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鉴别玉器的年代一、从材料鉴识古玉
1、古人说;“远看玉,近看工 ”对古玉的鉴识首先把握的是材料,也就是说古玉首先断质而后断代,玉狭义的讲是指硬玉(翡翠)和软玉(和田玉),硬玉流入中国历史很短清初才流入民间。软玉在良渚文化已出现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
2、从广泛的角度讲“玉石之美者”,因此在古代玛瑙、绿松石、水晶、都称其玉,我们今天要从材料上鉴识古玉,除了要从材料上鉴识古玉外,还要了解这些材料被使用的 “历史”。如红山文化玉器用的大多数是岫岩玉,良渚文化玉器用于产江苏的“软玉”,和田玉的使用是从商始的。汉代以前的和田玉多为仔料,俄罗斯玉、青海玉和河摸料玉的使用只是20年的历史。
3、古代主要玉种;1、岫岩玉矿物成分蛇纹石已有12000的历史。红山文化大都采用的材料。2、透闪石-阳起石产于江苏的“软玉”但外观不能与的和田玉相比,其外部特征有云母壮闪光点。在良渚文化被采用。3、独山玉是一种蛀变的辉长岩独山玉在新石器晚期已被采用。4、和田玉产玉是商代以后独领风骚的美玉,是中国人心中的玉宝,为历代宫廷御用。是真正意义上的
“玉”。5、绿松石,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6、玛瑙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7、翡翠高档玉石产于缅甸清初进入中国。
二、从器型鉴识古玉 在漫长的玉文化史中,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器型。抓住每个时期玉器造型的主要特征,是古玉器鉴识的第一道门坎。例如,红山文化的圆雕玉龙、玉猪龙。良渚文化的玉琮、商代的玉璇玑、西周的凤鸟人物饰、从西周到西汉的玉璜、战国到西汉的出廊玉璧和玉舞人、西汉的辟邪三宝、唐代的玉飞天、宋代的童子、明代的玉牌、清代的山子等。每个时代的器型都有各自的特点,要从细微之处加以鉴识。
三、从纹饰鉴识古玉 饰纹,可以说是玉器的“符号”每一个朝代的玉器都有其特定的符号,纹饰已有上百种,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新的纹饰出现,一些纹饰不断的消亡。有的纹饰“生命力”极强,跨越了整个玉文化历史,了解这些纹饰“出生”的时间,就能断定这类纹饰玉器出生的年代。
1、红山文化的网状纹,出现在龙首或龙下颔处。
2、良渚文化的兽面纹,后世再也没出现。
3、纽丝纹从良渚文化直到清代一直使用。
4、方型云纹出现商代,盛行春秋至西汉。
5、双环纹为商代特有的纹饰一般用于龙身。
6、脊齿纹商代特有的纹饰。
7 、饕餮纹西周极为流行。
8、夔龙纹,一条腿的短身龙西周用的比较多,后代有较大变化。
9、两只头的虺纹源于春秋,后世少见。
1 0、春秋时期的云纹繁密、繁而不乱,极有规律。
11、战国的云纹用细线雕出隐约凸起,云朵排列规律,正反完全吻合。
12、战国出现勾连云纹,两汉普遍使用。
13、三角型勾连谷纹源于战国两汉普遍使用。
14、谷纹源于春秋一直延续到晚清。
15、螭纹源于战国一直延续到晚清。
16、唐代出现流云纹、卷草纹、胡人伎乐纹。
17、宋代出现娄雕花鸟纹,折枝花卉和风鸟纹。
18、明代出现山水人物纹,谐音隐喻纹。 四、从雕工鉴别古玉
中国古代玉器的雕刻不外乎阴雕、阳雕、浮雕、圆雕、镂雕。这些技法在红山文化已经成熟,但是同样这些技法,在各个朝代,又有自己的个性。由于受当时的生产工具的影响每一个时代对玉器的加工都有一定的办法,并出现一定的特征。高古时期加工一件精美的玉器要花费数年的时间,后代人很难仿制成神形毕肖的玉器。
