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字十一。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古义:不寻常。
今义:副词,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
(1)始舍于其址:名词用作动词,筑室居住 .
(2)有泉侧出: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
(3)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
(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弄错,使……错 .
(5)常在于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僻远的地方 ..
3.一词多义
葬之:死.卒
相与欢:终于(1)卒卒.
:士兵夫以疲敝之卒.
夫游之乐:尽,尽情享受极.
(2)极
七八万耳:至多,最多亦极.
有碑仆道:路,道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3)道于是废先王之道.
何可胜道也哉:说,讲.: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犹可识,曰“花山”:文字.独其为文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4)文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过饰非:掩饰文.
4.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介词结构后置句,“于其址”作“舍”的状语
(2)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省略句,省略宾语“之”
(3)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的“者”有提示
原因的作用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由结构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
5.翻译下列句子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们出来之后,就有人责备那个提出要出洞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 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要点:既,已经;咎,责怪;极,尽。)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文:这就是今天求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要点:所以,“……的原因”;学者,治学的人。)
柳子厚墓志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皇考讳镇:死去的父亲 ..
(2)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逮,及、到;少年,年纪轻 ...
(3)率常屈其座人:率,每每;屈,折服 ..
(4)遇用事者得罪:掌权者 ...
(5)其俗以男女质钱:抵押 .
(6)子本相侔:子,子金,即利息;侔,相等 ..
(7)庶几有始终者:近似、差不多 ..
2.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侍御史:授予官职,任命.权贵人死,乃复拜
表以闻:上,呈(1)拜谨拜.
之:拜见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
皆当世名人:交际,交往.所与游
于濠梁之上:游览(2)游庄子与惠子游.
目兮,将往观乎四荒:放纵忽反顾以游.
于山水间:放纵而自肆.
(3)肆
,阅所卖书:店铺常游洛阳市肆.
其俗以男女质钱:抵押.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同“锧”,铁砧板
.
而白章:质地,底子(4)质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朴实,缺乏文采.的张而弓矢至焉:箭靶是故质.
则没为奴婢:没收.水来漂没,溺其人民:淹没
.
水求之:潜水(5)没使千人没.
未闻刃没而利存:消失.诸县:陷落攻没.
士穷乃见节义:困窘,不得志.日暮途穷:阻塞不通
.
,补不足:生活困难(6)穷振困穷.
阴阳之无穷:穷尽,完结.竟其事:穷究,追究到底不忍穷.
废退: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故坐
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座位.(7)坐王曰:“何坐?”曰:“坐盗。”:犯罪.
爱枫林晚:因为停车坐.
其土俗,为设教禁:介词,根据.因
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副词,于是,就(8)因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介词,通过因.
3.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
古义:获罪。
今义:招人不快或怀恨,冒犯。
(2)出入经史百子 ..
古义:涉猎,贯通。
今义:出去和进来;(数目、内容等)不一致、不相符的情况。 (3)以事母弃太常博士 ..
古义:官职。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4)无辞以白其大人 ..
古义:古称父母为大人。
今义:成人,区别于小孩。
(5)悉有法度可观 ..
古义:章法技巧。
今义:法令制度,法律。
4.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
(1)率常屈其座人:使动用法,使……折服 .
(2)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名词用作动词,安家 .
