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金属切屑机床、锻压机械、起重机械、铸造机械、塑料机械、
木工机械、电加工机床及特种机床等。
1、使用设备实行定人定机制,凭操作证操作设备。多人操作的设备必须有专人指挥。
2、操作者要熟悉所使用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结构、保养内容及完好标准。 3、工作前:
(1)检查设备的传动系统、操纵系统、润滑系统、安全制动防护装置、电气指示等,达到齐全、灵敏、可靠。紧固连接件不应松动,不准随意拆卸安全防护装置。
(2)按设备润滑图表注油润滑。
(3)设备现作低速运转试车,运转正常后方可正式使用。 4、工作中:
(1)按设备说明书合理使用,正确操作,禁止超负荷、超性能、超规范使用。
(2)设备启动后,操作者严禁擅离现场,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离开岗位前必须停车断电。
(3)设备运转过程中,要变化转速(预先变速或无级变速除外),调整几件,测量工件,更换刀具必须停车。
(4)设备的滑导面、工作台面,禁止放置量具和其他无关物件。 (5)禁止在设备滑导面、工作台面、顶尖、卡盘上校正零件。
(6)装夹零件或夹具要牢靠,装卸重型卡具或工件,要根据其重量和形状选用安全吊具及合理的吊装方法。
(7)进程注意设备的运转情况,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8)发生设备事故,应立即停车断电,保护现场,及时上报。 5、工作后:
(1)操作者必须及时清理切屑、边角料等杂物(对金属切削加工的切屑,严禁使用压缩空气清理),整理工作现场,各导轨面涂油保护,做好保养工作。
(2)设备保养完毕,操作者要将设备操作手柄放置空挡位置,运动部件移
归原位,并切断电源。
(3)按交接班制度规定进行交接并做好记录。
第二章 金属切削机床操作规程
1、车床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普通车床、精密车床、落地车床、六角车床、曲轴车床、凸轮轴车床、单轴自动车床、多轴自动车床、半自动车床、仿型车床、多刀车床、立式车床及铲齿车床等。
(1)操作者必须遵守《机械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使用卡盘、花盘时必须装有保险卡块,专用卡盘或卡具(如锥柄卡盘)要上拉杆。
(3)装卸花盘、卡盘及重大工件时,必须在床面垫置木板,以防砸伤导轨,不准用正反车撞击支撑物装卸卡盘。
(4)装卡车刀不得伸出刀架过长,车刀垫片大小要和刀体面积相当;压紧螺钉不得少于两个,压紧车刀时要将刀体上所有压紧螺钉拧紧。
(5)加工细长(直径:长度≤1:20)零件时,必须使用中心架或跟刀架;均匀调整支点压力,并在支点接触面加油润滑。
(6)使用顶尖顶重型零件时,尾座套筒伸出长度不得超过全行程的1/3,一般工件不得超过1/2。
(7)车削端面或切断加工时,要将溜板固定锁紧;加工长料时,伸出主轴后端的长度一般不得超过200mm,并加醒目标记。
(8)在花盘上加工偏心零件要加配重,配重件要使用螺栓穿固,不许用压板压固,先用手扳动2~3转,确认无碍后方可开车。
(9)加工铸铁、青铜、非金属等脆性材料是=时,要将导轨面上的润滑油擦净,并适当加以防护。
(10)横梁升降完毕后要及时夹紧。各刀架的移动要在横梁夹紧后进行。横梁的下降定位,应先将横梁多下降20~30mm后再回升到定位尺寸(立式车床)。
(11)利用弹簧卡头装夹零件时,不同直径材料要选用相应的卡头,装长料时必须使用送料架(六角车床及自动车床)。
(12)进行高速切削时,要注意下列几点: a、零件、卡盘、刀具的固定要牢靠。 b、刀具要有断屑装置。
c、用顶尖时,必须使用活动顶尖。
d、操作者要戴防护眼镜。设备应加防护网。
(13)工作后设备保养完毕,操作者要将设备操纵手柄放回空挡位置上;溜板及尾座停放在靠近车床身后端或中间支点位置。
