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系列】
富了养精神,穷了养身体,但不管怎么样,你我都离不开吃!
【饮食系列】上线,将为大家分享一系列国际顶尖的饮食疗法!
往期【饮食系列】
人为什么会发胖?什么是低碳饮食?一文读懂无麸质饮食你了解生酮饮食吗?
生酮饮食对糖尿病起什么作用?生酮饮食的利与弊生机饮食 生机无限
「轻断食」舍弃部分也许会收获更多
本期饮食系列---二十四节气的养生之道古民饮食境界之高,
不在果腹,不在味美,而贵在趣时。得时而饮,适时而食,必与节气相宜,与农事相称。
于是二十四节气各有所食,各有所忙。
民以食为天,但“食”亦有道。所谓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在昭示四季更迭这一自然规律之时,亦彰显饮食之道。在养生方面,中医的理念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人应当适应自然规律,饮食方面更是如此。于是就有了“冬吃萝卜夏吃姜”这类饮食俗语的广泛流传。在食品危机频频爆发的今天,如何把这些“萝卜、姜”们吃得放心又安全,也成为了我们每日要思考的问题。
顺应节气养生,掌握健康好能量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在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独特创造,归纳着中国传统农业时事和生活起居的老
祖宗智慧,故至今仍常为各地务农者所应用。而节气更是我们民族节俗的依附存在关系,夏至端午节,秋分与中秋节等,这早已融入亚洲民族感情枢纽。
二十四节气原是反映黄河流域气候变化与农作物的关系,但现在随着温室效应而地球变暖等日趋严重因素,逐渐造成季节与气候的差距。但是无论气候如何变迁,我们仍然无法脱离“靠天吃饭”。因为,各地务农者依照长期经验的积累,知道在什么季节,该地就会呈现何种气候,且适时进行农事,作物配合农时,农业的品质和丰收就更有保障。而且“吃当令,吃在地”,已成为现代顺应世界来调整体质的生活哲学。
下面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下各节气养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24節氣養生食療春季篇
春季是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季节,凛冽的寒冬之后,所有生物就像种子一般,准备萌发,但是萌发是需要能量,适时增加饮食营养和应时食物,对于身体是大有脾益的。春季的饮食宜选用清淡温和、扶助正气、补益元气、养以脾胃的食物。 01【立春】
● 阳历2月4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 春属木,与肝相应。大地回暖阳气发,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的食物。
立春食材:
花椰菜、杏鮑菇、花生02【雨水】
● 斗指壬为雨水时,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 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雨水时节的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多吃绿色食物,有益肝气升发。
雨水食材:
福山萵苣、油菜花、豆干03【惊蛰】
● 每年阳历3月6日左右时二十四节气的惊蛰。
● 惊蛰的饮食原则是保阴潜阳,冬眠而起醒脾胃,多吃富含植物性蛋白质的食物,同时可多吃清淡食物,也可以适当选用补品,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益正气作用的食疗粥来增强体质。
惊蛰食材:
红萝卜、莴苣、豆腐04【春分】
● 阳历3月21日左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 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因此人们保健养生也应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状态,避免寒性食物损伤脾胃。
春分食材:
香菜、春笋、黄豆芽05【清明】
● 阳历4月5日或6日。
● 古人有云:“食酸咸甜苦,即不得过分食。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万顺天理。”即是告诫人们,养生中对五脏的食物进补要适中,不可过度。春天肝气最旺盛之时,养生首重疏肝与调畅情志。
清明食材:
菠菜、青木瓜、桑椹06【谷雨】
● 阳历4月20号前后。
● 谷雨已是暮春时节,雨量渐多湿气加重,养生的重点是袪湿邪护脾胃。
谷雨食材:
鲜椿芽、薏仁、佛手瓜
夏季篇
夏季是万物生长繁盛的季节,就如《黄帝内经》记载,夏日作息应作适量的户外活动,心情保持愉悦少生气,饮水补充流失的水分,利用清晨或傍晚适度运动流汗,能促进新陈代谢,排出体内代谢的废物和暑气。饮食上吃一些清爽的食物促进食欲,或选择解暑的食材帮助消除体内暑气。01【立夏】
● 每年5月5日或6日。
