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 海河水利2006.No.5 永定新河治理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刘卫,郭英卓,冯亚耐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222) 摘要:永定新河自建成以来,河道受潮汐水流控制;随潮水上溯的大量海域来沙,不断在河道内淤积,使河道行洪能力 大幅度下降。为缓解永定新河洪水对天津市的威胁,永定新河治理一期工程拟在河口处新建防潮闸一座,拒海沙于河 口之外,避免海沙继续淤积闸上河道。工程实施后使永定新河可抗御2O年一遏洪水。针对永定新河治理工程的主要 生态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保护减免措施。 关键词:永定新河治理;建闸清淤;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X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328(2006)05—0009—04 永定新河位于天津市区北侧.其右堤是天津市 流断面的控制,潮白新河河口(桩号54+500)以上过 城区北部的防洪屏障。河道开挖于1971年.西起北 流能力为900 m3/s:对潮白新河河口以下河道即桩 辰区屈家店,东至塘沽北塘街人渤海,全长66 km。 号54+500—63+041按3 o00 m3/s标准进行清淤,以 沿途纳入机场排水河、北京排污河、潮白新河和蓟 满足永定新河上游下泄900 m3/s和潮白新河下泄原 运河等,是海河流域北系永定、北运、潮白和蓟运河 设计流量2 100 m3/s的要求,与潮白新河现状过流 的共同人海尾闾河道.河口控制北四河流域面积 能力基本相应;在河口桩号63+041处新建24孔防 8.3万km:。本文针对生态影响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潮闸1座.拒海沙于河口之外.避免海沙继续淤积闸 评价。 上河道;在闸下永定新河右岸新建码头1座,以解决 1工程概况 未建闸前停泊在闸址上游的鱼船停靠问题:对桩号 永定新河自建成以来.上游下泄径流甚少.河道 59+600—62+177长2 577 m永定新河右堤进行筑 受潮汐水流控制。随潮水上溯的大量海域来沙,不断 堤封堵,根据防潮闸布置需要,建右堤至闸前480 m 在河道内淤积,使河道行洪能力大幅度下降。1989 河右岸引堤,其余堤防不作加固处理。 年3月至1997年10月埝下河道淤积总量为2 325 2工程区生态环境现状 万m,.年均淤积量271万m,.致使埝下河道行洪能 2.1地形地貌 力已由原设计1 640 m3/s降至260 m3/s.泄洪能力下 永定新河治理一期工程所在区域地处滨海平 降84%。1999--2003年天津市对永定新河实施应急 原,地势平坦,海拔高差不大,整个地势自西向东倾 清淤,桩号53+000以上河道进行了局部清淤,并在 斜。一般地面高程2.5 m左右。地貌类型为滨海低 桩号53+000处建挡潮埝。按此淤积情况预测,再过 地、泻湖洼地和海滩。 10年左右时间埝下河道即达淤积平衡.河道主槽基 2.2土壤、气象 本将被淤平.届时永定河和北三河洪水将失去出路, 工程所在区域内土壤普遍积盐.土壤盐碱化严 从而威胁天津市防洪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 重,以盐化湿潮土、盐化潮土为主,呈碱性和强碱性。 此永定新河的全面治理亟待进行。 pH值和含盐量自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大,质地多为粘 永定新河治理一期工程即建闸部分清淤方案. 土和河质粘土 , 其主要内容为:由于桩号32+000—53+000河道过 项目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 有冷暖干湿差异明显、季风显著和四季分明的特点。 收稿日期:2006—08—20 总的气候特征是: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 作者简介:刘卫(1967一),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环境 影响评价工作。 季温暖适中,冬季寒冷少雪。资料统计表明,多年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0· 刘卫,郭英卓,冯亚耐:永定新河治理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006年10月 均年降水量为566.1 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 月.多年平均气温为12.6 ̄C。 2.3水生生态环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永定新河河口共进 行了3次全面调查.即1980--1981、1983和1990 年。