化设计实施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应当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积极能动作用。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问题针对性原则。学习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善于从书本、社会、自然、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把所学的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即巩固了知识,又增强了学时的实用性。

3.全面发展性原则。全面发展是21世纪青少年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品质,也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在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因人设计,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使每位学生都有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机会。

4.科学性原则。教学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由于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差异性和不确定性,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而在作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学习是一个科学的学习过程的原则,保持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教师应以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科学的指导,循序渐进,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个性化设计实施形式

作业个性化设计要求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即采用多种形式的作业形式。在研究中,既保留与继承原有优秀作业形式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了作业的形式和内容,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不断创新了作业的形式,在留了传统的文本型的作业形式的同时,创新实践了以下作业形式: 1.实用型作业。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基本功能,也是学习的意义所在。因此,精心设计了实践活动型数学作业,在配合进行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知识,在对知识的运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概率》章节后,设计布置了“抛掷一元硬币100次,统计正反面出现概率”等实用型作业,要求学生统计出每一面的频数,并且一概率的形式表示出。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对概率的理解加深,学习兴趣更浓。

2.探究型作业。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因此,个性化作业在设计中为了体现学生的探究性,努力创设一个前提,在循循善诱中让学生一步一步自主探究,最终得出相关结论。

3.合作交流型作业。在数学学习中,掌握一种好的方法很重要,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作业设计中,采用一种合作探究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合作中以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在交流中成长。通过合作交流,掌握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竞赛型作业。为了养成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作业设计中组织了一种竞赛性作业。通过单人参与的形式,以逐题过关来考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个性化设计与实施的策略

1.寓教于乐,丰富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是新课程明确提出的三维目标,然而“情感态度目标”往往在教学实践中容易被忽视。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效应,即教师能否引起学生的心理认同。因此作业设计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指作业设计突破传统的形式,不再是简单的计算和运算,还要在作业中加入其他元素,如加入教学情境等。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趣味,而不仅是枯燥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力量,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因材施教,分层教育。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对待学习状况不同的学生必须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学生一般在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因而导致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熟悉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劣势,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关照,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教师的公正。因此作业设计要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一对一的作业形式,即在作业设计中,不同学生作不同的题目,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学生情况决定哪些题目针对哪些学生,也可以让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自行选择。研究表明,这些举措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且抄袭现象明显减少。

3.注重实际,回归生活。“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这是新课改对于教师的教学要求。体现在作业设计中就是作业设计要以实际为基础,即在作业设计中,多关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突出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功效,而不是纯理论的研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4.多元评价,协调发展。课程评价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结果的标准,而传统的评价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不去关注学生的行为举止、兴趣爱好、思想品质等进行评价。多元评价针对这一弊端,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改革评价模式,由原来的单一模式变为多元模式。因此,在评价中要把学生的行为举止、兴趣爱好、思想品质等纳入评价标准;同时把教师、学生、家长都纳入评价的主体。使评价真正成为一种能够综合考察一个学生素质的参照标准,而不是单一的以成绩为唯一评价指标,在原来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有所发展。 四、结束语

数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这样的话题:怎样才能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认为,寓教于乐、因材施教、注重实际、多元评价是新课程改革下,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的良策,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有力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红春.研究性学习作业个性化设计与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3,12(2):32-33.

[2]赵云翔.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0,(3):53-56. [3]刘光会.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09,(11):13-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