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南省苜蓿产业发展优势与路径选择研究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河南省苜蓿产业发展优势与路径选择研究
中国牛业科学2016,42(5):55—57,63 C ina Cattle Science 专 论 河南省苜蓿产业发展优势与路径选择研究 冯长松 ,张敏 ,侯家选。,王二耀 ,徐照学  .(1.河南省农科院畜牧所,郑州450002;2.郑州市管城区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郑州450004; 3.河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郑州450002) 摘要: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奶牛等草食动物的重要饲草料,中原地区是苜蓿的高 产地区。本文在分析河南省苜蓿产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河南省苜蓿产业发展 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河南;苜蓿;产业化;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11(2016)05—0055—03 1 引言 苜蓿产业发展日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近三年 来,河南省新增郑州极致、镇平敏霞、安阳大运、虞城 河南省是我国奶业大省,苜蓿产业被公认为支 鑫发牧业等七家苜蓿生产加工企业。新增3000亩 撑奶业发展的基础[1 ]。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奶牛等 连片苜蓿规模种植基地18个,新培育河南合博草业 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对优质饲草需求将持续增 和新乡海润等公司不断壮大,苜蓿草产品种类也由 加[3_5]。国家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提出要围绕现代 单一的草捆向青贮、草粉、草颗粒方向转变。苜蓿生 农业建设、加快发展草牧业。农业部出台了支持苜 产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一是省内科研管理单位 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 联合筛选推出了一批苜蓿主推品种,如WL343、 等加快发展草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有利的内 WL363、中苜二号、龙威6OlO等,为苜蓿品种更新 外部环境和政策条件,为苜蓿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 换代奠定了良种基础。二是苜蓿产业发展关键技术 的空间。“十二五”期间,河南基本形成了沿黄奶业 不断获得突破,形成了一定的苜蓿优质高产实用技 示范带和豫东、豫西南奶源基地“一带两片”奶业优 术和成果,省内新近完成的“紫花苜蓿高效生产与利 势区域,规划到2020年,全省奶牛存栏240万头,奶 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集约农区草地资源开发 类产量达到1 000万t,乳制品加工能力达到1 200 及草畜配套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成果为首蓿产 万t。河南奶业得到较快发展,亟需苜蓿产业支撑。 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三是苜蓿种植管理应用理 念不断转变。农民从原来的把种草视为不务正业, 河南是苜蓿的高产地区,但苜蓿规模化生产时间不 到视其为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种植的土地类型也 长、产量不稳定,本文针对河南苜蓿规模化生产中存 逐渐向粮草兼做、粮草轮作和黄河滩区规模种草方 在的问题,分析了河南省苜蓿产业发展的优势,总结 向发展;生产收获也由人工和小型机械不断向全程 未来河南省苜蓿产业发展的路径,以期促进河南省 机械化方向发展。 苜蓿产业发展,并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苜蓿产业政 策提供参考。 2 河南省苜蓿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2 河南省苜蓿产业发展形势 当前河南苜蓿产业,虽然获得发展,但与满足全 省畜牧业需求相比,已严重滞后,存在一些突出问 近年来在国家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计划和河南省 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千万吨奶业跨越工程、“三山一滩”扶贫攻坚黄河滩 2.1 思想认识依然不到位 区绿色奶业产业带建设等工程项目的推动下河南省 河南是一个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农业大省,在这 收稿日期:2016—06—05修回日期:2016—06—15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381;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河南省科技攻关(1621o2110043);河南 省农科院自主创新专项基金。 作者简介:冯长松(1972一),男,河南潢川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牧草育种与生产研究。 *通讯作者:徐照学(1961一),男,陕西华县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家畜繁殖育种技术研究。 56 中国牛业科学 第42卷 种传统文化背景下,“有草先开荒、开荒就种地、种地 货汽车仅能装载5吨。苜蓿深加工产品少,种植加 为打粮”的思想根深蒂固,用农田种草很多人尚难以 工企业收益低,产品结构亟需优化升级。草产品加 接受,以草山草坡养畜还当作是种地之余的“副业” 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加工能力不强,尚缺乏强带 生产。总体上农民种植牧草习惯还未完全形成,苜 动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 蓿生产观念、技术、产品质量意识还较落后。兼之, 的矛盾突出;苜蓿生产与畜禽生产特别是奶业发展 河南是产粮大省,国家粮食核心区,保障国家粮食安 关联度弱,产业链不紧密。种植风险较大,尤其河南 全任务较重,这进一步使得以人多地少而著称的中 收获的第二、三茬常常处于雨季,苜蓿常常因得不到 原农区苜蓿发展更为困难。 及时晾晒收获而发霉变质,影响了饲用价值和经济 2.2苗蓿用地条件差 效益。 重农轻牧、重地轻草、重耕轻养[6 ]。受传统粮 2.6利益风险联结机制尚不完善 食安全思想的制约,河南省苜蓿种植大部分仍分布 河南苜蓿产业发展模式多样,不管是以政府项 在滩区或林果间隙地和偏远山区,少量种植在奶牛 目主导还是以企业带动,科研支持,三者都发挥了一 场周围,优质高产土地流转面积还较小。河南省粮 些作用,但是以企业、政府、科研为核心的产业模 食核心区规划目标是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 式发展中,尚未形成利益、风险共担的联结机 6500亿千克,总投入达940亿元,但如同粮食一样 制[9 。政府重视不够,种植、加工企业得不到政府 重要的优质牧草却未能列人,优质人工草地保护建 政策强力支持,科研单位科技创新不足、成果转化不 设长期处于被忽视、被边缘化的地位,导致河南省草 显著等,造成了政府、种植企业、科研未真正有机融 业发展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 合,产业链联系不紧密,阻碍了苜蓿产业发展模式的 2.3政策扶持力度较小 创新,制约了苜蓿产业的良性发展[1 。 当前国家草业政策实施重点区域在牧区,但实 际生产中,我国牛肉的9O ,羊肉的80 来自农区, 3 实现苜蓿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河南牛肉产量高居全国第一,约是新疆和内蒙古两 3.1科学规划苜蓿产业发展布局 大牧区牛肉产量之和,但河南因为是农区,草地扶持 全省由于自然社会经济状况不同,苜蓿发展应 政策长期被边缘化,生态奖补和苜蓿规模种植国家 在现有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要 扶持较少,导致目前苜蓿种植机械化程度低,管理粗 从气候、土壤、肥力、水源、生产能力、奶牛养殖、地 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比较效益偏低。 形、交通等方面全面评估,合理布局;要与省畜牧产 2.4苜蓿产业体系尚未建立,科研创新不足 业规划、千万吨奶业跨越工程、土地规划、粮食生产 目前全省苜蓿种植规模还较小、布局分散、大多 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科学规 为养殖企业自产自用的经营模式。不仅草种选择、 划苜蓿种植和产业发展,建设草种、草品集中生产区 丰产高产、收获加工等的技术配套集成不完善,而且 和草产品加工产业带,努力做到和谐共存、互相支 机械化作业程度较低,产量、质量偏低,市场化程度 持、共同发展-1 。要按照以点带面工程示范,点 也不高。种植草种主要依靠国外进口,近年引进的 轴网络辐射带动的思路,从推进奶业发展、保护生态 品种很多,市场混乱,除已建设的国家相关苜蓿项目 环境、改善土壤肥力、草地保护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 外,主推苜蓿品种的建植面积还较小。缺乏苜蓿种 突破,规划要科学化、系统化、分层次、分重点,最大 植生产整体规划与产品质量标准,难以实现优质优 限度发挥各地资源优势,不断提升苜蓿产业综合生 价;良种繁育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种子生产量少, 产能力和综合效益。 远不能满足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求;草业科技企业 3.2大力推进优质苜蓿高产单元建设 少,普遍缺乏自己的研究机构,自主研发能力弱,总 河南是国家奶牛苜蓿振兴计划项目省,切实抓 体上苜蓿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好优质苜蓿高产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项目 2.5莒蓿草产品市场不完善。产品结构亟需优化 单元,重点支持田间灌溉设施设备、标准化生产加工 升级 等方面。加大苜蓿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提高苜 河南苜蓿草产品主要为干草捆,有少量草粉、草 蓿收割加工机械化水平。加大苜蓿种子补贴支持力 颗粒,商品草种类单一。由于苜蓿干草捆密度低,远 度,支持苜蓿良种发展口 。重点鼓励草业企业、奶 距离运输成本费用高。如火车运输6吨的车皮,最 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优质苜蓿生产基地 大容量只能装二次压缩的干草捆3吨I8],8吨的运 建设,不断创新组织方式,提高苜蓿生产组织化程 第5期 冯长松,等:河南省苜蓿产业发展优势与路径选择研究 57 度。