红山文化:平面打洼;片状,将玉器平面中心磨凹下去,边沿均呈斜坡薄刃状。穿孔为象鼻穿孔。红山文化玉器特点;“三不”“一横”。
夏代:当时已使用砣轮式工具,根据玉器的需要在表面刻划出条条细阴线。此法统称为勾法,再将砣轮将它向外加以扩展,形成斜面,为勾彻法.此工艺为几千年玉器阴线纹的工艺奠定了基础。
商代:出现了压地隐起和减地雕法成熟了勾撤雕法,
西周:出现两条阴线构成的勾撤雕法。
春秋:出现了精细的减地琢法;
战国:出现了出廊雕法;
汉代:西汉出现了双钩雕法。粗刀、陡刀、细刀、(游丝毛刀、汉八刀)
唐代:出现短细阴线雕。
宋代:出现了深层立体缕雕(花上压花雕法)
明代:工的特点为,“北大名,南细工”。
五、从沁色鉴识古玉
古玉之所以“能动人心”,就是古玉在地下睡眠几百年,几千年之后,会因为受地下各种各样化学物质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色彩、质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之沁色。椐统计沁色有七十余种,沁色受“阴阳二气”,的影响产生,又是那么的美不胜收,于是有沁色的古玉就成了人们刻意追求的目标。往往一块古玉因为沁色美而身价骤增百倍。而各种沁色也成了鉴识古玉的重要手段。
真正的沁色,皆由外纳于内,沁色沁于玉的内部而假沁则是浮在玉的表面。汉以前的古玉,决大多数沁相当深重,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沁色:沁点、沁纹、沁脉、沁片、钙化层
沁凹;
2、沁坑:沁沟、沁孔;
3、沁质:土沁、金属沁、酸碱沁;
4、沁浆:所有受沁的远古玉,一旦脱离土埋的环境,进入适当的温度,湿度,玉的表面就会发生变化。经过温水浸泡附在玉表面的异质,将会脱落,原玉显露出来,同时泌出一层“包浆”。另外凡是古玉开水浸泡后在其雕工处,有时是整个玉会有一层白灰,那就是“出灰”出灰是古玉的一种标志。
掌握玉器断代技术,必须从玉料、形状或纹饰等方面来找出伪作的破绽:
1、从玉质上辨伪,古代玉器特别是商代以来玉器,凡贵重器物,都是用优质玉料,如和田玉、南阳玉等,如用次的玉料来制作,就很可能是假货。
2、 从浸色上辨伪,伪造古玉者为达到古色效果,使用蒸煮烧烤、
酸碱浸泡,甚至涂绘颜色等,但这都表现在玉器表面,与古玉自然形成的沁色有明显差异。
3、 纹饰上辨伪,伪造假玉器者常用的一种技法就是在素面旧玉器上加刻纹饰以求高价出售。但因其雕琢纹饰与玉器非同一时代,故其刻纹处与没有刻纹表面沁色和新旧程度是不同的,即雕琢纹饰处色新,而原器未刻表面色旧。
古玉的沁色是鉴别古玉的重要标志,为此许多古玉制假者往往先制作沁色,让人以为玉有沁就是古玉,何为古玉?古代玉器长期埋于地下,由于受地压、温度、湿度以及各种物质的作用而发生的色变,被称为沁色。黄色沁称土沁,白色为水沁,绿色为铜沁,紫红色为血沁,黑色为水银沁。
仿古者为达到以假乱真,往往人工仿沁。仿沁也在北宋时初现,及至明清,仿沁的手法各种各样,极难辨认。
但凡出土或传世的古玉真品,光泽如新者极其罕见,其上多带有一种非人为造成的沁色,因为它的沁色丰富多彩、绚丽斑斓,故而为历代收藏家、鉴赏家所珍爱。
若按照今人的智慧加上现代的科学技术和考古学中的某些方法,还是可以把握一些玉器受沁规律的,这主要应从地理位置、埋藏环境、葬具结构等几方面来验证。众所周知,我国的地势西高北东低,尤其是西北五省,土壤多呈碱性。反之,东部海拔低,土壤湿润肥沃并呈酸性,因而对玉器的腐蚀和色变不尽相同。同理,以北纬32度为界,南温北寒,这也是造成北方多土沁,南方多水沁的重要原因之一。埋葬环境是古玉各种色沁的又一重要原因,例如新石器时代,入葬的礼仪中有往棺底铺设朱砂的习俗,因而造成陪葬的玉器出土后,侵染了朱砂并深入玉器内部,美其名曰“宝石红”、“孩儿面”。其余例如铜沁、朱银沁等,一望名称即可知其然。
