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能力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论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能力
 论 大 学 生 培 养 综 合 素 质 能 力

史磊

经济

贸易分院10营销班 2012年7月6日

论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能力

经济贸易分院 史磊

【摘 要】在迅速发展的我国教育事业中,素质教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世

界各国都把培养人才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人能否称之为“人才”,是由其自身素质决定的,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已不再是一句空话,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问题 人才 人格魅力 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素

一、在市场经济崇尚个性发展大潮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与以前所倡导的已大有不同。比如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时,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应当是“以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而不应该是“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在对待“奉献与索取”这一关系的问题上,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观念已与时代不符,应根据实际情况“多奉献多索取,少奉献少索取,不奉献不索取”。这些现象表明,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已相当鲜明,与过去那种千篇一律的思维方式大不相同,有了创新意识;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中“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思想也有所抬头,对事业献身精神和对集体奉献精神有所减弱。

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的世界性的成功,意味着人类已经开始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里,需要全新的、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是资金问题,甚至也不是技术和设备问题,而是全国十多亿人的素质问题,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是一到人均却都排在世界倒数几位。但有很多国家资源不多,甚至很贫乏,却很发达,如日本、瑞士、瑞典、新加坡。资金可以积累,还可以引进;技术可以发明创造、也可以引进。但是人口素质是无法引进的,必须靠我们自己去提高。学校教育,除了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各方面发展,提高素质以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才,这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极为重要的。高等教育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必然要求我们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向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进入21世纪,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更加需要大量能够在祖国建设中担当重任的高级人才,以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加速与世界接轨的步伐。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学生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三、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素

人的素质就是人自身具有的能够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的稳定的基本品质。素质的基本特征有四个:一是内在性,即素质是人自身具有的品质,是人在生长、学习、实践过程中把从外界获取的物质、能量、信息加以内化,逐步积淀而成的,是机体化、机能化、心灵化的东西,而不是人的资历、学历、地 位、身份之类的外在属性。二是主体性,即素质是在人认识、适应和改造外部世界的活动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属性表现出来和产生作用的品质,主体性是素质最本质的特征。三是基本性,即素质是人自身具有的能够对人的主体性活动发生作用

的品质中最主要、最具有迁移作用的部分,而不是具体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四是稳定性,即素质是以较为固定的思想倾向、智能特征、行为方式表现出来:

1科学素质 包括旺盛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一定的智能基础、积极的创造精神等。这是学生将来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迎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所必需,是他们将来获取谋生手段和发展自身的必要条件。

2道德素质 包括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抱负等。这是调节个人的行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必需,是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条件,是学会做人的根本。

3劳动素质 包括热爱劳动的态度、自觉劳动的习惯、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简单的劳动技能等。这是少年儿童将来投身改造自然、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基础,也是通过实践促进其他各种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需要。

4交往素质 包括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人际交往、群体合作等方面所要求的素质。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各种活动的。“他们相互间不是作为纯粹的我,而是作为处在生产力和需要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个人而 发生交往的。”

以上素质构成了人的个体素质结构中的主要要素,包括了大学生将来认识、适应、改造环境和发展自身所需素质结构中的主要方面,它们还相互联系而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因此,将这几种素质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素,促进全面发展。 四、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

4、表达能力,一个人要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其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第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

状况,而且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组织管理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 五、人格魅力的作用

源自较高的综合素质,体现人的性格特征,是一个人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它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感、性格气质、学识教养、处世态度等。

1.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上,表现为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信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得勤奋认真。

2.在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在思维上有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在情绪上,表现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而平衡,与人相处时能给人带来欢乐的笑声,令人精神舒畅。

4.在意志上,表现出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忍不拔,积极主动等一系列积极品质。

六、总结

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使每个大学生学习必要的心理知识,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自我教育不仅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中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我教育早在几千年前就引起了古人的重视,孔子说:“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无论是在道德教育还是在心理素质培养当中都起到了主体的的决定性作用,这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社会发展的节奏在不断加快,要想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大学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具有了较高的素质,才能够不被这个竞争激烈社会所淘汰,时代呼唤新一代的大学生,祖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只有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大学生才能使我们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