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卷第12期 (2008年12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I Vo1.20 NO.12 (Dec.2008) 浅析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变革 刘海燕,韩政荣,杨 勇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摘太原030024) 要]目前,国际上较为典型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有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两种。而我国基本上是采用强 制披露的方式,这种方式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反应。为此,应变革信息披露方式,逐步形成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的有 机结合;同时,政府也应健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式的管理措施,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t008—6285(2008)12—0049—03 近年来,我国在管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方 面制定了诸多规章制度,使其披露会计信息的行为 开始逐步走向规范,但在其披露方式上仍存在一些 问题。本文将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选 择做一些探讨。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 披露方式的现状 1.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式采用强制披露。随着 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已初具规模, 并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的法律 法规体系。同时,2007年1月30日中国证券监督 管理委员会又出台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 一、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由于企业存在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上市 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也存在着差异,因此也就不可能 以通用形式去披露投资者最感兴趣的综合信息。目 前国际上有很多会计信息披露方式,较为典型的有 以下两种: 法》来规范资本市场,尽管如此,其法律法规的建设 与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还是相对滞后的。由于受到 严格的限制,能够进入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上市公 司数量不多,而对投资者的限制又比较少,很大程度 上投资者可以自由地出入资本市场。因此,目前我 国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都是根据国家的法 律、法规进行的强制性披露,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信 息很少。这种信息披露的方式造成了上市公司成为 信息发布的被动者,使其中一些公司能不披露的尽 量不披露,能少披露也就少披露,甚至出现了上市公 1.自愿披露。根据各个企业存在的经济、社会 文化背景的特点,会计信息应由企业根据自身特定 的环境考虑信息披露的程度,并确定适当的模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中,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投 资者,降低交易信息成本,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自然 就会根据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自愿披露相关的信 息。根据专家的调查研究表明,当企业一进入竞争 性的金融市场,其自愿披露公司信息的程度就会大 大提高。 2.强制披露。由于提供财务信息的潜在市场存 在缺陷,建立相应的强制披露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 的。有时,一种财务信息很可能对公众决策非常重 要,而在缺乏强制规范的情况下,却不能全面披露, 一司披露虚假信息的局面,这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引起 了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披露方式越来越多的关注。 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渠道不畅。传统的会 计数据是按统一的标准进行加工并进行分类、汇总 和报告,定期向社会填鸭式传送信息。不同需求的 会计信息使用者所看到的都是同样的信息,用户只 能被动地接受。可见,我国现行的上市公司会计信 息以什么渠道以及如何传递信息也存在着问题。 现行会计信息载体主要是指定媒体,即中国证 监会指定的报刊和网站,其传递速度慢,使广大会计 信息使用者难以及时了解财务信息,影响决策效率, 旦没有相应的信息披露,潜在投资者会认为此项 目已被操纵而不愿投资。在不公正的证券市场中, 信息不对称便是一种证明。 [收稿日期]2008—06—23 [作者简介]刘海燕(1978一),女,河北崇礼人,太原科技大学财务处干部。 49 第20卷第l2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12月 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加之我国资本市场的 不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又缺乏动力,从而降 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另外,我国上市公司是在 2000年才被强制要求在lnternet互联网上进行财务 披露的,网络使用财务信息披露的手段得到了一定 的拓展,但这种简单的在网上公布上市公司年度报 告仍然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由上可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方式落 后,不仅影响上市公司及时向社会公布自己的财务 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信息使用者也难以根据上市 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因此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揭露方式必须进行改革,才 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使用需求。 三、变革我国上市公司会计 信息的披露方式 我国上市公司在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 新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我国的财务会计目标具有 双重性,即同时坚持“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 观”,尽量减少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努力实 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一方面要健全我国上市 公司的强制披露制度,另一方面要引导上市公司加 强自愿性信息披露。 1。鼓励上市公司增加自愿披露的会计信息,逐 步形成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有机结合的会计披露方 式。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 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重要性已逐渐受到会计 学界的关注,将自愿信息披露的经济理论基础与我 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第一,激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会计信息的理论 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代理理论、信号理论资 本市场的竞争性和订立私人契约为支持会计信息自 愿性披露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1)代理理论反 映了委托代理双方的权责关系,即所有者授权给管 理层从事某种活动,并要求管理层最大限度地实现 所有者的效用,但管理层很可能为了追求自身效用 最大化,而做出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为解决这 一冲突,所有者就会积极地同管理层订立契约,事先 与管理层确定一种报酬机制,让经理人的收入与企 业的剩余挂钩,将双方的利益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 它促使管理层愿意以好的报告来提升管理者的声 誉,好的声誉会带来较高的报酬,即代理理论解释了 管理者自愿向所有者报告信息的动因。