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泛娱乐化时代文化领导力的提升

论泛娱乐化时代文化领导力的提升

来源:爱站旅游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7(1):32—35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utre and Fomstry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论泛娱乐化时代文化领导力的提升 张津民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 随着新媒体的产生和运用,大众传媒进入了泛娱乐化阶段。新兴媒体的泛娱乐化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巨 大的冲击和影响,使文化领导力面临挑战。要提升泛娱乐化时代的文化领导力,应规范媒体运作、加强公益性文化建设、注 重文化干部队伍建设等。 [关键词] 泛娱乐化;文化;领导力 [中图分类号] G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922(2014)01-0032-04 Analysis on promotion of cultural leadership in the era of excessive entertaining ZHANG Jin.arin (School ofPublic Administration,脚Normal University,Fuzhou,Fulr,an 350007,China) Abstract: tll production and app ̄cation of the new media,the mass media gets into the stage of excessive entertaining.Excessive entertaining of hte new media brings great shock and impact upon spiriutal culture life of hte pubic SO htat cultural leadership meets chanUenge.In order to promote cultural leadership in the era of excessive entertaiinng,the author gives Some advices,including stnadardizing oporation of the media,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of public welfare culture and emphasizing construction of the cadres team. Key words:excessive entertaining;ctdture;leadership 自我国进人市场经济时代以来,信息化与商品 的话题,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的泛娱乐化倾 化的狂潮席卷而来。数量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 向却对人们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认同造成潜移默化 的文化产品充斥人们的视野,混淆人们的视听。随 的影响。 着一个泛娱乐化时代的到来,其对国家文化领导力 所谓“泛娱乐化”现象原本指的是,电视媒体制 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已不容忽视。党的十八大报告 作、播出的格调不高的娱乐类、选秀类节目过多,人 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强调建设 为制造笑料、噱头、恶搞、戏说等过多过滥,连新闻、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社教类节目也掺进娱乐元素,以博得高收视率 J。 发展道路,并就实现文化强国目标提出四项任务及 有学者将泛娱乐化的定义概括为:以消费主义、享 一系列具体要求。如何有效提升文化领导力和影 乐主义为核心,以电视、戏剧、网络、电影等现代媒 响力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介为主要载体,以浅薄、空洞的内容,甚至不惜以粗 一、泛娱乐化的概念及表现 鄙搞怪、噱头包装、戏谑的方式,通过戏剧化的滥情 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达到快感的 文化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通常包括一个 思潮 引。 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 泛娱乐化倾向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是文化产品供应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必然趋势。诚 等。梁启超先生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 如美国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 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1 透过物 所写的:“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 质和制度层面等文化的外在形式,文化这一概念的 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u4 内在核心应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意识活动中 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因 二、泛娱乐化带来的冲击与影响 素。它本身带着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是一个很严肃 娱乐本是人们在生活中放松身心、缓解精神压 力的基本需求。在泛娱乐化时代,娱乐却成了大众 [收稿日期]2013.10-30 传媒获取商业利益的手段。它们利用人们对娱乐 [作者简介] 张津民(1988一),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的需求制造过多的娱乐,制造低级趣味的娱乐,挤 向:政府治理与社会管理创新。 