实行专家包片,将专家与苜蓿生产示范片挂钩, 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促进草畜配套,鼓励草业企 研究紫花苜蓿高产栽培应用技术、苜蓿产业化生产 技术和苜蓿产品深加工技术,提升草产品的附加值 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推广苜蓿生产加工利用先进实 用技术和优良品种,通过各种形式对生产经营管理 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管理培训,不断增强科技对苜 蓿产业发展的支撑力。第三是完善流通服务体系, 业和草业合作社与奶牛场签订优质苜蓿购销合同, 开展订单种植。 3.3建立激励机制,积极培育苜蓿产业发展不同 典型 全省各级畜牧部门应把苜蓿产业发展纳入当地 积极培育消费市场。以苜蓿产品市场为主体,形成 多渠道、多形式的苜蓿草产品的流通,从苜蓿生产基 畜牧产业发展计划和年度指标考核体系。各相关部 门要明确目标,强化责任。省畜牧局应对苜蓿种植 面积较大、产业发展较快的省辖市、县(区)和规模 大、标准高、示范带动力强的苜蓿产业化企业进行表 彰。各地可研究建立激励机制,开展苜蓿生产合作 社试点示范,探索突破土地规模制约的苜蓿产业化 发展的路子和经验,切实推动苜蓿产业持续稳定发 展。同时全省应顺应苜蓿发展新形势,积极抓好典 型,加强宣传引导。项目实施和宣传工作应同时启 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 传示范创建活动,营造苜蓿奶业振兴的良好氛围,积 极促进苜蓿产业快速发展。 3.4加快推进苜蓿产业化进程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养 殖场+农户+牧场”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模式和利益 共享、风险共担机制,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区域化、 专业化的生产格局。建立现代苜蓿草产品生产加工 示范基地,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苜蓿种植、加工龙头 企业,扶持企业尽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市 场开发体系,推动草产品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不断优 化草产品结构,延长苜蓿产业的链条,实现苜蓿草产 品品种的多元化和利益的均衡分配,解决牧草营养供 给与家畜营养需求之间的时间、空间和种间的不平 衡[1 。加强苜蓿产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和专业服务 组织建设,将分散的苜蓿种植户组织起来,通过统一 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统一经营管理等更加规范 的运行模式,推进苜蓿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 3.5 完善服务体系,加速示范推广先进技术 全省根据区域布局,建设苜蓿商品草基地,重点 完善信息、科技、流通、仓储等服务体系建设。首先 完善信息服务体系,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准确地搜集、 分析、预测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及时掌握政策、金 融、科技、生产动态信息;利用各级气象部门及时准 确提供气象服务,保证苜蓿收割晾晒时有3~5 d以 上的适宜天气。其次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推广 苜蓿生产先进实用技术。实行专家包片技术指导和 培训,跟踪监测苜蓿草产量、质量和饲喂效果。组织 教学、科研、推广和企业等相关单位联合攻关,重点 地到苜蓿产品的加工、采购、运输形成一条龙服务。 最后要积极培育草品消费市场,要重点抓好优质草 产品生产、奶业发展宣传引导、推动规模养殖三大环 节,大力推动奶牛业集约化发展,积极培育拓展苜蓿 草产品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Eli刘成果.草畜乳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奶业的必然选择[刀.草 业科学,2009,26(7):3-5. F2]冯长松.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秋眠性差异的光合生 理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3]杜青林.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r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6:274-300. [4]洪绂曾.饲料生产是国家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的重要保证[J]. 草业科学,2009,26(7):2. [5]任继周.草地农业系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J].草业科学, 2009,26(8):6-9. [6]李毓堂.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途径口].草业科学,2009,26 (2):1-4. [7]任继周,林慧龙.农区种草是改进农业系统保证粮食安全的重 大步骤[J].草业学报,2009,18(5):4-6. [8] 刘自学.中国草业的现状与展望[J].草业科学,2002,19 (1):728. [9]郝朝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机制问题探析[J]. 农村经济,2004,(7):46—48. [1O] 陈剑.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刀.农业经 济,2010,(1):22-23. [11] 赵裕沛.