2、铣床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卧式、立式、万能、工具、防型(靠模)龙门及双柱和端面、单臂、单柱等各类铣床。
(1)操作者必须遵守《机械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铣削不规则或超出工作台面的工件时,工件重心应安装在接近工作台中心线的部位。
(3)用压板、垫铁压紧工件时,压紧点不得少于两处,压板螺栓要靠近工件,压板、垫铁不应发生倾斜。
(4)安装刀具、夹具、工件或附件时,必须将定位基准面擦拭干净,安装的位置要考虑与工作台行程相对合理。
(5)压力垫圈的两端面必须平行,装在主轴上的刀、夹具必须用拉杆拉紧,卧铣刀固紧前应先将挂架固定于适当位置,在锁紧压力螺母,不得在开车时紧固刀具。
(6)直接在工作台面装卡工件进行铣削端面、切断、镗通孔时,应在工件与工作台面之间加垫,严防铣伤工作台面。
(7)在变速时,应准确操作变速手柄,以利于齿轮啮合。 (8)高速启动和停止主轴的次数,每分钟不得超过3次。 (9)铣刀接近工件时,不许使用快速进给。
(10)进行高速切削时,要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和刀盘尺寸,不许使用单刀飞削,严禁使用布袋定位键槽的二类工具进行加工。
(11)工作完毕后,应将升降台移到最低位置,横向拖板靠近床身,纵向工作台移到中间位置。
(12)根据工件(靠模)形状,正确选用仿型仪或仿型指。仿型指的直径应大于铣刀直径。
(13)铣刀要按进刀方向沿靠模边缘移动,进刀不得过猛。
(14)开车键槽液压系统的压力,仿型仪的动作,各限位机构、锁紧机构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15)当工作台上的符合达到额定值的60%时,必须将润滑油压力提高0.2~0.3MPa,并相应调整分油器中床身导轨的油量。
(16)不用的水平刀架要放在立柱一端,侧刀架放在最下端。
3、钻床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立式钻床、摇臂钻床、深孔钻床和中心钻床等。 (1)操作者必须遵守《机械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加工工件必须压紧,压紧点不得少于两点,禁止手持工件钻孔。 (3)工作前,要清除钻杆锥孔,钻套的毛刺,卸钻头或钻夹头必须使用斜铁,不得直接敲砸。钻通孔时,安装工件加垫铁块,以免钻损工作台面。
(4)加工零件时,机床各部位均应锁紧,钻头未退出工件不准停机。 (5)钻深孔时,注意刀具的冷却与润滑并及时排屑。
(6)开始钻孔钻头接近工件或即将钻透时,送进用力要平缓。 (7)使用细长的接杆钻头钻孔时,应选用低速。 (8)加工中切屑缠绕钻头时,要停车清除。 4、磨床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平面磨床、外圆磨床、内圆磨床、无心磨床、工具磨床、工具磨床、刀具磨床、万能工具磨床、导轨磨床、曲轴磨床、凸轮磨床、花键轴磨床。
(1)操作者必须遵守《机械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根据加工工件的材质选择砂轮和冷却液,严禁使用有裂痕和缺损的砂轮。
按照砂轮时,必须在砂轮与法兰盘之间加软垫,均匀必须经过两次静平衡修正,上机控制3~5分钟,确无问题才能工作。
(3)工作前,要按工件磨削长度调整换向撞块位置并固紧。
(4)磨削时砂轮应缓慢移近工件,手进刀至发生火花,外圆磨不允许在磨削中调整工件锥度,加工完毕应先手动退刀,然后在快速退回。
(5)用顶尖装夹工件磨削时,工件中心孔应符合要求,禁止使用锥度不符或椎体上有伤痕的顶尖。
(6)使用平面磨床的电磁吸盘式,要先开动变流器,在开动机床。装卸工件时,要退磁。加工细高工件时,要安装适当高度的靠板、垫块和专用档块,以确保安全。
(7)使用无心磨床,要根据工件的直径选择相应的拖板和安装高度,取出工件,辅助工件推出。
(8)使用曲轴磨削磨削曲柄颈时,装卡曲轴必须调整旋转中心,并紧固滑板。
