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护理管理中三级质量控制的实施成效
现代管理学的理论,管理的关键是标准,有了标准,管理才有依据,才能考核管理的成效。而科学的护理质量标准是进行护理质量控制,进行正确评价的先决条件[1],是衡量管理水平的关键指标。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医疗护理服务效果中占有重要地位。我院实施了:科室—护理部—质控部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修订完善的质量考核标准、遵照执行
护理部根据医院的等级医院目标管理要求和措施,重新修订了各项护理考核标准:如病区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特级、一级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考核标准、治疗室及无菌技术检查标准、处置室检查标准、病房消毒隔离质量检查标准、急救药品及物品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健康教育指导标准、体温单质量考核标准、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质量考核标准、医嘱单质量考核标准、手术清点记录质量考核标准、重症监护病房(ICU)质量考核标准、血液净化中心质量考核标准、手术室质量考核标准、消毒供应中心(CSSD)质量考核标准、产房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新生儿病房及重症监护室(NICU)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注射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急诊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门诊各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内镜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介入导管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护士行为规范考核标准等25项质量标准。有了标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就有章可循,管理者在检查中有据可依。通过检查,可反映出标准执行的进度和效果,对于成效显著的进行激励,对检查中存在问题的,及时进行反馈,制定整改措施,护理部科护士长跟踪督导。
2.加强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强化“三基三严”训练
2.1护理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水平。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范、应知应会等内容。提升护理服务的能力,強化“三基三严”训练。认真坚持每月一次的“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每季度重点安排2~3项护理技术操作。强化基础理论、护理质量,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保证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2可采取邀请外院护理专家讲课,或派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到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等方式,促进护理人员系统的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升服务理念。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脱产、自学护理专科、本科知识,不断充实护理新知识,使护理队伍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从思想教育入手,教育大家人人是护理质量的执行者和监督者,端正工作态度,认识护理质量的重要性,树立新的护理质量观,使其在工作中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主动的、全面的、整体的护理服务,使护理专业的发展和质量的管理全方位提高。
3.抓好环节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3.1采用多种质控手段,重点抓好环节质量管理。成立基础护理及优质护理质量、急救物品及急救技术、消毒隔离、护理技术操作等多个护理质控组,随时到科室检查、培训、考核,及时掌握影响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向科室反馈信息并做出指导。在把好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三级质量关的基础上,抓重点护理质控单元(手术室、重症监护室、透析室、产房、急诊等)、重点服务对象(新入院者、急危重症患者、围手术期患者、检查前后患者等)、重点监控对象(实习护士、新上岗护士、情绪波动者等)、重点时段(节假日、夜班、交接班等)等关键环节,确保环节质量符合要求[2]。
3.2护士长及科室质控小组也要履行工作职责,及时进行督导和考核,对经常出现的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护理部科护士长将每周检查中存在问题汇总后递交质控部,质控部定期或不定期跟踪检查各科室工作改进情况,护理部每月组织病房护士长进行分组交叉互查1次,以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将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病房护士长,充分体现质量持续改进的原则。对出现问题的科室及时督促护士长们整改,对反复出现问题整改不力或出现严重问题的科室给予院务会通报或扣分处罚,以此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总之,运用护理质量标准考核提高护理管理,做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立切实可行的护理目标,并用科学管理方法监控每个护理单元的护
理质量完成情况,强化质量意识,强调管理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常态化,多方面评价护理质量,把跟踪效果及时反馈到科室,使之形成质控一评价一反馈一改进一提高(PDCA)的系统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蒋丽君.中国实用护理杂志[J]. 2007,23(11):70.
[2]左月燃.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及评估体系建设.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6):287—2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