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30岁了,我还是没能立起来!
窝在城乡结合部的西三旗苟延残存地生活着,就因为我在单位邮件里出现过“苟延残喘地活着”等字样,我被领导拉近办公室批评了半天;还有一次给采购部讲授《合同法》中的“合同终止”时,我举了一个自觉很好笑的例子:“研究生期间我曾欠同学200元巨款,工作了一年后还出了生活费外竟然还不能偿还这200元债,待我同学知道我像民工一样在西三旗苟延残喘地活着后,决定不要我这200元钱——这就是债务的免除,免除后双方债权债务消灭。”就因为这样的讲义,我又被好事者“奏了一本”,在领导的办公室低头认了错。 “你这是攻击单位?!”领导这样厉声问道,“觉得单位亏待了你?那你应该去考最高人民法院!”
“„„”我无言以对,害怕自己被描绘得像恶毒的反革命分子一样攻击单位。但是在参加完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后,我还是赶在国家公务员截至的那天晚上报考了最高人民法院,据说系统会瘫痪,但过程出奇地很顺利。看着电脑屏幕,茫然和辛酸就上来了。我知道其实报了也不一定能有时间准备,准备了也不一定能考上,只是不断地让自己处于奋斗状态而已,或者看见希望就上而已。
毕业了,拿到了一堆别人看起来似乎很值钱的破证书。而且还正在不辞辛劳地准备拿下更多的证书。 “天道酬勤!”好多人都这样对我说。
二年的研究生生活就这样过去,这当中除了通过司法考试外,似乎已经一事无成,直到毕业最后期限姗姗而来,也该对自己的校园生活盖棺定论了,但不曾想过通过艰难的答辩,自己的毕业论文会获得全校优秀硕士论文。
不过这一切并不能逆转和改变我生活的开始。
说起工作,我想在经历那段日子的人,除了那些“有办法的人”外,无不唏嘘感叹。游走在京城的每一个角落,寻找每一个纸片,唯恐那上面有招聘的信息。当中的苦也不想再描写出来。
3月份起就在某部委下属出版社实习,他们也信誓旦旦承诺会给我解决户口,但是等到5月份——离毕业才有一个多月左右的时候,才告诉我说,每年上报的名额中总会有人被“拍死”出局,拿不到户口。我自己明白自己并没有那么大的自信,因此只能结清工资,灰溜溜地从莲花池西里神色恍惚地回学校。
户口对我来说显得那么重要,我也曾随声附和地跟别人“鄙视”那些看重户口的人,其实心里最明白这些自己最看重。正如父亲所说那样:孩子,从家迁出去7、8年光景,再没有了户口,你在那里该如何生活?我又突然明白,这些东西已经像根一样深入骨髓。 回到学校,然后又开始打印简历,跟朋友跑人才市场。面试的时候再也不相信承诺。出版社那么铁板钉钉的事情都如此,还能有什么预期的承诺值得等待?只有沉甸甸的“offer”拿在手里才踏实。
等到差不多北京市快要截至办理户口进京时,我终于接到这个单位的体检通知。 “你找时间来单位体检吧!”人力资源的那个通知比什么都好。
离开学校一个月后,请了搬家公司把所有的家当都运到西三旗。精心打理公司安排的集体宿舍,据老员工说以前宿舍有三种动物同时入住:老鼠、蟑螂、人。但是现在要好得多,虽然放下几张床后过道只能容下侧身走,但这已经足够。 但是这样的好日子并不长,等到一年瞬间就飞逝而去的时,新员工也就带着憧憬而来。在解决住宿问题上,单位作了一件伤透人心的壮举:6月29日下红头文件,承诺7月1日前搬出集体宿舍的员工给300元补贴,否则到年底,集体宿舍的房租将由60涨到200,
水电费自负。
我们这样的企业,我们这样的新员工,我们这样的收入——工资条上每月有300多,要想租住房谈何容易?但是抱怨归抱怨,楼道里再次响起拉动箱子的声音。大家住在一起习惯了,有些像在学校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让人突然响起毕业时候的氛围,伤感又在心头。 我们单位作为高科技企业,历年都有经济适用房名额,一个好心的老员工曾经悄悄告诉我:每年下发给北新名额时都是5、6月份,到时候多注意单位的文件和邮件,如果抢得及时地话,可能是能拿到一个号的。最后她还给我支招——给领导说说情况吧,他也许可以帮你。
我兴冲冲地跑进领导的办公室,很是不好意思地把意图说了,领导拍打着胸脯说:放心吧!我是有名的护犊子。如果有消息下来你记得告诉我,像你这样的人才,不给你给谁啊? 领导的话像给我吃了定心丸,是的,虽然说现在连博士都已抓一大把,单位的领导不少都是博士,但像我这样正规的硕士并不多,记得刚进单位的时候,一个阿姨还特意来我办公室看了我一会,很是客气地对我说:我就是特意来看看硕士是什么样子的。
我就这样甜蜜地做着梦,时间嗖嗖地飞,等到新员工都学会开始骂人的05年10月31日,我还在期盼着有房号会降临在我头上,因为前几天在准备企业法律顾问考试的时候眼睛不断地跳,听父亲说那是有好事降临的兆头。
中午吃饭的时候,听见走廊里有人打电话的声音,很高声地谈论该选择回龙观哪一层经济适用房。我才突然一阵激灵,敲打键盘的手不自觉地停下来。 “你不知道么?”知情的同事告诉我,“房号很早就下来了,**厂的都已经开始筹钱了。”
不想再说什么,当然也不敢抱怨单位,谁也不知道身边都有什么人。国企的人际关系远比自己先想的那样复杂,尤其像这样的老企业,从爷爷到孙辈在这里工作的不少。只能在翻看网页的时候更加留意着类似“有奖”、“大奖赛”字样的宣传,重新勾画着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幸运者。的确我也收获了不少:入选“2005年首都市民法律电视大奖赛”候选人;团中央、司法部主办“青少年法律知识大赛”优秀奖等等„„。我在05年1月就已经排队登记购买经济适用房,也许在新的一年来的时候,会有好运落在我头上。
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变得很俗气,甚至在西三旗早市讨价还价的时候觉得自己成了市井小人,变得斤斤计较和贪小便宜。但是除了这样节约,生活又如何能够维持下去呢? 为了一个北京市的户口,我需要在这里服务好几年。这是一种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交易。想起这样,看着床外渐渐暗下的天色,不明白明白还会是什么样子。
但是来到这里也并非一无所有,我不是已经拿到集体户口了么?我不是已经有工作经验了么?
我相信!房子总会有的!正如电影《活着》里最后所得那样: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一个不断地寻找考试,不断地磨练自己意志,不断奋斗在寻找幸福生活道路上的农村孩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