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土陶罐初中教案篇一:陶罐教案 陶罐 教案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古今中外的陶罐的造型特点,了解有关器皿的文化,掌握简单制陶的技法。
(2)操作目标:学会用多种形式和手法进行创作、表现出陶罐。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各种陶罐,体会其中的美学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有关器皿的文化,再把对陶罐的欣赏、造型、表现、设计、制作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同过运用多种的手法进行创作,大胆想像,大胆创作,展示自己的成果。 3、教学重点:能领略陶罐的艺术美感,用多种形式表现陶罐。让学生了解中国工艺美术重视实用和审美统一的设计意念 4、教学难点:能运用多种艺术的手段,表现出不同形式的陶罐。 5、教学过程: 6、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女娲补天》的一段动画,收集古今中外的罐的图片和介绍资料制成课件。
(2)学生准备:绘画用具,课前收集的关于罐的资料。
7、教学思路: (1)动画导入:
从《女娲补天》的动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泥土是生命之本,伴随人类文明使用至今,人们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发明了用黏土制陶的方法,制作了许多造型各异的器皿。 (2)欣赏:
A、中国从古至今在造型、纹样上有代表性的陶罐图片。 B、国外从古至今有代表性的陶罐图片。
C、艺术大师的作品以及现代的一些奇特造型的罐。 (3)说感受
A、现代的陶罐与古代的陶罐有了哪些区别?你喜欢现代的陶罐,还是喜欢古代 的陶罐?
B、你见到了哪些材质的陶罐?
C、你喜欢古代陶罐上的纹样吗?你知道上面的纹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4)创作练习
用所带来的绘画用具创作、表现,画一画自己喜欢的陶罐。 作业展示:创设情境,举办一个“陶罐的创意空间站”,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让学生评选出最受欢迎的10项设计。
陶罐的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早在一万年前就开始制造使用陶罐。从历代留传的陶罐来看,陶罐的造型和彩绘装饰艺术上都显
示了中国工艺美术重视实用和审美统一的设计意念。纹样简洁粗犷,色彩单纯古朴,凝聚了历史陶工的智慧和心血,再现了中华文化艺术的演变,进步与发展。 1,了解陶罐结构: 罐口:大、小 罐身:圆、扁 罐底:有座和无座.
2,了解古代陶罐纹样:连续、连续加独立 陶罐色彩:单纯古朴;蓝+白、黑+黄等.
色彩复杂华丽 。主色调+鲜艳色、用白或黑色勾边
3,作业要求:按折、画外型、剪、画纹样、上色自己设计一个陶罐。 4,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陶罐的知识,懂得了陶罐的历史悠久。同学们是否也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种工艺而感到自豪呢?
彩绘土陶罐初中教案篇二:陶罐和铁罐 公开课教案 【教学任务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的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体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
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灌的谦虚而不示弱;感悟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居于教材特点、编写意图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陶罐与铁罐》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作了如下选择:
1、让语文教学更“简约”。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简约,本堂课确定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任务──情境对话。其次是教学环节的简约,本堂课围绕核心任务安排了三个主要环节:熟悉角色、选择角色、进入角色(对话)。
2、让语文教学更“感性”。在这堂课里,我们不要求学生分析寓意,“讲”寓意,更不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记”寓意。不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辩,而是巧妙地在朗朗的书声中,在饶有情趣的情境对话中自然实现人文教育目标。读和说,缓说破。 3、让语文教学更“整体”。文本是一个全息元,是一个整体,能整篇教学就整篇教学,不肢解,不选取。本课的教学中,我将突破习惯于一段一段地教,尝试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例如在“选择角色”这个环节,我提了一个“你为什么选择陶罐”这样一个涵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让学生在整体语境中思考感悟。同时在朗读教学中,我也尝试让学生整段整段诵读。 4、让语文教学更“语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角色朗读”、“对文章补白”、“想像对话”等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角