(9)工作完毕应先关闭冷却液,将砂轮空运转 2分钟以上,在停机。 (10)使用具有动静压、静压轴承的磨头时,开车前应先启动供油系统油泵,
待油泵运转正常,压力表的指示压力达到规定工作压力后,在启动砂轮主轴电机。停车时要先停主轴电机,待挺稳后在停供油系统油泵。
5、滚齿机操作规程
(1)操作者必须遵守《机械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安装刀具前,必须检查刀具的安装面有无锈蚀及毛刺,并应擦拭干净。安装滚刀必须牢固,刀杆上有键槽的要装键联接,防止打刀。
(3)齿轮毛坯必须安装牢固。同时加工多见毛坯时,各配合面应清洁,无油污、毛刺机其他杂物。
(4)加工前,滚刀要对中,刀具中间的一个齿或刀槽的对称线必须通过齿坯的中心。正式进刀前,要进行试切削,刀尖在齿坯上浅浅划出一圈刀痕,检查分度无误及刀痕两侧是否对称后在正常进刀。
(5)选用的交换齿轮要清洁、无毛刺、啮合间隙要适当。 (6)滚切不同螺旋角的工件,转动刀架调整角度后要紧固牢靠。 (7)安装、调试交换齿轮,卡压工件及刀轴变速时要先停车。加工中需停车时,应现退出刀具。
(8)加工铸铁件时,禁止使用冷却液,加工完后,应立即彻底清扫铁屑。 6、圆锯床操作规程
(1)操作者必须遵守《机械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锯割不同形状的材料,应正确选择不同的承料装置。
(3)安装锯片要平整、紧固,安装前应检查锯齿,要求保持锋利。 (4)锯料要放平,位置对正,夹紧。
(5)锯割长料时,要将材料的一端放在托料架上,另一端夹持在虎钳上,不得只在虎钳上悬夹一端。
(6)根据锯料的不同材质,正确选择进给量和进给速度。
(7)锯割时要充分冷却。不得将冷却液、水或脏物混入液压系统,并注意经常检查油位。
7、带锯床操作规程
(1)操作者必须遵守《机械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根据工件尺寸,调整锯带导向装置,使锯带与工作台面垂直。 (3)更换新锯带后,在开始正常锯割之前,必须进行跑合。
(4)按锯料的形状、规格和材质选择锯带类型及相应的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
(5)锯割较长工件时,需用送料架支承。
(6)锯架快速下降,当靠近工件时应采用点动。 (7)进行成束锯削时,应安装上压紧装置。
8、电火花加工机床操作规程
(1)操作者必须遵守《机械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按说明书规定加注工作液,循环工作液面必须高出电极板50~10mm方可工作,并要及时过滤和更换工作液。
(3)对电子管供电的脉冲电源,需预热6分钟,待高压指示灯亮后,方可升高电压。
(4)在零件加工前,先送上间隙电压,再调进给速度,待加工过程中,应随时调整进给速度,以防止烧伤零件。
(5)工作中不准移动工作台,要换电极或工装时,必须首先进行极间放电。 (6)调整加工规范时,必须将间隙电压停掉,待调整后在送电。 (7)操作者必须站在绝缘垫上工作,禁止触摸电极。
(8)工作完毕,先将工件与电极脱开,将主轴头升起并锁紧,释放电容器的电能。有水冷的设备,必须开机前线给水,停机后在停水。
9、线切割加工机床操作规程
(1)操作者必须遵守《机械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工作中要保持电极丝有一定的张力,电极丝与高频导电块必须接触良好,保持清洁。
(3)工作液要保持清洁,管道畅通,要定期清洗工作液箱、过滤器和更换工作液。
(4)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编制加工零件的工作程序,认真校对编程后才可进行零件的加工,操作者必须站在绝缘垫上工作,禁止触摸电极。
(5)切割工件时先启动滚丝筒,按下走丝按钮,待导轮转动后在启动工作液电机,打开工作液阀,然后接通高频电源。
(6)需在切割中停车或加工完毕停机时,应先关闭变频,切断高频电源,在关闭工作液泵,待导轮上工作液甩掉后,最后切断滚丝筒电源。
