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闻传播教育的三大困境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新闻传播教育的三大困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传媒教育 广”当然是优秀学生的理想模式。 新闻传播教育的三大困境 胡琼蔡骐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新 是基本目标,但并不是终极目的。 就新闻传播教育而言,新闻传播专 业知识与多学科知识的统一,是新闻传 播类专业的学生的理想知识结构,也是 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信息 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传播专 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学知 识与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更要具备多 学科的知识修养。只有这样复合型的新 闻人才,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竞争中 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在新闻传播研究生教育阶 闻传播教育发展迅猛。据统计,1 994年 另一方面,新闻传播教育的理想 以前,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有66个。 1995年 1999年,5年共增加58个专业 是,不仅要教会学生操作的技术和方 法,更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点,_平均每年增加10个左右 20nn年~ 2004年,5年共±勖口335个专业点,习捌 每年坳Ⅱ近70个。2005年教育郎高等教 育司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新闻学 类专业点已达661个,即最近一年新增 注重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学”。所以 在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也很重 视文学、哲学、法学、经济学、心理 段,在引导学生处理“专”与“广” 的关系的问题上,到底是在“专”的基 础上求“广”,还是在“广”的基础 上求“专”呢? 学、历史学甚至自然科学等非新闻专业 的相关学科知识教育。这不仅有利于提 高新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扩大 未来新闻传播工作者的知识面和业务 “后劲”,也是重要的、必须的。但 202个专业点。然而,在喧闹繁荣景象的 背后,新闻传播教育也存在着一些不可 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新闻传播教育 的三大困境。 一目前,我国新闻传播的研究生教 育,所采取的大多是“一锅煮”的做 是,后者与前者究竟按什么样的比例来 进行安排,一直存在着矛盾,各校的想 法与做法都不相同,其中的张力也无法 消除。 1998年,在我国教育部颁布修订后 法。这主要表现在,对于跨专业考入新 闻传播学的研究生和新闻传播学本科毕业 升上来的研究生,教学内容并没有拉开 、本科生教育:“学”与 “术”的冲突 在新闻传播业界,流行着这样一种 说法:“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上手很 快,但后劲不足。” 这导致在最近几年 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了一个令人尴尬 的现象——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远不如 中文、法律、经济等专业的毕业生吃 香。~些业界人士认为,造成这种现状 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新闻传播学升为一 级学科,下设新闻学与传播学两个二级 学科,并将原来的8个专业调整为:新闻 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 版学4个专业。这次学科调整的宗旨,就 是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 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 求,按照淡化专业意识,拓宽基础,加 档次。据一些新闻传播学本科毕业进一 步攻读研究生的学生反映,本科阶段和 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内容重复比较多,学 习收获不是很大。而一些跨专业考入新 闻传播学的研究生则反映,教学内容中 新闻传播的基础知识涉猎较少。实际 上,对于已有本科基础的研究生来说, 此阶段的教育更应该求“广”,而那些 跨专业考过来的研究生首先应该选择 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前的新闻传播教育 过分强调专业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综合 素质的培养。那么,在新闻传播的本科 生教育中,究竟应该是侧重“学”(即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还是侧重 “术”(即与媒介相关的动手能力的培 养)呢? 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原则进行的, 以期解决新闻传播教育中“学”与 “术”的矛盾与冲突。 因此,笔者以为。当前新闻传播教 育要思考的问题,不应该仅仅拘泥于怎 样去教,而应该深入思考到底教些什 “专”。不过,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种 区分,显然是个难题,因为现有的师资 力量与教学体制根本无法区分这两类不同 的研究生并做出相应的安排。 此外,作为本科教育与博士生培养 的中间环节,研究生教育其实是一个过 渡阶段,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许多研 究生不知道自己毕业后会继续深造,还 是走向媒体工作。如果选择前者,就应 该是术业有专攻,在“广”的基础上求 新闻传播学是-I'3实践性很强的应用 学科,新闻传播教育不仅具有系统的理 论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 么。