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下面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霰弹xiàn 龟裂jūn 蓦地dì 谒见yè
B . 坍塌tān 嗫嚅rú 栖息qī 嫉妒jí
C . 谄媚chǎn 畏葸xǐ 膺惩yīng 憎恶zēng
D . 侥幸 jiǎo 自诩xí 莴苣jǜ 缓颊jiá
2. (2分) (2017九下·东台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 .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施并制定了一系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
C . 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根本在于探索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和新型的城镇化道路是关键。
D . 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改变你的一生。
3. (2分)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第 1 页 共 20 页
A . 我怎么办?该不该喊它一声呢?对了,你听过黄冠大鹦鹉的鸣声没有?
B . “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只是那个混账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C . 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
D . 我因此得出一个颇为清晰地结论:如果我要小凫跟着我走,我得学母凫一样叫才行。
二、 填空题 (共1题;共4分)
4. (4分)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③[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________
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5. (2分) (2018七下·潮阳期末)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
大自然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看到了春天的生机;从鸣蝉的欢唱中,我们听出了夏天的热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默写 (共1题;共6分)
6. (6分) 古诗文默写填空。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第 2 页 共 20 页
(2)________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3)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________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5)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6)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________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8)下见小潭,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9)________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10)《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用“ ________ ,________ ”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通过用典抒发作者无限怅惘心怀的诗句是: ________ , ________ 。
五、 综合题 (共1题;共9分)
7. (9分) (2017七下·民勤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第 3 页 共 20 页
材料三:《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1) 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2) 针对材料三中的中学生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②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8. (13分) (2018·鄂州)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
第 4 页 共 20 页
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③进对④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⑤皮,冬则资⑥ ,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⑦ , 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①栖:退守。②昆:兄。③种:指文种。④进对:进谏。⑤资:积蓄,准备。⑥(chī):细葛布。⑦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1) 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譬 如 蓑 笠 时 雨 既 至 必 求 之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朝服衣冠________
②皆以美于徐公________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________
④乃号令三军________
第 5 页 共 20 页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4)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 .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不求闻达于诸侯
D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5) (甲)文中邹忌和(乙)文中文种在进谏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二人都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委婉进行劝谏。文种以商人夏天就要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等“以待乏也”,暗示君王平时就要________。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9. (2分) 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第 6 页 共 20 页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________;“风正”,________。
(2)
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
10. (11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少华
①迎着早晨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
第 7 页 共 20 页
可凭借什么去寻觅春天的第一双足迹?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旷野走去。
③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已来:虽说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④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头一望,怎么?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多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⑤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
⑥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眼,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衍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⑦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 ,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
第 8 页 共 20 页
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已的心去暖和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⑧“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其实,探寻春天的讯息,又何必凭借什么绿色的影子呢;只需登上那足以远望的高处,透过千里平川的轻烟淡蔼,透过蒸腾着的青阳之气,就会感到,大地在急促地呼吸着——春天,正在大地的母腹里躁动。
⑨无边春色,已经从广阔的地平线上奔涌而来。不过,绝不该停下步子,我知道,更引人的春景,还待继续探寻;它,正在前方等待着我。
(1)
本文作者写了寻春时所见所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填空。
(出城后)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一片衰草责怪自己春游太早。
(山脚下)回望来路① ② ③ 草色又浓了些,也扩展了 ④ 。
(2)
文中第⑦段划线语句“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的是什么?
(3)
作者在“寻春”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体会?你从作者的体会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字数不超过150)
第 9 页 共 20 页
11. (6分) 现代文阅读
①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②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③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④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痛。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⑤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⑥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⑦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⑧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第 10 页 共 20 页
⑨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
⑩接着开始造台阶。
⑪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⑫ 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⑬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1)
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
第 11 页 共 20 页
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流露出“我”对父亲怎样的感情?
(3)
文章第11段“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一句中“挑着”能换成“贴着”吗?为什么?
