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备课老师 第十五课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巴合提古丽 教学媒体 知识 多媒体 课 型 词语学习 教 技能 1、学会本课“诡、抵、蠢、索”4个生字;正确读写“残忍、识破、冷笑、抵挡、蠢、取经、索性”等词语;学会和掌握“胡说、行、上当”等词语的用法; 1、自学本课词语,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重点词语达到会念,会写,完全理解,会用。 2、通过自学和小组中讨论学习掌握重点词语,通过课文学习识读新词。 3、能够结合实际,用新词表达意思,学习生字的分析,掌握意义。 了解中国古典名著,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过程 学 方法 目 标 情感 态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教具准备 备课时间 学习词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应用所学重点词语。 1课时 多媒体课件,光盘 2017.2.28 教 学 过 程 一、激情导入 师: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吗? 生:看过。 师:那《西游记》里的人物你们最喜欢哪一个? 生: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 师:好,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篇和孙悟空有关的文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二、目标展示:学会本课“诡、抵、蠢、索”4个生字;正确读写“残忍、识破、冷笑、抵挡、蠢、取经、索性”等词语;学会和掌握“胡说、行、上当”等词语的用法; 三、推进新课 a.自主尝试; 本课的词语比较多,要分清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保证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一般词语则通
- 1 -
过课文的学习逐渐识读理解。 1、每个人在小组中汇报词语预习情况。 ①读准每一个词语。 ②能弄清每一个词语的意思。 ③运用重点词语造句。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需要帮助的内容。 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讨论,解决疑难词语。 b.合作探究,展示质疑; 词语的解释与运用: 1, 学会本课“诡、抵、蠢、索”4个生字的读音、书写并练习组词: 如:诡计(诡辩)、抵挡(抵制)、蠢人(蠢货)、索性(利索) 2. 正确读写“残忍、识破、冷笑、抵挡、蠢、取经、索性”等词语; 3. 学会和掌握胡说、行、上当”等词语的用法。 4.重点词语学习: ①残忍:凶狠毒辣:手段残忍。 例句:凶狠~ / ~的强盗 在“7.5”事件中,暴徒们~地杀害了许多无辜的老百姓。 凶狠~的侵略者烧毁了许多房屋。 ②识破:看穿(别人的内心秘密或阴谋诡计)。 例句:他的阴谋诡计被大家~了。 ③气愤:生气;愤恨。 例句:他的这种行为,太让人~了。 ④冷笑:含有讽刺、不满、不以为然等意味或怒意的笑。 例句:嘴角挂着一丝~。∕他朝大家~一声。 ⑤抵挡:挡住压力;抵抗。 例句:~进攻∕我们~不了历史前进的步伐。。 ⑥蠢:笨,不聪明。 例句:~才∕愚~∕你真是太~了,居然会做这样的事情。 ⑦取经:本指佛教徒到印度去求取佛经,今比喻向先进人物单位或地区吸取经验。 例句: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 我到你这里来~。 ⑧残害:伤害或杀害。 例句:~肢体/ ~生命 在南京大屠杀中,日本人~了许多无辜的老百姓。 ⑨索性:区别“索性”和“干脆”:都有直截了当的意思。“干脆”是形容词,能重叠成AABB式;“索性”是副词,不能重叠,只能作状语。 例句:~干到底/ 找不着就~不找了 / 天晚了~你就不要回去了,打个电话给你家人说一说 妈妈生气了,~不理我了。/ 孩子们很激动,~站了起来。 ⑩胡说:乱说;瞎说。 例句:这种事你可千万不能~。/你别~。 ⑾行:做;办。 例句:~事/~为/~动/~医/试~/执~/进~/举~
- 2 -
他~医多年了。/我们见到老师应该~礼。 ⑿上当:受骗吃亏。 例句:~受骗/内行不~/~吃亏就这一回/贪小便宜吃大亏,不图便宜不~。 c.拓展提升;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残忍——残酷、残暴 抵挡——招架 蠢——愚、笨 上当——受骗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气愤——高兴 残害——保护 3、组成词组 残害 诡计 胡说 乘机 延长 的孙悟空 行 残忍 四、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词语,学到了许多新词语,希望大家认真做好笔记,要求大家会读、会写、理解词的意思、会造句。另外,把课文认真读一读,看一看词语在课文中是怎样运用的。 五、布置作业:1. 熟读词语,加深理解。2. 抄写词语3. 认真预习课文。 板 书 设 计 - 3 -
教 学 反 思 德育渗透 上课时间
- 4 -
课 题 备课老师 第十五课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巴合提古丽 教学媒体 知识 多媒体 课 型 初学课文 技能 教 过程 学 方法 目 情感 标 态度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中国古典名著,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能答出课后的问题。 2、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课文以孙悟空与白骨精之间的不可调和矛盾为主线,以师徒二人的矛盾为副线,主副线交织成篇,使得文章一气呵成;善于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学习本文写作特点。 课文中“话题﹢小句”、“差点儿﹢动词”等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1课时 多媒体课件,光盘 2017.7.28 教 学 过 程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教具准备 备课时间 一、激情导入 师: 师:孙悟空好的故事广为流传,你知道哪些有关的故事? 孙悟空的故事多得数也数不清,今天咱们要学习一则非常有名的故事,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二、目标展示: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推进新课 a.自主尝试; 1、比较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徒(徒弟) 经(经常) 馒(馒头) 缕(一缕) 杖(拐杖) 陡(陡峭) 轻(轻巧) 漫(漫过) 楼(楼房) 仗(打仗)