葬具中的棺一般为石质和木制的,石棺耐用但其封闭不严,故细泥沙水随水会渗入,因而造成底部的沁色会重于上部。木制棺椁是用榫齿构成,时间一长便会腐朽,形同直接掩埋,玉器上就会出现满沁现象。当然,后代的墓葬法中也用木制葬具,即使朽尽塌陷,玉器却能保存完好,但在古玉接触地表的一面沁色严重,而没有接触地表的一面则基本无沁。
绚丽的沁色是历代伪古玉者追求的对象,最晚从明始就有用苍黄、杂色、边皮、葱玉冒充玉沁的,而经常有卖得高价的记载,其后的清、乃至当代,作沁的方法更加隐蔽,手段也更加高明,
给无比灿烂的古玉文化蒙上了一层阴影。
综上所述,古玉的沁色是鉴赏古玉的核心之一,也是仿制古玉的关键,真假之辨却无非只在玉器的“自然”方面审视。这需要多看书、多看物、多请教、多思考才能掌握要领。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这样必会有所收获和提高。
阅读全文(251) | 回复(0) 古玉的初步判断
By 形神兼备 发表于 2008-10-31 0:58:00
(我的读书总结)
玉器器型是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每个时代都有一些独特性的器型种类。某些器型延续几个朝代,在每个时代又有不同的细部特征。所以古玉玉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壁是玉器中沿用时间最长的器型,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几乎都有。 本文主要研究壁和璜。 名词解释:
1、 璜(huang):两端有孔,佩带时两端向上弯,拱背在下。沿用时间:新石器时代到西周
2、 珩(heng):中间有孔,佩带时两端朝下,拱背朝上,有的中间及两端有孔,是组佩饰配件。沿用时间:春秋战国开始使用。 3、 双区纹饰壁:一般由一圆纹线将肉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为谷纹或蒲纹,外区为一首双身的兽纹或凤鸟纹。 4、 镂空纹饰壁:一般有4种:
A:壁的外沿上端或左右对称附雕镂空的龙纹,凤纹,螭纹。 B:壁的内心镂空龙,凤,螭纹。 C:将壁肉镂空纹饰。
D:将壁作为透雕玉壁之一组成部分。
时代 器型 新石器时代 壁,璜 技术 特点 纹饰 石头磨圆为边缘粗糙,不 方 圆 商代 壁,璜 磨圆为方,内内孔圆,外壁龙纹(单线孔用管攥(同打磨过。 纹) 钻)取材技术 西周 壁,璜 磨圆为方,内内孔圆,外壁龙凤合体纹。孔用管攥(同打磨过。 (单线纹) 钻)取材技术 春秋 壁,珩 内外均用管正规整圆形 早期:双钩虺攥技术 (hui)龙纹。晚器:浅浮雕虺龙纹 战国 壁,珩 内外均用管正规整圆形 早期:浅浮雕攥技术 雪谷纹。晚期:谷纹,蒲纹,连线钉纹 汉代 谷壁,蒲壁 内外均用管正规整圆形 双区纹饰壁,攥技术 镂空纹饰壁 魏晋南北朝 世俗玉器渐模仿前三代 一面是浮雕取代礼器螭虎纹,一面(壁) 是阴刻或浅浮雕谷纹,卷云纹 清代 世俗玉器渐模仿东汉的 吉祥文字,透取代礼器多 雕玉器,时兴(壁) 的图案佩饰壁。
阅读全文(280) | 回复(0)
石器时期各文化遗址中玉器分布略表
By 形神兼备 发表于 2008-10-31 0:57:00