● 立夏后气温渐热,心脏的工作强度日渐增大,所以饮食应以顺“心”为主。天气渐热,肝气转弱心气增,饮食宜清淡补水分。
立夏食材:
莲藕、九层塔、彩椒02【小满】
● 小满时值公历5月21日前后。
● 湿热气候易让人不安,清热利湿的食物可解烦闷。
小满食材:
红豆、冬瓜、大黄瓜03【芒种】
● 每年阳历6月6日前后。
●【芒种】暑湿困脾更要当心粽子,清热祛湿食材开胃消胀。
芒种食材:
扁蒲、凤梨、小黄瓜04【夏至】
● 夏至大约在阳历6月22日前后。
● 夏天进补,冬病夏治,也是夏季养生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天热食欲差,护心冷食不可多,补充水分为优先。
夏至食材:丝瓜、莲子、紫菜05【小暑】
● 每年阳历7月7日左右为小暑。
● 小暑时节,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防暑降温。避免太阳过度曝晒,养生宜开胃、除湿、助消化。
小暑食材:
四季豆、苦瓜、芒果06【大暑】
● 大暑时值每年的阳历7月23日左右。
● 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高温高湿大地像蒸笼,降火排湿食材治『苦夏症』。
大暑:
绿豆、芦笋、西瓜
秋季篇
自然界从生意盎然,变为落叶纷飞的萧瑟,在起居上要维持早睡早起的规律,这样可以保持神志的安宁,以缓和秋天肃杀气氛对人体影响。秋季的饮食天应该要「收敛肺气」,不适合吃太多辛辣、容易发散的食材,应该要吃酸味的蔬果帮助收敛肺气,或可以多吃养阴生津的食物,以益胃生津、缓解秋燥。01【立秋】
● 立秋时值公历8月7日前后。
● 阳气渐收,养生重保养及收藏,饮食宜滋阴润肺。
立秋食材:糯米、柠檬、茄子02【处暑】
● 处暑节气时值每年阳历8月23日前后。
● 秋天雨水渐少,天气逐渐干燥,在饮食上有所禁忌也可预防秋燥。暑热终结转秋燥,预防秋老虎首重滋阴清热润燥。
处暑食材:
金针花、水梨、荔枝03【白露】
● 白露时值每年阳历9月8日左右。
● 日夜温差大,勿贪凉。宜滋补养阴,转骨好时机。
白露食材:秋葵、芋头、蘑菇04【秋分】
● 秋分时节时值9月23日前后。
●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胃肠道对寒冷敏感,如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腹部着凉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人体也宜用温润的食材达到阴阳平衡。
秋分食材:扁豆、南瓜、柚子05【寒露】
● 寒露时值每年阳历的10月8号前后。
● 夜间气温降低,调养著重滋阴润燥及增强免疫力。
寒露食材:海带、核桃、香蕉06【霜降】
● 霜降节气在每年的阳历10月23日左右。
● 霜降节气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按中医理论,此节气为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由于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导致胃病的发生。饮食要多样,粗细要搭配,养生应藏精气,宜平补忌暴食。
霜降食材:玉米、荸荠、苹果
冬季篇
冬季天气渐渐变冷,许多生物为了避开寒冷、活动慢慢减少,准备冬眠,养精蓄锐等待隔年春天的来临。冬天宜早睡晚起,确保充足睡眠,让体内的阳气得已潜藏,才能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年。冬令进补仍以适当为原则,过与不及都不符合自然的规律,多听些喜欢的音乐、适当运动,让身心处于健康平稳的状态,就能平安健康度过冬天。
01【立冬】
● 立冬节气时值每年阳历的11月1日左右。
● 寒邪易入侵,补冬补嘴空,适合滋补或食疗养生。
立冬食材:山药、银耳、草莓02【小雪】
● 小雪在每年的阳历11月22日前后。
● 天气转寒应减少精气神消耗,除净燥热準备过冬。
小雪食材:
栗子、芹菜、洛神花03【大雪】
● 大雪时节时值每年阳历的12月7日前后。
●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共养的方法。提高人体免疫和抗寒力,季节蔬菜有益冬天食补。
大雪食材:
猴头菇、大萝卜、大白菜04【冬至】
● 冬至时节时值每年阳历12月22或23日。
● 立冬至立春,是“进补”的最佳时期。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滋补通常可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因此,冬令进补应注意“有的放矢”,切莫“多多益善”。阳气弱阴气盛,调养体质好时机,适合补肾强心。
冬至食材:
老姜、香菇、黑木耳05【小寒】
● 小寒时节时值每年阳历的1月5日前后。
● 寒气最盛,心肾阳气易不足,宜热食以滋补身体。
小寒食材:
山筒蒿、番茄、马铃薯06【大寒】
● 每年阳历的1月20日前后。
● 天寒宜早睡晚起,保暖固肾养心,避免过度进补。
大寒食材:
芥菜、甘薯、黑芝麻
好 书 推 荐【24节气轻蔬食】好书推荐
作者: 花莲慈济医学中心营养师团队与中医团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