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葆华:静压桩施工桩机选型及压桩力控制研究 第5期 由于压桩过程中,桩体构件中的混凝土和钢筋变形协 调,不考虑混凝土与钢筋问的应力重分布,假定两者的压应 变数值相同,则: 8 8 c;8 (2) 根据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将钢筋视为 理想弹塑性材料,其本构关系为: 当0<8 ≤8 时(图2a), s=Es8 (3~1) 当8 ≤8 时 (3—2) 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一应变曲线方程选用: 当0<8 ≤8 0时(图2b) 。 j000 8 1-250 8 ) (4—1) 当8 0<8 ≤8 时, = (4—2) 式中8 、8 、Ef一钢筋的压应力、压应变和弹性模量; 、8 一混凝土的压应力和压应变: s 、 一钢筋开始屈服时的压应变值和钢筋屈服强度; s。、 一混凝土压应力刚达到其峰值时的压应变值和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8 一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 (a)钢筋 混凝土 图2钢筋和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3.2材料的应力、应变与轴向压力的关系 应用上述的基本方程,可以得出预制桩中钢筋和混凝 土的应力一应变随外荷载变化的规律。压桩过程中,预制桩 受轴向压力作用,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变形。根据材料情况(预 制桩中钢筋强度等级为Ⅱ级),当钢筋达到屈服时,混凝土压 应力还未达到其峰值。因此,讨论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一应 变与外荷载轴压力关系应分阶段分析。从开始加载到钢筋屈 服为第1阶段,桩体构件的应变为0<8≤8 i从钢筋屈服到 混凝土压应力达到峰值为第Ⅱ阶段,应变值为8 <8≤ 8 Oi从混凝土应力达到峰值到混凝土应变达到其极限压应 变,桩体构件产生破坏为第Ⅲ阶段,桩体构件应变值为s。 <8≤8 a}o 4压力控制计算和桩机选型 4.1压力控制计算 由于压桩施工中,应满足设计对构件的要求,保证桩体 构件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破坏,因此压力应控制在第1阶 段。为此,仅对桩体构件第1阶段(从开始加载到钢筋屈服) 进行分析。当钢筋刚开始屈服时其应变为: =fJE¥=3551(2.0×1O )=1.675×10—0 根据式(2)可得此时预制桩和混凝土的压应变为: 8=8c=8s=1.675×10一。 考虑到桩体构件实际受压并非轴心受压理想状态,同 时受施工中的施工等因素的影响,通常用一折减系数 乘 以桩体最大压桩控制力。因此,结合式(1)、(3—1)、(4-1)得 出静压桩最大压桩控制力为: /\ ( + 本工程取折减系数‘=0.9,由于抗压桩配筋比抗拔桩 小,因此最大压桩控制力以抗压桩计算,则: /\ ‘(1000 8 c(1~250 8 c) ・A+ ・A :3 425 kN 其中 ̄=335 Nlmm ̄ =26.8 N/mm i。 4.2桩机选型 压桩施工中,可能由于施工特殊要求,需加大压桩力, 因此桩机型号与配重的选择应能满足压桩力要求,桩机配重 按第Ⅲ阶段(即混凝土应力达到峰值)进行计算。 根据式(1)、(3-2)、(4—2)计算为: 他 fA+帆=3 893 kN 桩机参数应满足的最大压入力为3 893 kN,选择YZY一 400型液压静力压桩机。 5施工过程 (1)钢筋混凝土桩的强度100%后,才能运输和沉桩, 预制桩进场、堆放、起吊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在沉桩前应查明 强度和试验报告。了解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按要求进行桩 身外观检查,并检查桩机的完好情况。 (2)沉桩过程应检查桩的垂直度,不得超过0.5%桩长。 (3)焊接接桩:焊接前必须清除焊接钢材上的铁锈、油 污等杂物i上下节桩必须校正垂直度。做到桩身垂直,中心对 准后方可进行焊接:若上下节桩端面不平整,应插入塞铁,上 下节桩的平面偏差小于10 mm,节点弯曲矢高<1/1O00L(L 为两节桩长)i采用对称焊接措施以减少焊接变形,电焊结束 后停歇时间大于1 mini如有间隙,用铁垫片垫实焊牢,然后 对角分段焊接。 (4)送桩时送桩器应与桩身在同一垂线上,送桩器与 桩周围间隙应为0.5~1.0 cm。 (5)压同一根桩,桩机就位、喂桩、压桩、接桩、送桩等 各工序应连续施工。 6结语 压桩施工前对预制桩规格、设计承载力进行分析,再根 据场地和地质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对待,充分考虑每一个环 节,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在本工程地质情况复杂的 情况下,施工过程中根据得出的各参数对压桩进行控制,有 效保证了施工质量,充分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对其他压 桩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