压了人们利用媒体实现自我满足娱乐需求的空 第1期 张津民:论泛娱乐化时代文化领导力的提升 ・33・ 间 。由于消费主义原则的支配,在生活的各个层 面娱乐都无孔不入,全方位地对人们的价值观念、 文化精神等造成冲击和影响。 (一)对文化经典的漠视和遗忘 (五)阻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注重经济 建设的同时,也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随着思想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入,群众性精神文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有深厚的历史文 明创建活动的广泛开展,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显著提 化积淀,祖先曾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诸 高。但在泛娱乐化时代,传统的价值观面对着源自 多文化经典值得细细品味。但在如今这个文化泛 于新媒体的多元价值观的挑战。人们耳濡目染的 娱乐化的时代,读书却成了一种功利的行为。书店 并不一定全是正面积极的信息。一些与人类发展 里的热销排行榜上,关于如何成功的书籍高居榜 首;一些家长不仅自身沉迷于肥皂剧和娱乐节目, 对孩子的经典阅读更是严加限制,只允许孩子专注 于教辅类图书。长此以往,必将降低我们的思考 能力。 (二)对文化传统的拒绝和抛弃 文化传统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历代的 生活和实践所形成的民族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当下网络等新媒介迅猛发展,由于其具有辐射面 广、影响力大的特点,能够毫不费劲、悄无声息地将 它们的话语模式强势植人人们的思想意识当中,深 刻影响人们的思维和判断。如一些都市题材的商 业片,刻意营造主人公铺张奢华的生存环境,注重 描述主人公纸醉金迷的生活状态,很容易给人们以 错误的暗示和引导,使人们倾向于追求奢侈糜烂的 生活。泛娱乐化时代催生出来的不少文化产品与 现实严重脱节,背离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等优秀文 化传统,阻碍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三)文化产品缺乏创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但文化产业 的既得利益者假借虚伪的文化外衣,致力于填塞商 品信息和广告给大众。在利益的驱动下,文化产品 生产者比较不在乎文化产品本身的质量,而更加关 注文化产品背后所蕴藏的巨大商业利益。受这样 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影响而制造出来的文化产品,难 免流于庸俗,只注重形式上的浮华夸张,而缺乏内 容上的创新和突破。 (四)传统文化传播渠道边缘化 互联网等新媒介的兴起,与其说是对印刷术时 代的延续和发展,倒不如说是对传统文化传播渠道 的巨大冲击。电视的动态画面取代了纸质媒体的 单调死板,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电子杂志、报纸、 书籍逐步把纸质媒介边缘化。可以说,泛娱乐化时 代是电视和互联网独占鳌头的时代,是纸质媒介边 缘化的时代。 并不直接相关,甚至毫无关联的“玩意”往往混淆着 人们的视听:一边是靠夸张恶心的言辞搏出位的 “凤姐”等人你方唱罢我登场争相“名”利双收,一 边是剧情低级趣味,拍摄手法低劣的历史剧充斥荧 屏。人们容易陷入一种虚拟的文化语境当中而忽 视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和热爱。 三、泛娱乐化对文化领导力的挑战 文化领导力就是指在领导主体管辖的范围内, 充分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积极引导文化对领导客 体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等 方面产生的影响,从而提高其文化生活水平的引导 力和影响力。而泛娱乐化时代的特点导致党和国 家对文化的领导力和影响力不足。 (一)文化的虚假繁荣降低了主流文化的推 动力 文化领导力的发挥,首先取决于文化产业领导 者对本产业现实情况的掌握和敏锐洞察。前几年, 以《百家讲坛》为优秀代表的经典解读栏目盛极一 时,其中不乏在学术上有建树又极具语言才华的学 者,文化产业领导者极易被表面的繁荣景象所蒙 蔽,以致降低对文化产业“滥竽充数”现象的警惕 性,淡化了推动主流文化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然而,当知识的传播夹杂了利益的诱惑时,渴望名 利双收,为搏出位的一些所谓专家学者,便开始语 出惊人,提出诸如“李清照好赌好色”“大禹三过家 门而不入是有外遇”等不负责任的言论。领导者应 敏锐地察觉到这样的文化虚假繁荣景象背后,不是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应加以规范和 引导。 (二)价值观的偏离消解了主流文化的引导力 受众对文化领导的接受程度,极大地制约着影 响力的发挥。一些粗制滥造的商业大片、远离生活 实际的“清官巨制”等文化产品实为披着文化外衣 的娱乐垃圾,根本无法启迪人们的思考,反而给人 以错误的思维导向。当富人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 ・34・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7卷 社会公平正义的道德观念必然受到冲击。当人们 (三)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宣传不够 耳濡目染的是一些偏离主流价值的言论和画面时,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对诸如日本、朝 主流文化的引导力就会逐渐被消解。 鲜、韩国等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 (三)创新动力不足限制了主流文化的创新力 响,但我们自身却没有给文化遗产保护以足够的重 增强文化产品供给的创新性是提升文化领导 视,“文革”十年浩劫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 力的重要途径。泛娱乐化时代,有些文化生产者注 场灾难,即使如今学术界呼吁复兴优秀传统文化 一重的是以哗众取宠的形式来吸引大众眼球,缺乏对 的声音渐盛,也仍显不足。