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的英雄事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感悟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仇恨侵略者,为祖国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李兆麟、杨靖宇、刘胡兰这样大气凛然、无所畏惧、不怕牺牲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英雄赞歌。让我们把思绪牵至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次感受五壮士豪迈的气概。(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分五部分,并且学习了第一、二部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四、五部分。
概括主要事件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山顶,跟敌人顽强作战,最后英勇跳崖。)
讲授第三部分
(1)生读课文。
(2)回答问题。
问题一掩护任务完成了,五位战士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都是哪两条路?
问题二狼牙山三面都是悬崖绝壁,对于生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
问题三班长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但是他并不害怕,为什么?
问题四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绝路之后,在狼牙山的顶峰,又是一幅怎样壮烈的场面呢?
讲授第四部分
(1)默读第四部分。
(2)用波浪线画比喻句,用直线画出最能体现五壮士英勇无畏的语句。
(3)回答问题。
问题一这一段话中有许多动词,你找到了吗?
问题二石头像冰雹说明了什么?
问题三五壮士的决心是什么?
问题四课文中说“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那么中国与日本侵略者之间有哪些仇恨呢?
讲授第五部分
问题一五壮士没有子弹了,为什么脸上还能露出胜利的笑容?
问题二这五个战士是等着敌人来抓他们吗?他们是怎么做的?
小结全课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总结。
(责任编辑 赵永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