色朗读”的过程中,在“对文章补白”的过程中,在“想像对话”的过程中,即在种种“听、说、读、写”等等言语实践活动中,领悟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自尊,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等。 【学生分析】
1、有的教材将《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放在第7册,有的教材将《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放在第6册,而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将《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放在第5册。尽管文章内容是一样的,但针对不同学段孩子所设计的教学肯定要有所区别。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其认知水平、人生阅历,心理特点都是不一样的。尤其三上年级的孩子知识储备还不多,对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缺乏了解,各方面语文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我们教师不要刻意追求让三年级的学生对文本理解得很深,否则可能演化成一次“精神侵略”,不要刻意追求让三年级的学生熟练掌握文本中的语言形式,例如将对四、五乃至六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提早引进三年级课堂,让学生根据文本创编等,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总而言之,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要过于强调“超越文本”。
2、《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作者反映的主题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这句话出现在原文的结尾,收录到教材中后省去了。也就是说,童话要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个道理。故事中的两个
角色──陶罐与铁罐而言,陶罐有他的优点:朴素、美观、保存时间长;铁罐也有他的优点,结实、美观,易携带,用途广。然而,三上年级的孩子在自主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他们会认为陶罐是很“好”的,几乎是“完人”,没
有什么缺点,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我们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巧妙地加以引导“修正”,我们绝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而放弃这种引导,因为这是学生对这篇课文所要达到的理解的底限。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认读“陶、懦、辩、恼、耻、逝、殿、掘、朴、素”等生字。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奚落、轻蔑”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陶罐与铁罐的对话部分。
3、感悟文章寓意,并将所感悟的寓意融入到“对文章的补白”以及各种特点的陶罐与铁罐的对话中。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生齐读:陶罐和铁罐)
师:昨天,咱们已经认真进行了预习,谁愿意展示展示预习成果呢!
课件展示: 生字:
朴 素 怒 虚 陶 恼 嘴 感 懦 掘 值 耻 逝 辩 殿 谦 吵 受 捧 荒 词语:
朴素 理会 倒塌 奚落 恼怒 傲慢 覆灭 掘开 谦虚 懦弱 羞耻 御厨 流逝 争辩 轻蔑 宫殿 碰撞 陶罐 铁罐 堆积物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翻来覆去
师:今天的生字预习大家表现都很棒!生字认读没有考倒大家,相信生字的书写一定也难不倒你们,对吧? 师:一起看看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生字—— 课件展示: 陶 谦 (生齐读)
师:这几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师:哪颗聪明的豆子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生自由发挥)
师:记住了这些生字,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书写它们。接下来,咱们一起来书写。
提示学生:左窄右宽的生字需要注意的 地方,压线笔等。
(生书写生字) 展示书写,点评
师:在本课生字中,左右结构的生字还有这几个—— 课件展示:
嘴、恼、吵、朴、值、捧
师:希望课后,咱们也把这几个字写一写,巩固巩固左右结构生字的书写。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一)师范读课文
师:大家今天的预习和书写都有很大的进步,作为奖励,老师要带大家去听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国王的御厨里—— (师读课文的开头部分) 课件视频:
展示铁罐和陶罐的对话 (师续读故事后半部分) (二)生自读课文
师:好一个精彩的故事呀!故事的主人公是—— (生:陶罐和铁罐) 师贴陶罐铁罐的图片
师:想自己读一读它们的故事吗? (生:想) 课件展示:
请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完成下列填空题:
国王的御厨里,( )的铁罐看不起( )的陶罐,常常( )它。然而埋在地下多年之后,陶罐仍然光洁、( )、美观,而铁罐却不复存在了。 谦虚、朴素、骄傲、奚落 师:有想法了吗?谁来分享一下?
