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代词的作用

代词的作用

来源:爱站旅游


浅谈代词的作用

【摘 要】本文通过比较代词与其所代成分的差别,探究了代词独特的语言学价值:代词可以使语言表达简洁、经济;使意义表达具体化;区别所指代的内容;取得独特的语用效果。 【关键词】代词;独特;作用 一、代词的虚实问题

当今语法学界在对现代汉语进行词类划分时,首先分出实词和虚词两个大类。对于代词的归类问题,一直存有争议。张斌先生、黄伯荣先生将代词看作是实词。而在王力先生看来,从某一方面说,代词是虚词,它不能指某一确定的人或物,如 “这”可以指称任何人或物,因此,代词比语气词、副词意义更虚;另一方面,代词本身意义虽虚,它的领土却是实的,在具体语境中,“他、这”等代词所指代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人或物。现代汉语中,词语有多个意义是正常现象,但在具体的语境中,总会有一个确定的意义存在,代词也是这样,在具体语境中,代词指向的人或物是确定的,有明确的词汇意义,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所以,我们赞同将代词划入实词的观点。 二、代词的作用

1.代词可以避免语言表达中的重复现象,有简洁、经济的作用 前后照应是代词的一个重要作用,代词可以代替上文出现的比较复杂的短语或句子,使表达简洁、经济。如“他总是不吃早饭,

这是不好的。”,在这个句子中,用代词“这”指代“不吃早饭”,前后照应,从而将上下文简洁明了地衔接起来。但代词的这种照应作用有时会导致歧义,特别是一些人称代词。如“正在讲话的那个人说他是个医生”,这句话中的“他”既可以指上文中的“正在讲话的那个人”,也可以指其他人,由于缺少具体的语境,代词“他”的指代意义不明确,容易产生歧义,由此可以看出代词与其它实词并不完全相同。此外,“每、各”等指示代词在表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指全体中的任何一个个体,“祝在座各位身体健康”,这是交际中经常会用到的一句话,如果没有“各”,那我们只能用每个人的名字去代替,这会使表达变得极为复杂,韵律不和谐,甚至无法表达。

人称代词指向实实在在的人,尤其是表示个体的人称代词,其指代成分相对比较简单,有观点认为不用人称代词也完全可以表达清楚。如“他给了张华三本书”,可以用“王红给了张华三本书”进行替换。上古时期,只有“之、其”可以算作第三人称代词,但它们不能作主语,主语位置上的第三人称或者用名词代替,或者根据上下文直接省略。由此可见,缺少人称代词也可以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但代词之所以能够一直存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能使表达更加简洁,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

此外,有些时候,用名词替换代词会违背表达习惯。如“这是他给你的钱”,用人名替换人称代词则变为“这是王红给张华的钱”,

当直接面对“张华”时,我们一般不会这样表达。因此,只有第三人称代词可以用具体人名替换,第一、二人称并不适合替换。上述情况,不用代词虽不符合表达习惯,但至少可以将意思说清楚,还有一些情况,缺少代词就无法成句,“我送你那书呢”,不能说“我送你书呢”。所以,代词能给语言表达带来极大的方便,是语言系统自身选择的结果,符合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 2.代词可以使意义表达具体化

正如王力先生所说,代词从整体上说不确指一定的事物,但一旦进入具体语境,代词所指代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比一般名词更具体。如我们说“苹果”时,指的是一类事物,是无定的,而“这个苹果、那个苹果”则可以将“苹果”具体化,使其由泛指变为特指,由无定变为有定。代词的这个作用可以在句子中得到验证,我们知道汉语中句子的主语一般倾向于表示有定的事物,“一本书我看过”不成立,而“这本书我看过”成立,因为“这本书”是有定的,这就体现了代词能将无定变为有定,使意义表达具体化。 正因为代词是虚实结合体,所以代词有许多独特的用法。代词可以表示任指、虚指或泛指。“谁都认识他”中的“谁”表示任何人,是任指用法。人称代词表示任指时,常用“我”与“你”或“她”配合使用,形成一种固定格式,“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一句话都不说”,这句话中“你”“我”配合使用,表示任指。“不管是谁的,都不能放在这儿”中的“谁”表示不能肯定的人,是虚指用法。“做

官不为群众着想,群众一定会推翻他”,这句话中的“他”并不指具体的人,而是泛指所有做官而不为群众着想的人。此外,现代汉语中有一种“vp+的”的结构,如果动词的配价成分都在“的”字结构中出现了,那这种“的”字结构,一般就不能作主宾语来指称事物。但如果这个动词是三价动词,且它的与事成分是由人称代词“他”来表示的,这样的“vp的”,即使三个配价成分都出现了,也还可以作主语,如“我给了他钱的是孙一平”,“我给了他钱的”这个“的”字结构中,“给”是三价动词,它的三个配价成分施事“我”、受事“钱”、与事“他”都出现了,但这个结构仍然可以作主语,这主要是因为代词“他”是一个虚实结合体,可以用来指称任何人,不是确指,虽然“给”的三个配价成分都出现了,但实际上确切的与事成分并没有出现,所以,这个“的”字结构仍然可以作主语,谓语中的“孙一平”可以使“他”的所指更明确,而当与事成分是一般名词时,“的”字结构就不能再作主语,我们不能说“我给了张平钱的是……”。 3.代词对所指代的内容有区别作用

代词与其所代的名词并不完全相同,同一个语境中,同一个代词可以指向不同的具体对象,而具体名词不可以。假设这样一种语境,我们买苹果,即使我们只说“我要这个、这个,还有这个”,在手势的辅助下,售货员可以清楚地知道我们具体要哪几个,但是如果用具体名词,说“我要苹果、苹果,还有苹果”,别人绝不会

了解我们的需要,这就体现出了代词在表达中强大的区别作用。 4.代词可以表达尊称、谦称或使语气委婉等独特的语用效果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尊称、谦称的使用。古代表示尊称、谦称时常用名词代替代词。自称其名或用“小人、仆、愚”之类表示谦称,称人之字或用官职以及“君、子”之类表示尊称。在现代汉语中,也可以用官职表尊称,如“张部长、王主任”。与古代汉语不同的是,现代汉语中的代词可以表示尊称或谦称,人称代词“您”是表示尊称的常用词语。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可以表示委婉的语气,如“他都那么诚恳地道歉了,如果你还不原谅他,就太那什么了”,“那什么”表示不便于直说的意思,可以使表达更加委婉。这些代词所传达的尊称、谦称、委婉的语气,是其所代成分不具备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代词并不等同于其所代成分,代词的存在有独特的作用,它可以使语言表达简洁清晰,更加细腻和富于表现力。因此,代词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现代汉语词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力.王力文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3]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专题教程[m].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张斌.简明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徐烈炯.简明现代汉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0. [7]马景仑.汉语通论[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