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施工设计的规定,不得随意更改;用于输送或贮存饮用水的管渠、水池等构筑物,混凝土中的外加剂不得污染水质,有碍人体健康。
2. 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模板内的泥土和杂物;采用空气压力清除时,空压机电气接线和拆卸必须由电工操作,严禁将气嘴对向人、设备、设施。
3. 混凝土运输前应踏勘运输道路,检查路况、地下管道和其他结构及架空线路,确认安全;在社会道路上运输不得遗洒,污染环境;使用手推车运送混凝土,装料应低于车槽10cm以上,车槽前必须装设挡板;卸料时应设挡掩,严禁撒把。
4. 混凝土搅拌应符合以下安全要求:
(1) 搅拌机运行时,严禁人员进入储存区和卸料斗下方。
(2) 当操作员将水泥倾倒到搅拌机的料斗中时,脚不得蹬踩料斗。
(3) 搅拌站边界应设置护栏和安全标志,非施工人员不得入内。
(4) 当小车将沙子和砾石倾倒到搅拌机的料斗中时,应设挡掩,严禁撒把倒料。
(5) 现场需机械拌和混凝土时,搅拌站应根据环境条件采取措施防止噪音、防尘措施。
(6) 严禁在搅拌机运转时将手或木棒、工具等伸入搅拌筒或清洁搅拌筒口的混凝土。
(7) 机械运转过程中,机械操作工应精神集中,严禁离岗;如果出现机械故障,必须立即关闭机器、断电。
(8) 操作后及时清理搅拌现场,废水应排至规定地点,不得污染环境,不得堵塞雨污水排放设施。
(9) 需进入搅拌筒内作业时,必须先关机、断电、固锁电闸箱,搅拌筒外设专人监护,严禁离开岗位。
(10) 固定式搅拌机的料斗在轨道上提升(降落)时,严禁其下方有人;料斗需悬空放置时,必须将料斗固锁。
(11) 现场宜采用预拌混凝土;在城区、居民区、乡镇、机关、机构和其他单位的人口密集区施工,不得现场机械拌和混凝土,减少噪音污染。
(12) 拌和站机械设备的各种电气设施必须由电工负责、拆卸;作业中发现漏电征兆、缆线破损等必须立即停机、断电,由电工处理。
(13) 使用外掺剂应加强管理, 外掺剂应在库房中存放,专人管理;使用外掺剂应专人负责,正确使用; 外加剂的使用应建立材料接收和发放制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剩余外掺剂应交回库房保存。
(14) 现场支搭集中式混凝土搅拌站时,应根据工程规模、现场环境等状况进行施工设计;支搭搅拌平台、储料仓等设施应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支搭完成后,应经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并形成文件,方可使用;搅拌设备应由专业操作工按施工设计和机械设备生产企业的安装、使用说明书规定进行安装和使用;机械设备安装完成后,应在施工技术人员主持下,组织调试、检查,确认所有技术性能指标符合施工设计的规定和机械设备制造商的指示,并经验收合格,形成文件后方可使用。
5. 现场混凝土搅拌站的安全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现场设置废水预处理设施。
(2) 搅拌站不得安装在架空电力线下。
(3) 搅拌机和其他机械旁应设置机械操作程序板。
(4) 搅拌站应根据消防部门的规定配备消防设施。
(5) 搅拌站的作业平台应坚固,牢固安装并放置在坚实的基础上。
(6) 搅拌机等机电设备应配备工作棚,棚应具有防雨(雪)、防风功能。
(7) 搅拌站安装完成,应经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使用。
(8) 搅拌机、输送装置等应完好,防护装置应齐全有效,电气接线应符合施工用电
安全技术交底的具体要求。
(9) 现场混凝土搅拌站应单独设置,具有良好的供电、供水、排水、通风等条件与环保措施,周围应设围挡。
(10) 混凝土搅拌机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布置在现场、各种料仓和原材料输送、计量装置,并形成运输、消防通道。
(11) 施工前,应对搅拌站进行施工设计;平台、支架、储料仓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应满足混凝土搅拌期间搅拌站的负荷要求。
6. 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浇注作业人员应穿戴防护服、防护靴。
(2) 夜间或模板库内浇筑的混凝土应设置12V照明。
(3)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进仓振捣时,应对缆线加强保护,防止磨损漏电。
(4) 浇筑水池斜壁混凝土时,宜设可移动的作业平台,操作员应站在平台上进行操作。
(5) 混凝土浇筑应在模板及其支架安装完毕后完成,经验收确认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进行。