再加上泛娱乐化时代人 文化产品内容的创新动力。创新动力不足限制了 们更多的是追求纯粹的娱乐和感官刺激,部分文化 主流文化的创新力,这是文化领导力发挥的重大 屏障。 (四)文化资源分配不均阻碍了主流文化的领 导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积 淀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的内在核 心在于意识层面的精神财富。基本文化权利的享 有应当是针对全民族而言的。目前,我国仍然面临 着公益性文化服务的缺位和公共文化产品供应不 足的问题。文化领导权的发挥,与文化供给服务的 公平性是紧密关联的。商业化的供给模式加上城 乡二元体制,导致广大农村地区和部分城市享有的 公共文化资源太少,文化资源分配不均,全民难以 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这不利于提升全民族的文 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利于文化领导力的提升。 四、泛娱乐化产生的根源 (一)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短短几十年间 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稳步提升, 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人们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 化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消费基础。我国加入 wro,加速了本土文化与西方主流价值观的交流和 碰撞。受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一部分富裕起来的 人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需求,开始追求不断被刺 激起来的消费欲望的满足。而过度的娱乐正是这 种现象的体现。 (二)社会压力的增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 大,包括职场竞争、学业压力、生活压力等。与此同 时,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了人们之间的正常交流,以致不少人的交流圈日益 缩小,甚至邻里之间也是对面不相识。因而为紧绷 的神经、压抑的心灵寻找一个舒缓的渠道就成了现 代人的追求,而娱乐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充斥人们 生活的大众媒体正是迎合了现代人对娱乐的需求。 生产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对传统文化进行肆意篡 改,误导了广大观众,尤其是学生。比起日本、韩国 等曾经吮吸中华文明乳汁发展壮大的邻国,我们在 文化传承和文化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都显得不够。 五、泛娱乐化时代提升文化领导力的路 径探析 提升文化领导力实质就是提高党和国家对文 化的影响力和引导力,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软实 力。针对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首先应找 准正本清源的关键点,同时注重文化干部队伍的建 设,增强思想意识层面的无形领导力,充分发挥权 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一)规范媒体运作,加强市场监管 文化泛娱乐化的主要载体和阵地是电视、互联 网等大众媒体,因此要破除文化泛娱乐化造成的影 响,提升文化领导力,就要加强对大众媒体的规范 和市场监管。在保证媒体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同 时,保证节目的质量,做到精英文化与娱乐文化的 良好契合。在将电视节目推向产业化的进程中,把 握好主流方向,做到电视节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贴近群众。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体现 “受众本位”的思想,做到为观众提供内容丰富、形 式多样的优质节目。同时,在引进外来文化和保护 本土文化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努力汲取外来文化的 优点,挖掘本士文化的特色,在文化上实现“引进 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重要战略,掌握文化引导 的主动权,有效控制娱乐化的范围和影响 J。 (二)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发展多元文化 文化泛娱乐化折射出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欠发 达和文化产品选择的单一。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 市场化机制尚不成熟,应适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 经验,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引入文化治理理念,使政府、 市场和社会力量各司其职,合力推进本国文化发展。 发挥治理模式的优势,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发展文化 产业。其中,政府作为文化产业的“推动者”,应致力 第1期 张津民:论泛娱乐化时代文化领导力的提升 ・35・ 于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给多元文化 化产品和服务质量。因为公共文化服务是公益性 提供发展空间。如给优秀民间艺术及具有民族特色 的,因而需要政府进行大力扶持。要尽可能地提高 的文化艺术的传播和发展以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保护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虽然在外部是 非竞争性的、非排他性的,但是在内部,要尽力采用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 竞争的方式来激发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中华民族文化特性的体现,又是现代科技与文化成 和积极性。 