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来源:爱站旅游


《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

第一教时

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可远古时候,他们不知道天圆地方,又不知道为什么会打雷下雨,不知道月亮为什么有阴晴圆缺,于是人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将这一切归为神仙的安排,就有了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你们听过神话故事吗?

生;后羿射日

师:真不错。

生:嫦娥奔月

师:对

生:精卫填海

师:也对

师:这些神话故事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瑰宝。现在让我们阅读其中的一个神话----《盘古开天地》。齐读课题。

生:读题。

师:谁开天地?盘古干什么?

(点评:从神话故事导入)

师:这么有趣的故事我们快点打开书来读一读,读好后同桌检查生字是不是都会读了。

生:(自己读课文,同桌互读。)

(点评:初读课文化时不到5分钟,时间稍嫌不够; “自己读课文”与“同桌互读”这两个小环节属于同一层次的训练,建议中间增加一个检查反馈的环节,一方面是发现学生在“自己读课文”中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是通过反馈给学生一个正确朗读的示范。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同桌互读”,扩大训练面,效果可能更好一点。)

师:不会读的或读不好的有没有?

(用小黑板出示四组词语:1抡起 猛劈 顶 蹬 倒 2轻而清 重而浊 上升 下降 3隆隆的雷声 奔流不息的江河 茂盛的花草树木 4血液 滋润 肌肤 混沌)

生:血液

师:谁当小老师来带同学读。

生:带读第一组(抡起 猛劈 顶 蹬 倒)

生:带读第二组 (轻而清 重而浊 上升 下降 )

师:读了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轻与重是反义词。

生:我发现清与浊是反义词。

生:上升与下降是反义词。

师:谁来带读第三组词语。(隆隆的雷声 奔流不息的江河 茂盛的花草树木 )

师:课文中怎么样的什么,这样的词组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说几个吗?

生:……..

师:谁来带读第四组词语。(血液 滋润 肌肤 混沌 )

学生齐读。

师:我刚才听到一位同学读xue,应该读第四声xue。混沌的混读hun,第四声。

生:(跟读。)

师:“混沌”怎么读?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一起读一读。混沌什么意思?

生:像鸡蛋一样——

生:混沌是一团的意思。

师:这些词你掌握了吗?同学们,人们说能把很厚很厚的一本书读得很薄很薄,那你就读懂了,你在课文中找找,哪句话能概括?

生:(插嘴:概括是什么意思?教师未答。)(提问指向不明确,会使学生产生思维困惑。“概括”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建议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表述,如“这个神话主要讲了什么?课文里有一句话简要地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画出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这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整个意思(学生插嘴:老祖宗)。你能从这句话读出一个关键词吗?

生:创造。

师:在题目里就叫“盘古开天地”。课文写开天地是从第三节开始的,请大家快速读第三节。

生:(自由朗读第三节。)

师:能读好这两句话吗?(小黑板出示课文1.2句)

生:读句子。

师:你们觉得够黑了吗?

生:再读句子。

师:还不够黑。(教师的用意是想让学生读出应有的语气,只是表述似乎不太恰当,尽管最后一些学生还是领悟了教师的用意,读出了语气。)

生:再读这一句。

师:注意这两个词,你们觉得开天地容易吗?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请同学们读接下去的一句话。

生:读句子。

师:有什么发现?

生:轻而清读得轻点,重而浊读得重点。

师:你再来读一遍。

生:读

师:你们喜欢他的读法吗?像他一样一起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这儿还有近义词?

生:缓缓------慢慢

师: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担心他们还会合在一起,于是他怎么做?自己读读句子。

生:读句子。(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这就叫做(顶天立地)。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你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

师:盘古觉得累不累,你觉得天有多重?

师:同学们,盘古顶天立地,这样过了一年,盘古还-------(学生读),一百年过去了,盘古仍然-----(学生读),一万年,一万年过去了,盘古依然-----(学生读)。

师:我们还可以用一个词概括。

生:开天劈地。

师:读词

师:盘古顶天立地,开天辟地后怎么样了,下节课再学。下面我们写生字,有写错的字同桌提醒一下。

生:辽(先写了,再写走字底。)

生:液(左右结构)

创:(左边宽,右边窄)

师:拿出铅笔在生字的旁边写一写吧。

(点评:这堂课教师的语文训练意识比较强,重视词句和朗读的基础训练,但训练的过程还缺乏层次性,教学语言还需要锤炼,要为发展学生的书面语做好示范。)

板书: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师:一起读这两个词。(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生:读这两个词。

师:是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 ).( )的

形象。

师:但是,在这两件事后,盘古流泪了,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我们来听听其他同桌怎么读的?好不好?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呼出的气息很重吗?隆隆的雷声很重吗?你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这一节。)

师: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

生:读。

师:你这儿的东、西、南、北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读……

师:辽阔的天地给你什么感觉?

