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考点、两类结构”的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⑴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⑵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教材分析
古诗文专项训练篇目是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为主。 34首古诗词有些是必讲课,有些出现在课外古诗词里,八年级占18篇,这些诗歌的内容很丰富,包括:写景抒情诗,托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友人送别诗。我们今天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传统名篇。学习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内容,以多种形式的诵读为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读出诗歌的优美意境,读出诗人的内在感情,读出字里行间的深刻内涵。 3、中招考点
从近几年的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试卷分析中得知: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为考查内容,注重写景抒情、爱国言志等,试题以简答题为主之外,还考查古诗文的默写。 4、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对古诗文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初步认识及基本鉴赏能力,但是在鉴赏品味诗歌方面还缺少深度和方法。 三、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课下注释和资料,学生能简介作者及相关的文学知识。
2、通过听读诗文,学生熟读背诵,翻译诗文,能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品读诗句,学生会赏析诗句。 四、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查阅课下注释和资料,学生能简介作者及相关的文学知识。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听读诗文,学生熟读背诵,翻译诗文,能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诗句,学生会赏析诗句。 四、教学过程
导入:
一、导语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评价任务 要点归纳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酬乐 天扬州初自学指导一 逢席上见内容:课下注释和资料 方法:借助课下注释和资料 赠》
目标1: 通过查阅课下注释和资料, 学生能简介作者及相关的文学知识。 目标二: 时间:3分钟 要求:学生能简介作者及相关的文学知识 自学检测一 1、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喻寄托手法,有<<刘梦得文集>>。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为其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感慨万端,写了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3、酬,以诗相答。 通过听读诗文,学生熟读背诵,翻译诗文,能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目标三:通过品读诗句,学生会赏析诗句。 名 朝代 籍贯 家 代表 作品 诗作 背景 辛酸、愤懑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诗歌 怀恋、怅惘 学生熟方法:听读、朗读、参阅注释 读背诵,豁达、进取 时间:3分钟 积极、昂扬 翻译诗要求:学生熟读背诵,翻译诗文 文,能说 自学检测二 出作者 1、指名学生朗读并背诵 的思想2、翻译诗歌 感情。 3、说说诗歌的内容 4、说说诗歌的思想情感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 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信 念和乐观精神。 自学指导三 内容:课文 赏析诗句的方法:品读、讨论 学生会赏方法: 时间:5分钟 析诗句 诗句内容 要求:学生会赏析诗句 表达技巧 自学检测三——品析名句 思想情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争春。 学生能简介作者及相关的文学知识。 名号
(内容) 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表现了诗人虽身经危难,仍意志坚定,积极乐观的精神。(思想感情) 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哲理)。 目标1: 通过查阅课下注释和资料, 学生能简介作者及相关的文学知识。 目标二: 《赤壁》 自学指导一 内容:课下注释和资料 方法:借助课下注释和资料 时间:3分钟 要求:学生能简介作者及相关的文学知识 杜牧: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名相杜佑孙。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文集》。 这是一首咏史诗。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诗歌 方法:听读、朗读、参阅注释 时间:5分钟 要求:学生熟读背诵,翻译诗文,能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能简介作与李商隐者及相齐名,并称关的文。 学知识。 “小李杜” 通过听读诗文,学生熟读背诵,翻译诗文,能说出作者的思想感 学生熟读背诵, 翻译诗文,能说 表现诗人不出作者以成败论英的思想感情。 雄的历史观
情。 目标三:通过品读诗句,学生会赏析诗句。 自学检测二 1、指名学生朗读并背诵 2、翻译诗歌 3、说说诗歌的内容 4、说说诗歌的思想情感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不以成败论英 雄的历史观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自学指导三 内容:诗文 方法:品读、讨论 时间:2分钟 学生会要求:学生会赏析诗句 赏析诗自学检测三 句。 全诗最精彩的是哪句?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历 史眼光?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借曹操和周瑜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当堂训练: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 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3、说出这两首诗的思想情感 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赏析诗句的方法: 诗句内容 表达技巧 思想情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