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敏 汇 2008O1 .(上旬刊) 路论当代住宅环境与发展 口刘笑晨骆燕燕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摘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对家庭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居住环境的要求 也越来越高。相关的经济产业也随之蓬勃的发展起来。本文阐述建筑、建筑与环境,现代住宅环境与家、生活的关系和影响。 关键词建筑功能环境住宅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建筑的发展表现为一种复杂的矛盾运动形式。现阶段由于种种 的原因,我国的建筑业发展不太正常,建筑越来越拥挤,城市在无限 量的扩张,做为我们“一息之地”的住宅却离周边的环境、自然越来 越远。我们所熟悉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渐渐的无奈的消失者,取而 代之的是现代都市的奔波与忙碌。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监管,对城市的发展和环境做 出了科学的规划,有效的整治了城市周遍的环境,北京奥运会也提 出了“绿色奥运”的13号,对环境的重视和保护已经深入到了每个 人的心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把能居住在景色优美设施齐全 的环境中,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之一。一些相关经济产业如:地产、 建筑、环境设计、服务等,也在这股大潮中方兴未艾。 一、建筑功能 原始人类为了避风雨御寒暑和防止其他自然现象或野兽的侵 袭,需要一个赖以栖身的场所,这就是建筑的起源。 近代国内外建筑家常常援引老子的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三 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 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现代 汉语说:三十根辐条汇集到毂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能有车 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 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 用。所以“有”给人以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其用意就在于强 调建筑对于人来说,其具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围成空间的实体的壳, 而是空间本身。当然,要围成一定的空间就必然要使用各种物质的 材料,并按照一定的工程结构方法把这些材料凑拢起来,但这些都 不是建筑的目的,而是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 人们盖房子总是有它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的,这在建筑中叫 功能。自古以来建筑的样式和类型各不相同,仔细考察起来造成这 种情况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功能 在其中无疑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建筑与环境 美国建筑师查尔斯・莫尔(CharlesMoore)在他所著《度量・建 筑空间・形式和尺度》一书中有趣的指出:“建筑师的语言是经常作 弄人的,我们谈到建成一个空间,其他人则指出我们根本没有建成 什么空间,它来就存在那里了。我们所做的,或者我们试图去做的只 是从统一延续的空间中切割出来一部分,使人们把它当成一个领 域”。其实,仅被切割出来的那一部分建筑空间被人们当成一个领 域,如果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就是再它之外、并包围着它的统一延续 的空间“环境”又何尝不是一个领域呢? 任何建筑都必然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并和环境保持着某种联 系,环境的好坏对于建筑的影响甚大。为此,在拟定建筑计划时,首 先面临的问题就是选择合适的建筑地段。古今中外的建筑师都十分 注意对于地形、环境的选择和利用,并力求使建筑能够与环境取得 有机的联系,且不说少数“风景建筑”(Landsc印e Architecture)非 文章编号:1672-7894(2008)O1—181-01 常注意物色优美的自然环境,就是一般的住宅建筑,尤其是高级别 墅,也无不千方百计地避离纷乱拥挤的大城市而建造在安静的市郊 或景色秀丽的风景区。 三、住宅环境 古人云:“人家住宅,须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可见早在古 代,国人就非常重视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 同需求。无论是国人所追求的雅致悠闲还是西方人所描述的诗意浪 漫,都道出了人们所期望的理想居住模式。 在营造居住社区时,建筑已不在时单一的组成形式,社区景观 也不仅只是一群建筑物的聚集与栽植的点缀而已,它们时环境的综 合体。居住环境的景观构成要素,主要是物质的构成和精神文化的 构成。指人、建筑、水体、植物、道路、设施小品等实体要素,后者指环 境的历史、文脉、地域与人文特色等。居住环境是两种构成要素不可 分割的统一体,精神内涵往往通过物质要素表现,用绿色景观来活 化建筑空间,使社区充满生活气息,成为人们情感交流、实现自我完 善的可持续居住区。 当然,与自然共生,与人群活动共生,需要由规划师、建筑师、景 观设计师缜密而同步的规划与设计,以及全社会的参与与倾注,才 联手营造出适于生活的人文环境。 和谐的社会,安定的工作,福足的生活,诗意的栖居,从古至今 是人类恒久的梦想与追求。 “人造住宅,住宅造人”,住宅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容器,也是人 类生活的寄托。因此,住宅环境的设计应积极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个人与群体和环境的和谐,体现“以人为本, 细微关怀”,营造居民的家园感和归属感,使居住区真正成为展示 居住生活的美好空间。居住环境要为儿童提供一个认知自然的乐 园,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娱乐和健身的场所,为老人提供一个精神回 归的家园;同时,居住区环境也要为不同兴趣的人群提供丰富的景 观、神态环境和生活、娱乐方式。总之,居住区应当使一个环境总和 体,应当在人的互动效应中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只幼”,的理想境界。 四、结束语 在此引用第二届联合国人类居住会议《伊斯坦布尔宣言》的一 段话;“在我们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们憧憬着可持续的人类 居住区,期盼着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倡议正视这个真正不可多得 的、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挑战。让我们共同来建设这个世界,使每个人 都有个安全的家,能过上尊严、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生 活。”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张文英.住宅环境设计实录【M】.辽宁科学技术i_}{版社.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