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内痔的分度
答:1一度:便时带血,痔块不脱出肛门外,仅肛镜检查可见2二度:便时痔块脱出肛门外,便后自行回复3三度:便时痔块脱出肛门外,不能自行回复而需用手托回4四度:痔块长期脱出肛门外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立即脱出。
2. 结肠癌的Dukes分期、临床表现,左右半结肠癌的鉴别★,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手术
的治疗原则。
答:结肠癌。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Dukes B期,癌浸润到肠壁外,无淋巴转移。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DukesC1期,近处淋巴转移(肠旁)。DukesC2期,远处淋巴转移(系膜根部)。Dukes D期,有远隔脏器转移(肝、骨、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临床表现,五大症状,肠道刺激症状和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肠梗阻症状,腹部肿块,贫血、消瘦、发热、无力等全身症状。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特征 胚胎发生 解剖学 动脉供应 静脉回流 肠腔大小 右半结肠 中原肠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上V →门V→右肝 大 稀、糜粥样 吸收水电解质为主 以隆起型(肿块型)多见 常广泛溃烂、出血、感染 临床表现 腹块、全身症状 非特异性胃肠症状 左半结肠 后原肠 肠系膜下动脉 肠系膜下V→脾V→门V→左肝 小 成形、干、块状 贮存大便、排便 浸润型(缩窄型)多见 易引起梗阻 肠梗阻、便血、 肠刺激症状 内容物 生理功能 病理学 晚期表现1局部侵袭→骶部疼痛2穿孔→急性腹膜炎、腹部脓肿3压迫梗阻→肠梗阻、尿路梗阻、胆道梗阻;
肝转移→肝大、黄疸、腹水; 肺转移→咳嗽、气促、血痰; 脑转移→昏迷;
骨转移→骨痛、跛行等。
最后会引起恶液质、全身衰竭。
体征:肠腔肿块;腹块;贫血;区域淋巴结肿大;晚期体征。
诊断,凡40岁以上有以下任一表现者应列为高危人1Ⅰ级亲属有结直肠癌者2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或息肉史3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4以下五种表现具二项以上者:粘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史及精神创伤史
右半结肠癌1不明原因的贫血和乏力2消化不良3持续性右侧腹部隐痛不适4右侧腹部可扪
及肿块5粪便隐血试验阳性6结肠镜检查看到具有特征性的病变7气钡灌肠照影可见特征性X线表现
左半结肠癌 1排便习惯改变,便频、便秘或两者交替2血便或粘液血便3结肠梗阻症状,包括进行性排便困难,便秘和腹部胀痛4结肠镜检查看到具有特征性的病变5气钡灌肠照影可见特征性X线表现
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手术原则
右半结肠切除后可一期吻合;左半结肠切除,凡病情符合“空、松、通”者也可一期吻合;若不符合“空、松、通”则可二期手术A 肿块切除,远端封闭,近端造口,以后再还纳B 肿块切除一期吻合,在吻合口近端造口,以后再还纳C 肿块不能切除则行肿块近远端吻合(短路)或肿块近端造口。不能根治的结肠癌处理原则: a 姑息性切除 b 短路手术 3. 斜疝和直疝的鉴别。★
答:斜疝直疝鉴别诊断。斜疝,直疝1发病年龄,儿童及青少年,多见于老年2突出途径 腹股沟管,可进阴囊,直疝三角,不进阴囊3疝块外形:椭圆或梨形,半球形4压迫内环:疝块不再突出,疝块仍可突出5与精索关系:精索在疝囊后方,精索在疝囊前外方6腹壁下A关系:在腹壁下动脉外侧,在腹壁下动脉内侧7嵌顿机会:较多,极少 4. 肠梗阻的治疗原则、绞窄性肠梗阻的特点★
答:治疗原则:以纠正全身生理紊乱及解除梗阻为原则1基础疗法: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防治感染和中毒2解除梗阻:①手术,解决梗阻原因、肠切除肠吻合术、短路手术、肠造口或肠外置术; ②非手术治疗,用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炎症引起的不完全性肠梗阻、肠套叠早期。
绞窄性肠梗阻特点1早期休克2腹膜刺激症3腹穿为血性液体4腹部不对称性隆起5 X线显示孤立胀大肠袢不因时间而改变位置;6.腹痛发作急骤,起始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之间仍有持续疼痛;7.经积极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5.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