石器时期各文化遗址中玉器分布略表 (2008年3月21日读书笔记) 文化遗址 距今时间范主要玉器分布区域 分布地点 围 类型 小孤山文10000+-年 砍斫类 东北 辽宁海城 化 兴隆洼文8000+-年 玉玦和工东北 辽西、内蒙东部 化 具 红山文化 5000-6000年 配饰、圆雕东北 辽西、内蒙东部 动物 小珠山文4000-6000年 配饰、圆环东北 辽东半岛 化 状玉片(玉壁) 大混汶口4400-6300年 饰品、工黄河下游 山东、苏北等地 文化 具、玉壁 山东龙山4000-4400年 装饰品、工黄河下游 河北南部、山东,苏文化 具、玉琮等 北等地 仰韶文化 4700-6800年 玉珠、玉黄河中游 关中,河南,山西南坠、玉管、部、河北西南、甘肃玉璜 东南 中原龙山4000-4800年 佩饰、玉壁黄河中游 陕西,河南,山西南文化 等 部、河北南部、甘肃东南 马家窑文4000-5100年 佩饰、玉壁黄河上游 甘肃东南、青海东化 等 北,四川东北 齐家文化 3900-4100年 佩饰、玉壁黄河上游 甘肃中部,内蒙西北等 等地 河姆渡文7000+-年 玉玦、佩饰长江下游 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化 等 原 马家滨文6000+-年 玉玦、佩饰长江下游 太湖地区 化 等 良渚文化 4200-5100年 玉琮、玉长江下游 太湖地区 璧、佩饰、工具等 凌家滩文5000+-年 佩饰、玉人长江下游 安徽含山 化 等 北阴阳营>4000年 佩饰、工具长江下游 江苏宁镇地区 文化 等 大溪文化 00-6000年 佩饰、玉璧长江中游 湖北中西部、湖南北等 部、重庆巫山等地。 屈家岭文4600-4900年 佩饰、工具长江中游 湖北中西部、湖南北化 等 部、重庆巫山,河南西南等地 薛家岭文4000-5000年 佩饰、玉长江中游 安徽中西部 化 龟、玉片等 石家河文4400-4700年 工具、饰长江中游 湖北中部 品、圆雕动物等 卡诺文化 4000-5000年 佩饰等 西南地区 昌都 石峡文化 4000-5000年 佩饰、玉东南地区 广东地区 璧、玉琮等 化 古玉器的名词解释2
By
9、戚(QI):古代兵器,象斧。
10、珌(BI):刀鞘下端的装饰。阅读全文(356) | 回复(0)
形神兼备 发表于 2008-10-31 0:55:00
11、觥(GONG):古代酒器,腹部椭圆,上有提梁,低部有圆足,兽头形盖,亦有整个酒器做兽形的,并附有小勺。
阅读全文(252) | 回复(0)
明朝以前无翡翠
By 形神兼备 发表于 2008-10-31 0:44:00
今天读书关于古代翡翠的介绍。
“多年的考古证实古玉中没有发现明朝以前的翡翠,这一条为翡翠古玉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一般来说,如果有人要卖明朝以前的翡翠给你,必定是假货无疑!”
阅读全文(276) | 回复(0) 古玉器的名词解释
By 形神兼备 发表于 2008-10-31 0:44:00
1、 琮(cong):古代一种玉器,外边八角,中间圆形,常用作祭祀的礼器
2、司南:指南针
3、圭(GUI):古代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形。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越大越尊贵)
4、璋(ZHANG):古代一种玉器,形状象半个圭 阅读全文(347) | 回复(0)
玉石的水线是怎么回事
By 形神兼备 发表于 2008-10-31 0:43:00
玉石的水线是什么?拥有水线的玉石好不好?有水线的玉石都是子玉吗?
这些问题是我这两天里碰到的,询问了一些朋友,大体知道了一点东西,今天总结一下。
1、玉石的水线是什么, 水线和玉筋有什么区别
水线是玉石里面一条半透明的成直线方式或者近似直线的细脉状的东西,一般水线的透明度会比其旁边的玉石高一点,如果透明度呈现团块状,也叫“水露子”。
水线和玉筋的区别:(以象皮筋为例)拉长伸直的皮筋叫做水线,皮筋没有拉长,有打节或盘旋的叫做玉筋.