12. (11分) (2013·黄石)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手
①已经客满的大巴车打了个饱嗝儿,停了一下,又上来两个青年男人,一个甩着手,一个夹着公文包。“公文包”的脚后跟还在车门外边,客车就又开动了。
②甩手青年坐在门口的马扎上,“公文包”顺手将公文包放在行李架上就直奔车后座去了,那样子好像他买了对号入座的票,最后一排正有一个空位子热情地等着他的屁股呢。事实上他奔的不是座位,而是座位上的人,最后排靠左的那个胖男人正在熟睡中,“公文包”的手灵巧地伸进胖男人的上衣衣兜里,夹出一把单据名片之类的东西,显然这类东西不是“公文包”想要的,就又放回原处,然后揪住了胖男人的衣领,甩给他左右两个嘴巴。
③胖男人抹了一把脸,把拳头捏得咯咯响,只一下就反剪了“公文包”鸡爪子一样的手,然后拨打110,将贼人绳之以法。
④事实上没有,胖男人只是活动活动肩膀,整理一下衣服,继续睡去了,发生了什么全当梦一场。
⑤“公文包”又瞄准了一个打瞌睡的小伙子,小伙子的手机在牛仔裤的裤兜里,清楚地凸现着它的形状,“公文包”细长的手指在这个形状外游弋了一阵子,牛仔裤绷得太紧,硬拽怕是要惊醒梦中人了。
第 12 页 共 20 页
⑥原来这个小伙子在假寐,他一把就抓住“公文包”的手,像扔抹布一样地将他扔出车外。
⑦事实上没有,小伙子的确在假装睡觉,他也抓住了“公文包”那只游弋的手,不过他悄悄地给放了。“公文包”感觉到这只手的力量,小伙子真跟自己斗等于缚鸡。对这样的主儿还是离远一点。
⑧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一个女式皮包上,皮包被抱在女孩的怀里,由于女孩也在打瞌睡,抱包的胳膊有些松弛,但拉链的开端在女孩的胳膊下压着。“公文包”变戏法儿似的手里多出一个贼亮亮的刀片!他用食指和中指夹着,修长而白皙的手指看上去那么优美。
⑨“叔叔,你的手真好。”
⑩女孩旁边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打破了车里黑夜一般的寂静。自从这两个人上车,大胡子司机和女售票员的说笑就戛然而止,女售票员将马扎腾给甩手青年,自己坐在大胡子身后一个袋子上,将肥硕的屁股伸给所有的乘客,然后一丝不苟盯着前方,天塌地陷与她无关了。
⑪“叔叔,”男孩又开始说话了,“你的手指这么长,钢琴一定弹得很棒,老师一定很喜欢你,老师也喜欢我,只是我的手还小,够不到八度。”
⑫男孩的一番话使那个贼亮亮的刀片离开了了女孩的包,被握在有着细长手指的手里。手的主人随着车身的颠簸,身子斜歪了一下。那个甩手青年递过来一只马扎。“公文包”坐下。额头上亮亮的,是汗。
⑬“叔叔,我才考钢琴二级,我要是有你这么长的手就可以多考,至少四级,叔叔,今天你也去考试吗?考几级啊?”
⑭“公文包”看了一眼男孩,男孩也看着他,期待着他的回答。
⑮“叔叔的确弹过钢琴,‘六一’的时候还上台演出过,这双手曾将钢琴七级的曲子弹得流水一般,不
第 13 页 共 20 页
过那是十三年以前的事情。我的钢琴老师说我是他教的学生当中资质最好的,手指上的天分最高。父母也希望我将来是最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可是后来父母离婚了。虽然他们争着要我,可是我谁也不跟,我离家出走,流浪街头,就被一个团伙看上了这双手。从此这双手在滚烫的肥皂水里接受另外一种训练。(A)看见门口那个人了吗,看见大胡子了吗,看见大屁股了吗,就是司机和卖票的,都是一伙的。我只是干活,等着分成的人不止这仨呢。小弟弟,这双手如果不给他们干活,回去就得少一截指头,这辈子就别想弹琴了。”
⑯“公文包”想用手去抚摸一下男孩的头,告诉他这一切。
⑰事实上他没有。他只是将那双手攥紧了,躲开男孩期待的目光① , 也回避门口那人刀剜一样的目光② , 他知道自己已经被乘客的目光③包围。
⑱(B)男孩等不到回答就只好盯着那双手,盯着盯着,就见一只红色的小虫子从指缝里探头探脑地钻出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
⑲“叔叔,”男孩说,“你的手,流血了。”
⑳“公文包”用另一只没有流血的手轻轻抚摸了一下男孩的头,在大巴车再次打了饱嗝儿停下的时候,“公文包”夹着他的公文包和甩手青年就下车了。
(1) 本文故事情节简单,但人物个性鲜明,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下人物的性格特征。
胖男人________。
小伙子________。
(2) 文章第⑰段写“公文包”发现了三种目光同时盯着自己,他清楚这些“目光”的内涵各有不同,
第 14 页 共 20 页
请为这三种目光的主人配上一句描写人物心理的语句来诠释它们各自的内涵。
(3) 小说的情节讲究有“伏”有“应”,请仔细阅读上下文,看看哪一个自然段藏有第⑮段划线句(A)的伏笔。
(4)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小说,是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请简析文章第⑱段划线句(B)的表达效果。
(5) 文章的题目“手”在全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作者通过“手”寄托了什么主题?
(6) 小男孩到底有没有发现“公文包”是个小偷?请结合你对小男孩形象的认识予以探究
九、 写作题 (共1题;共50分)
13. (50分) 写作。文题:一封家书。
要求;①请以书信的形式作文,可自拟题目。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第 15 页 共 20 页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 填空题 (共1题;共4分)
4-1、
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5-1、
四、 默写 (共1题;共6分)
第 16 页 共 20 页
6-1、
五、 综合题 (共1题;共9分)
7-1、
7-2、
第 17 页 共 20 页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8-1、
8-2、
8-3、
8-4、
8-5、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9-1、
9-2、
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
10-1、
10-2、
第 18 页 共 20 页
10-3、
11-1、
11-2、
11-3、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第 19 页 共 20 页
九、 写作题 (共1题;共50分)
13-1、
第 20 页 共 2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