师:郭伟这节课真有进步!掌声送给他!这篇课文讲的是—— (全班齐读)
三、细品2-9自然段,品读对话 (一)画对话
师:铁罐常常奚落陶罐,奚落是什么意思? (生答:看不起,用言语讽刺)
师:所以课文中的“奚落”换个词来说,就是“讽刺”。 师:文琪,今天我心情很不好,因为我被同学—— (奚落了)
师:宝罡,我们不能—— (奚落别人)
师:是啊,奚落别人是很不好的行为,可是这一天,铁罐又来奚落陶罐了,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认真读一读2-9自然段,注意老师的要求—— 课件展示要求:
1、请默读课文2-9自然段,分别用“——”和“~~~”画出铁罐和陶罐说的话
2、与同桌大声读一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师:赶快打开书,带着问题学习学习吧! ① 品读第一次对话
师:这天,为了奚落陶罐,铁罐发话了,铁罐傲慢地问—— (请生读)
师:这铁罐可真骄傲!第一小组来试试。 师:这铁罐可真够—— (生说:傲慢)
师板贴:傲慢(位于铁罐旁边)
师:面对铁罐的挑衅,陶罐是用什么态度来回应的? (生答:谦虚)
师:板贴“谦虚”(位于陶罐旁边) 师:陶罐谦虚地说—— (生读)
师:这陶罐可真够谦虚的。陶罐谦虚地说—— (生读)
师:这可真是一个——(生:谦虚)的陶罐。
师:和这么谦虚的陶罐相处,铁罐可没少欺负它,它经常傲慢地说—— (全班齐读)
师:而陶罐则是谦虚地回答—— (全班齐读)
② 品读第二次对话
师:面对这么谦虚的陶罐,铁罐并没有罢休,它又奚落起陶罐来。这次它怎么说的? (轻蔑) 师板贴“轻蔑”(于“傲慢”下方) 师:轻蔑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师:这个铁罐表情最轻蔑,你是怎么对陶罐说的? (生读)
师:真看不起人哪。哪个铁罐再来试试? (生读)
师:读得真好,气势逼人啊,男生们—— (男生读)
师:我才不懦弱呢!陶罐争辩道—— (请女生读)
师:这陶罐着急起来了,陶罐争辩道—— (再读)
师:陶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它依然—— (生:谦虚) 师板贴“谦虚”
师:老师想来做做这只轻蔑的铁罐,大家来做做陶罐跟我争辩争辩,好吗? (请生配合) ③ 品读第三次对话
师:谢谢大家的配合,读得真精彩!铁罐这下可再也忍不住了!它终于——(恼怒了) 师板贴“恼怒”
师:没等陶罐把话说完,铁罐就恼怒地喊道—— (生读)
师:你的朗读可真棒!带我们把这个词读一读吧! 课件展示: 相提并论
师:我是三年级的学生,他是一年级的学生,不要把我们的成绩—— (相提并论)
师:铁罐觉得陶罐不能跟他相提并论,所以它恼怒地喊道—— (全班读)
师:面对铁罐的步步紧逼,小陶罐这下应该要被惹怒了吧? (没有,它还是很谦虚) 师板贴“谦虚”
师:陶罐仍然谦虚地说—— (请生读)
师:你可真谦虚,老师真喜欢你的朗读,带着小组,把陶罐的话读一读好吗?陶罐谦虚地说—— (小组读)
师:第一小组读得真好听,带我们读一读这个词吧? (读:和睦相处)
师:同学们,我们和睦相处好吗? 师:星合,你和沈苗能和睦相处吗?
师:既然都是三年一班的学生,我们就该—— (和睦相处)
④ 品读第四次对话
师:陶罐多想和铁罐和睦相处啊,可惜铁罐可不这么想,你瞧,它态度更加恶劣地吼道—— (男生读) 师:态度可真够恶劣的!铁罐吼道—— (全班齐读)
师:陶罐的友好没有感动铁罐,最终它不再(理会铁罐)了。 四、表演对话
师:这篇课文的对话真够精彩!想跟老师配合配合再读一读这些对话吗? (想)
师:不着急,大家先练习练习—— 课件展示:
跟同桌配合,读一读对话,注意读出铁罐、陶罐态度的不同 师:谁先来试试? 师生配合读
师:谢谢你们的配合,表演真精彩! 师:谁再来试试? 师:又一场精彩的表演!