10、坐标镗床操作规程
(1)操作者必须遵守《机械设备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工件、刀具(刀杆)必须装夹牢靠,不准使用有研伤、碰伤的锥柄、锥套。主轴锥孔与刀杆锥柄要保持清洁,配合良好。吊装零件或夹具要用手动吊具或减速装置的机动吊具。
(3)加工件必须有良好的基准面(粗糙度不大于▽3.2),不准在机床上进行
粗加工。加工铸件时,其非加工面必须经喷砂或涂漆处理。
(4)转动工作台前,刀具必须现退到安全处,加工10mm以上的孔要分次钻削,不准镗半圆孔。
(5)严禁任意拆卸和调整光学装置及刻度尺,要随时监视显示装置,出现报警信号时,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处理。
(6)镗床工作间室内温度必须符合说明书要求。
第三章 锻压机械操作规程
11、开式压力机操作规程
(1)操作者必须遵守《机械设备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工作前必须检查冲模装置是否正确可靠,刃口(型面)有无裂纹及损伤。上下冲模的接触点必须擦拭干净。
(3)安装冲模必须切断电源,冲模的模柄中必须与机床压力中心重合。冲模导套不能脱离导柱,冲模压板要放置平正并对称紧固。
(4)100T一下机床的模具装好后,先用手板动校对上下模具,试冲时不准在刃口附近观看。
(5)不准开车调整冲程。调整冲程后,要将螺母锁紧。
(6)工作中,不得将头、手等部位伸入冲模空间或用手触摸压板螺丝、导轴等部位。
(7)取放冲件必须使用专用工具,严禁用手直接在冲模托板下拿取(大板块料冲孔或落料除外)。
(8)除落料工序外,其他冲件和工序不得进行连续冲压,严禁冲裁重叠板料。
(9)冲模上的毛刺、余料等物,必须停车后用工具清除。
(10)不准将脚经常放在脚踏开关上,每冲压一次必须离开脚踏开关。 (11)拉伸工件要注意材料的清洁,并加油润滑,防止铁屑落入。 (12)经常检查模具有无裂痕,位置是否松动,防止上、下模错位。 12、闭式压力机操作规程
(1)操作者必须遵守《机械设备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工作前,应检查模具装置是否正确可靠,模具上是否有裂纹及损伤,液(气)顶出机构,压力等是否正常。
(3)安装模具时应注意:
a、模具的受力中心应尽量与机床中心线重合,冲模压板要放置平正并对称紧固。
b、在以“寸动调整”调节封闭高度时,应使滑块处在其下死点位置。 c、滑块与工作台之间距离应按说明书规定的方法调整。 (4)模具安装后应以“寸动调整”使机床运转一个往复行程。 (5)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调整刹车离合机构的工作压力和平衡缸压力。 (6)设备开动时,严禁手、工具和与工作无关的物体进入工作台。 (7)放取冲件时,必须使用专用工具,对毛刺、余料等物的清除,必须在停车后进行。
(8)严禁冲裁重叠板料。
(9)做拉伸工件时,要注意材料清洁,并加油润滑,防止铁屑落入。 13、拉伸压力机操作规程
(1)操作者必须遵守《机械设备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工作前,检查、调整所有注油器的注油量及输油情况达到正常。 (3)先经空运转完全正常后才能负荷工作。
(4)操作者应仔细调整压边模块,使其负荷坯料厚度要求。
(5)模具安装必须稳固,保持正确的拉伸间隙及必要的光洁度。经常检查模具有无磨损、裂纹及螺钉松动等情况。
(6)模具安装后应先用人力转动机床,至少使滑块作安全行程往复一次。 (7)严禁双片进料,模具内不得放置异物。 14、滚丝机、搓丝机操作规程
(1)操作者必须遵守《机械设备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工作前,要按照说明书的规定调整搓丝板、滚丝轮的安装,然后将螺钉紧固。调整时,用手转动飞轮或按“步进按钮”进行。
(3)试加工后,要重新检查锁紧机构,不得松动。
