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大学生的海洋意识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浅谈大学生的海洋意识
浅谈大学生的海洋意识

班别:政治1161, 年级:2016, 姓名:李雅琪,成绩:

摘要:2001年5月,联合国缔约国文件指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也就是说,海洋发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海洋是一个待开发的巨大宝藏。为此,在党的十八大召开时,党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中央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等等。 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发展的主力军,那么,大学生的海洋意识到底如何。为此,本人做了一个关于大学生海洋意识强弱的问卷调查,有效调查人数为161人。囿于人力、物力和时间,故无论是调查数据抑或据此形成的调查结果,其有失偏颇之处在所难免,望老师不吝赐教。接下来,本人将以此问卷调查表展开对大学生海洋意识的论述。 关键词:海洋意识;大学生;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

目前,海洋意识还没有统一的概念。温广宇经过研究提出:海洋意识主要包括海洋国土意识、海洋财富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竞争意识、海洋环境意识、海洋安全意识等六个方面。因此,调查问卷主要关注以下几个内容。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教育问题;大学生在学习海洋知识、了解海洋新闻的积极性;大学生主要关注海洋的哪一方面;针对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强弱,提出一些建议等等。

二、调查问卷分析

在161份问卷中,以广东的大学生居多。然而,无论男生,或是女生的海洋意识都较为一般。首先,大部分的人对我国海洋国土的面积没有明确的认识,即只知我国的陆地面积,不知我国海洋国土的大概面积。有的甚至连我国的海洋国土主要由什么海组成都不知道。其次,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主动关注海洋生态问题、不会主动了解海上救援办法和当今我国在海洋方面的规划,只是偶尔关注我国与周边国家在海洋资源开发或海岛所属权等方面的冲突……除此之外,大学生对海洋资源很了解;多从网络和教科书中获取海洋知识。

1、每年中国都面临着激烈的海域划界争端。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我国有1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在黄海,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如果按此划分,朝、韩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我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在南海,我海洋权益受到的侵犯更加严重。试问,当一个大学生在面对这些关乎国家主权的问题上会作出何种反应?当他与

外国人介绍我们国家的海洋时,连我国的主要海域是什么都不知道,还能介绍什么?当他与外国人在争论钓鱼岛、黄岩岛所属时,拿什么来支持他的言论?或许有人会说:这关我们什么事?值得为此争个面红耳赤吗?而我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连他的公民都维护不了它的主权与领土完整,特别是大学生连基本的海洋国土意识都没有。那还什么建设海洋强国?

2、我国的海洋尖端技术有待突破。第一,海洋信息技术发展缓慢,缺少机制保障。中国海洋大学的林绍花在她的《我国海洋信息技术与服务工作发展构想》中提出我国海洋信息技术发展的不足:“信息源不足;资源现状不清;缺少国家层面的中、大比例尺海洋基础信息群库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有时间去解决,而这就需要我们新一代的年青人。他们如果不重视,还能有谁来做出突破?可能还会有很多老前辈来继续为科研奋斗,但是科研总还是要有新鲜的血液来补充的。第二,海洋油气开采尖端技术也有待突破 传感器等关键设备发展滞后。在一篇对我国海洋技术的报道上指出:“我国与世界先进海洋石油开采装备的主要差距是海洋石油装备品种数量少;钻采装置类型单一,技术含量低;海洋钻采装备还不能适应深水需求。除此之外,国外很早就已经开发出一系列先进技术如光纤传感器、分布式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等,并大量应用于各个海洋和陆地油气田。”由此可见,中国的海洋事业还是太缺乏人才了,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海洋意识,从基本做起。

3、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中国十分重视在海洋资源方面的开发。广东海洋大学孙悦民在他的《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论文中指出:“我国在交通、娱乐设施等方面,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连续 5 年居世界首位、滨海旅游消费需求呈现逐年扩张趋势滨海旅游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而我国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还处于初步阶段,有待发展。”然而在这些海洋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发现在海洋资源的开发中,近海环境呈复合污染态势,危害加重,防控难度加大;海洋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如滨海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大面积减少,2/3以上海岸遭受侵蚀;海洋生态灾害频发;渔业资源种群再生能力下降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现在大学生关注海洋问题的焦点。并非说不主动关注这些问题就不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他们认为海洋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大,因而在关注海洋生态问题时,没有做到“知行合一”。然而,海洋与我们的生活真的关系不大吗?未必。地球是一个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则是其中的一部分。海洋生态系统出了问题,其他生态系统自然也会出问题。有人说:大学生能做什么呢?很多大学又不在沿海城市。我觉得,无论大学所在地是否在沿海城市,大学生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上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管理或政治专业的学生可以针对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各行业、各地区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形成了不利于海洋资源开

发的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互不协调的复杂局面和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发挥专业特长,向相关部门献良策;法学专业的同学可以针对海洋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比如,海上救援、救助机制存在缺陷;海洋资源管理法也不完善和海洋国土的争议(外语专业的学生也可)等等。这也是大学生要努力的方向;理工科的学生则可以潜心研究海洋尖端技术等等。因每个专业都能在海洋领域有所作为,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

4、“人贵有自知之明”。在此调查表中,因大学生大多是从教科书或网络等渠道获取海洋信息的,所以为加强大学生海洋意识,可在学校开海洋知识讲座,利用适当的激励机制吸引大学生学习海洋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设相关课程,对海洋知识深入贯彻和了解。大学生也应多多主动学习知识,为自己的将来、祖国的将来做好打算。

国家的未来也不只是大学生撑起来的,还有祖国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因而,这些人群的海洋意识也不可忽略。对此,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们也给出了他们的建议。首先政府应该把海洋工作落到实处,“撸起袖子加油干”,相关部门开展与公众生活相关的海洋主题活动,让海洋走进公众的生活。其次,媒体要多关注、传播或科普与海洋有关的信息。最后,应该让海洋意识教育进入中小学校园,不要一直都是“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等等(即使这些事的确意义重大,但也不能一直回望过去)。

三、总结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能发现到同学们对于海洋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的,也有一种对于海洋的求知欲。碍于现实情况,难以对海洋有进一步的认识。只是很表面地从初高中历史书本中了解到人类在海洋的征途(郑和下西洋等等),很肤浅地背了背这些历史事件的意义,茫然地了解了这一段历史。我无意评说考试制度,只是想同学们能多多了解海洋,不想让那些说着自己爱国的人,连自己爱这个国家的什么都觉得很难以回答。想让他们为自己国家自豪的时候能多一点对国家的了解。而不只是做一个愤青。了解多一点海洋知识,就不会说出那种:“那个钓鱼岛有那么重要吗?就给日本吧。”的傻话,就会知道:在海岛周围可以划定专属经济区,而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对一切自然资源的权力,有经济开发和勘探的主权权利…….先不说钓鱼岛的资源有多丰富,单说台湾问题还有可能通过钓鱼岛来解决,就不能轻易放过了。加强大学生海洋意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林绍花 《我国海洋信息技术与服务工作发展构想》 [2]孙悦民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