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道家文化的现代转换及价值——论《道德经》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道家文化的现代转换及价值——论《道德经》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
课程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 道家文化的现代转换及价值 一论《道德经》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聂笃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马列部贵州 都匀 5 58000) 【摘要】《道德经》是中国传统丈化的经典之作,它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自知,预防 细节,慎终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道德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期达到“执古之道,已御今之有”的目的。 【关键词】道德经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38—01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要保持国家的持久 强大,既要他们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同时更需要 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为此,教育部规定大学生必须修完12 个学分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这 有限的时间,不仅传授教材上的知识,还要结合自身经历,借 鉴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献,从中摘取智慧的果实给他们,帮助其 健康成长。本文以《道德经》为例,略述其在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中的作用。《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 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 宝典。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言,老子思想的集大成者《道德经》 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几桶,唾手可得。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语出《道德经》33章,是指我 们每个人要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有足够清醒的认识,才可能在 学习生活中 犯或不犯错误,所谓量力而行正是基于自知者明 这个原因。当代大学生只有做到了自知之明,才不会妄自尊大 或妄自菲薄。最近社会上关于明星片酬天价的讨论沸沸扬扬, 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盲目追星,更有学生中途弃学从影,有可 能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悲剧。一个普通的人有自知之明,便 能耳聪目明,和睦相邻,安居乐业,巧避灾祸。普通人若没有 自知之明,也许还危害不到他人,而领导者如果没有自知之明, 便会殃及城池。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苦苦的为中国探索出路,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最终都未能彻底成功,一个重要 原因是没有完全把握好中国的国情。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完全 认清自我。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言,认清国情,这是中国革命的 基本问题。一个革命家有自知之明,那便是国之幸,民之福。 二、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语出《道德经》64章,此句 大意是做事情要在尚未发生前就处理得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 产生以前就旱预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告诉我们每 个人要有忧患意识,其实质就是要有未雨绸缪的预防意识。凡 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 题,从国家层面的角度来说就是对困难估计不足,从高校的角 度来说就是专业设置存在问题,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对就 业市场缺乏足够的分析和学习过程中准备不足。无论从哪个角 一、度来分析,宏观的也好,微观的也罢,总之和缺乏预防意识或 多或少有关系。“良医者,常治病无病之病,故无大病;圣人 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从治未病到治未患,从具体到抽 象,从微观到宏观,这些不仅是优美的语言,是思想的升华, 更是智慧的体现,平常人需吸取这些智慧,大学生更需要吸取 这些智慧,因为他们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建设者,还有一些 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旦远离这些智慧,大到国家,小到 个人,危险随时可能降临。从中国历代王朝更迭,我们可以看 出这些规律。是规律,我们就必须遵循。否则违背规律,铸成 大错,想亡羊补牢,无异于痴人说梦。古人云:知常日明,不 知常,妄作凶。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大清王朝后期,大厦将倾,统治者竭尽全力试图通过洋务运动 和戊戌维新运动力挽狂澜,多少人为之殚精竭虑,最后还是以 失败而告终。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如果在军 38 l学法教法研究 事上强大怎么有会后面一系列的悲惨遭遇?这里只能无可奈何 地说“如果”。正如古人言,“秦人不日医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 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因此,预防思想应 该成为一个强大民族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思想,这种思想需 要教育者一次又一次传授给受教育者,尤其是我们的大学生。 三、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 事必做于细。”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 下的大事都是从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想要建一所高楼大厦 就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把根基打好。根基不稳固,大楼就 会非常危险。需要告诉我们的大学生,学业成功是需要是踏踏 实实把基本工作做好,厚积薄发,从细节入手,不要眼高手低, 努力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功到自然成。对大学生个人来说, 细节体现着综合素质;对整个部门来讲,细节代表着形象;对 事业来说,细节决定着成败。而“细节”又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的,在光鲜亮丽的背后,有谁会真正注意到这小小的细节的存 在。我们都知道消防队员行动特别迅速,如果象我们一样慢吞 吞,一幢房子早烧光了。可是一般人可能有所不知,我们的消 防队员所有工具都必须非常严谨地合理放置;晚上入睡,消防 队员的衣物的穿脱和摆放,都有十分明确的规范。否则,警报 响起来,靴子找不到鞋带,裤子配不着皮带,怎么办?大多数 人会忽略细节的存在,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习惯,因为人的行 为大都是受习惯影响的,在习惯中积累功夫,培养素质。 四、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语出《道德经》64章,大意是说 谨慎的做事,坚持到最后,就像开始时一样,就不会有失败和 差错。办任何事情,自始至终都应慎之又慎,这样才不会出现 差错。大凡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容易虎头蛇尾,开始时认真, 细致,谨慎,严肃,久后则是敷衍,马虎,粗心,草率,这 样,往往很难做好事情。“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 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所以说坚持就是胜利。当代大学生 需要有这种心理准备。现代世界各种诱惑扑面而来,毅力稍有 不够,就有可能半途而废。“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我们的大学生身负复兴祖国大业的使 命,其间必有定会遭受许多挫折,必须要慎终如始的思想,有 行百里者事九十的心理准备,披荆斩棘,奋勇前行,才有可能 完成他们的使命。 《道德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还有很多,比 如说“上善若水,知足常乐,谦虚处下等等”,我们教育工作 者要做的就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就是要古为今用, 把古代智慧现代化,西方智慧中国化,抽象智慧具体化,更好 的为我们大学生服务,让他们尽可能成为国家未来的优秀的建 设者服务。 参考文献: f1]陈鼓应.老子今著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作者简介: 聂笃雄(1972.),男,湖南隆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