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湖南科技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调查研究,获悉了现有校园公共空间人性化方面的欠缺,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如利用植被种植来进行合理的空间划分,控制视距等。校园交流空间作为校园空间里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对校园整体形象的营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增加校园空间的文化性和趣味性,提升校园整体形象。
1. 研究背景
近年大学校园的快速扩容使得大部分新建校区过于呆板无趣,尤其空间处理忽略了人本身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特点。因此,通过研究,采取人性化的改造设计,塑造具有引导性的交流空间已日益成为大学校园建设的迫切需求。
然而,在加速建设的同时对于校园户外空间的营造却大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户外空间面积及数量不足,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2. 在新校园的整体规划中忽视了户外在整体中的均匀布置及人的需求。
3. 户外交流空间人性化欠缺,文化传统流失。
因此,如何能创造\"宜居的\"、\"人性化的\"\"校园公共空间\"显得尤为重要。人性化,强调在设计是要以人为本,充分理解人的各种需求,以满足人的需求。[1]
2.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大学户外交往空间存在的问题,本组以湖南科技大学的户外空间为例,对其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
湖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学校占地3107亩,建筑面积97.43万平方米,但基于学校办学时间长,大部分公共设施老化损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2.1 实地调查
从实地调查看,湖南科技大学南北校区都设有不同数量的桌子、休息石凳、长廊、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从数量上来看,南北校区的设施数量大致相等,但由于北校区新修公寓,人数较多,人均公共设施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公共生活的要求。
2.2 问卷调查
本组对湖南科技大学的在校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以问答形式发出,问卷共发出300份,回收27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2%,男性141名,女性134名。
问卷结果统计如下:
有140位以上的同学将公共空间与休闲空间划等号,还有一小部分同学认为公共空间也包括教学楼和宿舍等,这反应了师生对于校园空间的理解还是存在不足和差异。
在校园空间人性化设计的问题中,有148人认为公共空间设计应注重人性化,并说明了人性化体现的方面,有112人认为目前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存在一部分不人性化的地方,有待改进。
此外对于一些具体的公共空间的满意程度的问题显示80%的学生认为食堂的就餐环境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有200名以上的同学对于有广场的环境比较偏爱,认为学校现有的小花园设施不能满足其使用需求。
通过调查显示,湖南科技大学校园有部分空间年代久远,当时的设计已不能满足学生当下的学习和生活的要求。
3.发现问题
3.1 大空间缺乏隔断,空间过于开敞,没有私密性
南校门广场以及3教前广场都为大空间广场,以灌木和低矮植被为主,空间过于开敞。大学校园是大部分老师及学生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所以在满足大空间集会场所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来满足其他各种不同的需求,而从人的心理角度考虑,具有一定私密性的空间对人更具有吸引力。
3.2 空间休憩设施缺乏或损坏严重,维护不足
南北校区大部分为老校区,旧的休憩设施有很大部分已损坏,有待整修,石凳等设施的密度较大,且设置欠规划,利用率较低,有的大片草地或活动场地无一处休息设施,学生在草坪上读书、聚会,由于保护意识薄弱,加之学校对校园室外空间的维护不足,难免有一些垃圾留在草坪上,影响整个校园的环境卫生。
3.3 空间缺乏相应主题及文化因素,缺乏吸引力
南北校主要广场空间多为开敞的大空间,零散的种植树木,不成整体,大多空间没有主题,特色不明显,景观层次不丰富,且与校园整体的文化氛围不相容。
3.4 整体规划空间不合理,部分空间没有发挥最大作用 室外公共休息空间在校园的整理规划中受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在整体设计的边角零散布置,没有统一规划,造成公共空间的布置与生活学习区域的距离不够人性化,造成不方便使用的情况。
4.解决方案
4.1 多种划分方式并存,形成空间层次
利用树木进行空间划分,形成高低层次及开敞、半开敞、较私密空间的划分。师生的室外动作行为,大致分为行走、驻足、小坐三类,人性化的设施可为这三类动作提供良好的支持。[2]环境心里学研究发现,人类有依靠的习性,\"在逗留区域中,人们选择在凹处、转角、入口或者靠近柱子、树林、路灯之类可依靠物体的地方驻足,它们在小尺度行限定了休场所\"。 [3]在营造人性化环境的时候应在保证宜人的空间尺度的同时,注意对细节的设计。
4.2 设置休憩设施并加强维护
采用适当地休憩设施将大空间进行划分,便于人群在某处停留及使用。在大的空间中巧妙地设置廊、凳、花台,可以增加环境的情切度,为在校学生提供交往的环境的依托,也可以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在设施的设置上注意对空间的合理划分,注意视线的合理阻隔和开
敞,注意对树木投影的运用及结合,注意主要人流的方向及人的心理接受力。
4.3注重文化传承,增强校园文化性建设
有效地将文化融入校园建设的考虑因素中,在公共空间的建设过程中选用传统建筑风格,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教学空间的布置中,增添具有文化气息的字画等,加强精神教育;注重对原有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葺,增添校园整体环境的历史感。
4.4 注意规划布局,利用小品及植物进行合理划分
综合研究人的心理特征以及喜好要求,在注意保证人居安全的同时,营造宜人的空间尺度,合理的视线距离,在此基础上对空间尺度进行把握,进行合理布局。注意道路铺设时的材料选择,在适合人行走的同时注意雨天防滑;注意合适的步行距离的设置,一般情况下400-500m的步行距离较舒适,单调、平直的路线容易使人乏味和疲劳,注意变换步行道的形式及变化。
5.结语
通过对湖南科技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调查研究,获悉了现有校园公共空间人性化方面的欠缺,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如利用植被种植来进行合理的空间划分,控制视距等。校园交流空间作为校园空间里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对校园整体形象的营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增加校园空间的文化性和趣味性,提升校园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 石晓娜.大学校园室外交往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1
[2]常健,田志勇.高校校园室外空间人性化的规划设计探讨--以新建、空间大学校园为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5(1);44-46
[3] 向岚麟.园林中的边缘空间探析[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