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思考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思考
考试周刊2015年第49期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思考 曾祥进 王海晖 赵彤洲 蔡敦波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机器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205) 摘 要:新时代呼唤高校培养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是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 理念与模式,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方式,是地方高校的历史使命和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意义、培养现状探讨 创新创业培养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出可供借鉴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模式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是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的直接体 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是高等教育完成人才培养任 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和实践创新创业技能培养。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是实 现学生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转化的关键所 在。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 学质量具有以下重要作用和意义: (1)通过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关的一系列实践教学活 动的实施,实现课程应用性、创新性、科研性的结合。引领大学 实验教学的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改革,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2)通过产学研创新实践教学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 究、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的一体化,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促使教师加大科研促教学的力度,并在促进教学工作的同时. 反过来促进教师科研水平提高。 (3)优化大学教育培养模式,使课内专业教育和课外综合 教育合理组成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另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并实现由知识学习向知识发现的转 化,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而且提高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 (4)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既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又有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从 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培养现状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各国高度重视培养大学 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我国当前严峻就业环境压力下。各高校 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将如何加强大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大学 一、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上了重点议事日程。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仅关系到个人发展.还是高等教 育的重要使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针对上述课题,各高校纷纷进行积极探索。推出一系列措 施积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 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特点。增加实践环节并优化培养方案;改 革实验教学手段,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比重:加强课外 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各类学科竞赛;加大创新实践活动的奖励 力度:有的高校还设立了大学生科研基金和创新学分.以培养 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为学生配备责任心强、业务水 平高的指导教师等。然而,各高校在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和实践平台建设上仍面临以下问题: (1)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多见于课程实践、毕业实习, 课外学科竞赛及其他项目中,实践平台数量有限且出现多头 管理现象,人才培养方案中缺乏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顶层设 计。 (2)高校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学历高、理论知识丰富,但 缺乏企业及项目设计经验。导致教师指导学生创新活动侧重 理论分析而忽视实践运用。 (3)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功利性强,团 队协作能力不够。因此,构建一个全面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语言表达、探索精 神等综合素质,并使老师和学生都参与的创新实践平台.已成 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在前期高校工作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立足高校 实情,探究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多元化模式.提高学 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对培养模式的研究,是对现有教学体系 书写作规范。 5-3毕业设计活动在实践和空间上受到外部强烈冲击 方面学生对毕业设计没有内在的迫切要求.另一方面 外部的强烈冲击使毕业设计时间和空间无法切实得到有效保 证。时间上讲,这段时间考研学生要准备复试,没有得到心仪 岗位的学生还在四处奔波,已经签约的学生要应付用人单位 叫自己实习的合理或不合理要求。空间上讲,毕业设计问题往 往在学生内心世界中被挤到边缘位置。现在教学管理部门对 毕业设计一管到底,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要求都力图既严格 又规范;学生管理部门强调一次就业率和同期就业率的统计. 是学校和学院被上级主管部门代表社会对学校办学能力的衡 量指标[2]。两手都要硬,完全正确,但教师再也腾不出第三支 手。毋庸讳言,就业对学生很重要。但是第一岗位真的对学生 生就那么重要吗?创新意识强调的应该是行动上的“创”。强 调的是内容上的“新”。 5.4毕业设计与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不接轨 外资企业和我国一些大型股份制或者规模化企业.在选 择和接受新毕业大学生以后均要安排他们接受相应的专业 技能训练,这种训练无论如何学校都是无法承担的。但当前. 一一大多数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到工作岗位后经过短期见习或 简单的岗前培训就应独立承担相关技术工作。我们应当承认 这一现实,不能天真地认为理论上系统工作养成训练完全应 当由用人单位承担,学校仅仅进行一般知识介绍就能得到用 人单位认可。为什么当前考证之风如此盛行,其实原因在于 用人单位专业需求与学校培养内容显然不接轨,而这些内容 以“全面总结和衡量大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设计为代表 用人 单位当然认为学校无法仅仅用理论知识武装学生就能满足 他们对人才的需求,尽管这些证书大部分是名实不符的。各 专业负责人应当将毕业设计课题选题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 考虑本专业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关注的问题有哪些 关键的问题,并且将其提炼成可以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论 文)的选题。 参考文献: [1]廖志凌,等.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 策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1). [2]徐志江,等.本科毕业设计的管理及问题分析[J].计算 机教育,201l(7). 147 —置 强有力的补充.不仅是对素质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化.