(4)工作时,应合理选用转速、旋向,放料时要放平,并注意手的安全。 (5)机床停机前,应先停进料机构,然后关机。重新工作时,应保证搓丝板、滚丝轮内没有毛料,否则应手转动飞轮搓丝、滚丝,待搓丝、滚丝轮内无工件后方可开机。
15、一般用途液压机操作规程
(1)操作者必须遵守《机械设备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首先,将选择开关置于“调整”位置进行试运转。试运转正常后,再将选择开关置于“工作”位置,进行正常工作。
(3)所使用的工装模具的闭合高度,必须高于工作台面间的最小距离。 (4)上工作台面移到限程套或活塞移到油缸下端法兰时不得加压。 (5)使用需要加热的模具工作时,模具与上下工作台应有隔热措施。
第四章 数控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刨床、数控磨床、数控钻床、数控坐标镗床、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电加工机床、数控弯管机和数控气割机床等。
1、使用设备实行定人定机制,凭操作证操作设备。大型设备多人操作时,必须有专人指挥。
2、操作者要熟悉所使用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结构、保养内容和完好标准。 3、工作前:
(1)检查设备的传动系统、操作系统、润滑系统、气动系统、各种开关起始位置、安全制动防护装置、电力稳压系统及电气指示等,上述系统要齐全、正确、灵敏、可靠、完好。紧固件、连接件不应松动。
(2)按设备润滑图表注油润滑。
(3)以手动方式低速试运转主轴及各伺服轴。
(4)根据零件加工程序单检查NC系统刀补及零偏开关的位置是否有误,对CNC系统则应调出刀具补偿值,检查其是否正确。
(5)在用纸带输入时,要经常检查所用纸带有无损伤,光电阅读机是否正常。
(6)紧固零件使用T形螺栓的规格要和设备工作台面的T形槽规格一致。紧固时用力应适中。禁止在设备各部位加力校正零件。
4、工作中:
(1)按设备说明书合理使用,正确操作。禁止超负荷、超性能、超规范使用。
(2)首件编程试加工时,操作者要和编程人员密切配合,在确认程序无误后,方可转入正式加工。
(3)装卡刀具时,应将锥柄和主轴锥孔及定位面擦拭干净。
(4)工件、刀具必须安装牢固,装卸工件时防止碰撞机床。较重的零件或夹具在装卸时应用吊车或在他人协助下完成。
(5)在加工过程中,操作者不得擅离岗位或托人代管,不能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暂时离岗可按“暂停”按钮。要正确使用“急停”开关,工作中严禁随意拉闸断电。
(6)设备滑导面、工作台面禁止放置工卡量具、堆放零件和无关物件。禁止踩踏各防护罩,不许穿带金属钉的鞋踩踏工作台面。
(7)设备运行中注意异常现象,发生故障及时停车,采取措施,并记录显示故障内容。发生事故,应立即停车断电,保护现场,及时上报,不得隐瞒,并配合主管部门做好分析调查工作。
5、工作后:
(1)操作者要及时清理设备上的切屑杂物(严禁使用压缩空气),整理工作现场,做好保养工作。
(2)设备保养完毕,操作者要将设备开关手柄及部件移归原位。各工作台面涂油保护,按规定顺序切断电源。
(3)按交接班制度规定进行交接,并做好记录。
第五章
1、数控车床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卧式、立式、纵切数控车床。 (1)操作者必须遵守《数控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机床开动前,必须关闭防护罩。
(3)使用卡盘时必须装有保险卡块,严禁使用正反转撞击支撑物装卸卡盘。 (4)采用液压卡盘时,要经常观察液压夹紧力是否正常。工作中禁止压、碰卡盘液压夹紧开关。
(5)加工铸铁、青铜、非金属等脆性材料时,要将导轨面的润滑油擦净。并采用保护措施。