答: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因:胆管结石最为常见,其次为胆道蛔虫和胆管狭窄,胆管、壶腹部肿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肠吻合术后,经T管造影后或PTC术后亦可引起。临床表现:1除突发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称为夏科式(Charcot)三联症。2还有可出现休克和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即瑞罗茨(Reynolds)五联征。3精神淡漠、嗜睡、神志不清。4脉搏细数、血压下降。5发热,高达39℃以上。诊断:结合典型的临床五联征表现、实验室及影像检查可作出诊断。如不具备临床五联征,当其体温持续在39°C以上,脉搏>120次/分,白细胞>20×109/L,血小板降低时,即应考虑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治疗: 非手术治疗:即是治疗手段,也可作为术前准备。包括①联合使用足量有效的广谱抗生素;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③恢复血容量,改善和保证组织器官的良好灌流和氧供;④对症治疗。如无效应立即改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目的是抢救病人生命,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非手术方法胆管减压引流:常用方法有PTCD和经内鼻镜胆管引流术。
6. 急性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和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和治疗。病因:Vater壶腹部阻塞、胆汁反流、胰液过度分泌等。分类:急性水肿性;急性出血坏死性。临床表现:1腹痛:为主要症状,中上腹,放射至背部。2腹胀:肠麻痹,排便排气停止,肠鸣音减弱。3恶心呕吐:发作早、剧烈而频繁,吐后症状不缓解。4腹膜炎体征:水肿性局限,坏死性全腹。5其它:发热,黄疸,休克,意识障碍,色斑,消化道出血,DIC,多器官功能衰竭。局部并发症 :1胰腺及胰周组织坏死。2胰腺及胰周脓肿。3急性胰腺假性囊肿。4胃肠道瘘。5出血。治疗:非手术治疗:水肿性胰腺炎-禁食、胃肠减压;补液,防治休克;镇痛解痉,禁用吗啡;抑制胰腺分泌;营养支
持;抗生素的应用。手术治疗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并发症--剖腹清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胆源性胰腺炎----胆道及腹腔引流。中药治疗。 7. 肝功的Child分级和肝癌的综合治疗原则。
答:肝功的Child分级和肝癌的综合治疗原则。肝功分级:血清胆红素(mg/dl)。血清白蛋白(g/l)。腹水。精神异常。营养状态。A (轻度损害)<2.0,>35,无,无,良好。B (中度损害) 2.0~3.0,30~35,少量易消退,轻度,尚可。C (重度损害)>3.0,<30,大量顽固,重度,差。综合治疗概念:采用以外科或非外科治疗为主的各种,治疗手段,对原发性肝癌实施治疗的过程。综合治疗原则:1治疗手段破坏肿瘤迅速,创伤小,疗效可靠。2综合治疗可使疗效叠加,但不增加副作用。3正确选择综合治疗程序。4合理选择综合治疗时机。5综合治疗应具个体化。
8. 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肝脓肿的鉴别。
答: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肝脓肿1病史,继发于胆道感染或其他化脓性疾病/继发于阿米巴痢疾后2病程:急骤严重,全身脓毒血症/ 起病缓慢,病程长,症状轻3血液化验:WBC↑↑中性粒细胞↑↑/WBC 可增加4粪便检查:无特殊/部分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5脓肿穿刺:黄白色脓液,可发现细菌/棕褐色脓液,可无细菌6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无效/好转 9. 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和病因。