5.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
(1)求为县令江南:省略句,应为“求为县令于江南”
(2)子厚与设方计:省略句,应为“子厚与之设方计” (3)而自肆于山水间:介词结构后置句
(4)未至,又例贬州司马:被动句,“贬”,被贬
6.翻译下列句子
(1)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译文:(对)那些特别穷困无力赎回的人,(子厚)就让债主记下人质的工钱,等到工钱与债务数目相等时,就让债主归还人质。(要点:书,写,记;佣,佣金,工钱。)
(2)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
译文:然而子厚如果贬斥的时间不长,穷困的处境未达到极点,那么他即使在功名事业上出人头地,但他的文学创作一定不能自己刻苦努力从而取得像今天这样的名传后世的业绩,这是毫无疑问的。(要点:有出于人,在功名事业上出人头地;自力,自己刻苦努力。)
《祭十二郎文》
一、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
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
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①不省所怙(知道,动词)
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
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
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
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
②将成家而致汝( 使……来,使动)
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
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⒒比
①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近来
②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 (并列,挨着)
③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比较)
④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和…比较)
⑤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等到,及)
12书
①汝去年书云 (写信)
②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写)
③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书籍)
④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表)
⑤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书画)
⑥《书》曰:“满招损,谦得益。”(指<<尚书>>)
⑦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文字 )
13.:
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她的,代嫂嫂,代词)
②诚知其如此(它,代事情,代词)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难道,副词)
④其信然邪?其梦邪?(是……还是……,动词)
⑤又可冀其成立邪(他们,代词)
⑥其又何尤?(这,代词)
⑦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大概,恐怕,副词)
⑧敛不凭其棺(你的,代词)
二、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汝又不果来 果:实现 业其家 业:继承……的事业 东亦客也 客:做客 ②名词作状语 莫如西归 西:向西 中年兄殁南方 中年:在中年 毛血日益衰 日:一天天地 ③动词作名词 而视茫茫 视:视力 惟其所愿:愿望
传之非其真邪 传:传来的消息 ④使动用法
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 夭:使......夭折 成家以致汝 成家:使家成 致:使......来 长吾女及汝女 长:养育,使……成长,
⑤形容词作名词 乃能衔哀致诚诚:诚意 苍苍者欲化为白矣 白:白发 ⒍形容词作动词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全:保全 三、 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四、古今异义的词
1. 又可冀其成立邪
成立:(古义)成家立业 (今义)(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2. 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动摇:(古义)松动 (今义)在两种对立的意见之间或在两条对立的行动路线之间摇摆不定
3.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4.将 成家而致汝
成家:(古义)安家 (今义)男子结婚
5. 虽然,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
虽然:(古义)即使这样 (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与之呼应
6. 志气日益微
志气:(古义)精气神 (今义)为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五、文言句式 ⒈宾语前置
惟兄嫂是依(应为:\"惟依兄嫂是\")
其又何尤(应为:\"其又尤何\")
何为而在吾侧也(应为:\"为何而在吾侧也\")
⒉状语后置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应为:”吾于汴州佐董丞相“)
吾佐戎徐州(省略“于”,应为:“吾于徐州佐戎”)
⒊被动句
吾又罢去(译为:我又被罢免) ⒋省略句
汝从(吾)于东 既(吾)又与汝就食江南 ⒌感叹句 呜呼!其信然邪 ⒍反问句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⒎固定句式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其......其......其......”构成选择疑问句,译为:“是......还是......还是......?”)
六、难句翻译
1.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译: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
2.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译:你来探望我,住了一年,你又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3.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译: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结果你没有来)
4.诚知其如此,虽万乘(shèng)之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译:如果知道会这样,即使是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5.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译: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保全活下来吗?
6.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译:这就是天理不可以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7.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译:装殓不能亲临你的棺前,入葬不能亲临你的墓穴。
8.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译: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
教战守策
苏轼
一、通假字
1.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钝) 2.卒有盗贼之警(猝)
3.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餍)
二、词类活用
1.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用作动词,享受安乐 .
2.四方之民,兽奔鸟窜:名词作状语,像兽一样,像鸟一样 ..
3.天下之势,譬如一身:数词作形容词,整个 .
4.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名词作状语,在盛夏名词;作状语,用力. ...
5. 轻霜露而狎风雨: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然后可以刚健强力,
6.涉险而不伤:形容词用作名词,危险之境 .
7.岁以百万计:名词作状语,每年 .
8.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用作名词,快慢远近的可能 ..
9.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名词作状语,每天 .
10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名词作动词,刮风下雨 ..
11.岂不亦甚明欤:形容词用作动词,明白 .