(6)加工中排屑装置应通畅无阻,禁止有卡链现象。 2、数控铣床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立式、卧式、龙门式数控铣床和数控仿型铣床等。 (1)操作者必须遵守《数控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机床开动前, 必须关闭防护罩。
(3)在工作台上装卡工件和夹具时,应考虑重力平衡和合理利用台面。 (4)加工铸铁、青铜、非金属等脆性材料时,要将导轨面的润滑油擦净。并采用保护措施。
(5)加工中排屑装置应通畅无阻,禁止有卡链现象。 3、数控加工中心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卧式、立式数控加工中心。
数控设备专项操作规程
(1)操作者必须遵守《数控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刀库门、防护板(罩)应齐全、灵活、可靠。在自动换刀和交接工作台时,操作者禁止接近危险部位。
(3)刀库上的刀具应合理放置(禁止将刀具装在刀库中的一侧),以保持重力平衡。
(4)加工铸铁、青铜、非金属等脆性材料时,要将导轨面的润滑油擦净。并采用保护措施。
(5)加工中排屑装置应畅通无阻,不得有卡链现象。
(6)刀柄拉紧螺钉的安装要符合要求。防止碰撞无触点开关。 4、数控坐标镗床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卧式、立式坐标镗床。
(1)操作者必须遵守《数控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在工作台上装卡工件和夹具时,应考虑重力平衡和合理利用台面。 (3)加工铸铁、青铜、非金属等脆性材料时,要将导轨面的润滑油擦净。并采用保护措施。
(4)加工铸铁件时,被加工零件的非加工表面,必须经吹砂、涂漆处理。加工件必须有良好的基准面,其表面粗糙度不大于3.2。
(5)在镗床上钻、镗半圆孔时,工艺上应采取相应措施。
(6)使用装有动静压、静压轴承的镗头时,开机前应先启动供油系统油泵,待油泵运转正常,压力表的指示压力达到规定工作压力时,再启动镗头主轴电机。停机时要先停主轴电机,停稳后再停供油系统油泵,工作中要经常观察压力是否正常。
(7)按设备说明书规定保持液压油及环境境温度的恒定。 5、数控磨床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卧式、立式的数控内圆、外圆、万能、平面、拉刀磨床和数控坐标磨床。
(1)操作者必须遵守《数控设备通用操作规程》。工作前要先空运转试车,打开排气阀,排除液压系统中的空气。
(2)禁止使用锥度不标准或有碰伤、拉毛的顶尖(外圆及万能磨床)。被加工零件的基面应光滑无毛刺。加工铸件时,零件的非加工表面,应经吹砂或涂漆处理。
(3)根据加工零件的材质合理选择砂轮。禁止使用有损伤、裂纹、无合格证的砂轮。更换新砂轮时,需经过两次以上的平衡。
(4)工件要装卡牢靠,撞块位置按工件长度调定,机床限位要保险可靠。 (5)使用装有动静压、静压轴承的磨头时,开机前应先启动供油系统油泵,待油泵运转正常,压力表的指示压力达到规定工作压力时,再启动磨头主轴电机。停机时要先停主轴电机,停稳后再停供油系统油泵,工作中要经常观察压力是否正常。
(6)砂轮启动后,方可打开冷却液;停机前先关闭冷却液,待砂轮空运转2~3分钟后,方可停机。
(7)应按规定选用冷却液(油),并做到适时更换。 6、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 (1)操作者必须遵守《数控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机床报警装置要定期检查,保证灵敏、可靠。
(3)加工前,应将工介质加至高出被加工零件表面,符合机床技术要求的位置为止。特殊零件加工应采取相应措施。
(4)要合理选择加工放电参数,防止加工中产生积碳和电弧烧伤。 (5)要合理选择平动量,防止加工中产生机床振动,造成机件损坏。 (6)加工中,操作者要站在绝缘垫上,禁止触摸电极,以防触电。 (7)工作后,要及时清除电蚀物。 7、数控线切割机床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控线切割机床。 (1)操作者必须遵守《数控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机床报警装置要定期检查,保持灵敏、可靠。
