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如果要满足诈骗罪应该是从三个方面:
1、借款人虚构事实或刻意隐瞒借款用途;
2、借款人在借款时明显并不具有偿还借款的能力,且该笔资金并非借款人迫切所需;
3、借款人具有掩饰真实身份或隐匿行踪的行为。
借贷式诈骗和民间借贷之间的区别有: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诈骗人在借款时都会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诈骗人在骗得财物后不会考虑归还财物,因此在财物的使用上毫无顾虑和节制,直接造成财物的灭失。
一、债务纠纷报警有用吗
因债务纠纷属于经济纠纷、民事案件,因此报警无法解决问题。但当债务纠纷涉嫌诈骗罪的,当事人可以选择报警解决问题。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区分行为属于民间借贷纠纷还是诈骗罪,主要看获得款项的当事人是否存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确认借钱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需要满足诈骗罪的构成要件:1、诈骗罪的客体要件,即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诈骗罪的客观要件,即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诈骗罪的主体要件,即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诈骗罪的主观要件,即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大家若遇到债务纠纷时,当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是遭遇诈骗了,最好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承担还款责任。
二、诈骗罪要怎么处罚
诈骗罪的具体处罚如下:
1、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
2、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