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
谢俐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P52例1及相关内容、练习
教学目标:
1、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学会口诀,运用口诀熟练计算。
2、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
口诀的来历。
3、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敏捷性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5的乘法口诀,并比较熟练地用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手指操
师: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头?
2、根据数数过程,填连加算式。
二 、探究合作。
1、 出示点子图,用点子图摆出两只手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头?
师:乘法算式怎么计算?乘法算式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积是多少?怎么知道的?
2、探究其他乘法算式的乘积。(方法同上)
三 、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1、 了解乘法口诀的历史,激发编制口诀的愿望。
2、 从3×5的乘法口诀编制入手:
3×5=15,写出这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想一想要把这道算式用最简短的语言描述,可以怎样描述?(精简到:三五十五),观察这句口诀“三五”是乘法算式中的什么?“十五”呢?“三五十五”表示什么意思?用口诀“三五十五”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哪些乘法算式的积?
3、 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编制“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的口诀。
4、 观察1×5=5和前几道乘法算式,它们的积有什么不同?说明:当积不满十时,为了更清楚区分乘数和积,读口诀更顺口,就在积的前面加一个“得”。
5、 2×5=10,这句口诀怎样编写读起更顺口呢?当积是10 时,就在十的前面加一个“一”。
6、 回顾编写口诀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汉字,小数在前,大数在后,积不满十要加一个得字,积是十时要加一个一字)
四 、记口诀,用口诀
1、全班齐读
2、师:数一数5的乘法口诀有几句?都有几?读一读口诀中的乘数,你发现乘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再读一读它们的积,有什么发现?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口诀,闭眼背,对口令。
4、练习:一周上()天课,三周上()天课?
一面红旗有()颗五角星,五面红旗有()颗五角星。
5、出示古诗《春晓》,问:这首古诗的正文一共有多少个字?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的是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5的乘法口诀是口诀学习的第一课。口诀编写的第一课重点应充分利用孩子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来源和认识每句口诀的含义,并为进一步学习后面的口诀打好基础。整节课围绕口诀的“编——记——用”的学习环节。口诀的编写是整节课的重点,所以第一句口诀的编写方法至关重要,充分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的读法过度到口诀的编写方法,概括编写特点。随后根据口诀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记忆口诀。并呈现生活中的情境,要求学生用口诀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价值。
整节课教学环节紧凑,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语言表述比较准确,动手能力较强。遗憾是:乘法口诀的教学应让学生经历基本口诀的探讨再过度到易错口诀的探讨,学习过程应该有梯度的进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