(3)加工中电极丝要保持合适的张力。电极丝与高频导电块应保持清洁,接触良好。
(4)要合理选择加工放电参数,防止加工中断丝。
(5)所用工作液要保持清洁,管道畅通,根据需要适时更换。 (6)加工中,操作者要站在绝缘垫上,禁止触摸电极,以防触电。 (7)工作后,要及时清除电蚀物。 8、数控弯管机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控弯管机床。 (1)操作者必须遵守《数控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机床油温、油污报警装置要功能齐全、灵敏、可靠。 (3)在安装模具时,要使弯管机对准机床中心线。
(4)无自动换摸机构时,弯曲过程中严禁随意换模。 (5)工作中,要精心维护测量臂装置,防止产生测量误差。 9、数控蠕动磨床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控蠕动磨床。 (1)操作者必须遵守《数控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各种防护装置要齐全、可靠。
(3)砂轮修型后,先经过空转运确认正常后,方可使用。
(4)冷却液压力要符合加工要求,喷嘴位置要正确,过滤器要保持清洁。 (5)合理选择进给量,进给补偿量要和砂轮损耗量一致。 10、数控凸轮磨床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控凸轮磨床。 (1)操作者必须遵守《数控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工作前要检查砂轮,不准使用有裂痕和缺损的砂轮,并应按规定平衡、安装。
(3)工作中要采用正确的夹紧方法,禁止将夹紧螺钉直接压在磨削主轴的轴套上。
(4)使用带内锥的主轴磨轮转接器,在装入主轴时,要先开动主轴,经短时间运转升温后方可装入,禁止在冷态下安装。
(5)磨削中冷却液压力要符合技术要求,喷嘴位置要正确,过滤器要保持清洁。
(6)需要几个磨轮同时工作时,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合理调整。 (7)安全防护门未关闭之前,禁止启动磨轮。 11、数控气割机床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控气割机床。 (1)操作者必须遵守《数控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机床开动前,先要打开氧气和乙炔气的阀门。
(3)工作中要将加工金属件水平放置在工作台上,使之与气割机导轨平行。 (4)被加工金属板要平整、清洁,不符合要求者要预先进行处理。 (5)按加工要求合理调整进入机床口的氧气和乙炔气的压力以及割嘴、切割速度、预热时间等。
(6)按点火按钮,检查预热火焰及气割流。 (7)工作中发生回火现象时,要立即关闭燃气阀。 (8)工件切割完毕,严格按以下程序停机:
a、关闭切割气。 b、关闭燃气。 c、关闭预热氧。
(9)工作后,应先关闭氧气和乙炔气的阀门,然后放尽软管内余留的气体再停机断电。
第六章 工业炉窑通用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真空电阻炉硝盐槽(炉)高频电炉、中频电炉、工频无芯感应电炉、箱式电炉、井坑式热处理电阻炉、井坑式熔炼炉、氨基气氛炉、台车式电阻炉、盐浴炉、油浴炉、电烘箱、空气循环电炉、燃油加热炉、冲天炉等。
1、使用设备实行定人定机制,凭操作证操作设备。多人操作的设备必须有专人指挥。
2、操作者要熟悉所使用设备的结构原理、技术性能、保养内容、完好标准和安全规定。
3、工作前准备:
