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导学案使用案例分析与思考以硫和二氧化硫的性质为例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导学案使用案例分析与思考以硫和二氧化硫的性质为例


导学案使用案例分析与思考 以硫和二氧化硫的性质为例

摘 要:本文以“硫和二氧化硫的性质”的导学案使用为例,本课时各个模块的设置先后顺序为硫的物理性质、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与环境保护,这也体现了单质到化合物的演变过程,以及从性质过渡到实际功能。该课时的导学案设计的主要难点是要求学生认识硫元素存在的不同价态和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理解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能通过实验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这也是新高考考纲里面的高频考点,难度系数较高。此外,结合硫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设置实验题会给学生造成较大难度,希望学生能集中训练进行专项突破。

关键词:教学与研究;导学案使用案例;硫和二氧化硫的性质

1. 教学目标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佳手段,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向学生展示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和用途,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有帮助。

1.2熟练并灵活运用掌握本课时知识

任何一门学科教育的教学目的都是要求学生熟练并灵活运用掌握本节知识。本课时需要学生认识了解硫元素在物质中具有不同价态及转化关系,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此外,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单质硫的主要性

质,初步形成基于硫单质及常见化合物的类别、元素的价态和原子结构组成对物质性质进行预测。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硫和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充分了解主要用途和应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1.3具有单独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设计与操作是化学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具体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化学现象发现问题,主动思考,提出与问题结论相关的假设,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并基于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1. 培养方案

2.1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学生理解和吸收本节课的知识奠定基础。以第一节第1课时“:硫和二氧化硫的性质”为例,学生需要自己提前预习教材,先找出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然后对硫的物理性质进行一个初步了解,其中主要包括颜色、气味、溶解性等。其次是预习硫的化学性质,包括氧化还原性,以及理解对应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化学反应式的书写。

预习完硫单质的基本性质后,接下来就是硫的化合物学习,硫的化合物有很多种,教材以常见的二氧化硫为例。预习内容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熟练掌握基本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此外,学生还需明白二氧化硫的主要功能与用途,以及酸雨的成因与二氧化硫之间的关系。

2.2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化学课程教育的核心环节,教师一般是通过课件和板书的形式进行授课。比如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构建出物质与化学价态之间联系的知识框架,形成基于几种物质的互相转化及关联性、化学价态变化等角度分析硫元素化合物的思维体系。教师在上课期间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硫的各种性质,以漂白性为例,仔细分析其利与弊,在带来工业用途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害性。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教学的形式为学生展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学生充分了解成因和酸雨的危害性后,将会主动探讨防护处理措施。这样一来可以培养他们活学活用的学习品质,还能帮助他们树立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科学责任意识。

2.3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也是化学教学的主要手段,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主动探索研究化学领域的条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素养。

本章实验教学围绕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展开,比如硫的燃烧实验,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需要学生观察火焰颜色和硫燃烧表面发生的变化现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二氧化硫具有毒性,对人体危害极大,教师应该科学合理的组装实验设备,在出气口安装一个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尾气处理装置,此外,学生的一切实验操作行为需要在老师的监督下进行。

除了硫单质的燃烧,还有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实验,主要涉及的材料包括:高锰酸钾溶液、氯水、硫化氢溶液、二氧化硫水溶液、注射器、烧杯、试管,以此来探究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以及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完成基本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并对其做出合理解释。

1. 课后练习与交流

课后题型的设置可以达到给学生查漏补缺的效果,也是对学生课时学习的一个检测。习题的考点范围主要包括硫的基本性质应用、化学方程式书写、硫及二氧化硫探究实验操作及试剂使用的正误、实验仪器组装和改善措施等,题型复杂多变,充分体现了新高考评价体系的基础性、应用型、综合性、创新性,习题围绕的知识考点和考法能够充分满足新高考的考察要求,基础性体现在学生应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应用型体现在实验题型的考察,综合性体现在结合各章节之间的考点出题,创新性体现在出题方式灵活新颖。

1. 教学反思与改进

4.1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置探究任务

科学探索过程主要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步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章节教学要求设置任务,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要素能力的教学目的。

4.2增进课内师生互动

教师在化学课堂除了传授知识,还需要时刻维持课堂的气氛和活力。增进课内师生互动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内师生互动还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心中存在的疑惑。

4.3设计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活动

化学实验教学不能够仅限于课堂内部理论教学,但是部分学生的探知欲望较弱,甚至

做实验时动手能力不强或者不愿动手操作。这就需要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实验探究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出化学实验探究的教学价值,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4.4对授课方式进行创新

授课方式对学生理解课程知识也有重要影响,创新且高效的授课方式对全体学生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授课方式的创新特点应该集中在利用独特的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各类化学问题。比如说利用比较法对氯水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进行对比,对比内容包括二者的漂白原理和紫色石蕊溶液是否褪色,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化学知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是基于化学课程教学过程对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的简要分析,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改进。导学案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要求的制定、化学实验的设计、实验装置的改进、授课模式的选择等,这些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形成利用化学视角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

参考文献

[1]于歌,王添智.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二氧化硫的性质”的教学为例[J].理科考试研究,2021,28(13):52-55.

[2]刘凯.基于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探析——以“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课堂

教学为例[J].中学化学,2019(08):14-16.

[3]芦昱锦,陈迪妹.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二氧化硫性质教学为例[J].当代化工研究,2022(03):129-131.

[4]黄丽,陈迪妹,叶剑强.“素养为本”的高阶思维课堂教学设计——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2(02):56-59.

[5]陈祖云.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以“硫和二氧化硫”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2,39(01):21-23.

[6]廖雁.从“硫及其化合物”研究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内容的生成与使用[J].新课程,2021(31):90.

[7]李明.基于核心素养建构“物质转化”的教学设计——以“硫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为例[J].理科考试研究,2021,28(01):55-5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