2、拥有水线的玉石好不好
水线影响了玉石的质地均匀。对玉石的价值有影响。
3、有水线的玉石都是子玉吗
水线是对玉石样子的描述,并不是说有水线就是子料,其实不论山料还是子料都能存在水线。
水线的价值:任何一件玉石原料在雕刻者的手中都是有价值的,水线如果利用的好照样是好东西。(不过我所见的把水线利用的好的玉器很少。)
关于水线的形成:(查找了不少资料都没有找到介绍,这里介绍一个朋友的推测)
玉石形成的时候地质环境很不稳定,在两块玉石初步形成的时候,由于地质环境发生变化,玉石之间产生了挤压和重新融合,然后水线就产生了,并且水线会出现线状。如果这种推测成立,那么水线的附近处玉石的密度可能会相当大。
阅读全文(4) | 回复(1)
巴玉是什么?为何这样便宜
By 形神兼备 发表于 2008-10-31 0:43:00
今天去华陵玉石市场,打算购买一块平安牌,发现有种玉石很象和田的白玉,但上手又感觉缺乏和田玉的油润感,价格也才是同样玉石牌子的的1/10 左右。询问老板后才知道这是巴玉。于是将巴玉的相关知识总结如下。
巴玉命名:即“巴基斯坦玉”的简称。巴玉的确自古以来被视为玉的一种,又叫青白玉(与我们常说的介与白玉和青玉之间的青白玉不同)
巴玉成分:与传统玉石成分(硅酸盐)不同,巴玉的主成分是碳酸盐(主要为CaCO3)
巴玉的归属:按照其化学成分分类当属于大理岩,属于变质岩,不属于玉石。
巴玉的鉴定:由于主要成分是碳酸盐,所以巴玉的硬度不及玉石,用小刀既可以划痕。巴玉的成分不稳定,容易起化学反应,例如巴玉制品的断茬处可与酸性物质反应,并且生成气泡(主要为CO2)。
(听行内人事介绍:有些巴玉具有微量的辐射,对人体不益,不过这要看巴玉具体的生长环境)
阅读全文(503) | 回复(0) 烟青玉和黑青玉、黑碧玉、墨玉及青花的区别
By 形神兼备 发表于 2008-10-31 0:42:00
烟青玉:(属青玉)浅、中等灰紫色到烟灰色,烟灰色中略带灰色调。半透明,质地细腻滋润,有人称其为紫罗兰、藕荷玉、乌青玉等。在传统和田玉品种中罕见。因颜色特征显著,可以说是青海软玉的一个标志品种。该品种有呈薄层状产出的,也有在白玉料边缘形成黑边白玉、黑皮料等具产地特征的白玉料。将其归于青玉类比较合适,可称为烟青玉,紫色调重的可称为紫青玉。烟青玉丰富了软玉的俏色品种,制成品种中的“青虾”、鸽子(灰雨点)、黑白双欢(獾)等者很有创意。
黑青玉:(属青玉)黑色的致色因素是FO 含量较多。用光照射黑青玉边缘呈现青灰色
黑碧玉:(属碧玉)黑色的致色因素是FO和石墨包体的含量较多.用光照射黑碧玉边缘呈现黑绿色。
墨玉:墨玉呈灰黑—黑色,致色因素是因为含有一定量的石墨包体,墨玉是杂质致色,墨玉的黑色由内部的石墨包体所致。墨玉的颜色经常是不均匀的,黑色呈花斑、条带状分布。在鉴别中应注意与绿黑色碧玉、黑色青玉、黑色烟青玉的区别。黑色,透光度很底,石墨包体的含量一般在40%以上。
青花:(属墨玉)由于含石墨量多少不同,墨玉的黑色深浅分布不均,墨玉原料习惯上被称为“青花料”,青花的“青”在这里就是黑色的意思,一般情况下黑色含量或色率达到40%以上就可以称为墨玉。
阅读全文(363) | 回复(0)
识玉细论
By 形神兼备 发表于 2008-10-31 0:41:00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 1、 玉石及其产地的辨别方法。 2、 老工(古玉)和新工的辨别方法。
一:玉石及其产地的辨别方法。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玉石是透闪石矿物集合体,常呈现毛毡状与显微叶片变晶结构。用肉眼看他有以下明显特征: 1、 具有典型的温润均匀的油蜡亚光。 2、 玉体半透明或不透明。
3、 摩氏硬度达到6-6.5度,不吃刀(用一般金属刀具刻划不动)。 4、 在聚光灯横向移动照射下肉眼可见明暗交替的云絮状纹理(注意:这是玉石的主要特征,与其他矿物区别的分水岭)。
从玉石的产出情况看有:山矿玉,山流水,戈壁风沙玉,古河道干沙坑子玉,水坑子玉等。
