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塔吊附着计算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塔吊附着计算


塔吊附着计算

塔机安装位置至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需要增长附着杆或附着杆与建筑物连

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需要进行附着的计算。主要包括附着杆计算、附着支座计算和锚固

环计算。

一、支座力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

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视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

下: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Wk=W0×μz×μs×βz

其中 W0—— 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W0=

0.55kN/m2;

μz——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

μz=1.670;

μs—— 风荷载体型系数:Us=0.065;

βz—— 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0.70

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Nw=Wk×B×Ks

其中 Wk—— 风荷载水平压力,Wk=0.042kN/m2

B—— 塔吊作用宽度,B=3.00m

Ks—— 迎风面积折减系数,Ks=0.20

经计算得到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q=0.03kN/m

风荷载实际取值 q=0.03kN/m

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 M=2261kN.m

计算结果: Nw=140.567kN

二、附着杆内力计算

计算简图:

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为:

其中:

三、第一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

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从0-360循环, 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分别求得各

附着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75.01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00.61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0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29.55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0.00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75.25 kN

四、第二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起重臂,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45,135,225,315, Mw=0,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

力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46.72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50.51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89.05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20.50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33.82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06.53 kN

五、附着杆强度验算

1.杆件轴心受拉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

σ=N/An≤f

其中 σ——为杆件的受拉应力;

N——为杆件的最大轴向拉力,取N=275.25kN;

An——为杆件的的截面面积,本工程选取的是2根14#角钢,可知 An=2883mm2;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拉应力 σ=275.25/2883=95.47N/mm2。

最大拉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拉应力216N/mm2,满足要求!

2.杆件轴心受压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

σ=N/φAn≤f

其中 σ——为杆件的受压应力;

N——为杆件的轴向压力,杆1:取N=175.01kN;杆2:取N=200.61kN;杆3:取N=89.05kN;

An——为杆件的的截面面积,本工程选取的是2根14#角钢,查表可知 An=2883mm2;

φ——为杆件的受压稳定系数,是根据λ查表计算得,

杆1:取φ=0.493,杆2:取φ=0.432 ,杆3:取φ=0.493;

λ——杆件长细比,杆1:取λ=110.733,杆2:取λ=121.701,杆3:取λ=110.733。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压应力 σ=161.08N/mm2。

最大压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压应力216N/mm2,满足要求!

六、附着支座连接的计算

附着支座与建筑物的连接多采用与预埋件在建筑物构件上的螺栓连接。预埋螺栓的规格

和施工要求如果说明书没有规定,应该按照下面要求确定:

1. 预埋螺栓必须用Q235钢制作;

2. 附着的建筑物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3. 预埋螺栓的直径大于24mm;

4. 预埋螺栓的埋入长度和数量满足下面要求:

其中n为预埋螺栓数量;d为预埋螺栓直径;l为预埋螺栓埋入长度;f为预埋螺栓与混

凝土粘接强度(C20为1.5N/mm^2,C30为3.0N/mm^2);N为附着杆的轴向力。

5. 预埋螺栓数量,单耳支座不少于4只,双耳支座不少于8只;预埋螺栓埋入长度不

少于15d;螺栓埋入端应作弯钩并加横向锚固钢筋。

七、附着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

锚固装置附着杆在建筑结构上的固定点要满足以下原则:

1. 附着固定点应设置在丁字墙(承重隔墙和外墙交汇点)和外墙转角处,切不可设置

在轻质隔墙与外墙汇交的节点处;

2. 对于框架结构,附着点宜布置在靠近柱根部;

3. 在无外墙转角或承重隔墙可利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窗洞使附着杆固定在承重内

上;

4. 附着固定点应布设在靠近楼板处,以利于传力和便于安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