新闻传播教育不只是一种专业技能 教育,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它都应是一种“素质教育”。它不仅需 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方面的训练,还 要重视知识、思维、理论等方面人文素 性,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教育。 早在1 947年,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就发 表了题为《新闻教育:是职业教育、通 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的文章,这也是 对传统新闻传播教育理念的反思。 目前,作为培养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的本科教育,一方面首先要让学生了解 媒体,并教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操 “专”;如果选择后者,则应该培养自 己多方面的能力,在“专”的基础上求 “广”,以增加就业可能性。但在目前 的新闻传播的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并没 质的综合培养。但是,在目前的本科生 新闻传播教育实践中,“学与术齐头并 进”,往往只是一种口号式的指导原 则。它已成为制约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 大困境。 一有将“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 才区分开来,而是对他们一视同仁,同 样要求,这也使得“专”与“广”的 矛盾更是无法解决。最后往往是两头都 没有着落。 由上可见,如何处理好研究生教育 作媒体、运用媒体。其中一项重要的教 学内容和目标,就是专业技能的训练和 二、研究生教育:“专”或 培养,如采访、写作、编辑、摄影、 后期制作等专业技能培养。这也就是我 们在新闻传播教育中所说的“术”,它 “广”的选择 所谓“专”,就是要学有专长;所 谓“广”,就是要全面发展。“既专又 中的“专”与“广”的选择问题,是 新闻传播教育的又一大困境。 今传媒2006.03 6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附:获奖名单 “影响中国2 O O 5传媒盛典": 《今传媒》实践传媒运营和运营传媒理念的成功之作 (本刊讯记者李鹏)2006年2月 25日,二百多家中国主流报纸、杂志、 电视、网络及新兴媒体相聚北京,共同 见证了中国传媒的年度盛典,“2005年 中国最具影响媒体”及“2005年中国最 具影响力传媒^物”等七项大奖各归其主。 湖南卫视等十家媒体获“最具影响媒体” 大奖。魏文彬、吴海民、张建星、张富汉 2005最具影响媒体:中央电视台、 人民日报、湖南卫视、参考消息、新浪、凤 凰卫视、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南方都 市报、财经 影响力、发展潜力、主流价值等方面首 次对中国媒体进行评判。 本次盛典设置三大论坛,从“传媒 发展与奥运机遇”、“传媒发展与风险 2005最具潜力媒体:腾讯网、博客网、 新京报 最具影响传媒人物:湖南广播影视 集团董事长魏文彬、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 兼CEO张朝阳、分众传媒(中国)控 股有限公司总裁江南春、南方报业传煤集 团社长范以锦、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张 投资”、“媒企双赢”等几个方面探讨 了传媒业在当前社会和全球背景下的发展 机遇和战略选择,其中,厦华电子新闻 等十位中国顶尖传媒人获得“2005年中国 最具影响传媒人物奖。至此,历时两个月 的评选活动圆满结束。 发言人魏自力在厦华所举办的“媒企共 赢”分论坛上提出多个关于媒企关系的 观点,如“媒体与企业相互依存、相互 推进”、“媒企应形成良性的沟通机 制”、“媒体的公信力与敏锐触觉是企 业看重媒体价值的基石”等,被视为很 具建设性的新看法,得到众多与会嘉宾 建星、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兼行政总裁刘长乐、京华时报社长昊海 民、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夏洪波、华 商报业管委会主任兼华商报社长张富汉、 在这次盛典上,来自政府、传媒 界、新闻传媒院校与企业界的200多位精 英A-t:进行了智慧碰撞并激发传媒运营与 品牌战略思考,搭建起了一个顶级的媒企 交流互动平台。这也是中国传媒界自身以 及与企业界第一次面对面全方位对话,对 中国传媒的瑚状:及未来发展进行深刻研讨。 本次盛典由今传媒杂志社主办,平 板销量跻身全球八强的厦华电子特别支 持,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社长范以锦、 嘴讯公司首席执行宫马化腾、中国人民 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广东省广 博客网董事长方兴东 最具影响排行榜:《福布斯2005中 国富豪榜》、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 物、CCTV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评选 的高度认可。 本次活动旨在推动中国传媒产业发 展,促进传媒影响力和传媒品牌建设,重 最具影响广告公司:李奥贝纳广告有 限公司、盛世长城固障广告有限公司、奥 新认识传播业和传播领域对当前社会经济 的推动作用。“影响中国传媒盛典”为传媒 业今后的探索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同时 也促进传媒与传播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相互 交流、沟通、合作,随着影响力的逐步上 升,它将成为一个展现媒体影响力评判的 著名品牌。 美中国、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TOM户 外传媒集团 最具影响公关公司:嘉利公关、伟 迭公关、奥美公关、蓝色光标、中国环 球 最佳媒体形象品牌:联想、蒙牛、 告公司董事长戴书华等2 0位来自传媒、 学术、企业界的权威人士担当评委,从 伊利、海尔、百事可乐、国美电器、中 国移动、五粮液、青岛啤酒、格兰仕 64今传媒2008.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