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理解作品主题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分析细节描写,培养鉴赏小说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结合社会背景分析主题,2.细节描写与人物性格特点的塑造。 [学法指导]
1.细节描写分析: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肖像(表情变化、服饰)、语言、行动、心理活动、事物细节描写等。
2.如何学鲁迅的文章: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一提起鲁迅的文章,就会想到他以笔作刀枪的战斗精神。“鲁迅先生的笔就是一把利剑,直接刺向他那个时代的丑恶和黑暗”。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
的取材,多采自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所以学鲁迅的文章,一定要结合鲁迅的精神,分析病态社会下人物命运悲苦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能力提升:关注人物刻画时的方法
1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作用各是什么?
2.鲁迅说刻画人物最好的方法莫过
脸色 两颊 眼睛 衣着饰物(用物) 作用(反映) 第一次 于写他的眼睛。找出文章对祥林嫂眼睛的 九处描写,并分析作用。
第二次 第三次
3.分析祥林嫂的行动描写“ 反对再 嫁 怀疑灵魂”是否说明她具有反抗精神
电影《祝福》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
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这个情节妥帖吗?
4.关于语言描写:“我真傻,真的”在全文出现多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二、写作练习
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像,请你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场景,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特别是眼睛。字数为200字左右。 当堂训练
1.下列句子表达效果最好的一组是()
①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下端开了裂的比她更长的一支竹竿。 ②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③原来她家里还有一个十多岁的能打柴的小叔子。 ④原来她家里还有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祝福》中“我”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就是作者自己,用这样的写法,能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B.“我”和鲁四老爷一样,同属有钱阶层,在思想上也是一致的,虽然他对祥林嫂怀着
一丝同情。
C.“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是鲁迅的化身,他不满现实,但彷徨无奈。
D.“我”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人物,他同情劳动人民,但对残酷的现实又无能为力,“荷戟
独彷徨”。
3.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的含意,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A.山里人如此野蛮无礼地在光天化日之下劫人,着实令人可恶;但是山里人缺少教化,
无礼也是可以原谅的。
B.祥林嫂被婆家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劫回,是因为她自己做事不周,反而累及鲁府的家
声,令人可恶;但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也只好由它去了。
C.卫老婆子是祥林嫂的荐主,又伙同其婆家劫走她,着实令人可恶;然而这是祥林嫂婆
家的主意,并非卫老婆子的本意,因而也可以宽恕。
D.祥林嫂的婆婆竟敢串通卫老婆子,大天白日公开抢劫鲁府的佣人,实在有损鲁家的尊严 和声誉,着实可恶;可她们的作为又是族权范围之内的事,难以公弃斥责。 4.对祥林嫂向“我”打听灵魂的有无时的心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祥林嫂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精神麻木,灵魂有无都无所谓,只想弄个明白。 B.祥林嫂希望有灵魂,能和自己的儿子阿毛相见,慰藉自己孤独的心。 C.祥林嫂怕有灵魂,害怕死后在地狱被锯开来。
D.祥林嫂既希望有灵魂,又希望没有灵魂,心情十分矛盾。
5.“画眼睛”是小说《祝福》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作品多次写祥林嫂的眼睛,其作用是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祥林嫂初到鲁镇做工时是“顺着眼”,侧重表现她安分耐劳的特点。
B.写祥林嫂再到鲁镇时虽然仍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
样精神了”,则是她人生路上遭受重大打击、内心痛苦而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 C.写“我”在河边遇见祥林嫂时,只见她“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表明她在长期的迫害、打击下精神已经麻木。及至她向“我”发问时,“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这“发光”是她所产生的对灵魂的怀疑给她带来希望的结果。 D.关于眼睛的多次描写,详细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有力地揭示了旧
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6.小说始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又一再写到鲁四老爷家的祝福,并且小说取名为“祝福”,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始描写鲁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
封建势力、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承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B.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主要是表现鲁四老爷的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的理学观念,
突现这个封建卫道土的淫威;同时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C.封建礼教正是通过祝福这样的典型事件在精神上多次摧残以至杀害了祥林嫂,而祥林
嫂死时又正是鲁镇家家祝福之时,以“祝福”为题更能揭露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起到了深化主题的积极作用。
D.小说结尾再次写到“祝福”,与篇首呼应,以喜写悲,既反衬祥林嫂惨死的悲凉,又
突出清王朝严酷的阶级对立的现实,深化了对封建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7.丁玲同志在评价祥林嫂之死时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痛苦。”“同情她的人”主要是谁?为什么说同情她的人也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一样使她精神痛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祝福》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限于一项):( )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A.真实地描绘了鲁镇旧历年底的欢庆气氛 B.具体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 C.形象地展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 D.衬托\"我\"及时回到故乡过年的欢愉心情
E.表现\"我\"对故乡鲁镇深沉的感情。阅读测试题
9.《祝福》开头一段文字中对鲁四老爷语言、外貌描写的作用是(不限一项)( ) A.为展示小说的人物关系拉开序幕。 B.表现鲁四老爷是一位令人敬畏的长辈。 C.说明\"我\"对四叔的矛盾心情。 D.表现鲁四老爷对晚辈的关心及对新党的仇视。 E.表现了鲁四老爷冷漠无聊、顽固守旧的思想和性格。 10细读下面一段文字,选出对文意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A.嘲弄鲁镇的人们沉浸在迷信的、落后的、麻木的生活状态中。
B.揭示出沉重的封建礼教与封建迷信氛围扼杀了死者又麻痹着生者的社会现实。 C.暗示这种虚伪和残酷的社会现实不会维持多久的时间。
D.悲愤地控诉祥林嫂的死在鲁镇活着的人们中没有引起一点反响。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1.下列词语分别指代哪类人?
①玩物 ②活得有趣的人 ③无聊生者 ④厌见者 2.开头和结尾都提到“萧瑟的雪花”,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B表现屋内的静,衬托我的无聊,引出联想 C以有声衬托无声,表现冷寂凄凉的气氛,衬托我心境的孤寂沉重 D突出雪下得很大 3.对文中画线句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祥林嫂活着无依无靠,受穷受苦,死了倒是一种解脱,表现了“我”对祥林嫂悲惨遭
遇的无可奈何的内疚之情。
B这是反语,表达了“我”对鲁镇阔人、麻木的人们的愤恨和对祥林嫂的同情。 C这是“我”的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我”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D句中的“无聊”一词与“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 中
的“无聊”的意思完全相同。4.本节文字采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一、1.C(A项“窈”正音应为yǎo,B项炮烙的“烙”正音应为luò,D项“踝”正音应为huái)2.B(A项“宏”应为“洪”,“磨”应为“摩”;C项“鬼”应为“诡”;D项“拙”应为“绌”) 3.B(由选项的主要区别处“聊”、“生”、“即使”比较、分析判断)4、
A
当堂测试1.B 2..D 3.D 4.A(祥林嫂对灵魂有无想得很多,并非无所谓) 5.D(关于眼睛的多次描写详明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悲惨,但不能说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6.D(当时已经是辛亥革命以后,清王朝已经被推翻)
7.“同情她的人”主要是柳妈,柳妈讲阴司的故事给祥林嫂听,主观上是为了帮助祥林嫂赎罪,帮她跳出苦海,但由于柳妈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至深,相信地狱之类的邪说以及“撞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教条,使她成了封建迷信思想与封建礼教的传播者,她的指点,在客观上给祥林嫂造成了难以支撑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8.B、C 9.A、E 10.B
1.①③代指祥林嫂这类人 ②④代指鲁四老爷这类人 2.D 3.AD 4.描写议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