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背诵和默写全文;掌握文言实词“属”“过”,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定语后置句式 2.结合文本哲理,进行写作中的辩证思维训练 3.再次走近苏轼,深究人物命运,体味精神内涵
【使用说明】
能熟练背诵并默写全文,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辩证思维分析说理,进行写作训练。
※自主学习(满分70分)
一、注音(11分)
壬戌( ) 扁舟( ) 冯夷( ) 暴虎冯河( ) 舳舻千里( ) ......
愀然( ) 枕藉( ) 船舷( ) 山川相缪( )横槊赋诗( ) .....二、名句默写(23分) ⒈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诵明月之诗, 。(11年湖南) ⒉月出于东山之上, 。(09年福建卷) ⒊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08年辽宁卷广东卷 09年山东卷江苏卷) ⒋余音袅袅, 。舞幽壑之潜蛟, 。 ⒌西望夏口,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____ __________? ⒍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08年全国卷) ⒎寄蜉蝣于天地, 。(08年安徽卷) ⒏哀吾生之须臾, 。挟飞仙以遨游, 。 ⒐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_______________,而未尝往也;______________ __,而卒莫消长也。 ⒑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 , 而又何羡乎!(2012年山东卷) ⒒且夫天地之间, ,苟非吾之所有, 。(11年辽宁卷) 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3分)
⒈七月既望 ⒉举酒属客 ⒊纵一苇之所如 .....⒋凌万顷之茫然 ⒌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⒍倚歌而和之 ...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⒏侣鱼虾而友麋鹿 ....
⒐正襟危坐: ⒑沧海一粟: ⒒不绝如缕: 四、重点实词(14分)
⒈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⒈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⒉求!无乃尔是过与 ⒉属予作文以记之 过 ⒊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属 ⒊以秦王属吏
⒋大母过余曰 ⒋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⒌愿枉车骑过之 ⒌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⒍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⒍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⒎屈平属草稿未定
- 1 - 苏轼的作品是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一点就着,哪怕是半山深夜、海峡阻隔、素昧平生。——余秋雨
班级 小组 学号 姓名 批阅等级 五、★常见18个文言虚词——“之”(9分)
“之”用法小结:
⑴倚歌而和之 人称代词 ⑵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⒈代词
⑶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指示代词 ⑷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结构助词 ⑸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主谓之间 ⑹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⒉助词 宾语前置 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定语后置 ⑻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补充音节 ⑼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⒊动词
※合作探究
⒈“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作者是如何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分析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⒉面对江水,苏轼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王安石《老子注》说:“水之性善利万物,万物因水而生。然水之性至柔至弱,故曰不争。众人好高而恶卑,而水处众人之所恶也。”)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聆听圣人的至理名言,你有何感慨?谈谈你的看法。
※巩固训练
⒈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B. 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 ....C. 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 ....⒉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驾一叶之扁舟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蚓无爪牙之利 D.凌万顷之茫然 ....⒊翻译句子
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课后提升
⒈(2011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些寓有深意的语句,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⒉(2012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 2 - 苏轼的肉身难免要死去,但是他来生会变成天空的星辰,地上的雨水,照耀、滋润、支持所有的生命。
——林语堂《苏东坡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