师:全班一起来吧!
师:谢谢大家的配合,我们又度过一节愉快的课堂! 五、小结
师:在国王的御厨里,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奚落陶罐,它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傲慢到更加轻蔑到恼怒而越来越恶劣,可陶罐却始终那么的谦虚。它们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呢?下节课咱们愉快继续!
彩绘土陶罐初中教案篇三:报纸做陶罐教案 乌鲁木齐市第59小学校本课程 《用报纸做陶罐》教学设计
学校:乌市第五十九小学 姓名:张玉 用废旧报纸做陶罐
在我校美术校本课程中同学们学习用废旧材料—报纸制作古老、精美的新疆彩陶,利用报纸制作陶罐模型,在制作中运用撕、贴、画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表现形式,就像游戏一样,在玩的过程中探究、体验各种材料及纸材的性能。在绘画阶段同学们运用新疆少数民族图案对陶罐进行装饰,色彩鲜艳、夸张,与学生的造型特点相符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大胆、自由地表现生活的绘画习惯。
学习造型之前,引导学生感受彩陶艺术的厚重、质朴,引导学生观察造型特点,强调学生自主设计外形并能突出新疆民族特色,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点、线、面、色彩、肌理等基本要素来画装
饰。让学生了解装饰的位置的选择和纹样变化。 教学目标: 1、学生所用的材料和工具便于学生掌握,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2、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动手,通过脑与手的配合体验把普通材料变成艺术品的自豪和喜悦。 3、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利用报纸制作陶罐模型,在制作中运用撕、贴、画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学难点:运用新疆少数民族图案对陶罐进行装饰,色彩鲜艳、夸张、赋有创造性。 制作工具材料:
废报纸、颜料(丙烯或水粉)、餐巾纸、画笔、透明胶带、白乳胶。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制作纸罐基本型
1、吹一个气球确定好纸罐的大小,把报纸纸团用透明胶带沿着气球固定好。 2、根据纸罐的需要,用报纸揉成各种形状的罐耳和罐口等备用(注意罐身、罐口、把手的形状和比例)。 3、刚弄好的几部分组合起来用胶固定好,纸罐的基本形状已经完成。 4、把报纸随意撕成一些小块,乳胶兑水稀释,开始下面的定型。
5、把小块的报纸一点点糊在表面,用小刷子刷上乳胶。重复这个步骤一直到整个表面都糊满报纸。
6、耐心等着乳胶完全晾干以后,纸罐的造型就已经完成了。 (2)给纸罐穿上花衣服
1、用勾线笔在纸罐上画新疆少数民族图案和线条。绘画中要求
学生能够表达家乡的风土人情。
2、利用色彩鲜艳的丙烯颜料涂上具有民族特色的花纹,这样一个精美的陶罐就出炉了。 二、学生创作
明确纸罐制作的创造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或个人自主创作。 1、制作一个造型美观的大瓶子,并以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美化装饰。 2、比一比谁的瓶子最美、最新奇、最有创意。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三、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
模拟商品展区,请同学们将自己创作的瓶子作品展示在里面,然后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新疆彩陶的文化、种类、欣赏及实用价值,学会用报纸制作古老、精美的新疆彩陶,制作中采用废旧材料报纸来制作陶罐,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不起眼的材料,经过加工都可以变成漂亮的工艺品。让学生学习新疆民族民间艺术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进行低碳环保的创意设计,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来装饰和美化生活的情感。 在制作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只是制作出了纸罐的形状,都让学生感到高兴和自豪。在活动中,教师提前制作出每个步骤的范例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具体的范例进行制作,最终加上自己的创意想法。有的学生借助新疆艾德莱斯绸的图案装饰纸罐;有的是观察每个纸罐的形状、特色画上了自己的大胆想象;还有的用各种各样有趣得的线条和符号装饰纸罐。看着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孩子们的脸上个
个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在制作当中,教师一句亲切的提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密的动作,都增强了学生创造的自信心,使学生不断地勇于表达,敢于创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