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论鲁迅小说的叙述视角艺术

试论鲁迅小说的叙述视角艺术

来源:爱站旅游
2009年第5期 (总第11 7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NO.5,2009 Seria1 NO.117 试论鲁迅小说的叙述视角艺术 张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摘艳 乌鲁木齐830046) 要]鲁迅的小说不仅思想博大精深,在形式上更是大胆革新,极具开创性。多种叙述视角的尝试,不 同视角间的形式转换,使他的小说摆脱了传统小说视角相对单一、叙述不够直接深入的缺点,建立起中国现代小 说的新形式,开创了中国小说艺术的崭新时代。 [关键词]叙述视角;视角越界;鲁迅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09)o5一ooo4—02 小说的叙述视角就是根据作家主观意图所确定的叙述 主体及所选择的反映生活的观察点和立足点,作为叙事学 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叙述视角问题长期以来受到文学创 部分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自限视角,但是主体部分采用了第 三人称全知视角进行叙述,这样不仅宏观全面地展现了阿 Q对基本生存的欲求,无家可归的惶惑,和极其悲惨的处 境,同时微观深入地揭示了阿Q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如 小说写道: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 作者和文学评论者的广泛关注。马克・柯里略在《后现代 叙事理论》一书中讲到,“叙事学界在二十世纪前五十年里 一心专注的只是对视角的分析”l_1 ;而在《小说技巧》中,詹 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钱,愤愤的躺下 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类似 这样的心理描写在《阿Q正传》中有十多处,如此复杂的意 识流动过程只有通过这种全知全能的叙述才能完全展现在 读者面前,而正是有了这样的心理活动的描述,阿Q的精 姆斯的追随者珀西・卢伯克则断言小说复杂的表达方法归 根结底是视角问题。视角的选择与确定对文本意义的阐释 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衡量 小说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准。由此可见叙述视角对于小说创 作艺术的重要性。  ’鲁迅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他的小说不仅思想 深刻,语言犀利,在视角艺术上也是极其具有开拓性。本文 试运用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视角理论,从叙述视角的维度对 神胜利法才得以体现,人物的形象也更加鲜活丰盈。同样, 在《药》中,叙述者不仅站在故事之外叙述着华老栓夫妇的 夜谈、买馒l头以及坟场相遇的整个过程,同时带着上帝一般 的眼睛体察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不足与空虚。如:“华大 妈一听痨病这两个字,变了一点脸色,似乎有些不高兴。”又 如:“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坟,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 青白小花,零星开着;便觉得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不足和空 鲁迅小说进行新的艺术探求。 一、多种视角尝试 叙述视角的分类有许多种,主要有弗里德曼的八分法, 龙伯格的四分法,热耐特的三分法等。较为普遍的分类是 从视域限制角度将叙述视角分为非限制叙述、限制叙述、纯 客观叙述三类。鲁迅的小说主要以非限制叙述视角和限制 叙述视角两种为主。 (一)非限制视角 虚,不愿意根究。”全知的叙述视角,使华大妈的心理纤毫毕 现,愚弱国民的麻木一览无余,从侧面表现了鲁迅哀其不 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同时反映了他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深 刻反思。 除此之外,《明天》《风波》《肥皂》《离婚》《白光》《示众》 非限制性视角也称全知视角,即叙述者不在作品中直 《幸福的家庭》同样选择了全知视角进行叙述。 (二)限制视角 接露面,而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游离于情节之外,对情节、事 件和人物做叙述和介绍。全知视角没有固定的观察位置, 限制视角指叙述者知道的与作品中的人物知道的一样 既可以高高在上地鸟瞰全貌,也可以透视人物内心,既可以 盯住此时此地发生的一切,也可以看到其它地方发生的一 多,叙事者必须借助某个或某几个人物才能叙事,其叙述被 限制在这某个或某几个人物的感知范围内。鲁迅小说采用 切。叙述者所掌握的情况多于故事中的任何一个人物,知 道他(她)的过去与未来,用罗兰・巴特的话来说:“叙述者 限制视角进行创作的有十余篇,在这当中根据叙述者与故 事的关系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既在人物之内又在人物之外,知道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一切, 但又从不与其中的任何一个人物认同。”口 鲁迅小说大部分 采用的就是这种全知叙述视角。《阿Q正传》虽然在序言 1.第一人称叙述观察者式 即叙述者借助故事中某个人物叙事,该人物不是事件 当事人而只作为观察者冷眼旁观,不做任何价值评判。这 [收稿日期12009—04—19 [作者简介] ̄(1983一),女,新疆昌吉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化研究。 . 4 ・ ’ 种观察者式的叙述主要体现在《孑L乙己》和《祝福》两篇小说 二、视角越界 中。 如果叙述者从人物视角叙述转向全知视角叙述,或从 《孔乙己》中的小伙计就是典型的第一人称叙述观察 全知视静转向人物视角,那就产生了视角越界。【 热奈特在 者。故事叙述以咸亨酒店为出发点,首先范围受到限制,不 《叙事话语》中将这种视角越界称为“赘叙(Paralysis)”,认 像全知叙述那样可以无所不知。小说以小伙计的视角出发 为它提供的信息量比所采用的视角模式原则上许可的要 进行叙述,就只能叙述他的眼睛观察到的一切,而不能叙述 多。它既可表现为在外视角模式中透视某个人物的内心想 其所不知道的内容。小伙计作为观察者只能在咸丰酒店这 法,也可表现为在内视角模式中,由聚焦人物透视其他人物 个观察点内叙述他看到的一切,例如小伙计在柜台里面看 的内心活动或者观察自己不在场的某个场景。 到孔乙己“身材很高大”,“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 鲁迅小说的视角越界现象很典型:在《祝福》中,作者先 破”。