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应从教师自身做起论文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对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应从教师自身做起论文


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应从教师自身做起

[摘要] 紧抓课堂主阵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建和谐师生关系,突出心理调试的培养两方面入手谈课堂教育教学经验 [关键词] 学生 健康心理 培养

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笔者,树立人本育人理念,增加师生心理相容性,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蹲下身子,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多给学生关心和理解,建立一种师生心灵相通、心理相容关系。这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前提条件。 1.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并不仅仅是教师自己的事,而是关系到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无穷的。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本身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运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是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状态,以旺盛的经历,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教师如何保持健康心理呢?例如:豁达大度善待别人;正确评价和对待自己;正确看待名和利;不断加强个人修养;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团结等等。 2.切实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循循善诱、宽严并举,学会与学生交朋友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学业的同时,多与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话方面的交流,在育人方面下一些功夫。教师要热爱学生,做学生的朋友,要发扬教育民主,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多多地与学生接触,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可爱”,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理交融。对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如嫉妒、多疑、敏感、抑郁等,不能一味地归结为道德或思想问题,而是能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使学生树立一种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心理态势。对学生出现的缺点错误,不是简单地责备,而是能在分析中给予引导,能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是在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把握分寸,千万不要因为批评而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若出现类似情况,要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知错就改,并不仅仅作为学生所应当有的良好品质,也是一个老师所必须具备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创新,目标明确,突出学生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合作交往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线。

1.教师要创造“乐学环境”的课堂氛围

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也可通过角色扮演、讨论、举办演讲等活

动,体会课堂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成“我要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面向未来,突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1)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是一种相信自己能力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可以促进学生勇敢创造。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自信心培养。例如:在讲授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成功需自信”(山东省教研室编著)这一框时,我先让同学们阅读“我能行”,紧接着制造欣赏即优点(或优秀品行)卡片,然后全班交流,请别的同学给自己再增添优点,其中林凤君同学是个智障学生,没有人愿意给她交流,我就给她写了“你不服输,坚强,字写的有进步,衣服整洁,向上的心,从没有迟到,不骂人,有礼貌,给老师打水,你很善良……”并请她念给大家听,阵阵掌声,让她感觉自己是天下最好的女孩,自信花朵终于在她心中盛开。 (2)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进行挫折情感教育,创设适宜的挫折情境,与学生讨论解决途径,从而培养学生保持乐观,战胜挫折的信心和能力。我在讲授七年级 思想品德课“挫而不折 积极进取”(山东省教研室编著)这一框时,先总结了战胜挫折的方法有四种;直面挫折,不畏不惧;冷静分析,从容应对;自我疏导,自我排解;主动寻求帮助;积极进取,探索创新。然后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用过的方法,分小组讨论,体会战胜困难和挫折后的快乐,懂得“逆

境出人才”的道理,树立辩证的挫折观,增强学会生存、适应社会的能力。

(3)人际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

人在世间生活,人与人的联系是回避不了的。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合作、人际互助的训练,并掌握人际交往心理调试的种种方法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我在讲授“豁达大度,学会交往”时,先让同学们讲“将相和”的故事,分组谈各自的想法,归结到“和为贵”这一道理上来,最后,布置作业“豁达大度善待别人”小论文,要求同学们知行合一,一生遵守。除此外,克制忍让、做事负责任、正直诚实,学会欣赏他人等等优秀心理品质,都进行了专门的讲解和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以课堂为中心,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完善自我,使之成为心理健康、有理想、有朝气、有追求、懂礼貌、知荣辱的新型社会主义人才,这是教师的神圣使命。我,当毕生追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