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治理的模式 在冷战后的世界中,人们首先见证的是一种霸权治理的方式,即一个国家依靠其压 倒性的权力优势,在不对其他国家实施直接统治的前提下,支配其他国家的政策,从而 实现世界性霸权,建立霸权秩序。不过,这一霸权治理模式已经因为霸权国本身的相对 衰落、正当性缺失和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而难以为继。国际社会需要思考一个后霸权 的全球治理模式。 亨利・基辛格提出了可称为“规制均势”的秩序安排。这种秩序包含两个基本要 素:一套被普遍接受的有关行动许可的规则;确保自我约束的权力均势,以便在规则失 效时阻止一个政治单位主宰所有其他单位。巴里・布赞认为,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无超 级大国而只有大国的多极世界。在一个多极世界中,各个地区将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地区 秩序,并通过全球性的规则制度而联系在一起,形成“去中心的全球主义”。阿米塔夫・ 阿查亚在他的研究中提出了“地区世界”的秩序构想。在他看来,即便美国自己不衰 落,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必将衰落。世界秩序的一个关键转型是地区秩序更少被用来服 务于美国的权力和意图,而更多反映本地行为体的利益和认同,众多地区世界的出现将 为世界秩序提供一个重要的基础。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原文题为《国家治理、全球治理与世界秩 序建构》,陈志敏/文,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 当前全球治理面临新的变化和挑战 第一,我们面临传统议程的复杂化,以及一些非传统议程的新常态。从21世纪开始 我们就看到了很多传统和非传统的议程,比如2001年的“9・11”袭击,以及之后的阿富 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海啸,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2010年的欧债危机,2011年北非和西亚的一些动荡,2013年的乌克兰危机,以及埃博拉 问题等,给全球传统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二,制度建设无法跟上应对这些新挑战的需求。经济是全球治理的基础和主要内 容,全球制度改革和建设遇到了一些障碍,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 改革陷入停顿,全球政治安全、经济治理和气候治理等也面临类似的情况。 第三,更让人担忧的是,我们的想法跟不上快速的变化。现在很多国家,他们选举 制度选出的都是一些短视的政客,而不是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致使全球治理缺乏激励 和上进心。国际社会应确保有效全球治理有一个和平和稳定的环境;国际社会应该促进 可持续的包容性发展,并且要遵守公正、平等、公平的原则;国际社会应该更多地意识 到议程设置、规则制定和制度建设的紧迫性,这样才能够应对全球性挑战,并且采取相 应措施。 (摘自《经济研究参考》2014年第61期,原文题为《加快全球治理改革提升中国国 际影响力》,张影强/文,作者单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 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