果创新的“力量之源”。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 华民族的立身之本,更是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上对 (五)注重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优秀的文化领导者 领导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领导的成效。要提 个体的精神个性产生着持续而深远的影响。“传统 文化多种多样表现形式的传播,可能导致对一国文 化遗产的不适当利用。对于传统文化的任何商业 上或者其他自然的滥用或是任何扭曲,皆是对一国 文化和经济利益的损害。”【. 因此,要保护传统文 化,首先必须承认传统文化的固有价值,包括社会、 文化、经济和教育价值。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 重,不为了商业利益,轻易篡改、歪曲传统文化。其 次,传统文化良莠不齐,应对其进行一番梳理,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摒弃不好的,弘扬优秀的,注重与 时俱进,推陈出新,这将有助于和谐社会思想体系 的构建。最后,政府应当凭借自身的力量,承担起 宣传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在全社会掀 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浪潮。如加大媒体对优 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在黄金时段多开发一些还原历 史真实,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等等。 (四)加强公益性文化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化 认同感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可以通过加强公益 性文化建设,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等途径来实 现。只有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才能提升 文化领导权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从而提高文化的自 信心和认同感。现阶段,我国的基本文化需求主要 包括读书看报、电视广播、网络休闲、参与公共文化 活动等。公益性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要注意抓好 以下两方面:(1)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文化供给模式。 在公益性文化建设中,有些领导会有意或无意地忽 略农村文化建设,认为农村人没有文化,农村文化 建设是多此一举。但必须看到的是,农村人口在我 国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 进步、网络的普及,以及人们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 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有了 很大的提高,他们对文化的需求大大增加,因而必 须重视农村的公益性文化建设。在建设中要建立 城乡一体化的供给模式,尽可能地缩小城乡之间的 差距。(2)着重提升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文 高文化领导力,必须加大对文化干部队伍的培养力 度。同时,着力营造良好的领导人才培养和发展环 境,特别是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完善机 构编制,提供待遇丰厚的文化服务岗位;健全实习 培训制度,着重培养高素质、懂研发的创新型文化 人才。泛娱乐化时代,我国文化领导力的提升还面 临着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在培养和建设人 才队伍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契合当代实际。 泛娱乐化时代,要提高文化领导力,必须着重 培养四类领导人才:(1)善于发现文化问题的创新 型人才。(2)精通现代传媒技术的专业型人才。 (3)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4)适应文化 “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J。党的十七届六中 全会明确指出,要不断提高我国文化在国际文化市 场上所占的份额,有效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赢 得主动,就要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这就要求要培 养一批具有国际文化背景的,掌握国际文化市场发 展与运作规律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什么是文化[J].晨报副刊,1922(12):3. [2]武占江.对电视媒体泛娱乐化的思考[J].河北经贸大学 学报:综合版,2011(11):60—62. [3]王琪森.“泛娱乐化”倾向不足取[N].文汇报,2006-05- 26(3). [4]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4:22. [5]金璐.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倾向批判[J].新闻爱好者, 2011(1):22. [6]肖钦杰,刘新生.“泛娱乐化”时代下的审美价值论—— 电视娱乐节目的审美追求与价值定位的探析[J].影视 与舞台艺术,2010(11)t136—138. [7]黄玉烨.保护传统文化的政策目标论纲[J].法商研究, 2008(1):86—91. [8]李伟.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J].红旗文稿,2011 (12):21—24. (责任编辑:庄艺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