1993和1996年天津市环科院、南开大学又对该 河口进行了全面的复查,内容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 物、鱼卵和仔稚鱼、大型游泳生物、底栖动物和潮间 带生物、微生物7个方面。2005年6月4日和5日 又对河口及附近海域进行了生态调查,主要调查结 果如下: (1)浮游植物4大类33种。其中,硅藻种类最 多,有l9种,占总种数的58%;其次为蓝藻,有9 种,占总种数的27%;绿藻有3种,甲藻只有2种, 分别占总种数的9%和6%。 (2)浮游动物6大类l3种。其中,挠足类有5 种。占总种数的38.5%,居第一位;其次是大型轮虫, 有3种,占总种数的23.1%;腔肠动物、毛颚类和枝 角类各有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7.7%;幼体类出现 2种.约占总种数的15.3%。调查区浮游动物的群落 结构基本上是由淡水种、河口种和海洋近岸种组成, 具有明显的河口特征。 (3)鱼卵和仔稚鱼共采到11种,隶属3目6科, 重要经济鱼类的种类和数量极少,经济价值不大或 无经济价值的鱼类占大部分。 (4)大型游泳生物种类很少,仅采到11种,经济 种类很少 (5)本次调查的底栖生物6大类共24种(含鱼 类4种)。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最多,各有8种,分别 占总种数的33.33%:鱼类有4种,约占总种数的 17%;其他依次为环节类、曳鳃类和腕足类,分别为 2种、1种和1种,分别约占总种数的8%、4%和4%。 (6)本次调查仅获潮间带生物4类9种。其中, 环节动物2种,软体动物4种,甲壳动物1种,底栖 鱼类2种。生物量组成以甲壳动物最高,底栖鱼类其 次.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最少。 综上,水生生态系统有浮游植物4大类33种; 浮游动物6大类l3种;底栖生物共24种,底栖生物 种类数量呈递减趋势;潮间带生物9种,与历年资料 比较,潮间带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生境具有一定的 稳定性。游泳生物种类较少,经济种类占总个体数量 的比例很低,捕捞价值不大。 2.4 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 永定新河治理工程临近地区有七里海湿地自然 保护区以及新地河水库、黄港水库、北塘水库、塘沽 炮台等环境敏感区域.各上述敏感区域均不在工程 建设影响区域范围内。 3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3.1 工程占地 永定新河一期治理工程占地14 928 hm ,其中 永久占地1 199.5 hm2,临时占地13 728.5 hm 。 3.1.1 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本工程用土主要从排泥场挖取,不会破坏当地 的土地资源。且工程实施后,河流的水位基本不变 化,同时防潮闸还阻断潮汐,使海水无法上溯,对防 治永定新河两岸土壤的盐渍化和改良土壤具有正面 的作用。 3.1.2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 河口防潮闸建成后,闸上河流将形成河道式水 库,水面线基本保持不变,河道及周边的水域面积不 受影响:临时占用的9 177 hmz虾池作为排泥场,土 地利用方式将改变,但淤泥经过固化后,可以挖掘作 为建设用土,然后进行养殖恢复;永久占用的虾池面 积仅为62 hmz,对水域景观面积影响不大。就闸上 河流而言,工程建设不会影响水域景观的连通性,但 本项目防潮闸的建设阻隔了渤海湾近岸海域与永定 新河上游地区的连通性:评价区域内陆生生态系统 之间仍然保持着正常的物质、能量和物种交流,生物 可以在连通性较高的绿地景观斑块之间迁移,工程 建设对绿地系统连贯性基本未产生生态影响。 3.2对陆生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永定新河河口地区陆生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既 有盐生植被,如碱蓬、白刺等盐生植物,又有一定数 量的非盐生植物,如白羊草、卵穗苔草、白毛等植物, 构成特殊的植物群落景观。相对而言,陆生动物资源 较少.未发现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和珍稀、濒危动植物 的分布。永定新河一期治理工程对于周边陆生生态 系统影响不大。施工可能对陆生生态系统的植被带 来一定破坏,但不是长期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有效 生态保护措施以及竣工后绿化进行恢复。 3.3对水生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永定新河治理一期工程属典型的生态影响型工 程。根据工程分析,其主要的影响环节在于河口建闸 和河道清淤工程对水生生物短期或长期的影响。河 口建闸将改变永定新河径流状况和河口下泄人海的 规律,闸上河道原感潮河段也将变为河道型水库,水 体流速、流态、水质、水深和水位等都将发生改变。