经过自己的观察,他得出结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 是以第一人称限制视角讲述自己回乡的一次经历,描写鲁 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 镇家家准备祝福的盛况,以及虚伪、反动、保守的鲁四老爷, 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至于孔乙已从前读过书.要过饭,帮 借以揭示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环境,继而写亲见祥林嫂已 人抄书等事情,由于“我”(即小伙计)没有亲见,只能从别人 沦为乞丐,亲闻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中间 的议论中得知。甚至最后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也因为是 部分采用了第i人称全知视角叙述祥林嫂二十六七岁便死 “我”视线以外的事情,又未昕人讲起,所以就只能以“大约” 了丈夫到鲁家打_l『 ,继而遭劫被卖再嫁,再是丧夫失子又重 “的确”来搪塞。同样,《祝福》中的“我”是小说中出色的观 到鲁家打丁,最后被鲁家赶 大门的半生事迹。这样,人物 察者和叙述者。小说借“我”的眼睛描述了一次回乡的经 视角就转向了全知视角而产生了视角越界。结尾再以限制 历,见证了祥林嫂被封建制度戕害致死的事实。“我”虽夹 视角“我”的感受,描绘祝福的盛况。小说就是这样不断变 带着自己不明显的感情色彩,但从整体上来看仍然为小说 换视角,引导读糟在有着强烈反差的氛嗣中去思考小说的 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叙述视角,冷眼旁观更增加了故事的可 主题。同样,在《药》中,整篇小说都采用全知视角,但是在 信度,同时激起读者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黑暗现实的谴责。 小说最后有这样一段描述:“华大妈跟了他的指头看去,眼 2.第一人称叙述主角式 光便到了前面的坟,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 第一人称叙述主角式是指叙述者参与了故事,以故事 的黄土,煞是难看。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了一 主角身份对事件进行叙述,是限制叙述的另外一种类型。 惊~ 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件尖圆的坟顶。”很明 这种限制性叙述给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对 显,此时全知视角已经转变成了华大妈这个人物的视角。 人物有近距离的了解。小说《狂人日记》的主体部分用第一 从华大妈的视角看坟顶的小花。具有陌生化的效果,这样不 人称“我”的视角来叙述,由于“我”是当事人,参与了故事, 仅显现 事件的真实性,同时从侧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 于是更能真实地反映出狂人意识的杂乱无章、变幻莫测及 国民的愚昧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语言的迷狂错乱。以“我”为视角更加深刻真实地揭示了狂 以上只从叙述视角管窥一二。多种视角的尝试,不同 人外表的狂悖与内心的清醒的剧烈反差,同时表现了封建 视角之间的形式转换,使得鲁迅小说摆脱了传统小说视角 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主题。《故乡》以“我”充当整部 相对单一、叙述不够直接深入的缺点。鲁迅在继承传统小 小说的叙述者,以“我”的活动结构情节,小说中的一切人和 说精华的同时,创造了既是现代化的,又是中国化的小说新 事都经过“我”的思想和感觉的过滤,无论对故乡的依恋还 形式,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是对童年闰土的记忆,都通过“我”这个 事人表达 来。 他大胆地革新,无羁地创造,使中国小说彻底脱离了单纯的 由于叙述者“我”参与了故事,读者对人物有了近距离的了 故事框架,从而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开创了中国 解,小说增强了主观抒情性和艺术描写的真实性。由于视 小说艺术的崭新时代。 角的承担者与作品中某个人物重合,读者产生了一种与作 [参 考 文 献] 品中的人物促膝交谈、推心置腹的亲切感,这就增加了作 [1]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西方文论关键词 M].北京:外语教学 品的可信度,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心理距离,增强了作品的 与研究出版社,2006. 真实性和亲切感,使作品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E2]徐岱.小说叙事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 92. 除此之外,《社戏》《在酒楼上》《孤独者》《一件小事》和 [3]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f{{版社。 《伤逝》也采用了这样的叙述视角。 20O1:265—280 0n the Art 0f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 0f Lu Xan s novels ZHANG Yan (College of Humanity,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46) Abstract:Lu Xun,known as”Father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whose novels are not onIv fulI of profound thought,but in the form of bold innovation,had great creativity.His novels change constantly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o break away from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novels一——simDle narra— tive and indirect narrative,setting up a new form of modern novels and creating a new era of new novel art. Key words:narrative;perspective;perspective of cross—border;I.u Xun [责任编辑:毕橹欣]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