符 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更切中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 式的时弊,对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和高质量解决大学生的就业 问题等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研究如何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科学合 理地制订大学生培养方案,设置四年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考察 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合理性、时效性、多样性.保证解决创新 创业人才培养达到预期效果。 (2)探索解决让学生“走进平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 创业兴趣;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问题。使学生充 分认识到科研能力培养对今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3)思考对教学内容、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方法进行 改革,如何构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使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贯 穿实践教学全过程。 (4)对实验室管理和资源共享问题进行摸索,为培养大学 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利条件。探讨如何建立跨学院、跨专业、跨 学科的试验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的沟通机 制。 (5)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积极参加各类课外科 技活动及高端赛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研究如何建立一支 业务精湛、勇于奉献、深受学生爱戴的高技能教师指导团队. 指导大学生在各类科技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一定的 成果。 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多模式培养,针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 多元化能力的实际需求。组建一支专业实践能力较高、人文知 识丰富、有创业指导经验的教师团队.制订并实施以培养和提 高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培养方案。最终形成一套 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多元化培养模式。培养过程 中要针对下列问题进行关键强化: (1)如何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 体优化.使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实验教学的全 过程;怎样设定综合性课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2)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怎样积极采用启发式、引 导式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实验室学习与 实践,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积极参加各类课外 科技活动、认真对待实践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 生参与热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 学环节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4)在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中,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认知实 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作 (上接第56页)小组参与热情异常踊跃,作品丰富多彩,气氛 相当热烈。不用说,在短短时间内,光凭一两个学生是不会有 这么漂亮、丰富的图案出炉的。因此。只有在集体海洋里涤荡、 熔炼和强化,学生才会变得更灵活和聪明。 (四)活动课课堂是开放式的.要求活动跨度内外结合。 用,怎样协调学校和校外实习企业或机构的学生实践活动培 养。 四、具体实施方法 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的研究和探索。发现在现有 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该探索一种包括专项指导、模拟创业、 参与计划竞赛等的多元化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能力和人格,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 力的需求。具体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探索: (1)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实行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制 度,鼓励和指导大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活动:推行学生科研导师 制,选拔一批责任心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学生的 创新创业指导教师。 (2)实行实验室开放式管理,联系跨学院、跨专业、跨学科 的实验开放,有利于发挥资源效益,提高设备利用率。 (3)加强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进 行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开放性实验。 (4)通过选定创新创业导师,建立各种大小不一的创新创 业团队,以学院老师的科研设备和各实验室科研设备为平台, 进行各种科学实验与探索。 (5)组织学生定期走进企业,了解当前就业市场需求,激 发学生主动学习、方向学习的自觉性,开展相应的就业创业教 育。 (6)通过定期举办专业讲座等形式,由专家和学生自己进 行报告,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积极组织各创新创业团队参加 国际、全国及省内外各类课外科技竞赛活动,拓宽学生的视 野,加强学术交流。 参考文献: [1]王海晖等.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高教论 坛.2006.10. [2]李勇,洪倩,赵雅甜.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提升策略研究.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2). [3]柏连阳.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技术创新人才 培养探析.中国高教研究,2010(8). [4]李志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中国电 力教育,2013。(14). [5]李清泉.创业计划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湖 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2). [6]刘春生,董星,徐文娟.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 养模式设计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02. 基金支持:武汉工程大学教学研究项目(X2014011);湖北省教 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武汉工程大学科学研究基金(K201476)。 计了《数学活动课考查评价表》,以活动表现、活动能力、活动 效果为主体.分优秀、良好、一般、须加强四个等级对全体学生 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作为学生平时能力考查存入学生成长档 案袋中。 根据活动成果的表现形式,我对学生的部分学习成果进 数学活动课相对开放。在内容、时间、形式、地点等方面与 平常数学课有所不同。因此组织活动时,必须对开展的内容进 行详细设计。周密部署。有时在课堂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在 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必须让学生做进一步探究与讨论, 从而将活动延伸到课外。 三、客观评价.展示成果——-得而有果 根据活动课的开展情况。要求我们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做 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在近几年实践与总结的基础上,我设 行展示或保存。从学生不同作品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全 心投入,学生的数学学习已融人社会生活,对进一步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大有好处。 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手开始。数学活 动课教学不但使全体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直接经验并培养实 践与应用能力,而且使不同层次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不同的体 验.得到不同的发展.对新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将 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