答:继发性腹膜炎:继发于腹腔内脏器穿孔损伤、破裂、炎症的腹膜急性炎症称继发性腹膜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腹膜炎。病因1有阑尾炎穿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胆囊炎透壁性感染或穿孔,伤寒肠穿孔,以及急性胰腺炎2女性生殖器官化脓性炎症或产后感染等3绞窄性肠梗阻和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引起肠坏死,细菌通过坏死之肠壁进入腹腔4其他如腹部手术污染腹腔5胃肠道内有各种细菌,进入腹腔后可形成继发性腹膜炎2原发性腹膜炎:腹腔内无原发病症或病因不明之腹膜炎称原发性腹膜炎。病原菌进入腹腔途径①血行播散:如肺炎泌尿系感染通过血性播散②上行感染:如女性通过泌尿生殖系感染③直接扩散:如泌尿系感染可通过腹膜直接进腹④透壁性感染:肠腔内细菌在抗体抵抗力下降时直接穿透肠壁进入腹膜腔。临表:早期为腹膜刺激症状。后期由于感染和毒素吸收,主要表现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一腹痛:突发或进行性加重,最主要的症状。一般都很剧烈。二恶心呕吐:早期开始时因腹膜受刺激引起反射性的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期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物转为黄绿色之含胆汁液。三体温脉搏变化:突然发病的腹膜炎,开始时体温可以正常,之后逐渐升高。四)感染中毒。初期:脉搏快等全身中毒表现。后期:口唇发绀,酸中毒。五腹部体征:脑膜刺激征:腹部膨隆,腹部压痛可为局限性亦可为全腹,腹肌紧张板样腹,鼓音增强,肝浊音界缩小,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直肠前窝饱满及触痛。诊断:根据病史及典型体征,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腹部X线检查,B超和CT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诊断。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病情较轻,病程较长超过24小时,体征减轻或有减轻趋势、或不宜手术治疗的选择非手术治疗。包括:体位、禁食、肠胃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生素、补充热量和营养支持、镇静、止痛、吸氧2手术治疗:适用于腹膜炎较重,局部或全身症状较重,继发性腹膜炎 10. 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答:阑尾炎诊断1病史2临床症状3体检所见4实验室检查5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1腹痛: 典型的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2胃肠道症状: 发病早期可能有厌食,恶心、呕吐也可发生,但程度较轻。有的病例可能发生腹泻3全身症状:早期乏力,炎症重时有中毒症状,心率增快,发热,达38摄氏度。体征1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可随阑尾位置的变异而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2腹膜刺激征象: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3右下腹包块:如发现右下腹饱满,扪及一压痛性包块,边界不清,固定,应考虑阑尾周围脓
肿的诊断4辅助诊断体征: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腰大肌测试psoas征、闭孔内肌试验obturator征、肛门指检。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尿常规,血清β-hcg。服部平片,b超检查,ct扫描。治疗原则:一旦确诊,应早期行阑尾切除术。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可行阑尾切除术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应行阑尾切除术。穿孔性阑尾炎宜采用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切除阑尾,冲洗腹腔、引流。阑尾周围脓肿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
骨科:
1. 骨折的急救措施(必考)★ 答:骨折的急救措施:①抢救休克:首先检查病人全身情况,如处于休克状态,应注意保温,尽量减少搬动,有条件时应立即输液、输血。②包扎伤口:开放性骨折,伤口出血绝大多数可用加压包扎止血。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不能止血时,可采用止血带止血。③妥善固定。④迅速转移。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①询问病史,了解创伤的经过、受伤的性质和时间,急救处理的情况等。②检查全身情况,是否有休克和其他危及生命的重要器官损伤。③通过肢体的运动、感觉,动脉搏动和末梢血循环状况,确定是否有神经、肌腱和血管损伤。④观察伤口,估计损伤的深度,软组织损伤情况和污染程度。⑤清创。⑥拍患肢正、侧位X线片,了解骨折类型。⑦组织修复:骨折固定,重要软组织修复,创口引流。⑧关闭创口。 2. 肩关节脱位与肱骨外科颈骨折的鉴别★
答:肩关节脱位/外科颈骨折1肩外形:方肩,正常2肱骨头位置:移位,正常3胸贴实验:阳,阴。
3. Colles骨折与Smith骨折的鉴别