三、古今异义
(1)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
古:投入、献身;挺身而出
今: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份或阶层
(2)不战而走.
古:逃跑 今:步行
(3)盖尝试论之
古:曾经试着 今:试一试,试验
(4)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
古:活动操作 今:行为举动
四、特殊句式
1.此其患不见于今(状语后置)
2.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状语后置)
3.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状语后置)
4.此臣所谓大患也(判断句)
5.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判断句)
6.战者,必然之势也(判断句)
7.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宾语前置)
8.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定语后置)
9.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定语后置)
五、解释加点的字
1.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副词,究竟 .
2.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谋划、考虑 .
3.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军备 放弃 ..
4.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 招集、招致 .
5.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 用来„„的 ..
6.而其平居..
常苦于多疾 7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
兵法 8.以为生事扰民,渐.
不可长 9.一旦出身..
而蹈.死地 10.役民之司.
盗者 11.骄豪而多怨,陵.
压百姓 12.如使平民皆习.
于兵 六、翻译句子
1.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
平日、平素 演习 开端,起始,事物的苗头 投入、献身 踏上、走向 主管 欺凌 熟悉
译:奉送的财物是有限的,而所求财物的人是不会满足的,这种情形必然导致战争。
2.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
译:无缘无故地召集百姓进行训练,虽然有些小的恐慌,可是跟突然让那些没有受过训练的百姓上战场的危险相比,又怎么样呢?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一、 通假字
1.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通“辩”,辩解】
2.于反复不宜卤【通“鲁”,鲁莽】莽
3.故今具【通“俱”,详尽或全面】道所以
二、古今异义
1.窃.【古义:私下,谦词;今义:偷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2.虽.【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表转折的连词】欲强聒
3.不复.
【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一一自辨
4.不任区区..【古义:情意诚挚,诚心;今义:今常用作数量极少】向往之至)
5.非特.【古义:只是;今义:特别,特殊】朝廷士大夫而已
6.于反复..【古义:书信往来;今义:多次重复】不宜卤莽
7.重念.【古义:想到;今义:想念,思念】蒙君实视遇厚
三、词类活用
1.以膏泽【名词作动词,给予好处】斯民
2.同俗自媚.【形容词用作动词,谄媚,巴结】于众为善
3.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名词用作动词,做,从事,办理】事
4.以兴利【形容词作名词;有利的事业】除弊【形容词作名词;有害的事情】
四、一词多义
1.以
故今具道所以【介词,因】
以【表结果关系,因而,因此】致天下怨谤
以【表顺承关系,把】授之于有司
以【来,以便,用来】兴利除弊
士大夫多以【介词,把】不恤国事
如君实责我以【介词,因】在位久
欲出力助上以【承接连词,连接“助”和“抗”;来】抗之
以【来】膏泽斯民
2.为
不为【算作,是】侵官
未能助上大有为【名词,作为】
为【介词,替,给】天下理财
同俗自媚于众为【动词,当作】善
则众何为【介词,因为】而不汹汹
守前所为【动词,做】而已
3.故
所操之术多异故【缘故,原因】也
故【所以】今具道所以
4.度
议法度【制度,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名词,计划,主张】
度【动词,考虑,揣度,估量】义而后动
5.则
则【那么】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某则【却】以为
则【那,这】固前知其如此也
6.事
而议事【名词,事情】每不合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动词,做,从事】事
7.见
终必不蒙见【用在动词前表被动】察
是而不见【看见,动词】可悔故也
冀君实或见【相当于“我”“自己”。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有称代作用】恕也
8.复
不复【再,又】一一自辨
于反复【回来,回去,动词。在此与“反”连用,指书信来往】不宜卤莽
9.理
而天下之理【道理】得矣
为天下理【治理,整理】财
10.如
则固前知其如【动词,象】此也
如【连词,如果,假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11.知
则固前知【知道】其如此也
则非某之所敢知【接受,领教】
熟为汝多知【知识】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