论企业加农户模式运行的基本要素[J].中国农学通 报,2001,(3):107—108. [12]晁德林,王俊梅.甘肃苜蓿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 势[J].草业科学,2Ol1,28(2);327—330. [13]丁连生.甘肃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7:12. [14] 晁德林.牧草种子基地的基本经验和措施初探口].草业科学, 2006,23(2):51-52. [15]韩天虎,王汝富,王俊梅.甘肃发展草产业优势分析及对策 Il1.草业科学,2005,22(9):66—67. (下转第63页) 第5期 万发春,等:澳大利亚2015年肉牛产业发展报告 63 洲食物独有的特色和良好声誉以及自由贸易协定的 场潜力凸显,提升保质期和供应链效率非常关键,今 签署都将助力澳大利亚出口商继续拓展国外市场, 后应着力推进技术创新,提升牛肉新鲜度并延长保 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借鉴。 质期,以期突破传统出口限制。中国电商发展势头 中国消费者原产地意识正逐渐提升。通过在牛 强劲将为其拓展牛肉消费市场带来支撑,然而我们 肉包装上印刷条形码来实现产品溯源,这项技术不 的企业仍需应对消费者兴趣多变和假冒伪劣牛肉产 仅能够帮助消费者对牛肉进行源头追踪,更重要的 品所带来的挑战。 是,它有助于建立闭环物流网络,避免冒牌肉和山寨 我国牛肉市场需求呈多样化,出口商应适当定 肉对正品牛肉销量造成冲击。全球性快餐链锁麦当 位目标市场,优化供应链条。同时也应适当发展高 劳表明,不久的将来将会优先购买经认证、有可持续 端消费市场,拓展分销商渠道。母牛特别是能繁母 生产资质的牛肉产品,这一举措反映出重要的消费 牛的恢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澳连续三年母牛 趋势——人们更加青睐于可持续生产的食品,提醒 巨大的出栏量对以后整个肉牛产业产生很大的影 我们需要尽早设立可持续性认证体系。 响,我国应该引以为戒。 现在网络销售逐步强大完善起来,冷鲜牛肉市 注1:本文数据如无特别标注,均来自以下网站: Australian Beef Cattl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20 1 5 WAN Fa-chun ' ,CUI Xiu—mei ,SONG En-liang ,LIU Xiao—mu1,2,ZHAO Hong-bo ’。 (1.Institute of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ShandongAcademy ofAgriculture Sciences,ji’nan, Shandong 250100,China;2.ShandongKey Lab ofAnimal Disease Control and Breeding,Ji’nan,Shandong 250100,China) Abstract:Australia is one of the biggest exporters of beef.Australia is also one of the maj or countries beef imports in China.As the china—Australia free trade agreement is signed,mastering the Australian beef industry development situation is more important for formulate the beef cattl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our country and cope with the foreign competition. Key Words:Australia,beef cattle,industries,progress (上接第57页) Study on Advantages and Path Selection of Alfalfa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FENG Chang—song ,ZHANG Min ,HOU Jia—xuan。,WANG Er—yao ,XU Zhao—xue (1.1 eAcademy ofAnimal Husbandry in Henan'Zhengzhou'Henan’450002’ ina’ 2.Zhengzhou Municipal Agricultural and Rural Work Committee,Zhengzhou,Henan,450004,China; 3.Henan Y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Zhengzhou,Henan,450002,China) Abstract:Alfalfa(Medicago Sativa L.)is an important forage grass for grazing animals(e.g.COWS), and the Central Plains is the high yield of alfalfa.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lfalfa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in this paper,we had put the main current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alfalfa in— 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Key Words:Henan province;alfalfa;industry;path selec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