而 上述物理化学因素的改变,必然对永定新河河道、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海河水利 口及附近海域水生生物产生影响,导致相应的生态 效应。 工程施工期间因清淤过程中对底质的搅动和挖 除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悬浮物,将会对 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和游泳生物产生不 同程度的影响,但其影响在时间尺度上是暂时的,施 工结束后适应环境变化的新的生态系统会很快重 建。 防潮闸建成后对河口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有两 个方面:一是闸下盐度升高,使原有河口生态系逐渐 向海洋生态系演替;二是启闸排水时,闸上水体集中 下泄对河口水质造成的脉冲式冲击,以及营养物质 的输送引发的生态影响。根据与海河调查数据的静 态类比分析结果,永定新河治理一期工程建成后,在 不考虑防潮闸运行方式影响的前提下,水生生物种 群数量将会下降、耐污种群的生物量将会增加、初级 生产者大于初级消费者的差别增大、较高层次的底 栖生物和鱼类严重衰退。现状的优势种类将不成优 势,在污染严重的站位,典型的污染指标种群大量出 现形成优势。 3.4对防潮闸上游地区海水养殖的影响分析 由于本项目不仅直接占用一定数量的虾池,且 因永定新河河口建防潮闸,阻断了潮汐,使海水无法 上溯,导致两岸近48 701 hm 失去海水水源,需要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为淡水养殖方式或精品养 殖或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以弥补产生的不利影响。 3.5 清淤淤泥堆放对虾池的影响分析 对比分析永定新河底泥现状监测结果与永定新 河两岸虾池底泥监测数据可知,清淤底泥中污染物 的浓度基本处在两岸虾池底泥现状监测的变化范围 内。根据淤泥浸出实验分析,淤泥排水COD。虽然与 原河道水质相比略有升高,预测为60~84 mg/L,可 达到《污水综合排入标准))(GB8978--1996)2级的要 求,TN和TP浓度将与原河道水质类似,预计TN为 28.28 mr,/L、TP为2.33 mg/L;同时虾池养殖取自潮 汐上溯的海水,虾池土壤自身也受到海水的影响。因 此,清淤工程中淤泥排放以及浸出液渗漏不会导致 虾池土壤及地下水污染。 4工程区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4.1植被保护措施 永定新河一期治理工程竣工后,采取绿化等植 物措施进行土地整治和综合治理,结合水土保持工 程对管理区进行绿化种树,采取园林绿化措施恢复 和改善生态环境。针对土壤含盐量较高的实际,应随 自然地貌引进部分客土,并培肥可以种植有一定观 赏价值的较耐盐植物和适宜滨海盐土生长的乡土品 种,并通过改土措施使土壤脱盐或抬高地面,引入淡 水后引种栽培。 4.2陆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措施 本项目不存在对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和珍稀、濒 危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因此不需要建专业保护设 施,但应定期对闸上、闸下水域水生生物种群变化情 况进行调查和跟踪评价。 在河道清淤过程中实施一些必要的措施,尽可 能减少对两岸现状植被的破坏,对于防潮闸建设占 地征用的虾池、专项用地以及集镇用地等,除按照有 关规定进行补偿外,对于施工临时占地,在工程竣工 以后全部进行绿化或对虾池围堰进行恢复,增加永 定新河周边地区的植被。 4.3水生生物保护措施 4.3.1 闸门建设生态保护措施 建闸期间工程施工产生过量悬浮物对生物的影 响在时间尺度上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水体中悬浮 物的含量会很快恢复到施工前的水平,河口生态系 统将很快获得恢复。建闸施工期间产生的生产废水 和生活污水采用二级沉降处理后循环利用或排入河 道。生活垃圾以及施工船只产生的含油污水、施工废 弃物等都应按照有关规定收集后进行陆地处理,并 在处理达标后排放,以尽可能减少对永定新河河口 及附近海域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闸门建成后,在永定新河沿岸排污污染尚未治 理的前提下,建议启闸排污采取“多次少量”的原则, 启闸放水一定要在退潮时进行,以减免对近岸海域 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河口建闸后对鱼类洄游和海洋渔业不产生明显 的影响。由于永定新河现已兼负排污功能,水质污染 严重。已不适宜鱼类生存和养殖。针对建闸后永定新 河两岸海水养殖场将失去海水来源,可采取补偿措 施解决。 4.3.2码头建设生态保护措施 新建码头位于海挡内侧,码头建成后,停靠渔船 须进行定期检修,以减少跑油、漏油等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船上的生活垃圾收集后运交陆地集中处理。 4.3.3 河道清淤工程生态保护措施 (1)施工期河道清淤工程的生态保护。