- 5 -
拐(拐弯) 捧(捧住) 悟(领悟) 缘(缘故) 残(残害) 别(别人) 棒(木棒) 捂(捂住) 绿(绿色) 践(实践) 2、听课文录音 1)听懂每一句话。 2)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合作探究,展示质疑; (一)、要求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唐僧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2、白骨精是怎样变化的? 3、孙悟空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4、白骨精的三次变化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5、孙悟空被赶走后,唐僧和其他徒弟的情况怎样? 6、孙悟空是怎样让唐僧醒悟的? 7、哪些句子说明唐僧醒悟了? 8、孙悟空是怎样打死白骨精的? ㈡、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掌握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 ㈢、各小组把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 ㈣、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 ㈤、老师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学生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师: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了什么人? 生:先变成一个村姑,穿着花衣服,提着一篮馒头,笑着向唐僧走来。 师:第二次变成了什么人? 生:变成一个老婆子。拄着拐杖,口中喊着寻女儿。 师:第三次变成了什么人? 生:白骨精又变成一个老头儿,手持拐杖,来找唐僧。 师:通过白骨精的三次变化,说明白骨精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残害百姓、诡计多端、善于变化 c.拓展提升; 轻声读课文,并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村姑 ),又变成( 老婆子 ),最后变成( 老头子),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三 )次怒打白骨精。 四、课堂小结:归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唐僧的做法: 一打后:悟空识破妖计,正要追赶,却被唐僧一把拉住。 二打后:悟空正要追赶,又被唐僧拦住。 三打后:悟空正要去追,又被唐僧拦住。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熟读课文,达到能用自己的话复述。3、练 - 6 -
习册第1、2、3、4,5题。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德育渗透 上课时间 - 7 -
课 题 备课老师 第十五课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巴合提古丽 教学媒体 知识 多媒体 课 型 深学课文 技能 教 过程 学 方法 目 情感 标 态度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问题的方式理解全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内容。 了解中国古典名著,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分段大意和中心内容。 1、能够概括段意,准确把握文章结构;通过学习本文,感受中国古典艺术对我们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影响作用。 2、复述课文内容,用重点词语和课文里的句型造句。 1课时 多媒体课件,光盘 2017.2.28 教 学 过 程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教具准备 备课时间 一、激情导入 师:复习课文内容导入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这篇课文共分共分几段?请用简短的一句话后一个词语概括段落大意。 二、目标展示: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推进新课 a.自主尝试; 给学生时间自读课文,然后小组间讨论为课文分段并派代表在黑板上写出段意。 教师在旁巡视、指导,看那一组分得对。 b.合作探究,展示质疑; 串讲课文
- 8 -
第一段(第1自然段) 交代了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 第二段(2~7自然段) 叙述白骨精的三次变化均被孙悟空识破,但由于唐僧分不清人和妖,把孙悟空赶走的过程。(1)注意课文中描写白骨精十分狡猾的句子。 (2)注意课文中描写唐僧性格的句子。 (3)注意课文中描写孙悟空性格的句子。 (4)注意课文中对白骨精三次变化的描写。 (5)学习句型: ①“话题﹢小句” 师:“是……是……” “是人是妖,唐僧分不清” 这一句型前半部分是一个话题,后面用一个句子对该话题加以解释说明。 生:(1)这道题是对是错,你们自己判断吧。 (2)这个东西是真是假,我们很难辨别。 ②“差点儿﹢动词” 师:指事情接近实现而没有实现。 生:早上起晚了,上学差点儿迟到。 我差点儿就上了他的当。 第三段(8~13自然段) 描述孙悟空用计打死白骨精的过程。 (1)注意人物对话和人物性格的关系。 (2)注意人物对话时的表情。 (3)注意最后一段打死白骨精的描写。 c.拓展提升; 1、“是……是……” 2、“差点儿﹢动词” 四、课堂小结:梳理全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熟读课文,达到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3、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4、预习课文二。 板 书 设 计 - 9 -
教 学 反 思 德育渗透 上课时间 - 10 -