答:Colles骨折,伸直型骨折,跌倒:手掌着地,远端背桡侧移位。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可出现畸形姿势,侧面呈银叉畸形,正面呈枪刺样畸形。
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跌倒:手背着地,远端掌尺侧移位。受伤后腕部下垂,局部肿胀,腕背侧皮下淤斑,腕部活动受限。 4. 股骨颈骨折的分类
答:股骨颈骨折1解剖分型。头下型:不愈、坏死。颈中型。基底型:易愈、不死2Pauwels分型.外展型 P角<30,稳定,易愈、不死。内收型 P角>50,不稳,不愈、坏死3Garden分型。Ⅰ型-不全骨折。Ⅱ型-骨折无移位。Ⅲ型-部分移位。Ⅳ型-完全移位 5.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类
答:转子间骨折。Evan分型,Ⅰ型-无移位,Ⅱ型-轻度内翻,Ⅲ型-小转子游离 ,Ⅳ型-大转子游离,V型-大、小转子游离,R型-逆转子间 6. 腰椎间盘突出与椎管狭窄症的鉴别★
答:腰椎间盘突出与椎管狭窄症的鉴别1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部位:腰45、腰5骶1间隙。临床表现:腰痛及一侧下肢夜间痛;脊柱侧弯畸形;脊柱活动受限;腰部压痛板放散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L34突出(膝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L45突出(伸肌第?趾肌力常有减退;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L5S1突出(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2椎管狭窄征是指多种原因所致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的狭窄,并使相应部位的脊髓、马尾神经或者脊神经根受压的病变。临床上以下腰痛、马尾神经或者腰神经受压,以及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特点。过去认为有间歇性跛行是椎管狭窄征与椎间盘突出征的重要区别,实际上大约1/3椎间盘突出征患者也发生间歇性跛行。两者主要鉴别需用X线、CT、MRI。
7. 颈椎病的临床分型和表现
答:颈椎病的临床分型和表现:颈椎病泛指颈段脊柱病变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神经根型:1.颈痛和颈部发僵,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2.肩痛及肩胛骨内侧缘部疼痛,上肢放射痛,有时前胸后背疼痛,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呼吸时可使疼痛加重。3.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持物坠落。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的肿胀等。晚期可有肌萎缩。脊髓型:1.一般发病较慢2.下肢运动障碍,最初出现下肢软弱,下肢发紧,麻木或灼痛,行路困难。3.一侧或双侧手感觉障碍,如麻木或运动障碍,手无力不灵活,持物易坠落。也有症状先出现于上肢后出现于下肢者。4.躯干部感觉障碍,常在腹部或胸部有束带感。5.扩约肌功能障碍,排尿困难,大便秘结。6.严重者下肢痉挛,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多无颈肩痛。交感神经型:1.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头痛或偏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瞳孔扩大或缩小、眼胀痛;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心前区痛、血压升高;头颈及上肢出汗异常以及耳鸣、听力下降,发音障碍等。2.交感神经抑制症状:头昏、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及胃肠胀气等。椎动脉型:1.眩晕,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头部活动时可诱发或加重。2.头痛,多为枕部、顶枕部痛,发作性胀痛。3.视觉障碍:为突发性弱视或失明、复视,短期内自动恢复。4.猝倒:为椎动脉痉挛引起。5.还有不同程度运动及感觉障碍,以及精神症状。 8.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答:恶性骨肿瘤,疼痛,最早有的临床症状:持续性隐痛到剧痛,病理骨折疼痛明显,夜间痛为显著特征。病理性骨折,局部肿块,瘤体硬,无压痛,生长慢,生长迅速,局部压痛,皮温增高,静脉曲张,关节积液,边缘模糊,骨质破坏,皮质断裂。骨膜反应 良性骨肿瘤,形态规则,界限清楚,有硬化边,无骨膜反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