(6) 从高处向模板库浇筑混凝土时,应使用溜槽或串筒;溜槽和串筒应连接牢固。严禁攀登溜槽或串筒作业。
(7) 混凝土振捣设备应完好,电气接线和拆卸必须由电工操作,使用前必须由电工进行检查,确认合格方可使用。
(8) 人工现场倒运混凝土时,一次倒运高度不得超过2m;作业平台上应设钢板放置混凝土;应按照振动器的指示将混凝土浇筑到模板中;平台倒料口设活动栏杆时,倒料人员不得站在倒料口处。倒料完成后,必须立即将活动栏杆复位;作业平台下方严禁有人。
(9) 浇筑壁、柱、梁、板、漏斗混凝土时,应搭设作业平台;严禁站在壁、柱、梁、板、模板操作及其对漏斗的支撑。严禁在钢筋上踩踏、行走。
(10) 浇筑、振捣作业应设专人指挥,分工明确,并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层次进行;作业人员应协调配合,浇筑人员应遵循振动人员的指示。
(11) 浇筑仰拱或封闭模板结构前,应从一侧浇筑混凝土,待低处模底混凝土浇满,并从另侧溢出浆液后,方可从另侧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严防倒拱或吊模上浮、位移。
(12) 浇筑前应对水池、管槽底板及侧壁预留连接筋、钢筋头、预埋件作出明显的标志。钢筋端部应采取保护措施。孔洞、变形缝、预留后浇带应盖牢,并应采取防移动措施。
(13) 混凝土振捣设备应设专人操作;施工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作业中应保护电缆,严防振动器电缆磨损漏电,使用中出现异常必须立即关机、断
电,并由电工处理。
(14)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必须设置模板和脚手架工来监督模板、模板支撑系统和脚手架,随时观察模板及其支承系统和脚手架的位移、变形情况,出现异常,必须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当模板及其支承系统和脚手架,出现坍塌征兆时,必须立即组织现场施工人员离开危险区,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15) 混凝土泵车浇筑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车辆进入现场后,应设专人指挥。
2) 泵车的行驶道路和停车场应平整、坚实。
3) 将混凝土泵入模板时,布料杆下方,严禁有人。
4) 泵管接口必须安装牢固;泵送混凝土时,宜设2名以上人员牵引布料杆。
5)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卸料时,车轮应挡掩牢固;指挥官必须站在车辆侧面。
6) 泵车卸混凝土时,应有专人站在明显位置指挥,泵车操作者应服从指挥人员的指令。
(16) 使用起重机吊罐和浇筑混凝土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卸料时,吊桶与浇筑面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1.2m.
2) 作业区域应在作业现场划定,设专人值守,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
3) 自制吊桶及连接装置完好,作业前应进行检查、试吊,确认安全。
4) 操作应由专人指挥,吊罐升降应听从指挥;转向、行走应缓慢,不得急刹车,吊罐下方严禁有人。
7.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固化区域的孔洞必须牢固覆盖;水池采用蓄水养护,应采取防溺水措施。
(2) 作业中,维护和温度测量人员应选择安全的行走路线;夜间照明必须充足;使用便桥、作业平台、斜道等时,必须搭设牢固。
(3) 养护用覆盖材料应具有阻燃性,混凝土养护后的覆盖材料应及时清理,集中至指定地点存放,废弃物应及时妥善处理。
(4) 在水养护现场设置养护配水管道,其敷设不得影响人员、车辆和施工安全;拉移输水胶管应顺直,不得扭结,不得倒退行走; 用水应适量,不得造成施工场地积水。
(5) 使用电热毯进行维护时,应划定操作区域,周围设护栏和安全标志,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养护区;电热毯上面不得承压重物,不得用金属丝捆绑,严禁折叠;使用前应
检查电热毯,确认完好、不漏电;养护完毕必须及时断电、拆除电缆,并放至指定地点。
(6) 蒸汽养护混凝土时,应使用低压饱和蒸汽;加热用的蒸汽管路应使用保温材料包裹;管路布置不得危及人身安全;现场预制构件在养护池内养护时,禁止作业人员在混凝土养护池边上站立、行走;养护池的盖板、孔洞应盖牢、盖严,严防失足跌落;封闭养护池前应鸣笛示警,确认池内无人滞留,方可封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