(1)检查设备传动、操作系统是否灵活可靠。并按要求注油润滑。 (2)检查炉门安全装置、控温仪器、仪表工作是否正常。对带有易燃易爆气体的工业炉窑,应熟悉危险源的产生、防护及其应急安全措施。
(3)检查接地线是否牢固可靠。
(4)检查中发现问题,应经专业人员及时处理。 (5)按工作要求设定控温仪表的温度。
(6)对长期停用的炉子,必须经专业人员检查,确认无故障后方可使用。 4、工作中注意事项:
(1)按说明书正确操作设备,严禁超负荷、超性能、超范围使用设备。 (2)炉窑运行中,严禁操作者擅离工作岗位,并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必须离岗时,须指定专人(有操作证)监护设备。
(3)工作中发现异常,要保护现场,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处理。 5、工作完毕
(1)按说明书规定程序停炉。 (2)关冷却水及仪表电源。
(3)工作完毕,清理现场,做好交接班记录。 6、 高频电炉操作规程
(1)操作者必须遵守《工业炉窑通用操作规程》。
(2)开机前检查风机工作是否正常。 (3)将耦合和反馈线圈置于适当位置。 (4)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
(5)用洁净绸布蘸无水酒精擦拭高压电容器和高压瓷瓶、绝缘子等,保持炉体各部件的清洁。
(6)根据工艺要求,检查熔炼与淬火部位的接线方式是否置于正常工作状态。
(7)启动低压系统;
a、关闭设备的全部门及门开关。
b、接通冷却水,观察冷却系统是否畅通可靠。 c、将阳极电压调压器置于零位。 d、启动外电源,打开风机。
e、按规定启动灯丝电源,对振荡管灯丝预热(根据炉子型号控制预热时间,初次使用或停机两周以上时,预热时间适当延长),然后方可启动高压系统。
(8)启动高压系统:
a、启动高压,观察阳极电压是否正常。
b、启动振荡器,根据负载情况调整反馈线圈及耦合,使工作状态匹配。 c、阳极电流不能超过规定的最大值;栅极电流必须与阳极电压和槽路电压匹配。
d、当两振荡管并联工作时,两管阳极电流应保持在平衡状态。 (9)熔炼:
a、熔炼前先将待炼的金属或合金装入熔炼坩埚内,方可启动高压振荡器。 b、熔炼中随时观察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c、操作者严格按照熔炼工艺及加热顺序控制温度,严格操作程序。 d、熔炼中所用操作工具必须干燥、清洁,绝缘金属料应无水分,导电体不允许碰撞感应器和炉体。
(10)停机
a、将阳极调压器置于零位,切断加热电源。 b、切断高压电源。
c、先关闭灯丝电源,待振荡器灯丝冷却后,再切断高频电炉电源。 d、切断外电源,关闭冷却水源。 7、中频电炉操作规程
(1)操作者必须遵守《工业炉窑通用操作规程》。
(2)工作前必须坚持炉体、炉膛、防护装置是否良好。 (3)严禁在设备周围堆放物品,确保通风散热良好。
(4)防止炉坑和炉体周围潮湿,炉前必须备有盛干沙的金属盘,以备堵炉漏急用。
(5)合闸开炉前必须打开冷却水,检查冷却水压,感应圈和电容器的水量是否正常。
(6)检查各开关是否置于正常位置。
(7)合闸开炉后,经常巡视设备运行情况,检查功率、励磁电流、中频电压、电流是否超过规定值。
(8)检查感应圈出水温度不得超过规定值。
(9)熔炼中,所有接触金属液的熔炼工具、炉料必须预热后方可使用。 (10)严禁在加料时碰撞感应圈和炉衬。
(11)工作中如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按规定停炉。
(12)工作结束,按规定冷却炉子后,方允许停电关闭冷却水。 8、箱式和台车式电炉操作规程
(1)操作者必须遵守《工业炉窑通用操作规程》。
(2)工件、工夹具入炉,出炉时不得碰撞炉壁、炉丝、硅碳棒、热电偶等。 (3)工件应放置在炉温均匀的工作区。
(4)严禁将带有水分和腐蚀性物质(酸、碱、盐)的工具夹及工件在炉内加热。
(5)高温电炉升降档时,必须断电调整。 (6)堆放工件要稳固,防止倒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