生:(齐读)

(这个环节主要是朗读训练,结合必要的指导,最后学生齐读时,朗读水平与开始时有了明显的变化,表明教学的有效性较好。)

师:(用小黑板出示第四自然段的有关词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儿的句式很有特点,发现了吗?

生:都有一个变成了——

生:都跟盘古有关。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以读代讲,好!)

生:齐读。

师:这都在写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一数有几句话?(提问不够明确,是这一段话有几句话,还是写“盘古身体发生变化”的有几句话?两者的答案是不同的。)

生:两句话。(学生对句子的概念不清,有的说是3句,有的说是8句。)

师:这同学水平非常高,表扬他,这儿有分号,分号不能当作一句话,所有的分号算一句话。(表述模糊。由于分号是首次出现,教师应该清楚地向学生讲清楚分号的用法。)

师: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师:是的,同学们,这两句话都是围绕第四小节的第一句话来写的。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读句子。

师:这句子我们叫做总起句。同学们,在你面前出现了怎样的一个盘古?

(上述环节抓住了本段隐含的语言训练点——先概括后具体,应该说很好,只是在具体展开时处理有些缺陷。这一段一共有3句话,其中第一句是总起句,后两句是围绕第一句写的。其中第2句是写盘古声音和气息的变化,第3句是写盘古肢体的变化。实际上涉及到句子排列的内在逻辑,有必要让学生理解。这两句中的分号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当学生数句子出现差错时,应及时纠正,并讲清道理。)

生:勇敢的盘古。

师:你第一个举手,你也很勇敢。

生:伟大。

生:男子汉。

师:让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再读一遍。

生:读句子。

师:盘古身化万物,他的身体还变成了什么?你来说说。

生:头发变成雨丝。

生:耳朵变成高山。

师:有许多同学都想写,那么,我们把它们写下来。

生:各自写句子。

师:现在请写好的同学读一读。

生:他的手指,变成了高高耸立的五指山。他的经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马路。他的汗水,变成了无边无际的大海。

(点评:三年级要重视段的训练,由于现行教材将语文基础知识作为暗线处理,给教师在确定语言训练点时带来很大困难。本案中教师能在这个环节以课文第四自然段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段的训练,并注意到句子中的分号,应该说抓到点子上了,可惜训练过程不清晰,走过场了。后来让学生作仿写小练笔,这又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惜教师关注的是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从学生仿写的情况看,标点符号普遍出现问题,能用上分号的仅一个学生,好几个学生是逗号一逗到底。此外,在学生写好反馈时,采用的是“请写好的同学读一读”的方法反馈,不妥。此类练习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反馈,一是书面反馈,用投影仪清楚地进行展示评改,二是口头反馈,让学生读自己写的片断时应将标点符号一齐读出来,结合点评修改使学生明确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师:来,让我们再来深情地朗读,共同分享这段美妙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师:读到这里,我们已经感觉到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盘古,有盘古的开天地,才有我们美丽的宇宙。同学们,让我们深情的朗读,会背的可以背诵。老师读第一

句,你们读下面的句子。

生:读句子。

师:这样的一个神话故事,这样的一个伟大的神话人物,我们都喜欢。下面同学们选一个我们班平时不爱讲话的同学给易老师,易老师负责指导,我们来讲故事比赛。

生:讲故事。

师:让我们为她的勇气来鼓掌,但是,很遗憾,讲故事不能带着书讲呀!下面老师再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准备一下。

生:讲故事。

师:下面请XX上来讲。鼓励她把故事讲完。

师:同学们,她在讲故事前讲了一句话: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我给大家讲的故事是身化万物。结束的时候有讲了一句话: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讲故事时也用上这几句话。

师:布置作业:积累偏正式短语。

找其他的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点评:第二课时主要抓住第四自然段的语言特点进行训练,训练点抓的较准,只是在教学指导缺乏一个必要过程,使整堂课平面推进式地走了一遍,尤其是句段训练的过程

性展开还要加强,这也是目前中段语文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语文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还有待落实。此外,第二课时的朗读时间也明显少于第一课时,最后一个环节的“讲故事”实际上是复述课文,应另外安排时间,在临近下课时进行事件明显不够,走过场而已。)

板书: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混沌一片 身化万物

顶天立地 美丽的宇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