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跑交替练习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宗旨,以培养“打牢基础,促进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为手段,在课程中落实《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运用直观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遵守运动规则,安全运动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以致用,引导其认识到所学内容的价值。 二、设计思路
本课以水平一学段中各领域目标为要求,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现等特点,以写好数字的便签纸为游戏器材贯穿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通过“电话百事通”和“数学小能手”等活动,发展学生走、跑交替的能力,并在游戏中运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本课通过创设不同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之主动参与游戏,展示他们的表现才能。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比较喜欢跑,但随意性很强,同时表现欲也很强,由于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和练,所以学生的动作都是来源于自然状态,很多学生的动作缺少正确性。他们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间比较短,对于兴趣的持续时间相对也比较短。但一年级学生比较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与兴趣,不断地变换练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中多采用游戏及多种形式的跑来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四、教材分析
一年级300-500米走跑交替练习是发展跑的耐力的手段之一。主要是通过走与跑的交替练习,使学生尝试自然呼吸的方法和坚持不懈的体验,提高学生奔跑的能力,发展协调、耐力和身体协调素质。在有一定的基础后,可适当调整跑的距离,以提高跑的能力。 教学内容
1、300—500米走跑交替。 2、游戏:“网鱼”。 六、教学目标
1、以写好数字的便签纸为载体,运用多种情境创设为手段,培养学生对走跑交替学习的兴趣。
2、通过走跑交替练习,使学生掌握跑的正确姿势,体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发展协调、耐力和身体协调素质。掌握正确呼吸方法。 3、通过游戏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走跑中呼吸自然,动作协调,保持走跑的正确姿势。 教学难点:体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呼吸方法。 八、场地安排与器材准备
场地安排:整堂课学生都在长15米,宽10米的场地上进行练习。 器材准备:展示板、便签纸、播放器。 九、预计运动负荷
练习密度:35—40%;平均心率:135—140次/分;(最高心率150次/分,出现在基本部分的 “我是电话百事通”中)。
结 时 教学内容 构 间 教学过程与措施 设计意图 运动量 次 时强数 间 度 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二、热身活动。 组织:四列横队。 1、集中注意力,为 后面的学习奠定基 4x1' 9' 1、慢跑。 2、徒手操。 1、体育委员集合整础。 5' 中 3' 上 队,报告教师,师生2、充分活动开,防8 止运动损伤。 三、身体素质“课课问好。 练”。 1、原地摆臂。 2、原地跑步。 2、教师发令,师生同练习。
28一、300-500米跑走交替 (一)我是电话百事通 1、分四个小组集体跑步完成 火警;119 医疗急组织: 1、以电话号码为载 体,运用多种练习方 法与手段,培养学生 对跑走交替学习的1-兴趣。同时也是今后2 学习定向运动的启 蒙教育 20' 大 基 ' 本 部 分 1、教师设置情景,学救:120 匪警:110 生尝试练习; 天气预报:121 2、听口哨声、音乐完2、学生在教师组织下成(跑、走交替) 进行练习; 交通事故报警:122 森林火警:95119 3、学生练习,教师巡(二)我是数学小能视指导,并及时纠错手(各小组选出2-3评价; 人走或跑完成) 8-2=6 17-8=9 3+4=7 21-13=8 二、游戏“网鱼” 规则:由体育教师当渔夫,学生当鱼,在规定的场地内进行游戏。 要求:1、鱼不可以游出规定范围; 2、渔网不能断 2、通过跑走交替练 习,增强学生奔跑能 力,发展学生耐力、 速度、力量和身体协 调素质。 3、通过游戏比赛培 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和顽强拼搏的意志 品质。 3-5 8' 中
结束部分 一、放松“我们都是组织:自由站立 1、身心充分放松; 2-3 2' 小 1' 3' 木头人” 二、小结 1、在教师语言引导下 进行放松 2、能较客观的评价 三、安排学生归还器2、师生同议,共同小他人和自己; 材 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