课 题 备课老师 第十五课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巴合提古丽 教学媒体 知识 多媒体 课 型 泛读学习 技能 教 过程 学 方法 目 情感 标 态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教具准备 备课时间 通过自主学习,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语障碍,积累和扩展词汇量。能较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所表达的内容。 阅读课文,归纳文中出现的疑难词语或句式,初步掌握比喻句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中国古典名著,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会本课的字、词的读音、写法及意思。 能理解课文大意,完成课后的练习。 1课时 多媒体课件,光盘 2017.2.28 教 学 过 程 一、激情导入 师:《水浒传》中一共有多少位好汉?你知道哪些好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水浒的世界,去看看《取值生辰纲》的故事。 二、目标展示:1、认识和积累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 三、推进新课 a.自主尝试; 1、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自读,边读边画出生字和词语,较难理解的句式。 2、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每一段中的关键词句,初步掌握归纳概括的能力。 3、听课文录音。 b.合作探究,展示质疑; - 11 -
一、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与词义 贯:①穿;贯通。 ②连贯。 ③旧时的制钱,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叫一贯。 ④世代居住的地方。 ⑤事例,成例。 手下:①领属下,管辖下。 ②手头。 ③手头。 ④下手的时候 例:他在总工程师的手下当过技术员。 装扮:①打扮。 ②化装。 ③假装。 例:节日的广场装扮的分外美丽。 他装扮成算命先生进城侦查敌情。 旬:①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 ②十岁问为一旬。 防备:做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 例:天刚刚下过雨,路上很滑,走路要小心,防备跌倒。 怨恨:①对人或事物强烈地布满或仇恨。 ②强烈的不满或仇恨。 例:我对谁也不怨恨,只恨自己不争气。 - 12 -
枣子:枣这种植物的果实。 允许:许可。 例:得到主人的允许,你才可以进去。 贩:①买货。 ②贩卖东西的人。 舀:用瓢、勺等取东西 瓢:用来舀水或撮(cuo)去面粉等的器具,多用对半剖(pou)开的匏(pao)瓜做成,也有用木头挖成的。 说情:代人请求宽恕,给别人讲清。 例:他自己不好意思,托人给小刘说情,希望小刘原谅他。 (一)、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要人物、主要情节。 1、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 、 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 2、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明确:双线结构: 杨志押送金银担----明线 吴用智取生辰纲----暗线 3、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明确: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四、紧扣住''智'',分析小说中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体会作者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个体形象---------杨志 1、杨志有没有''智''?他的''智''体现在哪里?从文中找出来并概括。 明确:变更起行时间 催促军健赶路 - 13 -
斥责虞侯顶撞老督管 三问枣客 警惕卖酒者 2、杨志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一方面是杨志为人谨慎的表现;另一方面因为这次押送是他唯一的机会,他一心想做官,想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害怕担当责任,只为自身考虑,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可见他十分自私。 3、概括杨志的性格特征 明确:精明、能干、蛮横、刚愎自用、自私、官迷(不必苛求词语相同,能够概括杨志的性格即可。) 4、杨志为什么会失败? 明确:主要是杨志一方内部的分崩离析,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的矛盾冲突十分尖锐。其中最关键的是杨志与老督管的矛盾,老督管实际上是梁中书的代表,梁中书只是看中杨志的高强武艺,是在利用杨志以确保生辰纲的安全,并非真心识才任用。正因为如此,老督管是瞧不起杨志这个'' 遭死的军人'',站在军健、虞侯一方,孤立杨志。生辰纲被夺后,老督管伙同虞侯、军健把全部责任都推给了杨志。 杨志内部的不团结反衬出了晁盖、吴用等八位好汉的团结一致。杨志的''智''固比不上吴用的''智'',以杨志一人的''智''对晁盖等八人的''智'',以不团结的。 c.拓展提升; 1、阅读课文后的短文《人为什么会生病》。 读短文,提炼有用信息,说说短文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原理? 四、课堂小结:《智取生辰纲》的主人公之一的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命运送生辰纲人员打扮成普通客人和脚夫,改走山路,赶路时间改成中午正热时。但杨志在运送过程中与老都管、军卒们都发生了矛盾与冲突。行至黄泥冈时,晁盖等七人巧扮客商出现,白胜挑着两担酒也来到冈上。众军卒们想买酒吃但被杨志阻止,晁盖等买酒并与白胜抢酒,吴用趁人不注意时将蒙汗药洒入酒桶中,杨志等终于上当受骗,买下了混有蒙汗药的酒并且与众人喝了下去,好汉们劫夺了生辰纲。这部分情节完整,线索清晰,故事精彩纷呈,吴用的聪明才智和杨志的性格特点在这段故事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五、布置作业:1、做小练习册阅读理解。2、预习新课词语。
- 14 -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德育渗透 上课时间
- 1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