(2)信号理 论提出企业为了相互争夺稀缺的风险资本,为了在 50 风险资本市场上竞争取得成功,增加自愿性信息的 披露会使企业筹集资本的能力提高,降低资金成本, 提升公司的价值,即信号传递理论解释了企业在没 有强制性的报告要求下也具有自愿向资本市场进行 报告的动机。(3)资本市场的竞争性指出当证券市 场面临整体“诚信”危机时,业绩良好的企业可以通 过自愿性信息披露,展示企业强大的实力,以便保持 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和公信度。业绩中等的企业则 期望能通过自愿性信息披露,突出自身的竞争优势, 以避免被怀疑为经营业绩不良的企业。业绩较差的 企业在资本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也会自愿披露对决策 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前瞻性信息,以增强投资者 对公司未来成长的信心。这一理论解释了企业在更 大范围内自愿向资本市场披露企业信息的动因。 (4)私人契约理论认为,证券市场也是信息市场,在 任何没能自愿报告的信息都可以通过订立私人契约 而得到报告的前提下,人们确实是愿意订立私人信 息契约。这些理论都存在着激励中国上市公司向所 有者和资本市场披露自身信息的因素。 第二,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应采用的具 体方式: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时间 不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与证券 市场的发展相比略显滞后。根据Haskins(2000)的 研究,自愿信息披露行为受股权集中度的影响,欧美 公司股权分散,数量众多的股东对信息披露的要求 很高,公司自愿披露的程度就高;而亚洲公司股权相 对集中,股东不像西方股东那样对报表披露要求苛 刻,自愿披露的程度就低(陈艳,2005)。这些特点 就决定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仍是以强制性披 露占主体地位。但由于现行的披露制度偏重会计信 息的披露,而弱化非会计信息的披露,注重对历史信 息的披露,而忽视对预测信息的披露。这就造成了 信息的披露避重就轻,不及时,不充分,甚至虚假的 情况,极大的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为了解决当 前财务信息披露随意性大和报喜不报忧的现状,就 必须建立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采用相应措 施激发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积极性,以满足信息使 用者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有效保护上市公司的 商业秘密,提高其信息披露的质量。 当上市公司以较低的风险或没有风险条件下获 得收益时,它可以自愿披露其会计信息。但随着资 本市场国际化,资本筹集竞争加剧,为评估、选择证 券的风险度和预期报酬等,投资者需要了解企业的 经营情况与财务状况。而上市公司之间为了获得稀 第20卷第l2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12月 缺的风险资金展开激烈竞争,自愿披露信息成为在 一方面,政府决策部门应以积极的态度逐一规定信 风险资金市场上竞争胜利的必要条件。上市公司通 息列报的最小程度,当然这些规定不必像英、美等发 过多披露信息可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筹资能力并 达国家那样繁杂而广泛,但应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 可降低筹资成本,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以及公 情况披露足以使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的会计信息即 司证券在资本市场上的流通能力。随着我国市场经 可。另一方面,政府决策部门应建立一套激励机制, 济体系的完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吸引更多 在规定信息列报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企业信息披露 投资,降低交易成本,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上市公司 的干涉,以方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的 自然会根据投资者的信息需求自愿披露相关信息。 全面披露。(3)逐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 反过来看,一味采取选择“自愿”的披露模式也 系统。借鉴海外的成功经验,利用最新信息技术改 并不完全适合于我国的资本市场。我国刚加人世贸 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手段,从而使信息发布时效 组织,很多法律法规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传统的文 性更强,也更利于信息准确性的监督。 化背景将会阻止企业全面披露信息来源,信息使用 根据研究发现,在许多西方国家里,其资本市场 者因无法获取企业的全貌信息而容易造成投资失 比较成熟,筹资者和投资者可以自由进出资本市场, 误。可见,在信息披露方式上我国应将自愿披露作 资本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其流向主要取决于筹资者 为强制披露的必要补充,两者相辅相成,更好的提高 之间竞争的情况。为了更广泛地筹集资本和激发投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资者的投资欲望,上市公司作为筹资者必须尽可能 2.政府管理部门应健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 地提供足够的信息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促使他们 露方式的管理措施。信息的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性披 偏好于把资金投向自己的公司。其中,美国的上市 露是密切相关的。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作为政府 公司采取自愿性披露,而英、德、法三国所采用的并 监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对上市公司进行强制性披露 不是纯粹的自愿性披露,而是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性 是必要的,但强制性披露财务信息的条款必须确保 披露的结合。可见,在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经验的基 这些法规具有增强而非窒息国内证券市场发展的功 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将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性 能。考虑到各个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可靠 披露相结合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必 性,政府、监管部门仍可通过披露基本的财务信息去 然选择。自愿性信息披露已经成为许多大公司展示 很好地评价各个企业的财务报告政策,并结合企业 其核心竞争力及其与利润相关者沟通的有效途径, 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其主要应 政府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则是信息使用者投资决策 考虑以下几点:(1)出台大量强制性要求,但不一定 的前提和利益保障的基础,两者有机结合,必然会促 增加公众的信息量。因为强制性与自愿性披露是具 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有互补作用的,要求强制性披露的信息所产生的作 [参考文献] 用会因自愿性披露信息作用的下降而抵消。(2)在 [1]蒋顺才,刘雪辉,胡鞍钢,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M].北京:清华 以全球化为特征的经济环境中,若市场对于增长的 大学出版社.2004. [2]裘宗舜.财务会计概念研究[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资本来说仍是有竞争性的话,政府监管部门应减缓 [3]徐经长.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强制性披露要求,依此来保护国内外证券投资者,避 社,2002. 免由于过严的规定而提高的交易成本,维护市场的 [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流动性。因此,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上, [5]戴新民.现代会计前沿问题[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Reform in Making Public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Liu Haiyan,Han Zhengrong,Yang Yong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 030024,China) [责任编辑树泽]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