本次清淤 部位仅限于主河槽,河道内的游泳生物种类贫乏,经 济种类则更少,河道清淤过程中对潮间带生物的影 响较小,清淤工程对游泳生物的影响(下转第33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顾群,李志华,岳政新:小清河分洪区内设置安全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3· 向小清河右岸分洪,对分洪区行洪基本没有影响。城 建规划Ⅱ区安全区所在区域位于京广铁路附近,其 地势相对较高,且远离行洪主流通道,小清河现状或 规划情况下,对小清河分洪区行洪没有影响。 为使设计标准及超标准洪水由于城建规划Ⅲ区 安全区建设所造成的洪水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且 响不大.尤其对小清河干流右岸分洪区及小清河干 流古城小埝以下河道行洪基本没有影响。城建规划 Ⅲ区安全区的设置只影响小清河左岸行洪通道内、 六环路以北及古城小埝以北部分地区,但影响的范 围不大。且只局限于北京市房山区。 规划实施后考虑到行洪通道内现有的军留庄、 给安全区适当留有发展余地,安全区西防洪堤与小 清河左堤之间形成的行洪通道宽度考虑了500 和750 m两个方案。通过计算分析,当小清河分洪 区发生设计标准洪水时,项目区预留500 m行洪通 道方案较750 m行洪通道方案水位影响较大,行洪 通道内水位最大壅高0.99~1.01 ITI:黄良铁路以下影 张家场及黄良铁路南侧行洪通道下口的牛家场及保 合庄四村结合村庄整合改造迁人项目区内,黄良铁 路以上行洪通道内没有村庄.行洪通道内水位适当 抬高影响不大.且局限于黄良铁路以上部分区域,对 黄良铁路以下小清河分洪区五区及小清河右岸一 区一四区基本没有影响:对小清河干流古城小埝以 响不大:且影响范围均不超出小清河分洪区本身,对 小清河古城小埝以下段没有影响。 当小清河分洪区发生超标准洪水情况下,项目 区预留750 m行洪通道方案对小清河分洪区行洪影 下河道也没有影响。综合以上各计算方案,为给永定 河分洪洪水留足行洪通道,减少洪水淹没损失,且给 安全区适当留有发展余地,拟推荐项目区与小清河 左堤之间形成的行洪通道宽度为750 m方案。 (上接第11页)更多地表现为驱散效应。针对河道清 淤工程对河道内底栖和浮游生物的影响,建议清淤 发展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码头、防潮闸等工程的 建设使永定新河人海口又增添了一道新的景观,为 施工船只采用耙吸式挖泥船进行清淤,既可避免泥 沙洒落,又可阻止外面的水体向内流动,可有效降低 水体混浊度及污染物浓度。 (2)运营期排泥场的生态保护。排泥场由于从吹 泥到立地条件成熟约需几年时间,几年后土地售出 或转让,回收资金可进行淡养改造,改善生态环境。 从长远发展分析,利用滩涂吹泥造地,增加沿海土地 当地旅游业和航运等创造了新的机遇。工程建成后 结合两岸景观及码头绿化工程,有效地防止了水土 流失的发生.促进了沿岸生态环境的改善。 工程建设对绿地系统连贯性基本未产生生态影 响。防潮闸建设将阻断海水上溯,对闸上河流水生生 态系统有较大影响,主要体现在海水物种的生物量 会有一定的下降,淡水物种的生物量会有一定的增 加,但其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适应环境变化的 新的生态系统将会很快重建。此外,建闸对于河口渔 业没有太大影响。针对建闸后永定新河两岸海水养 殖场将失去海水来源,可采取补偿措施解决。 针对河道清淤工程对河道内底栖和浮游生物的 资源.对滨海经济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对排放淤泥,工程设计已采取修筑围堰的工程 措施。围堰工程依据尽量减少占压土地的基本原则, 采用高围堰型式,同时靠海一侧围堰设计淤泥退水 自流人海。对淤泥退水,在其人海前应进行定期监测 保证符合规定的排放标准,以减少对海域生态环境 的影响。同时,排泥场边坡应采取绿化措施,以进一 影响,建议清淤施工船只采用耙吸式挖泥船进行清淤。 工程对于周边陆生生态系统影响不大。施工可 能对陆生生态系统的植被带来一定破坏,但不是长 期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有效生态保护措施以及竣 工后绿化进行恢复。 综上所述,永定新河一期治理工程是一项保障河 道安全运行、造福于社会的工程,具有显著的社会、经 济和环境效益。工程不存在重大的环境制约因素。工 程的实施虽对环境产生局部的不良影响,但通过采取 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减免或减轻;从环境角度认 为,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步防止淤泥外溢,预防产生水土流失,从而尽可能降 低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针对排泥场淤泥浸出液含盐量较高的特点.考 虑围堰外设置排水沟21 km,以减免对周围土壤环 境的影响。 5结语 永定新河治理一期工程建成后将增大河道行洪 能力,减少因洪灾所造成的淹没损失,社会效益较显 著。工程实施后,对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