从产地看有:和田玉龙喀什河子玉,咯拉咯什河子玉,于田新坑玉,且末新坑玉,俄罗斯玉,青海玉。。。等等。
选玉的关键:
1、看纹理和完整性:云絮状纹理要致密,均匀。内部不能有任何僵块、杂质与裂痕。
2、看润度和色度:玉材越油润越好,越润白越好,而不是干白,僵白。
3、看透度:以润泽的半透明为好。
玉石的产地及其辨别方法 产地 云絮状纹理特上手质感 油性 水性 其他 征 玉龙喀什短而且致密,内部质地油蜡光水性有皮子,外形光河子玉 均匀 温润细腻,泽强 少 滑成鹅卵石状。 玉感极好。 玉龙喀什短而且致密,内部质地油蜡光水性有皮子并且皮河山流水 均匀 子成大起大伏的凹凸不平,外形有棱角不如子玉光滑。 于田老坑长且松散,灯玉质不错 油性也水性由于云絮状纹山矿玉 光照进去,象好 少 理明显,长且松树木的纹理一散,硬度差一样,长条状,点,水做加工长丝状云絮纹时,容易沿纹理理历历在目。 裂开。 俄罗斯贝团块状,冰点糖料有明一般 一般 水做加工时,容加而湖玉 明显,且比较显过度颜易产生崩口,崩(主要是糖大,夹杂许多色,一般是点。打磨时容易料,也有少蟹爪纹,结构从搪色过形成凹凸不平许子料) 松,密度相对度到白色,的平底麻皮面。小,硬度差点。 越往内质侧光下看,明暗地越好。 相间平底麻皮坑非常明显。 青海老坑点状,细小,总感觉差 重 淋水后感觉特山矿玉 松散,经常有“干(不别透明,水性玉筋 油)、水” 重。
子玉皮子的判断 皮子分类 描述 砂眼麻皮 子玉表皮到处充满了象皮肤毛孔一样的细小砂眼。整个表皮又是既润泽有凹凸不平的麻皮坑表面。这是子玉在河流中经过水冲,砂磨,许许多多年滚磨的结果。 色沁皮 一部分子玉在河水中遇到其他矿物,由于复杂的渗透作用,玉的表皮会出现许多色彩斑斓的色沁皮。 色沁皮的真皮上面经常出现深浅变化明显的“圈点”,“圈线”;而假皮做不出来,只是硬生生的浮在表面的一层颜色。真皮颜色变化很大,有时一块色沁皮上出现很多颜色,而且是非常自然舒服的。 许多人将色沁皮作为子玉的判断,这是很有道理的。
二:判断老工和新工。
温润细腻,泽强 少 玉感极好 假如判断的的玉料不是子玉而是俄罗斯玉、青海玉或于田新坑玉、且末新坑山料玉,那属于新工,因为这些玉才的开采历史都没有超过20年。
不少玉文化爱好者看玉是凭着感觉的,如果一件玉器看上去包浆浓厚,缝隙里有垢,就认为是老加工。一件玉器看上去干干净净,心理就忐忑不安。其实这都是误区,是不可靠的。看老工还是新工关键是看玉器表面的加工痕迹,所有玉器上面都有许多自己会说话的加工痕迹。只要能看懂这些加工痕迹,也就掌握了识玉的金钥匙。
1、 古玉加工方法:
“它山之石,可以功玉”经考证它山之石是一种硬度达到8度以上的石榴石类矿物。古人用它与粘性大的细泥拌成磨玉工具。烤硬成型,直接用来磨玉。由于古人只能使用研磨法琢磨玉器,所以在古玉上都留了这种方法才能形成的特殊痕迹。不管阴线、阳线、弧面、平面、四面、其切割部分都是比较润泽的感觉,在侧光下漫漫晃动手中的玉器,这种感觉可以一目了然。由于使用的工具含有细泥,颗粒不均,用力也不可能全部均匀,这样玉器表面的磨损也就不相同,有深有浅,凹凸不平。正因为是人工研磨,冲击力小,玉器纹饰线条清晰、圆润、凹槽处光洁润泽。古人爱玉如命,常佩带身上,经常盘玩,由于人体的分泌物、大气的侵蚀,人的盘玩,长年累月玉器表面就形成了浓厚的包浆,这是古玉的招牌式痕迹特征,但这种包浆很容易人工伪造,所以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方法。
2、 现代玉器的加工方法:
现代工艺采用的工具是高速旋转的玉石雕刻机。金刚砂磨头夹在机器上做高速旋转,在玉器接触磨头的一刹那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很容易使玉件被加工的表面边缘产生细小的崩缝,其形态呈现放射状,冲击力大时甚至会崩掉一小块,在放大镜下很容易看到这些崩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